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开基始祖仁京公
2018-06-21 | 阅:  转:  |  分享 
  
茶陵开基始祖仁京公依据下列史料,我们可对茶陵谭氏开基始袓仁京公的身份作个判断与结论。一、仁京公与可奕公是茶陵谭氏两个不同的派系。1、从政公
派纯青公于清宣统二年撰写的“谭氏源流序”记载的史料上所证实。序言曰:“……宣宗时有书奇公派讳仁京者屡官至光禄大夫后谪龙州都运判致仕
与奕祖同居大中时徙茶陵上方隐其仕籍号曰山人传三世八子析为八族其孙司户参军元泰咸通十三年壬辰冬(872年)以书接奕祖次年癸已(873
年)奕祖携眷自泰和来茶卜居十五都地名上塘又名邓塘是其故址……”。见“司户參軍元泰接可奕公書”:“河内凶則移其民於河東河東凶亦然此固
惠王養民之政而亦見幾而作者當如是擇地而居也予祖自泰和徙居茶邑箕繼述叨不忝先人每臨風對月誦古謠曰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寜不翹首而起故鄉
之思第往來便鴻道及家鄉頻丁荒歲是以歸之念絕也且聞子有餘粟以賑不足吾恐粟有限而民饑無窮安能一一兼濟乎濟之不周不足快民之願民因饑寒決起
盜心懼子罹害矣不若徏居茶邑同餘一寓共其安樂乎況余祖至茶陵歷年久矣世代書香賢豪頗多餘今去仕而歸思及我祖宗積德累仁數百年而始發予一支餘
舆子也乃一脈流衍今余處富貴安敢以之獨樂哉一縷長情滿腔注念臨鴻三囑咐切勿久留連惟冀速赴茶邑同享榮華祖宗之望可副而餘心亦快然自釋矣倚風
筆神馳左右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不勝倚廬聁望惟予自諒呵匕唐咸通十三年嵗王辰孟冬月元泰手肅”。上述史料不但阐明了京公系书奇公派下,而且确
认了京公大中时徏茶早于奕公。也应证了十八宏嗣裔古谱记载“奕公涉茶居住的原由、时间与处所”。这是历史真实的记载。此史料均可确认唐仁京
公属书奇公派下,扯不上京公是奕公派下第五代宏亮之子!这个史料,在台湾和内陆谭氏多家古谱上均有与之相吻合的记载,决非空穴来风,亦
是无人推翻的历史结论。2、从京公与奕公两始祖的出生时间上比照。仁京公,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可奕公,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
(806年)。京公比奕公大8岁,故,谈不上京公是奕公派下。更谈不上京公是奕公派下第五代宏亮(茶陵版941年/又记934或963年)
之子。若现今继续把仁京公塞进可奕公派下第五世宏亮公名下,这个世系源流必将续前者——流传茶陵谭氏历史之笑柄。3、从茶陵谭氏辈份世代
规律上确认。仁京公肇基上方谭氏爱敬堂族谱中记载的世系排辈:自仁京公(798)为一世至十七世友谟公(1350),平均每代32年(切合
规律)。与严溪中和堂世系相比照:可奕公(806)为一世至十七世纶公(1090),平均每代17年(与规律相悖),正确的每代生育规
律均在30年左右。可见中和堂世系显然有误。茶陵谭氏文化研究会网站和中华谭氏文化研究会网站“谭氏支系”栏目中简介均有其旁证文字。网载
:“茶陵雩江乡上方谭氏:始迁祖仁京公,字克己,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自江西泰和早禾市迁居湖南茶陵雩江乡。至1948年,已传38代(
平均每代30年)。族人分布于上方、芝水、潇水、严溪、天井湖等处。宗祠在上方。”二、茶陵三位历史名人确认京公至仕唐代、肇基上方秩塘上
方、潇水、吉川等地存有谭氏老谱中尚汇编有下述三位历史名人为其撰写的序言,其缘由是这三位名人均与仁京公嗣裔同朝为官亦是同乡或宗亲关
系而至。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二修族谱(主修天和公從亊郎,天佑公湘鄉知州)时,元朝榜眼李祁(1299-1372)撰写的序言
;明大祖洪武十二年(1379年)三修族谱(主修以道公信陽县丞)时,明朝大学士刘三吾(1313-1400)撰写的序言;明代万历
甲申(1583年)夏月五修族谱时,四川巡抚、宗人谭希思(1542-1623)撰写的序言。三位名人均在序言中阐明了仁京公至仕唐代、肇
基上方。例:名人李祁序言中曰“……譚氏茶之著姓也支派繁衍實大且碩光禄公諱仁京者仕唐赫然有聲觧組歸田擇居上方子格横州别駕子八人長元和
容州僉判分芝水次元長衢州大守分潇水元泰靖州司户分清水元康泉州司户分竹園元龍春陵主簿分天井湖元輝中晝舍人居上方元洪湖州知錄分峡州元海
道州司户分洮水居八處上方之派自元輝始元輝生景榮景通景通出立元康嗣景榮生德達德昌德昌任两淮運幹世居上方景通生德宏任大理評亊徏吉川……
”上述历史标榜人物,无任是文字功底,还是历史学识以及家谱研究,我们谭氏后人又有几位可与其相提并论?难道三位历史名人确认的“京公至仕
唐代,肇基上方”的结论也是错误的吗?三、仁京公之“浩封”和上方“爱欹堂记”确认其仕唐官职。1、京公肇基地族谱中存有皇帝赐仁京公的
升迁“浩封”:“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承平則摅忠效猷以翊赞乎文治多難則推誠宣力以樹立乎武功皆臣之良國家所宜眷注以答其勲者也爾龍州都運判劍
南節度使谭仁京忠貞彌亮矢志益宏節均國用粮餉不绝於軍中汎掃邊塵根本不摇於境内惟事專乎報主故澤被於生靈似兹偉績宜加優禮特進爾爲光祿大夫
上柱國兵部尚書同門下平章亊賜紫金魚袋一襲綸典之重爾其欽哉大唐會昌四年十二月十七日敕命”。此“浩封”足以证实仁京公在唐武宗时至仕晋升
为光禄大夫上柱国。2、上方古谱记载:“愛敬堂者取愛親敬長之義乃吾上方始袓光禄公祠之堂名也公由進士起家仕唐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進階上
柱國其功勳著於當時傳於後世可謂一代偉人解組後享江山田園之樂而以孝友範其家後之之人欽其遺訓故名其堂曰愛敬蓋上追先德下示來兹誠欲使後之
子孫人人愛親人人敬長……自唐宋以來祠凡幾修而堂之名由舊重先徳亦以昭世守也今八元之子姓派衍愈蕃而惟中書公之裔世居其故址凡我同本之人固
當恪尊先型尤宜著誠去僞無徒襲愛敬之名而有沗於愛敬之寔庻幾大和之氣流於無窮而斯堂之名永垂不朽也是爲記”。此三十一世嗣孫方鎭頓首謹譔之
堂记,充分证明了开基始祖光禄公由進士起家仕唐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進階上柱國。四、京公墓莹群可“盖棺定论”。京公肇基地古谱记载:“宋元
佑年间(1092年)九世宗超、宗光二公纂修的上方、吉川合谱为初修”传至今日。古谱上记载:京公在开基地上方去世,葬于小田段家冲虎形山
丙山壬向兼午子。后来定公子四世景逹公祖妣陈氏附葬京公瑩左;宁公子景通公祖妣陈氏附葬京公瑩右,其子五世德宏公于宋天禧四年殁葬母瑩右。
墓地尚存有宋天聖七年仲夏(1029)和民国三十三年癸未孟夏月(1943)的墓碑。上述并列四墓瑩,古谱上均有先人撰写的墓誌及绘制的墓
瑩图。从上述史料和墓瑩墓誌墓图及五世德宏公(960-1020)生殁年代和坟葬地亦能证实开基始祖京公生于唐代,非奕公派下。此结论可“
盖棺定论”。这些史料与物证难道是上方谭氏后嗣造假的吗?难道世上还有外界比始袓京公开基地上方的史料更为清楚及真实之道理?注:“谭德宏
,宋淳化进士大理寺評事(茶陵州志亦有记载)”。五、提示与思考茶陵谭氏各族谱记载宋仁京的致仕官职、配偶与墓地、子孙分布均与唐仁京开基
地谱载相雷同。可值得我们深究与思考的是:“宋仁京殁地与配偶,既然是在肇基地茶陵雩江上方,为何此地族谱记载的均属唐仁京之史料呢?近
些年,肇基地四村京公后裔族亲代表还多次放下农活、乘专车赴茶陵谭氏宗亲会要求为始祖京公正名,还闹得沸沸扬扬。”“宋仁京之说,”无任
何值得推敲与考证的史料证据。至于【茶陵县志】记载的“谭仁京,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进士”也是个“迷”。后来我邀原档案局副局长
刘年德到县档案局查实,【茶陵州志】中并没有“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谭仁京赐进士”之记载,而是一九九三年撰修县志时仅凭一谭氏家
谱之说加进了九三年版【茶陵县志】相关章节,当时亦缺乏考证。唐仁京公肇基上方,有文字史料可考,有祖祠、先祖古墓群、始袓嗣孙为证。盛
世修谱撰志之时,茶陵及外地京公后裔,又有几人到过开基始祖之地——上方探源求证呢?亦谈不上倾听他人异议、研究解疑,新版的《谱》、《志
》仍就“外孙打灯笼-照旧”值得反思。至此,我讲一段“徐霞客的故事”,供众人思之。<<尚书·禹贡>>记载:“长江的源头是岷江”。由于
<<尚书>>乃孔子所编撰,所以近两千年来,无人敢质疑。但徐霞客一推敲,拍桌而呯:“此说有疑”于是,他启动了寻源之旅。循江而上,追踪
万里。他终于找到了真正的长江源头——金沙江。就这样,徐霞客不仅纠正了诸多地理典藉之错误,还证实了一系列只存于传说中的奇景……比如香
格里拉。此故事应给我们修谱撰志之人大的启示。茶陵谭氏可奕公派下的众家之谱,将仁京公及子孙传记在宏亮公派下,是谭氏各基堂族谱中的普遍
现象。这个错误是茶陵谭氏家谱历史上形成的。依据谭氏族谱记载的史料分析,其乱宗的主因亦是京公至仕金紫光禄大大夫上柱国期间,因直言进谏
而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庶民后,由江西泰和“与奕公同住矣”后携眷“徙茶陵上方隐其仕籍号曰山人”这段历史有关系。加之世代久远、历史变迁、讯
息闭塞、谱牒失散、“闭门造车”等因素,尤其是严溪中和堂谭纶(宋进士)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为谱作序,<<纶公旧序>>,说奕公
属忠公之裔,认定仁京公系宏亮公之子;其谱中“世系”漏洞突显。致使后嗣续修族谱随错再误,流传甚广,故导致后嗣续修族谱乱投宗现象。列朝
以来,虽有宗人发现了误修之错,亦无胆识与实力正本清源,仍将错就错。尤其是后来茶陵谭氏宏公派为谭姓主流,实冠茶陵;“一本祠”轮办冬至
祭会之后,谭氏嗣裔续谱乱投宗现象更是不罕见了。就连乾隆二十六年辛卯岁冬至“茶陵一本祠轮办祭会序”中阐明“茶之祖京公者非奕公派明矣”
的结论也熟视无睹。序曰“茶陵十八谭播传吳楚矣然谓吾始祖派下有十八谭則可谓茶仅此十八谭則不可何也另有仁京公一派也查仁京公制诰系唐会昌
四年甲子可奕公迁茶系唐咸通十四年癸已中隔会昌三年又隔大中十三年相距四十四年茶之袓京公者非奕公派明矣……”。当今,茶陵撰修谭氏《谱》
《志》之时,京公开基之地与曲溪、严溪的谭氏代表曾多次提出要“考证京公的世系,还原唐仁京公的历史本来面目”。遗憾的是:宗人无休止的争论后,任然“照葫芦画瓢”。谭氏各派系嗣裔是否都确认了自己的先祖而真实的认祖归宗了?难道史料信息整合的差异而导致谭氏文化传承的“历史扯皮现象”还要继续下去吗?所以说,还原唐仁京公派下历史本来面目的世系篇,是我们京公后裔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也是茶陵与湖南谭氏文化研究会的重要研究课题!亦是中华谭氏文化研究会的指导责任。茶陵县曲溪谭氏爱敬堂季轩公第三十四世嗣孙谭旭撰稿二О一七年十一月二十日整理7
献花(0)
+1
(本文系水电管家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