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家风如花
2018-09-12 | 阅:  转:  |  分享 
  
家风如花兰山学校鲍琳琳仁义礼智信,家风传古今。好的家风,犹如芝兰之花,清远的幽香弥漫在家庭的每个角落,沾染到家人的思想和行为上,浸润于
家人的骨骼和血脉里,涵养出优秀品性,沉淀成一个家族的图腾。我的家风,就似这馨香花朵,花开四季,月月年年……母亲,仁爱坚忍的傲雪之梅
一直想写一写我的母亲,却又怕自己拙劣的笔触亵渎了母爱圣洁的光辉。可是,当提到家风家训,脑海中首先闪现的就是母亲坚忍而瘦弱的身影,对
母亲的敬与爱一时在心中发酵、膨胀,最终喷薄而出,红了眼眶,湿了心。母亲今年63岁,是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也是一名老党员,一生命运多
舛,坎坷不断。年轻时与父亲自由恋爱,冲破家庭阻碍,一脚踏进婚姻的大门,却未曾享受过婚姻的幸福与甜蜜。17年的婚姻最终走到尽头,母亲
一力承担起抚养我与弟弟的重任。微薄的薪水、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让这个家庭捉襟见肘。无奈之下,母亲变卖了房产,一家三口委身于学校的值班
室,一住就是五年。母亲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外,还要给各个办公室烧开水、灌暖壶。但她从不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她说这是凭劳动吃饭,正大光明
。母亲虽生活辛苦,却从不需要别人的施舍与救助,反而真诚而热心地去帮助别人。每当她乘坐客车外出时,只要车上有相熟之人,她定会为其买票
,无论男女老幼;上山采回的野菜、亲手打出的烙饼,自己舍不得吃,分成若干份,送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集市上,母亲若买了水果,定会一路
走,一路分给她认识的孩子吃,往往拿回家的只有一半,甚至一少半。母亲虽生活拮据,对待自己的学生也从不吝啬。一次,她下班领回了一个七八
岁的孩子,我好奇地问:“她是谁?为什么来我家?”母亲说这是她班级的孩子,由于家离学校太远,冬天上下学太遭罪,就接来我们家住。那一个
冬天里,母亲竭尽所能地为孩子调剂伙食,补习功课,有时甚至亏待了我和弟弟。母亲一生要强,不仅体现在对生活的态度上,更体现在对工作的认
真与执着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从教38年的岁月中,她始终把热爱放在首位。母亲对她的学生真的很好,放学后,时常能看见在厨房忙碌的她,
身后总会有三三两两的学生或者读课文,或者听母亲教写作文。也许是缘于母亲的这份爱,她所有教过的学生都对她敬爱有加,家长也都拍手称赞。
而如今,她教的第一茬学生都已经当了爷爷、奶奶,可他们却始终记挂着曾经教授他们知识、引导他们做人的老师。为了孩子们,从初登讲台的那天
起母亲就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刻苦努力。为了上好一节课,她经常是一边干着家务活,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上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
…”有一次默课太专注,以致劈柴时被蹦起的柴板儿打伤了眼眶,一时血流如注,吓得我和弟弟失声大哭,可她却隐忍着心酸与痛楚,止住血后,继
续干活、默课。母亲生活得艰难而辛苦,可她在课堂上却永远朝气蓬勃,笑容灿烂。她的课堂教学自成一派,独树一帜,在当时吸引很多慕名而来的
同行们听课、交流,她的教学成绩也总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平行班级。正因如此,她多次获得省、市、县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而且还获得过由国务
院、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殊荣。也许是受她的影响,我和弟弟无论身处在什么样的生活境遇里,都乐观豁达,执着追梦,努力求学。最后
弟弟在哈尔滨安家落户,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而我也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继续完成母亲的园丁梦。工作上,我以母亲为榜样,心存热爱,严以
律己,不断努力,不断超越;做人上,我更以她为楷模,心存善念,宽以待人,低调行事。记得在柳河县初中语文教研会上,我的课堂教学得到了领
导与同行的赞许,有老师提到了我的母亲,一时间我眼含热泪,母亲当年的教学风采如一桢桢珍贵的老旧照片,浮现在眼前,情难自已。如今,母亲
已身体佝偻,发如霜雪,她常说:“现在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刻。”我竟酸楚难当,母亲的幸福来得太迟太迟了。母亲就像寒冬里傲然绽放的红梅,
无论境遇如何波折坎坷,她都努力做好自己,绽放出艳艳芳华,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母亲的一生,更像一部厚重的大书,我读不透、写不尽,
只能秉承她的精神,怀揣仁爱与坚忍,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好好生活。丈夫,开阔有格的洁身之莲母亲虽然婚姻不幸,我却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婚
姻。丈夫和我同属一个单位,任学校的工会主席兼体育教师,同时还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沉默寡言的他是典型的金牛座,不会甜言蜜语,更不屑
讨好巴结,正直有格、讲原则讲底线是所有与他共事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他不仅是我的丈夫,也是我心灵的导师,每当工作不顺心的时候,他总是
劝我:“你要心胸开阔,跳出事情本身,站在旁观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与他人,要多为别人考虑。”在他的感染下,我的格局似乎也变得大了起来,工
作更开心,同事关系也更加和睦。记得有一次,学校开展教师晋级评选活动,丈夫也在竞聘之列。可到最后,他却和另外两位竞聘老师将唯一晋级名
额毫无条件地让给了另一位没有竞争力的老教师。我问他:“晋级关系到涨工资,这么珍贵的名额你咋说让就让了呢?”他很严肃地说:“因为这世
上还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更因为我们三个是共产党员。”他的这番话让我为之动容,是啊,放下功名富贵,斩开名缰利锁,人生才能得大自
在、大快乐。在单位,丈夫严于律己,公事公办,在家里,他也同样严守做人做事的底线和原则。他生活节俭,作风正派,不好烟酒、不喜玩乐,同
时也要求妻儿这么做。有一次,我打算给儿子买一块电话手表,可是却遭到他的反对。他说:“电话手表本身价格不低,而且作用不大,还会助长孩
子的虚荣心,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听了他的话,我只能打消念头,孩子虽有不甘,却最终也接受了现实。而就在丈夫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中,十
多岁的儿子也知道了节俭。每当我要给他添置新衣服的时候,他总是说:“不用买了,我的衣服已经很多了。”每当我要领他外出吃饭时,他也经常
以家中的饭菜更可口为名,拒绝外出。看到孩子如此乖巧懂事,毫无独生子女身上的骄纵和虚荣,我深感欣慰,也真正体会到了家风家训对孩子成长
的重要奠基作用。近几年,孩子在上学问题上我曾多次和丈夫交涉,希望他能通过关系,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却都被他严正拒绝。他说:“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我不能带头助长歪风邪气。走后门、托人情会使教育失去公平,这样的事情我绝对不会去做!”听到他说的话,我当时很生
气,觉得他对孩子不够关心,可当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却愈发体会到他的正直与坦荡。我的丈夫,是顶天立地的男人,与其说他是洁身自好的白莲,
不如说他是伟岸挺拔的山巅青松,不仅为我们的家遮风挡雨,更为下一代的成长树立了榜样,挺直了脊梁。母亲、丈夫在家人心中、在别人的心中都
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正直无私、坚忍有爱、开阔豁达的美好品质。我们家人以他们为骄傲,更以他们为目标,将优良家风代代传承。家风清,人心正。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孟子》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每个家庭都风清气正,国家才会长治久安,人民才会和谐幸福。家风如花,愿它香飘万里,浸润你我他……
献花(0)
+1
(本文系芳华夜未央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