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地处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交汇处,自西而东、山地、丘陵、平原阶梯排列,三者比例2:1:7,以平原为主。西部的山区和山前丘陵区,位于太行山东麓,海拔在100~1000米之间,主要山峰有十字格梁、吉道山、紫金山、灵霄山、老爷山、奶奶顶、仙翁山等,最高山峰海拔1822米。中部、东部为河北平原(华北在平原西北部)的一部分,中部以山前冲积平原为主,东部则为子牙河和古黄河系冲积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下。平原区缓岗、自然堤、废河道随处可见、洼地较多,平乡、威县、巨鹿、广宗、临西、清河、新河、南宫东部八县属黑龙港流域,地势低洼平坦,有宁晋泊、大陆泽两大洼地。最低海拔仅20米。邢台市河流属于海河流域子牙河和黑龙港两大水系。滏阳河由南向滋流经全市,人为滏西和黑龙港两部分,卫运河只是掠东部边境而过,没有支流汇入。滏西区的河流有交河、北沙河、午河、氏河、李阳河、小马河、牛尾河、七里~顺水河、南澧河、沙洺河、留垒河、北澧河、滏阳河、滏阳新河等15条行洪河道。这些河道除留垒河外,均发源于西部太行山区,上游支流源头繁多,流域形状呈扫帚型,且多为季性河道,平时基流很少,甚至干涸,汛期洪水暴发,河水陡涨陡落,历时很短,中下游常常漫溢决口,形成灾害。留垒河、沙洺河、七里顺水河、牛尾河、白马河、小马河、李阳河等8条河道来水,汇集大陆泽,于任县环水村汇入北澧、氏河、午河、北沙河、交河等流入宁晋泊,至艾辛庄汇入滏阳新河,流入衡水市。黑龙港区有老漳河~滏东排河、西沙河、索泸河、老沙河~清凉江共5条骨干排沥河道;较大排水支渠有小漳河、商店渠、合义渠、卫西干渠、清西干渠、新清临渠、丰收渠、民兴渠等14条;一般排水支渠52条。自1966年根治海河以来,不断进行治理,其中老漳河、滏东排河、老沙河、清凉江均按三日降雨250毫米标准进行了疏浚和扩挖,其他支流河道排沥均可达到3~5年一遇。黑龙港地区的除涝工程已初具规模,对减轻洪涝灾害起了重要作用。卫运河上起漳卫两河汇处的徐万仓,下至四女寺枢纽,该河自临西尖冢流入市境,沿临西、清河两县边界北去,于清河渡口流出境,是冀鲁两省的边境河流,增内长度为58米,设计行洪能力达4000秒/立方米,相当于原来1350秒/立方米的三倍邢台地区有关发生大洪水的历史传说:邢台市区里有一头卧牛,所以它又名“卧牛城”。这头卧牛是纯铜所制,个头要比真正的成牛还要显的威武一些。相传,很久之前,邢台曾发过一次大水,几乎淹没了整个市区。人们四处的奔跑,可就是找不到一个可以躲藏的地方。洪水一直在后面紧逼着,气势不减。无数的人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着,渐渐的被赶向一个小高地。可水势依然不减,而通向高地的只有一个不宽敞的胡同。有很多人没能及时的通过,眼看洪水就要将人群吞没。这里突然不知从何处来了一头很健壮的大公牛,就在洪水即将涌入胡同之际,横卧在了胡同的入口,神一般的将滔滔的洪水挡在外面,为逃亡的人们争取了时间。就这样,许许多多的生命被保活了下来,而那头牛却永远的卧在了那里,它依然是那么的威武。人们为了纪念这只神牛,就依照它当时的神色,为它铸了铜像,永远留在“卧牛城”中。在邢台市街头看到,这里的许多地名都与牛有关系。市内四大水坑被称为牛蹄坑,市内的大街被称为南、北长(肠)街,郊区两个村庄被称为东、西牛角,还有肚巷、牛尾河、拴牛橛、牛眼井等等,就连邢台市《牛城晚报》的刊头都透出一股“牛气”。牛城晚报社的一名记者告诉我们:“邢台除了有正式称谓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俗称叫‘卧牛城’,凡是地地道道的邢台人都会自豪地称自己是‘牛城人’。史载:邢台为周朝邢侯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建,后又进行多次重建。邢台城墙周九里余,阔二丈,上可卧牛,因此邢台被当地人俗称为卧牛城。另外,关于“卧牛城”的来历记者还听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邢台山清水秀、水草丰美,沃野丰饶而无人居住。一对年轻夫妇流落至此定居下来,他们辛勤劳作而苦于没有耕畜,后来感动天帝降黄牛来帮助他们耕种。从此生产日盛,人丁繁衍,逐渐形成城镇。此后,山洪暴发,洪水多次逼城,黄牛便卧在城头,水涨城高,于是百姓得以免遭水灾而安居乐业,为了纪念黄牛的功绩,遂以卧牛命名其城。牛城邢台的别称。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上帝为一对终日辛劳的青年夫妇降下一头神牛。在一次洪水泛滥中,神牛跃上城头,镇住了洪水,使众百姓免遭灾难。为了纪念这头神牛,人们称邢台为“卧牛城”、“牛城”。2004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一、综述降水2004年全省平均降水量523.3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8.4毫米,属平水年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太行山迎风区南部和北部、燕山迎风区以及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东南部和西北部降水较少。?二、水资源实况(一)降水量1、降水量的地区分布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太行山迎风区南部和北部、燕山迎风区以及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东南部和西北部降水较少。?2、降水量的时程分配据代表站资料统计,2004年全省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出现在6~9月,四个月共降水475.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82.5%,其中7月降水量最大,为147.4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5.6%,降水集中程度较高。(二)洪水灾害2004年汛期降雨次数多,强降雨天气过程少,6~9月共出现了洪峰流量82站次。据统计,2004年全省洪水灾害受灾面积36.6千公顷,成灾面积18.0千公顷,绝收面积4.8千公顷,死亡大牲畜1748头,倒塌房屋1657间,受灾人口65.53万人,因灾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3.3亿元,是近年来死亡人数最少、经济损失较少的一年。?
河北省2006年水资源简报一、降水量?2006年全省平均降水量424.4mm。比上年少48.1mm,比多年平均值少107.3mm,属偏枯年份。?(一)降水量的空间分布?2006年全省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太行山迎风区南部、运东平原、北四河平原东部地区降水量较多,西北部地区和太行山前平原区降水量较少。多雨区的降水量在500mm以上,少雨区的降水量在300mm左右。?(二)降水量的时程分配?2006年全省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8月,四个月共降水354.9mm,占年降水量的85.2%,其中7月份降水量最大,为114.6mm,占年降水量的27.5%。其它月份降水稀少,8个月共降水61.1mm,仅占年降水量的14.8%。?(三)分区降水量?各市年降水量以沧州市517.2mm为最大,比全省平均多92.8mm;张家口市370.8mm为最小,比全省平均小53.6mm。各县(市)中,沧州黄骅市降水量665.9mm为最大,张家口市康保县292.7mm为最小。重要水事记录?2006年河北省风调雨顺,年降水虽仍然偏少,但降水时空分布较为适宜,既无大旱也无大涝。汛期我省降雨次数虽较往年偏多,但强度均较小。未受到台风等特殊天气系统影响,无大范围致灾性暴雨洪水发生。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水旱灾害?1-4月,全省平均降雨量仅18mm,比常年同期偏少54%,全省春季最大受旱面积2413千公顷,干枯绝收16千公顷,高峰时季节性饮水困难人口达86万人。?汛期全省各主要河道共出现洪峰流量139站次,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滹沱河支流冶河平山水文站的269m3/s。产水总量、日均产水量、最大日产水量较前两年均有大幅减少。山区出现洪水虽次数多,但量级小,时间短、产水少,基本上都被大中型水库安全拦蓄。由于出现局部强对流天气较多,张家口、承德等9市49县先后遭受暴雨风雹灾害。全省因洪涝受灾面积58.4千公顷,成灾面积21.2千公顷,绝收面积5.98千公顷,受灾人口60.1万人,因灾死亡2人,倒塌房屋515间,直接经济损失1.98亿元。?
河北省2007年水资源简报一、降水量?2007年全省平均降水量455.6mm,比上年增加29.7mm,比多年平均值少76.2mm,属偏枯年份。?(一)降水量的空间分布?2007年全省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太行山中部、燕山地区及冀东沿海平原降水量较多,北部地区和东南部平原较少。多雨区降水量在600mm以上,少雨区降水量在400mm以下。?(二)降水量的时程分配?2007年全省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出现在6~9月,共降水342.0mm,占年降水量的70.0%,其中7月份降水量最大,为121.1mm,占年降水量的24.8%。1~4月及11月、12月降水依然较少,6个月共降水57.1mm,仅占年降水量的11.6%。3月、5月、9月及10月降水量分别为41.7mm、49.3mm、61.9mm、40.4mm,分别比常年偏多3.3倍、44.1%、30.6%、61.3%。?(三)分区降水量?各市年降水量以唐山市降水量597.2mm为最大,比全省平均多141.6mm;张家口市降水量356.7mm为最小,比全省平均少98.9mm。重要水事记录?2007年河北省年降水量仍然偏少,但降水时空分布较为适宜,既无大旱也无大涝。汛期全省以局部降雨为主,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过程较少,仅部分河系出现中小洪水。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水旱灾害?全省因局部暴雨洪水受灾面积88.2千公顷,成灾面积47.3千公顷,绝收面积13.3千公顷,粮食减产14.4万t,死亡大牲畜23头,水产养殖损失40吨,毁坏公路311km,损坏堤防71处,共计156km,损坏灌溉设施65处、塘坝1座、机电井53眼。受灾人口101.5万人,因灾死亡3人,倒塌房屋254间,直接经济损失4.26亿元。?因干旱绝收258千公顷,粮食减产244万t。全省有53万人、8.8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季节性饮水困难,主要集中在坝上地区、燕山山区、太行山区和黑龙港地区。?河北省2008年水资源简报(一)一、概述?(一)2008年降水量及产水量丰枯状况?2008年全省平均降水量557.7mm,比上年增加96.2mm,比多年平均值多26.0mm,属平水年份。全省各河天然年产水量多属枯水或偏枯水,仅潮白河、大清河及子牙河三水系的部分河流为平水。?二、降水量?2008年全省平均降水量557.7mm,比上年增加96.2mm,比多年平均值多26.0mm,属平水年份。?(一)降水量的空间分布?2008年全省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太行山迎风区北部及京津以南平原区北部、燕山地区及冀东沿海平原西部降水量较多,北部地区和南部平原较少。多雨区的降水量在700mm以上,少雨区的降水量在500mm以下。降水量超过900mm的高值中心有4个,分别位于大清河水系胭脂河的新房和唐河的倒马关、滦河水系潵河的石庙子、河北沿海小青龙河的柏各庄,其中新房站年降水量1061.6mm为全省降水量之最;降水量在350mm以下的低值区位于内陆河水系张木淖的阎油房、单晶河一带,阎油房站降水量298.2mm,为全省降水量之末。2008年河北省年降水量等值线见附图。?(二)降水量的时程分配?2008年全省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出现在6~9月,四个月共降水416.6mm,占年降水量的74.7%,其中7月份降水量最大,为134.8mm,占年降水量的24.2%。1~2月和11~12月降水量极少,4个月共降水6.8mm,仅占年降水量的1.2%。?(三)分区降水量?各市年降水量以保定市降水量676.7mm为最大,比全省平均值多119.0mm;张家口市降水量469.0mm为最小,比全省平均值少88.7mm。各县(市)中,唐山市遵化县降水量773.1mm为最大,张家口市尚义县降水量379.1mm为最小。?
重要水事记录?2008年河北省年降水为平水偏丰,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春旱和秋冬旱较为严重。汛期全省以局部暴雨为主,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过程较少,仅部分河流出现中小洪水。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水旱灾害?1.旱情?据统计,河北省春季全省最大受旱面积3333千公顷,受灾面积361千公顷,绝收47千公顷。全省有54.6万人、8.8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季节性饮水困难,其中19万人需要出村拉水维持生计,主要集中在坝上地区、燕山山区、太行山区和黑龙港地区。冬季全省最大受旱面积1200千公顷,其中冬小麦受旱面积近533千公顷。?
2.洪涝灾情?2008年河北省汛期雨水情呈现三大特点:一是降雨量较多,但强度较小;二是水库蓄水量多,洪水资源利用充分;三是受灾程度较轻,范围小,伤亡少。?汛期局部暴雨共造成河北省36个县、211个乡镇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0千公顷,成灾面积29千公顷,绝收面积6.8千公顷,受灾人口54万人,部分水利工程受损,一些公路受淹,房屋进水,死14人,转移2500多人,冲毁路基259km,损坏输电线路31km,损坏小型水库4座,损坏提防41km,损坏机电井585眼,直接经济损失4.93亿元,其滏阳河调查报告1、河流名称:滏阳河?2、流经区域:滏阳河发源于邯郸峰峰矿区滏山南麓,故名滏阳河,流经邯郸、邢台、衡水,在沧州地区的献县与滹沱河汇流后称子牙河。全长402公里,是一条防洪、灌溉、排涝、航运等综合利用的骨干河道。3、自然情况:滏阳河支流繁多,处于太行山迎风坡,源短、坡陡、流急,洪水峰高量大、河道泄量上大下小。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多风沙,平均气温摄氏13.4度。年均降雨量550毫米左右,多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占年降雨量70%,春季降雨稀少,因而形成春旱秋涝,旱涝灾害交替发生。?滏阳河支流小河众多,在邯郸境内的主要的有牤牛河、渚河、沁河、输元河、支漳河分洪道、留垒河。其中人工河道是支漳河分洪道和留垒河。滞洪区工程有黄梁梦滞洪区和永年洼滞洪区。?4、河流的历史变迁:很早以前,沿河的航运和灌溉事业就有所发展,历史上滏阳河曾是邯郸至天津的主要航运交通线,往来船只很多。清朝末年,宁晋县十字河还设有船捐局和货栈饭店等,商旅云集。直到五十年代中期仍有货船往返,沿河还可浇地五十一万亩。七十年代以来,由于上游工农业生产大量用水,河水减少,除汛期外经常断流,航运已被陆路交通所代替5、河流的污染状况:有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周边的企业和生活用水注入河流。对居民生活的宜居环境和饮水安全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6、建议:(1)在决策中控制新的水环境问题产生(2)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3)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4)完善环境经济政策(5)大力推行清洁生产(6)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7)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8)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环境中水利工程直接经济损失3500万元。?关于滏阳河污水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滏阳河发源于邯郸峰峰矿区滏山南麓黑龙山下的黑龙洞内。《魏都赋》注云:“鼓山又名滏山,滏水源出山麓。”故名滏阳河。此河流经邯郸、邢台、衡水,属海河流域子牙河系,在沧州地区的献县与滹沱河汇流后称子牙河。流域面积2747平方公里,其中东武仕水库坝下2407平方公里。滏阳河地处邢台腹心地带,西部为太行山余脉的丘陵区,西高东低,地面纵坡1/400-1/1000,东部为冲积平原。全长402公里,邯郸境内169.8公里,是一条防洪、灌溉、排涝、航运等综合利用的骨干河道。早在明清时期,滏阳河流域就对当地的农业灌溉、航运及文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时的滏阳河是邯郸-邢台-至天津--北京的重要航运交通线,往来船只很多。直到五十年代中期,此河仍有货船往返,任县邢湾沿河尚有可浇地五十一万亩。邢湾镇固定水域段有船运码头现七十年代以来上游工农业生产大量用水,导致河水减少,断流频率增加,航运被陆路交通所代替。滏阳河但也因污染严重而成为市民及政府的“心病”。“一江春水涨玻璃,片片春帆喘绿堤”,是清代才子对滏阳河的赞美。然而,十二年前的滏阳河,却是垃圾遍河,杂草丛生,完全没有了河的样子,倒像一条荒废多年的污水沟。水污染对一个城市的危害相当大,原因如下:1.水污染会直接影响到空气质量,发出难闻的气味,并通过空气传播给人类(滏阳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序依次为氨氮、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等,其等标污染负荷比合计为97.86%。);2.水污染也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美观;3.经过污染的水会直接灌溉到周围土壤及田地,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结出有毒的果实,危害人类的健康。而建设生态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就必须根治水污染。
关于城乡水污染情况的报告水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前提。但目前我国城乡水污染问题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一、农村水污染严重,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二、全国大、中城市水污染、水缺乏的情况十分严重;三、城乡生活垃圾、污水未经处理就随处乱倒;四、一大批乡镇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环保意识差,污染环境严重;五、工业废弃物、废水不经处理就乱倾乱倒。水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破坏了生态环境,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阻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解决水污染问题刻不容缓,急需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对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设立专门部门管理城乡生活垃圾;二、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惩不按规定排污的企业;三、探索、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污染物处理能力;四、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强化企业责任二、民以食为天,土壤污染之所以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是因为我们吃的蔬菜、大米等食物大都直接来自于土壤,而土壤一旦被污染我们吃的食物就会被污染,这就直接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这种污染却是不轻易被直接发现的,因为它不像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工业污染等具体可视、可闻、可听的到的污染,它是“隐性”的,是食物污染的来源之处,对人类的危害尤其之大。三、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减少、生物多样化受阻、耕地锐减、土地沙漠化、赤潮频发、酸雨增多,……这些都不能不引起人们对生态安全的忧虑和警觉,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危害生态安全,带来生态危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生态安全已经向我们敲起了警钟。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以下措施下大力气整治:〔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切实转变过去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二〕要加大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重点整治,加大排查、惩罚力度,鼓励提倡清洁生产〔三〕要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健全环监管机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四〕要加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制定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工业废物处理能力〔五〕加大舆论宣传和引导,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强化企业责任四、“又好又快”跟“又快又好”两种提法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截然不同,表明了发展理念的转变。“好”说明侧重点放在质量和效益上,发展要以质量和效益为前提;而“快”侧重点放在发展速度上,质量和效益让位于发展速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国民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把“好”放在“快”之前表明要由过去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转变为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这是发展理念的彻底转变,着眼长远,坚持可持续性发展。五、“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见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城市高度规模化,工业高度现代化,然而在经济社会巨大发展的背后却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生态环境: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泛滥成灾、森林减少、生物多样化受阻、耕地锐减、赤潮频发、酸雨增多等等,给人类和自然界造成不可复原的生态浩劫,中国生态安全的危机已悄然而至,生态安全已经向我们敲起了警钟。究其原因无非是人类对自然的一味索取、掠夺式开发、盲目征服与急功近利。人为原因致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严重脱节,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的牺牲之上,当下如何使生态环境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倡导绿色生态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使和谐社会真正成为现实是当务之急。对此,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煤化、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虽然长期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发展模式仍未彻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要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转变发展理念作为首要任务,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速度服从效益,总量服从结构,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二〕要强化执法监督,下大力气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一批严重违反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坚持不定期地对已关停、取缔、淘汰的企业进行明查暗访,严防死灰复燃。〔三〕对于以落后设备、落后技术、原始生产为支撑的大批乡镇企业,政府要在扶持的基础上加大整改力度,给予其技术指导,结构调整,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帮助。〔四〕加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比如给予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工业废物处理能力,提倡清洁生产。〔五〕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健全环境监管机制〔六〕强化环保责任考核机制。落实环保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环保责任考核要纳入政府及各部门主要领导政绩考核体系,确保各项环保工作正常开展。〔七〕加大舆论宣传和引导,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强化企业责任,公民、企业互动,引导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参与污染整治工作。相信在政府、企业、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就能获得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良好的双赢成果,“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5—20世纪大陆泽与宁晋泊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石超艺)来源:《湖泊科学》2007摘要:15至20世纪,海河流域南系历史上著名的湖泊——大陆泽和宁晋泊经历了从宽广到干涸的巨大变迁。对于二泊演变的原因,此前学者从未做过专门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以明清时期丰富的历史文献为依据,对影响湖泊演变的各大自然和人文因子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如下基本结论:海河南系水系格局不断变迁导致湖泊水源补给发生迅速改变,是促使湖泊相应发生显著扩张与萎缩,并最终导致湖泊消亡的直接主要动因。此外,来自河流的泥沙淤积,气候的干湿变化,人类拦水筑坝、占垦涸泊等活动加速了湖泊的演变与消涸。?关键词:15至20世纪;大陆泽;宁晋泊;湖泊演变海河平原南部自古就存在一片以大陆泽为中心的宽广湖群[1.2]。17世纪初,湖群演变为以大陆泽、宁晋泊为主的两大湖泊,并与海河平原北部的白洋淀、文安洼齐名,分别称为南北二泊和东西二淀。然而在19世纪后期,大陆泽与宁晋泊(为行文方便,下文称“二泊”)迅速走向了消亡[3]。湿地大面积消亡所引发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人所共知,毋庸赘言。目前人们不惜代价保护白洋淀,就是因为这片湿地的存在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就大陆泽和宁晋泊而言,由于它们干涸已久,又因为当地经济地理区位相对偏远等原因,该区的水环境研究一直不太受人重视。有关该区湖沼湿地的历史演变,更是只有少数几位学界前辈进行过通论性的研究或简介;尤其对于近代二泊的消失原因,现代学者尚未进行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一般就直接沿用古人的说法,认为南泊消亡主要由于水源导出所致,北泊消亡则主要因为滹沱河的泥沙淤积[1.2]。如今这里的水资源危机日趋严峻,由水引发的环境问题大有波及京、津之势。人们也很难断言,这种危机可以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竣工而得到显著的改善,这不仅因为以农村为主的该区难以承受高昂的水价[4],也因为北调之水不可避免地将首先以满足北京等中心城市的需求为主。因此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难题仍然需要考虑其它多种途径。为了增加有效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利用洪水资源人工恢复部分湿地的意见,“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将“雨洪资源科学利用转变”的建议,这可能为恢复宁晋泊与大陆泽地区的部分湿地提供了新的研究契机。为了给流域水环境规划与整治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也为恢复平原湿地这一争论已久的论题起到一定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还为其他类似湖泊的整治多提供一种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笔者借助史料最为丰富的明清历史文献作为主要依据(主要包括方志、正史、一统志、舆地图、档案、实录、丛书和文集等),对明代以来该区纷繁复杂的水系格局变迁及湖沼湿地的具体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3.5.6],本文正是在完成以上重要基础研究的前提下,对直接影响南北二泊演变的主要因子进行综合探讨。文章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二泊演变的具体过程为背景,对可能影响湖沼演变的各大自然和人文因子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根据各大因子变迁与二泊演变之间的相关关系,判断这些因子对二泊演变的影响,最后做出综合结论。115至20世纪大陆泽与宁晋泊的演变过程整个历史时期,该区以大陆泽为中心的湖沼群总体上表现为不断萎缩的演变特征[1.2],但自17世纪初大陆泽逐渐解体成南、北两部分以来,南部的大陆泽与北部的宁晋泊所经历的演变历程明显不同;大陆泽主要表现为持续萎缩;宁晋泊则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反复过程。现将具体过程简述如下[3]:16世纪中期前后,大陆泽南北长达50km左右,东西广约15km,形状貌似葫芦,任县附近的南部较宁晋附近的北部更为深广,是湖泊的主体。从15世纪到16世纪后期,大陆泽一直是一个南起任县、北至宁晋县的统一大湖。此后,随着湖泊的不断萎缩,至17世纪初大陆泽逐渐分解成南、北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分解后的南泊原本就是大陆泽的主体,湖泊范围分明,湖体比北泊更加深广,因此承袭了湖泊分解前的名称,仍称大陆泽。分解后的北泊则湖体平浅、散漫,呈现一片河湖交错的景象,因主要位于宁晋县内,另称宁晋泊。然而从17世纪中叶开始,宁晋泊急剧扩展虽然直到1700年,大陆泽仍是海河南系平原上最大的湖泊,其次才是宁晋泊。但此后二泊地位开始发展急剧变化:大陆泽因持续快速萎缩,至1748年南北仅约17km,东西仅约6km;而宁晋泊则因持续快速扩张,1809年时已三倍于大陆泽。到1824年,大陆泽仅仅一息尚存,宁晋泊则已是漫漫巨浸。到1897年,大陆泽已基本消亡。然而,宁晋泊也发生了严重的萎缩。1939年,宁晋泊在洪水季节纵横仅余14km,在枯水季节已不显泊形。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宁晋泊就完全走向了终结。一处自先秦以来一直存在的宽广湖沼群,至此成为历史往迹。2影响大陆泽与宁晋泊演变的主因子分析相对低洼的湖盆和充足的水源是形成湖泊的两大基本条件,影响湖盆形态和水源补给的各大因素一般就是影响湖泊演变的主要因子。大陆泽与宁晋泊是由古黄河与海河不断变迁造成差异堆积并与太行山东麓之间共同作用形成的大型洼地[1.2]。近500年来,该区新构造运动虽以沉降为主,但并不十分强烈[7],不足以对湖泊的扩张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因此,直接影响二泊演变的其他因子主要有径流补给、气候干湿状况、泥沙淤积以及人类沿湖占垦。以下对这些因子逐一进行深入的分析。2.1地表径流补给2.1.1漳河、滹沱河的迁来徙去分别和大陆泽、宁晋泊的扩展与萎缩对应关系良好径流补给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补给。1958年以前河北平原尚未大规模兴修水库,也未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地表径流是湖泊占绝对地位的补给来源,从现代流域格局来看,似乎只有滏阳河上游的支流能为湖泊提供地表径流补给,但在历史时期,海河南系最源远流长、水量最丰富①(①河北省委员会水利局。海河流域水文特征资料(子牙河水系、南运河水系(1907-1970))。石家庄:河北省委员会水利局刊印,1972:134-261.),同时也是变迁最频繁的两条大河,亦即南部的漳河与北部的滹沱河,时常干涉大陆泽地区[5.6.8],成为湖泊最重要的水源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复原了滹沱河与漳河的变迁过程,发现从14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南部的漳河与北部的滹沱河的迁来徙去分别与南泊大陆泽和北泊宁晋泊的扩展和萎缩表现出良好的对应关系:(1)15世纪,滹沱河主流一直在南路,漳河也主要行北路,滹沱河与漳河都为湖泊提供了丰足的水源。这时,大陆泽尚未分解,是一个南起任县、北至宁晋的统一大湖泊。(2)1517至1645年,滹沱河长期远离湖区;15世纪后半叶,漳河也逐渐以南流为主,直到1573年才重新回到北路。这一时期,湖泊发生了重大的演变,即:16世纪末17世纪初大陆泽发生了南北分解,而且分解后,南部大陆泽湖体深广,北部的宁晋泊湖体则相对平浅,呈现出一片河湖交错的景象。当然,湖泊分解发生于漳河已返回湖区的16世纪末17世纪初,而并非发生于滹沱河与漳河同时离开湖区的16世纪中叶,一方面是因为湖泊萎缩相对河流离去有一个滞后的过程,另一方面还与气候的干湿变化、滏阳河上游较好的水文条件,以及明代前期滹沱河与漳河河道泥沙含量相对较低、河道变迁次数较少有关——这些将在下文中详细述及。但是河流离去对湖泊萎缩的影响是显著的,这一点还可以从大量的史料记载中直接得到印证,如隆庆《赵州志》中就记载,由于滹沱河的北徙,湖泊水位降低,“露出涸泊,……,亦可耕种”①(①(明)蔡懋昭。赵州志(卷一).地里,隆庆元年(1567年)刻本.)滹沱河与湖泊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3)1645年,滹沱河再度南徙,直到19世纪中叶,它长期以南流为主。在这一时期,宁晋泊表现为持续扩张。漳河从1697年起主流离开湖区,1706年后更是全部汇归卫运河,此后不再回北路,这以后大陆泽则表现为持续萎缩,加之清代治理南北二泊主要采取引导南泊之水泄入北泊,从北泊泄洪的办法②(②(清)唐执玉,李卫,陈仪,等(修纂).畿辅通志(卷四十五).河渠.雍正十三年(1735年)刻本.),使南泊的持续萎缩与北泊的持续扩张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1700年大陆泽仍大于宁晋泊,但仅仅到1748年,宁晋泊就已三倍于大陆泽。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陆泽就只有一小片水面尚且存在,至19世纪末则已完全干枯。(4)1850年后,滹沱河逐渐北迁,1868年更是全线北流,此后与宁晋泊再无干涉。宁晋泊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仍是茫茫巨浸,但到1897年宁晋泊就几乎“不显泊形”③(③(清)孙传栻.赵州属邑志(卷一).山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刻本.),此后不断萎缩,至20世纪初就迅速走向了消亡。(5)从1958年开始,人们对海河流域进行了三次规模宏大的整治,易淤、易决、易徙的滹沱河与漳河从此稳定在了单一的河道上——滹沱河被固定在北路,漳河被固定在南路,与宁晋泊和大陆泽地区极少有涉。宁晋泊与大陆泽地区的湖沼湿地景观也不复存在,如今更是已成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
随着主汛期的到来,我市各部门紧紧围绕全市防汛工作目标,认真落实《关于做好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突出关键防汛部位,积极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合力构建防汛网络,确保安全度汛。?公路桥梁:制定应急预案为全面做好公路防汛工作,市公路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做好水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确保汛期公路桥梁安全畅通。市公路处成立了防汛抢险指挥部和防汛抢险突击队,实行领导包县责任制,负责特殊天气及特殊情况的紧急处理。制定了公路桥梁抢险防汛工作应急预案,对所辖国、省干线公路桥梁进行分析研究,特别对邢台县、沙河市、临城县、内丘县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路段做了重点配备。在防汛预案中对于重点路段的保畅抢通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保在出现突发事件时,防汛抢险人员能够快速赶到事件现场,在最短时间内抢通保畅。同时,配备了防汛机械150余台辆、编织袋3万余条、铁锹1500余把、铁丝5000余公斤等防汛物资以备急用。建筑施工:开展隐患大排查为避免建筑施工发生坍塌、滑坡、触电等事故,市建设局认真分析查找汛期安全生产工作薄弱环节,全面、细致、深入地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加强了对塔机基础、龙门架基础和大型模板支撑系统的检查力度,防止发生起重机械设备和脚手架坍塌事故;为防止发生土方坍塌事故,加大对深基坑工程的开挖和支护的监督检查力度;为防止因滑坡造成伤亡事故,加强对斜坡、高切坡附近建筑工程的监督检查和日常巡查,严禁在斜坡、高切坡上方及其坡脚乱挖、乱建宿舍、仓库等临时设施或随意堆放材料;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检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搭设、漏电保护器设置和外电防护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落实到具体人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安全度汛。校舍安全:逐一排查除隐患针对今年天气形势异常等情况,全市教育系统确立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全力抢险”的指导思想,立足防大汛、早部署、争主动,采取多种措施,做好防汛准备工作,确保汛期安全。全市教育系统组织人员对学校重点部位、重点房屋、特别是校安工程中鉴定为C、D级的危房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D级危房,分别采取撤离人员、立即停用、尽快拆除等措施,并在危房周边设置警戒标志,防止因教师、学生在危房内避雨而造成安全事故,坚决杜绝因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事故。属于B、C级的危房及时进行维修和加固,并将学生转移到安全地方上课,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对校园内容易受淹的地方,进行逐点检查,坚持一场雨一排查,保持校园排水设施畅通。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对师生开展汛期安全教育,特别是加强学生应对洪水、泥石流、雷击、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