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任课教师 申英淑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节约资源,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10.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2.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基本结构与内容体系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分数乘法,位置,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统计图和阵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级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地求比值和化简比。
掌握圆的特征,能准确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难点:
1.解答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正确地求比值和化简比。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全班26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4人。从上学期了解来看,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究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地完成任务,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督促辅导。 教学措施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对困难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成绩。对金哲峰、金都、李春慧、袁鹤语、金煜焯进行计算方面的辅导,对全香顺、李妍霏、俞燕静、权旼贞、任爱阳进行应用题(数量之间的分析)的辅导,使他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在数学科上有一定的进步。 教学评价 日常学习行为评价(每项2分,共10分)
每天完成作业时间长短。
作业完成质量。
是否对数学学习有信心、感兴趣。
遇到难题时是否能够积极努力克服和解决。
是否愿意接近老师,乐于与同学合作,帮助同学。
课堂教学评价(每项2分,共10分)
是否认真听讲和做练习。
是否积极发言、提问。
是否善于积极与人合作,参与讨论;同时又能独立思考。
是否用不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知识掌握情况。
考试成绩评价(共80分)
平时平均成绩。(10分)
其中成绩。(10分)
期末成绩。(60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