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成书
十四世纪的《三国志平话》刊行以后,一个规模更为宏大的叙述三国故事的文本形成了。
现存这一文本的最早刻本是明代嘉靖元年(1522)刊行的,书题为《三国志通俗演义》。这一刊本说明至少从十六世纪初开始,《三国演义》已经开始以刊本的形式传播,而以后各种刊本的《三国演义》可能都是以这本《通俗演义》为祖本的。
嘉靖元年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改本亦曾名《三国志演义》,后来有人也许无意地于题目中省去一个“志”字,才被通称为《三国演义》———署名“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不仅题名和署名突出史传,而且其具体内容较之《三国志平话》亦更切近于《三国志》等史书所写的史实。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罗贯中在写次数时的历史依据就是晋朝史学家陈寿的史书《三国志》,所以在明朝嘉靖元年,《三国演义》首次雕刻印刷时,它的扉页上提字:
“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
或笑张飞胡,
或笑邓艾吃。
—李商隐《骄儿诗》
说明三国故事在晚唐已经家喻户晓
三国,“演义”?
“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后汉书》
“演义”=阐发“经义”
《大学衍义》
“衍”通“演”,“衍义”即诠释“义理”。
“讲史”为“演义”——罗烨《醉翁谈录》
带有铺陈讲说(敷演、敷衍)的意思。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概述
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
着重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
纵向看: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一(1—33)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二(34—85)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
三(86—120)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三国演义》风靡全球
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国等许多国家都对《三国演义》有本国文字的译本,被翻译成60多种文字。
关于《三国演义》的研究论文也是著述颇丰。
关于作者——罗贯中
罗贯中(133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等。
主张国家统一,热爱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
罗贯中的其他作品——著作丰富
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隋唐志传》,《水浒传》(和施耐庵合著)。
走进三国——开篇词
《临江仙》(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麼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於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解读开篇词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
《临江仙》综观历代兴亡盛衰,以英雄豪杰的成败得失抒发感慨,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乃至“大彻大悟”式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走进三国——从苏轼诗词说起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解读:上阕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国人物——曹操、刘备、孙权
所谓“三国”,是指魏、蜀、吴三国。
魏——曹操
蜀——刘备
吴——孙权
被歪曲的形象——曹操
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多疑的人物典型。在真实的历史中,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为核心,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
三顾茅庐——刘备
刘备是蜀国的开国皇帝,一个有理想、有毅力、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先帝”正是指刘备。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讲的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亲自到诸葛亮所居住的茅庐,总共三次。刘备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遂得到智慧军事诸葛亮。这个故事通常用来比喻求贤若渴、尊重贤才。
默默的人生赢家——孙权
在书中,相对于刘备、曹操等角色来说,孙权的戏份比较少,实在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但是在三国的战争中,最终是孙群夺取的成功,有江山美人,可谓是人生赢家!
外形:方脸大嘴,已经是威风凛凛,更特别的是该人绿眼晴,紫红色的胡子,不但丝毫没有江南人的清秀,却有中亚或欧洲人之特征,这在江南实属罕见。
评价:智勇兼备,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人物——诸葛亮&周瑜
在三国中,最聪明的两个人应该非诸葛亮和周瑜莫属了。
智慧化身——诸葛亮
诸葛亮是儒家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化身,汇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自然随之具有了人民所希望的旷世绝俗的超人才智。
《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有所夸大。例如在历史上,官渡之战比赤壁之战的影响力还要大,但在作品中,作者用八个回目来描写赤壁之战,三倍于官渡之战。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目的在于通过大笔渲染突出诸葛亮的旷世奇才。
三气之死——周瑜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演义》中,周瑜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在书中的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和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具体写了“三气”。
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
第一个故事——桃园结义
三兄弟:刘备、关羽、张飞
桃园三结义: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美好理想。
第二个故事——草船借箭
起因: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
人物:周瑜、鲁肃、诸葛亮、曹操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诸葛亮在三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第三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此时顺风顺水,诸葛亮把箭带回营中。
第三个故事——空城计
人物:诸葛亮&司马懿
故事:
面临危机——诸葛亮驻守阳平关时,派魏延领大军东出攻魏,自己留万人守城。不料司马懿带着二十万大军要迎魏敌时,却同魏延兵马对不上阵,从旁边过去了,一直来到阳平关前,离城只有六十里,诸葛亮才发觉。这时候,要把魏延追回来已无可能,自己赶往魏延军中也来不及。
神机妙算——于是诸葛亮就叫军中偃旗息鼓,大开城门,令军士数人出城洒扫。司马懿领兵来到,看见这情况,认为孔明平日谨慎持重,城内必有伏兵,便引兵退守山间。到了次日,孔明大笑对部下说,司马懿怕我的伏兵,已经退走了。探子外出打探,果然魏军都走了。
《三国演义》——歇后语
张飞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周喻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吕布戏貂婵——上了她的当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张飞遇李逵——黑加黑
三国演义——对联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诸葛亮刘备两表——《出师表》;一对——《隆中对》)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诸葛亮不能盲目学诸葛亮而一味用严,也不能盲目反对诸葛亮一味用宽,而应当审察当时形势,深思熟虑,然后决定用严还是用宽。)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诸葛亮该对联挂在武侯祠)
上欺天子,下虐生灵
(吕布骂董卓)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占据,割据。休:停止。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评价《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还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非凡的叙事才能,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浅近的文言,构成了《三国演义》的主要特色。?
一站到底
——《三国演义》知识问答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
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场战役?
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智绝”的人物是:
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义绝”的人物是:
赤兔马最早的主人是谁?
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叫作?
歇后语填空:司马昭之心——
歇后语填空:关公赴会——
填空:()进曹营——一言不发
填空:()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国时期建国最早的是哪一国?
“乐不思蜀”是指那一个人?
“七擒孟获”与谁有关?
“煮酒论英雄”涉及哪些人物?
请问只身陷入敌阵救阿斗的是谁?
判断题:赤壁之战时曹操54岁。
判断题:“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描写的是曹操。
判断题:短歌行是曹操写的诗。
谁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曹军打下汉中后又进攻江南,哪位将军声名大震?
2
【名著】四大名著——《三国演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