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黄帝宅经》附录篇 一 —— 宗龙子
2019-04-15 | 阅:  转:  |  分享 
  
附录篇一(录自《黄帝宅经》考冯静著)前言风水在中国建筑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大多数的建筑营造活动,大至都城的建造,宫殿庙宇的建筑布局,小
到民居一灶一门的设置,都可以在风水学中找到答案。而这种影响源远流长,至今仍在发生作用。因此,郭湖生先生认为研究风水,是“当中国建筑
的研究达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提出的问题。”【宗龙子按】:作者在此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风水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建筑离不开风水,中国建
筑是从头到尾都受到风水的影响,而不是“研究达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提出的问题”。作者所著的“《黄帝宅经》考”一书,是风水“外行人”出风
水题考卷,让“内行人”去答卷,就显得有点让人啼笑皆非矣。若从历史源流论,《黄帝宅经》考”一书,无疑是很好的书。若从风水学的研究应用
上论,作者在这一方面,则似白纸一张,诚然是不知风水为何物!风水是建筑文化的灵魂所在。尤其是阴阳学说,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千千
万万代圣贤们智慧的结晶。痛心的是我们抛弃了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一块瑰宝,竟将这一瑰宝打入了“巫术与迷信”的范畴,从而践踏糟蹋它,以至于
完全抛弃毁灭了它。可见,没有阴阳学说,中国建筑文化,中医学的学习与应用,都是无根之树,无从谈起。对阳宅的经营是中国建筑史上最早的源
头。《释名》曰:“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在人类思想和生产能力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如何趋利避害,选择合适的居处,就免不了受到原始
巫术的影响,即依靠占卜来定之。关于“卜宅”的记载自殷就有,周人亦大量为之。当时人们虽然从实际出发,勘察地形水文,但其最终结果的确定
,尚得依赖于卜辞的凶吉。“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怦来以图及献卜”。秦汉时期受到五行阴
阳学说的影响,风水学在理论上日益成熟。唐宋时,已经形成了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和繁复的方法系统,后代风水术中所有的基本观念方法,在此时
期都已齐备或初步形成。元、明、清时期在风水学说的方法手段上,更加详尽琐细,随之而来的是风水术中固有的神秘色彩也更加浓厚了。同时,风
水术在社会各层次上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宗龙子按】:风水学本身,就是从实际出发,现场“勘察地形水文”,近代为何被打成“封建迷信”?原
因很简单,就是因“外行人”乱搞一通,给社会造成了危害,损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政府不得已而将风水列入了禁令范畴。象作者这样的高知学
者,因没有真正深入风水的应用研究,凭着一些风水的表面现象,就很容易妄下断语。时下就是有太多学院派“专家、学者、教授”参与风水学的著
书立说,以所谓的“现代科学”去探讨风水阴阳原理,一时自己摸不着头绪,就持否定的态度,因学者们地位学历的关系,往往易受后人接受,久而
久之,便使真正的文化瑰宝,变成了“封建迷信”。《释名》曰:“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充分地说明,是择“地形水文”的最吉者而
营建。不管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或是生产力先进的现代,“择吉处而营”、“趋利避害”都是不可或缺的。若认为现在生产力先进了,就可以为
所欲为,不需要“择吉处而营”、“趋利避害”,那你肯定是个低能高智的废物。从著者的论述中得知,秦汉时期风水学就日益成熟,唐宋时已经形
成了严密的体系,元明清时期则方法手段更加详尽及增加了些神秘的色彩。可见风水学术,比社会上很多学术技术都更加普遍,更加深入人心;若没
有真正趋利避害的功能作用,能如此神奇吗?而且很多学术技术,都只是一时之用,过期则作废或被遗忘了;而风水学,则历久弥新,不但战乱年代
不能毁灭它,种种社会的运动——“破旧立新”也不能破除它,反象浪潮一样,把风水学推得一波比一波更高,哪有一种学术技术与风水学能并驾齐
驱呢?现代社会,虽然科学日新月异,但风水学说的影响仍然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出现了新的“风水热”,言行必称风水。风水甚至被誉为
“环境科学”或“环境景观学”。笔者在做一个农民小区的设计时,就遇上一个与风水有关的要求。甲方要求尊重农民习俗,两个单元之间如果要相
错,只能东边的单元向南错,而不是科学地将东边单元向北错。使相邻单元获得更多的东向日照。其缘由便是最简单的风水说一一“青龙要压白虎’
。在现代化的今天,大量的风水书籍翻旧出新,大量的风水课堂充斥在网站上,大量的风水先生弥漫于中国的土地上。在这态势的背后,抛去迷信附
会之说,风水其内核究竟是什么?【宗龙子按】:现代科学虽然日新月异,但风水的热度却愈演愈烈,这就说明风水确实是很有魅力。风水被近代学
者誉为“环境科学”或“环境景观学”,虽然披上了科学的外衣,相反却给风水带来了破灭性的危机,因为披上了外衣后的风水学,却失去了风水的
内核——阴阳理论。试问,没有了阴阳流通交媾的风水学,还算是中华堪舆文化上的真正风水学吗?作者本人是风水的外行人,既不懂风水的形法,
更不懂风水的理法。风水更不是“农民习俗”。风水与习俗完全是两码事,风水处处如此操作,而习俗却村村不同,故风水与习俗不可相提并论。谁
若是将风水与习俗划上等号,就说明谁是无知妄言。从风水形法而论,除了“地形水文”之外,进出此宅的门路,至关重要;采光虽然重要,但不能
违背形法原则。如宅向南,路从左来,则从右边趋南凸出,以兜收左边路气入宅。相反,若路从右来,则从左边趋南凸出,以兜收右边路气入宅。再
配理法,路与宅阴阳相见。经云:“阴阳相见,福禄永贞。”又能纳得生旺之气入宅,则福祉必然无限。若以为披上“环境科学”或“环境景观学”
的外衣,打着“采光”的晃子,就是风水规划设计布局了,那只能说明你的无知与肤浅。经云:“乙字水缠在穴前,下砂收锁穴天然。”宅前若没有
来去水,则以来去路及地势高低分辨上手与下手,下手一定要凸出趋前,收锁上手过来的水或路气入宅,才是现场“勘察地形水文”的真实写照。决
不能草率地以“外行人”的口头禅——“青龙要压白虎”,就以为是风水术,这就犯了肤浅而不深入的学习态度。风水的内核——就是阴阳。但阴阳
有两个层面。一是先天阴阳,这是要阴阳交媾的,有生生不息之功用。二是后天阴阳,这是一个盈虚、消长、往来、进退的过程。时下世人,虽然热
衷于风水术,由于传承上的严密,先天阴阳几近失传,这些充斥在社会上各界各层次的风水大师,无不是抓着后天阴阳的旺衰消长,就在招摇撞骗矣
。论从史出,立论要建立在史料的基础上。要研究风水,首要的任务便是要对历史上风水书籍进行整理,梳理每一本书的源流,各本书之间的承合关
系,才能理清风水发展的脉络。【宗龙子按】:对风水的历史源流,知之固然必要,但不知也无碍于学习风水。若认为梳理了承合关系,就是精通了
风水,那就几成笑话。况人生精力与财力皆有限,想在历经数千年的堪舆历史长河中,对风水的每一本书进行梳理,那简直是痴人说梦话。堪舆书籍
,从古到今,何止多如牛毛?真如亘河之沙,亦如天上的星星,人力之渺小,可以见矣。风水学中最集中的两大内容便是关于阳宅、阴宅的理论。阴
宅理论见于大量的葬经、葬书,阳宅的理论则见于各类宅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O九·子部十九·术数类二中把《宅经》(即本文要考证的
《黄帝宅经》)置于最首,并认为“相宅之书较相墓为古”。可见,对风水书籍的整理当从《宅经》入手。【宗龙子按】:考证风水历史源流,与研
究风水应用,是绝然不同的两个层面。就算你是风水历史学家,也未必真懂风水的应用。就算你是地质专家,翻山越岭考遍了中国各地的山脉的地质
概貌,也不能说明你真正能寻真点穴。当然,也不是说专家就一定不懂风水,只是说学术有专攻,各人各自研究的方向不同而已。现存最早最完整的
《宅经》便是《黄帝宅经》。《黄帝宅经》考是继《葬经》考之后的又一个研究阶段。对《黄帝宅经》源流进行考辨,辨明其成书时代的风水学说特
征,还原风水学说原始的社会成因,是笔者想要完成的目标。只有对《宅经》和《葬经》等一系列早期风水书籍进行考据,我们才可以揭开风水学说
高奧晦涩的赘壳,方可以排定风水学说的基本发展序列,所有的风水研究才可以有一个立足之处,此为本篇论文的出发点。【宗龙子按】:任何一个
古代阴阳术数的形成,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古圣贤们长期的实践总结,合理者保存下来,不合理的删节除去,甚至会历经百年千年而定
型,才有我们今所见到的种种阴阳术数学派。《黄帝宅经》虽然是定型于唐时,说不定早在千多年前就有了残缺不全的“宅经”资料留存,只不过是
到唐时才增删完整而已。作者想从历史的角度去“揭开风水学说高奧晦涩的赘壳”,确实是异想天开之事;历史与学理,关于学理的核心内容,想从
历史中求得答案,那简直是痴心妄想。大家可从前面“宅经”的具体内容看出,这等“宅经”的内容,是非常粗疏的学问,甚至于不如现代一些常识
性的风水资料。它不止是“阴阳交媾”的应用,完全没有得到体现,就连“阴阳二气”盈虚消长的旺衰理法与应用,也没有一点迹象。对比同时期——唐·杨筠松及其弟子所传下来的《青囊经》、《青囊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真有天壤之别。可见“宅经”类之书,当是在唐朝时,就已经是被淘汰了的垃圾书籍,已经完全不切实用了,无人问津矣。故想在“宅经”中求出一个风水研究的立足点,无异于缘木求鱼,甚至比登天还难。
献花(0)
+1
(本文系禹门堪舆宗...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