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古兵书中的信息安全[补充]
2018-08-16 | 阅:  转:  |  分享 
  
[古兵书中的信息安全](加以补充的)这是对之前发布的[古兵书中的信息安全]所做的补充,完善了大部分内容。---倒悬操作一、信息安全的产生[齐
孙子]有“夫陷齿戴角,前爪后距,喜而合,怒而斗,天之道也,不可止也”,人与人之间会发生矛盾,矛盾的激化演变成冲突,随着规模的变化,
转变成一群人的矛盾,一类人的矛盾,引发一群人的冲突,一类人的冲突。人的最大化,是国家和民族,冲突的最大化,是战争。当斗争的对象不再
是一个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就会存在信息交流的过程,而这类信息交互往往是机密的,为了避免信息在交流过程中发生情报泄漏或是敌
对一方的窃取,就产生了信息安全意识。古兵法中也有对“道”的描述,即“何为战”、“为何战”与“何以战”,可以说信息安全既是一种防御手
段,也是一种攻击措施,这样信息安全就属于古兵法“道”中的“何以战”范畴,在长期大大小小的斗争中,先人意识到为协同而进行信息交流对于
斗争取胜的重要性,考虑到信息交流的安全性,产生了对信息安全及信息攻击的方法与措施。二、信息安全的运用范畴行动由谋划来绝断,信息的掌
握程度影响谋划的正确性,信息的掌握就来源于情报。在古兵法中很少有对如何获取情报作准确细致的描述,因为情报的获取是困难的,困难的不仅
是发掘情报,而更难的是怎样判断获取情报的真伪,及情报的传递过程与情报的反窃取。1、情报信息的获取方向敌我形势错综复杂,机遇稍纵即逝
,情报价值的前提,就是时效性,即使是一段意义重大的情报信息,也有可能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毫无价值,那么考虑情报获取的方向就变得格外
重要,及时获取哪些需要的情报信息,而情报获取的方向,可以从整体局面至接刃之间范围去判断。将方向扩大到全局,通过对获取到的情报信息与
己方的进行对比,是正确认识敌我势力基础与综合实力的重要判断依据,通常这类情报对受到时间影响的时效性不大,但依旧可以了解相当重要的信
息,初步的情报获取是通过对敌人观察,观察的对象小可是庶民、士卒,大可到军队、国家,这类情报信息大多详细、模糊不一,但获取的难度较低
而可靠程度是相对较高的。在[六韬-发启]文王与吕望的对话中有对殷商整体情报勘察的表述:“今彼殷商,众口相惑,纷纷渺渺,好色无极,此
亡国之征也。吾观其野,草营胜谷;吾观其众,邪曲胜直;吾观其吏,暴虐残贼,败法乱刑,上下不觉。此亡国之时也。”在孙武所著[孙子十三
篇-始计]中的描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及诸葛亮所著[将苑-
揣能]中的描述:“主孰圣也?将孰贤也?吏孰能也?粮饷孰丰也?士卒孰练也?军容孰整也?戎马孰逸也?形势孰险也?宾客孰智也?邻国孰惧也
?财货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观之,强弱之形,可以决矣。”这些是以获取整体的方向的情报信息来模糊的认识敌我形势和初步的战略规划。将
方向缩小到局部,以获取的情报对敌我势力双方的对比,是对战场决策的重要依据,这类情报的获取方向需要非常的精确、具有目的性,且情报信息
的时效性会极大受到时间的影响,这进一步提高了对决策者情报信息的真伪判断能力和果断决策能力的要求。但是这类情报存在大的局限性,情报信
息可靠性难以保证,在突发状况急切的应对极易导致决策者决策失误,而决策失误对军队,甚至是整个战局来说,所造成的损失是严重且无法弥补的
。在[孙子十三篇-行军]中有描述:“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
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在[吴子-料敌]中有描述:“吴子曰:‘凡料敌有不卜而与之战者八。一曰:疾风大寒,早
兴寐迁,刊木济水,不惮艰难。二曰:盛夏炎热,晏兴无间,行驱饥渴,务于取远。三曰:师既淹久,粮食无有,百姓怨怒,妖祥数起,上不能止。
四曰:军资既竭,薪刍既寡,天多阴雨,欲掠无所。五曰:徒众不多,水地不利,人马疾疫,四邻不至。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
甲而息。七曰:将薄吏轻,士卒不固,三军数惊,师徒无助。八曰:陈而未定,舍而未毕,行坂涉险,半隐半出。诸如此者,击之无疑。有不占而避
之者六。一曰:土地广大,人民富众。二曰:上爱其下,惠施流布。三曰:赏信刑察,发必得时。四曰:陈功居列,任贤使能。五曰:师徒之众,兵
甲之精。六曰:四邻之助,大国之援。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这些是以敌人周边环境、来推断敌人大致状况和
运动轨迹,借此判断敌人当前的战斗状态与作战实力,以拟定进一步的打击或守御措施。2、情报信息的获取方式在双方关系尚未明朗的情况下,以
使者、商贾的身份,通过交涉、访问、进贡、结交的名义,了解对方对于双方关系的态度;暗地贿赂官吏,以从其口中了解更为详细的现状等。双方
关系尚未明朗,那么对方对于己方派遣使者交涉的警惕性较低,而丰厚的利益让人难以拒绝,这正是全局方向情报信息较易于获取的原因。在战场上
敌我对垒的情况下,敌人对敌对方的活动是相当敏感的,警惕性高,这正是局部方向情报信息难以获取的原因,对于双方交战来说,仅仅获取到全局
方向的情报信息是不够的,更利于决定战事走向的情报在于敌我对垒之间,如果能进一步了解敌人详细情况,如敌人的具体兵力配置,武装器械,行
动部署,后勤线路等,对这些情报的获取将会对战争中争取优势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吴子-论将]中有描述:“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于
北,无务于得。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矣。若其众{讠雚}哗,旌旗烦
乱,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其追北恐不及,见利恐不得,此为愚将,虽众可获。”这是通过试探性的佯攻,观察敌人对应对突发状况所做出
的反应来探查更为详细的军情,但这往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与伤亡,最好的情况是以最小的损失获取最优的情报。情报工作不
能忽视间谍的作用,这种措施受到的阻碍最少,损失的代价最小,渗透到敌人的内部获取核心的情报信息,在孙武所著的[孙子十三篇-用间]中,
孙武提出了“五间”的观点:“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类间谍使用在不同的情形、不同的环境,发挥着不同
的作用。所以在[孙子十三篇-用间]中有描述:“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着重强调了间谍对于情报信息获取的重要
性。3、情报信息的传递过程为了与同谋者进行交流沟通,就要通过信息的传递,这一类信息几乎都是紧急且重要的,传递过程越快速,信息情报价
值受到时效性的影响越小,交流双方更能及时做出对于事态发展正确有效的措施,而古时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信使携带,乘骑马匹往来奔波,受双方
距离的客观因素,信使与马匹的精神和体力消耗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往来传递的时耗少则几日,多则数月,且在传递的过程中极易发生信息泄露和遭
遇敌对势力截取等难以预料的情况,因而逐渐产生了提高信息可靠性和信息反窃取的措施。在提高信息传递可靠性上,可通过增加文书携带人员和文
书备份,按多路径,多批次的形式将信息发送出去,这样虽然提高了对方接受到信息的完整程度,但这依旧存在不足,多次的传递和分散的内容会大
大增加信息泄露和信息被截取的可能,这就转向了对传递信息隐秘性的考虑。在[六韬-龙韬-阴符]中有描述:“八符者,主将秘闻,所以阴通言
语不泄,中外相知之术。敌虽圣智,莫之能识。”提出了使用八种“符”隐喻的消息联系,传递战况的概要信息,以弥补文书的不安全性。这是一种
简易且加密程度较高的信息传递方式,但不足的是,所能传递信息的内容受到局限,概要信息并不能提供详细的内容。在[六韬-龙韬-阴书]中有
描述:“诸有阴事大虑,当用书,不用符,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书皆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再离者,分书为三部;三发而一知者,言三人
,人操一分,相参而不知情也。提出了将描述详细信息的文书拆分成多个部分,打乱文书原有的顺序,把几成碎片的文书掺杂到不同路径、不同批次
中进行传递。即使己方传递的消息被敌人拦截,敌人也对持有的部分残缺且难以破解信息内容束手无策,从而避免造成信息泄露。这种更深层次、更
隐秘的加密措施既保持了信息的可靠性,使得信息内容描述不受限制,也提高了信息的加密程度,保证了信息安全。但是,这增加了信息传递对于人
力及物力的消耗,较大的活动更易引起敌对势力的警觉,交流双方需在信息传达之前制定好加密的规则,以便在信息传达后对加密信息恢复。因此,
不同的加密措施,适用于相应的环境,才能尽可能发挥信息传递的作用。4、情报信息的反窃取既然能窃取敌人的情报,就必然考虑到己方情报被敌
人窃取的可能,情报的泄露对军队或整个战事的威胁来说是相当可怕的,在隐藏自身机密的同时,也要制造出欺骗敌人的假象,以此迷惑敌人获取到
虚假的情报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是兵学中“虚实”的一种体现,如强弱、逸劳和众寡等,这种虚实之间的转换,更增加了所获取情报的不确定性。
在[孙子十三篇-始计]中有:“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
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这更有利于隐蔽自身而使对方产生误判。这也是对[孙子十三篇-始计]中“兵者诡道”的体现。如果出
现最坏的情况,机密已经泄露,则处死所有相关知情者。在[孙子十三篇-用间]中有:“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在[六韬-龙
韬-阴符]中有描述:“诸奉使行符,稽留者,若符事泄,闻者告者,皆诛之。”一旦出现情报信息泄露的情况,凡是携带、擅自扣留加密文书、负
责发送、接受的人员,一律处死,这是为了消除潜在的威胁,避免意外进一步的发生。在行军部署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信息传递,各作战单位之间的
作战协同,都需有佩戴醒目的彩色标识,将领传达命令需要使用符节提供验证,不同区域的部署作战单位相互交流需要先确认对方的身份,避免敌人通过伪装成己方单位,减少敌人突袭和间谍潜入的可能性。在[齐孙子-官一]中有描述:“贱令以采章,……,顺明到声,所以夜军也。”保持高度的警惕,在不能辨认接近对方是友好或敌对的情况下,采用口令的方式来确认对方的身份,且军队部署存在分层关系,各部单位活动在相应的层次,各层次都有不同的口令,这些都是基于情报反窃取所制定的措施。4/4
献花(0)
+1
(本文系倒悬操作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