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钱锺书集外诗拾遗笺注:三
2019-08-17 | 阅:  转:  |  分享 
  
钱锺书集外诗拾遗笺注三、欧洲留学时期(1935-1938)钱锺书与夫人杨绛1935年8月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其间1936年暑假,曾赴游览巴黎与
日内瓦等地。1937年夏,钱钟书获得学位后,即与夫人与女儿钱瑗来到巴黎,并在巴黎大学学习。这一时期,我们见到的集外之诗,计12题1
3首,来自于:(一)国风半月刊1、第7卷第4期(1935年11月):1题3首;2、第8卷第5期(1936年5月):3题3首;3、第
8卷第8期(1936年8月):2题2首;4、第8卷第12期(1936年12月):4题6首。(二)杨绛《钱锺书诗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1题1首.(三)向达《西海感旧记》:1题2首。钱锺书集外诗拾遗笺注03-1赁庑卧病裁诗排闷(之一、二、三)一广厦胸中满,迷方寄一枝
(1)。据梧宜觅梦,生草好吟诗(2)。茅屋秋风感,璚楼明月思(3)。吾庐亦吾爱,舍此更何之(4)。【笺】刊于《国风半月刊》第7卷第
4期,1935年11月1日。本四首,第四首已收入《槐聚诗存》,即《伦敦晤文武二弟》。第一首,写来到新赁屋的所感。【注释】(1)
“广厦”二句:高大的房屋在胸中装满,迷失了方向,寄身在此,好似在一枝树枝上。迷方:迷失方向。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一:“南国有儒生
,迷方独沦误。”黄节补注:“胡枕泉曰:‘方,犹道也。’……此言迷道独沉沦谬误也。”一枝:一根枝杈,比喻寄寓之处狭小。语出《莊子?
逍遙游》:“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十首》:“经过扫轨但幽栖,巢稳林深寄一枝。”首联交代赁寓寄身。(2)“
据梧”二句:靠着梧桐木的案几,便于睡觉作梦;新生的青草,也正好可吟诗抒怀。据梧:靠着梧桐木做的几案。语出《庄子·齐物论》:“昭文之
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成玄英疏:“据梧者,只是以梧几而据之谈说,犹隐几者也。”生草:新生之草。《庄子
?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郭庆藩集释:“生者,谓新生未干之草,即牵萝补屋之意也。”颔联写赁屋的环境,宜梦宜诗,倒
也雅趣得很。(3)“茅屋”二句:不禁生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的感触,苏东坡琼楼明月那样的情怀。三句,语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开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此是暗指国内人民的漂泊流离。四句,语出苏轼《水调歌头》词:“我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璚,同“琼”。此是以“琼楼明月”比喻思家之情。颈联写身居赁屋的所思
所感。(4)“吾庐”二句:我也似陶潜一样,喜爱这屋子,舍去这屋子,又能到哪里去呢?七句,语出晋陶渊明《读山海经》之一:“众鸟欣有托
,吾亦爱吾庐。”舍此:指舍掉牛津这里的新赁屋。尾联抒写此屋也可爱,但也有别无可去的无奈之感。二簸顿空皮骨,南船语未真(1)。踬山聊
守骏,乐水岂能仁(2)。凿齿容扪舌,易牙欲反唇(3)。品题惭四海,龋笑莫愁颦(4)。【笺】钱锺书诗末有自注:“海行匝月,困于风浪
,至伦敦为霜露所中,病左足,来牛津又折一齿,巴黎哲学会遂不果赴也。”可见此诗是写海路艰辛,并调侃自己来伦敦的卧病。【注释】(1)“
簸顿”二句:颠簸得我只剩下了皮和骨,南方人适宜乘船,这话不是真的。簸顿:颠簸。唐韩愈《读东方朔杂事》诗:“簸顿五山踣,流漂八维蹉。
”空皮骨:使身体消瘦。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四:“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南船语:南人善于行船的古
话。语出《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唐孟郊《送从最校书简南归》:“北骑达山岳,南帆指江湖。”首联写自己海行的艰辛
。(2)“踬山”二句:山间跌倒,只好如海湖骏马如瘸马一样;喜爱水的智者,岂能就是仁爱的人?踬山:山间跌倒。语本《淮南子·人间训》:
“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守骏:即“守俊莫如跛”,爱护骏马要如爱护跛马一样。语出苏轼《和子由论书》:“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乐水
:指智者。语出《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此句指智者乐水,岂能是仁者?——埋怨水不仁,使自己病足。颔联写自己“至伦敦为
霜露所中,病左足”,只好保护病足,(3)“凿齿”二句:折一齿,容我不说话;换颗牙,就是要反对我发言。凿齿:此指折齿。黄庭坚《送谢公
定作竟陵主簿》:“安知四海习凿齿,拄笏看度南山云。”扪舌:表示不说话或不发声。语本《诗·大雅·抑》:“莫扪朕舌。”此指因“折一齿”
,不能说话,“巴黎哲学会遂不果赴”也。易牙:此指医疗换牙。唐黄韬《喜陈先辈及第峤》:“飞离海浪从烧尾,咽却金丹定易牙。”反唇:此指
反对。明沈德符《敝帚轩剩语·汪南溟文》:“至今日而反唇弇州者日众,又何论太函。”此指“易牙”似反对不能参加巴黎哲学会。又“凿齿”与
“易牙”,均为人名,可称巧对;由此有尾联之语。但此二句未免有些合掌。颈联写自己折齿,语带调侃。(4)“品题”二句:欣赏评论,惭愧“
凿”了“齿”也不如那“四海习凿齿”;不要学那“龋齿笑”和美“愁眉”。四海:即“四海习凿齿”。语出《晋书·习凿齿传》:“时有桑门释道
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龋笑:形容妇人巧笑的样子
。语本《后汉书.卷三十四·梁冀传》:“(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嗁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尾联仍是自我调
侃:凿齿也刚不上习凿齿,更不可能学习病态的美了。三拾骨腐生学,闭心上士居(1)。声犹闻蟪蛄,技只注虫鱼(2)。地自嚣尘甚,人多尸气
馀(3)。珷玞差可识,怀璧罪从渠(4)。【笺】第三首更多自我贬抑,自言要藏拙为是。【注释】(1)“拾骨”二句:我是是一味向古人
学习的迂腐的读书人,听从自己的内心声音,追求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拾骨:收拾遗骨改葬。但此义与“腐生”构不成语义。疑为“食古”,方与
“腐生”的食古不化相符。腐生:迂腐的儒生。《后汉书?李固传》“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诏书,干试有司乎?”闭心:思想上自守甚严,无求于外
。《楚辞?九章·橘颂》:“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王逸注:“言己闭心捐欲,敕慎自守,终不敢有过失也。”上士:道德高尚的人。《老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首联写自己的为学取向与道德操守,——独立不
遗,不从流俗。(2)“声犹”二句:我的声音像不知春秋的蟪蛄那样见识短浅,我的能力也只是研究些没有什么大意义的鱼虫之学。声犹:声如。
宋赵蕃《呈王平江二首》:“声犹传汉殿,句岂羡韦郎。”蟪蛄:蟪蛄夏生秋死,所以不知春秋,比喻見識短淺。《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
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虫鱼:孔子认为读《诗》可以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汉代古文经学家注释儒家经典,注重典章制度及名物的训释
、考据,遂以之泛指名物和典章制度。唐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之一:“《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此指研究的学问没有太大
的意义。颔联写自己的为学,不希人知,不求闻达。(3)“地自”二句:居住的这地方,世俗之声,甚嚣尘上;居民也多是神色沉闷,暮气沉沉。
嚣尘甚:即“甚嚣尘上”,语出《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曰:‘甚嚣,且尘上矣。’”此处比喻尘世喧闹至极。尸气馀
:即“尸居馀气”,谓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宋王禹偁《让西京留守表》之一:“顾残年而气若尸居,听成命而魄疑天夺,微躯殒越,举族忧虞
。”颈联描写居所的尘世味浓,人多精神萎靡。(4)“珷玞”二句:人们都最能识别不是玉的石头,但怀中有玉璧,人们就会认为你有罪,罪就是
从这来的。珷玞:似玉的石头。《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碝石碔玞。”李善注引张揖曰:“碝石、碔砆,皆石之次玉者……碔砆,赤地白
采,葱茏白黑不分。”怀璧:《左传?桓公十年》:“”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杜预注:“人利其璧,以璧为罪。”因以“怀璧”
比喻多财招祸或怀才遭忌。从渠:从它。渠,它;这里指的就是“怀璧”。尾联自言韬晦方能与人和光同尘,自炫才能,只会引人侧目。——这恐
怕是有所感触而发的,毕竟这次留学英国,钱锺书是以第一名的身份来的。钱锺书集外诗拾遗笺注03-2生日流光劝汝一杯酒,莫教偷从暗里过(
1)。廿五行年空复尔,八千为岁便如何(2)。有情催老天难及,无益娱生日苦多(4)。今昨俱非堕地久,深惭未得报恩波(4)。【笺】刊于
《国风月刊》第8卷第5期,1936年5月。由诗中“廿五行年”语,可知是作于前一年的11月21日,时值25岁,这时,钱锺书与夫人杨绛
已到了牛津留学。诗写生日的诸多感慨。【注释】(1)“流光”二句:流水般逝去的时光啊,劝你饮尽这一杯酒,不要叫你偷偷地溜过。流光:指
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此首句语出唐李贺《苦昼短》:“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首联把“流光”拟人化,表达饮酒惜时之意。(2)“廿五”二
句:二十五岁了,还是这样空空如也,就是活到八千岁,又能如何?行年:年龄。唐杜甫《狂歌行赠四兄》:“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
”空复尔:又是如此而已;指还是这样没什么作为。清陈恭尹《邺中》。“乱世奸雄空复尔,一家词赋独怜君。”八千为岁:指长寿者。语出《庄子
·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
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颔联感叹自己至今没什么大作为,担忧一生都如此。(3)“有情”二句:时光把有情之物都催老了,真
难以捱到天年的日子;做些无益的吟诗闲事,来娱乐自己的有生之年,这样的日子担忧它太多。有情催老:即催老有情之物。意出唐李贺《金铜仙人
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天难及:此指天年难及,意谓一生难以到年老之事。无益娱生:语出清项鸿祚《忆云词丙稿·自
序》:“嗟乎,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意谓:不做些无益的事,何以消遣这有生之年?精炼慨叹人生易老,来日苦多。(4)“今昨”
二句: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我都不是生下很久了,深深地惭愧没有报答父母的恩情。堕地:落地,指出生。唐杜甫《锦树行》:“生男堕地要膂力
,一生富贵倾邦国。”恩波:恩泽,此指父母养育之恩(按前人多用为形容皇恩)。宋冯时行《送张仁甫见何少卿续郎中二首》:“二老恩波阔,扶
蓑强一行。”尾联写自己如今还未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钱锺书集外诗拾遗笺注03-3饱蠹楼书记第二册题词(代拟)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
青箱总不如(1),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2)。【笺】据杨绛《钱锺书诗怎样做读书笔记的》一文,此诗写于他们到牛津读书,二
人相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钱锺书称牛津图书馆为“饱蠹楼”,这是写于第二册读书笔记上的题词。诗后有注曰:“
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下。”【注释】(1)“心如”二句:心如椰子那么大,要装得下许许多多的书,把书放在金匮和青箱之中,这
些办法都不如它。首句:语出语出自《五灯会元》卷三的记载,唐代江州刺史李渤问归宗寺智常禅师云:“教中所言,须弥纳芥子,渤即不疑。芥子
纳须弥,莫是妄谭否?”李渤的疑问,在于须弥山如此大,芥菜籽如此小,怎能“芥子纳须弥”?智常禅师曰:“人传使君读万卷书籍,还是否?”
李渤曰:“然。”师曰:“摩顶至踵如椰子大,万卷书何处着?”金匮:铜制的柜。古时用以收藏文献或文物。汉贾谊《新书?胎教》:“胎教之道
,书之玉版,藏之金柜,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青箱:收藏书籍字画的箱笼。清方文《润州早发》诗:“白露水千里,青箱书一函。”首二句写
仅凭记忆、书柜,这些办法都不如。“不如”什么?下二句句揭示。(2)“提要”二句:要做读书的提要,记录思考的细微玄妙之处,留下读书的
痕迹;就好像忘记了打鱼的工具,他日之后,你连鱼也见不到了。提要勾玄:摘出要领,探出玄微。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
必钩其玄。”勾玄,即“钩玄”。指爪:指甲,比喻痕迹。语本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忘筌:忘记了捕鱼的工具筌。语出《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通“
荃”,这里是指读书的笔记。无鱼:这里是比喻读书的内容也记不住,好似没读过。末二句,写读书笔记的重要。钱锺书集外诗拾遗笺注03-4俳
体嗜膻喜淡颉羹浑,夷味何能辨素荤(1)。久愧闻韶师夫子,岂甘负腹累将军(2)。我贪猩唇卿鲤尾,鹅求四足鳌双裙(3)。烹鲜治国闻诸老
,端合厨娘号灶君(4)。【笺】刊于《国风半月刊》第8卷第5期,1936年5月。俳体,是说这首诗是俳谐体即诙谐戏谑的诗,如唐杜甫就有
《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钱锺书此首谐谑自我贪吃肉。【注释】(1)“嗜膻”二句:我嗜好吃带膻味的肉,刮尽锅底的肉汤来吃;外国饭菜的滋
味,哪里能够分辨出素和荤?颉羹:刮锅表示羹汤没了。语出《史记.楚元王世家》:“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
客来,嫂佯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
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羹颉侯,亦作“颉羹侯”;陈孚《漂母冢》诗:“莫笑千金酬漂母,汉家更有颉羹
侯。”浑:全部之义。颉羹浑,就是刮尽锅中全部所有羹汤。夷味:一人的饭菜滋味,指外国菜味。辨素荤:分辨出素菜与荤菜。此指外国饭菜常常
是荤素不分。据吴学昭《听杨绛谈往事》云:“饮食习惯比较保守,英国的奶酪、牛排、浓汤,不合他的胃口和心。”一二句写自己喜肉食,不适应
外国的饮食习惯。(2)“久愧”二句:长久以来惭愧,未能如孔夫子听高雅音乐,三个月不闻肉味;岂能甘心连累将军辜负了自己的肚子?三句按
意义为序则为“久愧——师夫子闻韶”。闻韶:听韶乐,韶乐相传为舜时的乐名,孔子推为尽善尽美;语出《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
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四句按意义为序则为“岂甘——累将军负腹”。负腹累将军:辜负肚子,连累将军,意为将军没有吃
饱。语出宋苏轼《闻子由瘦》:“从来此腹负将军。”自注:“俗谚云:大将军食饱,扪腹而叹曰:‘我不负汝!’左右曰:‘将军固不负此腹,此
腹负将军。’未尝出知少虑也。”宋陈与义《积雨喜霁》:“西轩一杯酒,未负将军腹。”清郑用锡《北郭园诗钞》卷三《友人自豫章来,喜食蟹,
云不尝此味十三年矣,作此赠之》:“岂有将军甘负腹,应知公子本无肠。”三四句,用孔夫子闻韶、将军不负腹的典故,幽默地为自己的“嗜膻”
辩解。(3)“我贪”二句:我贪吃猩猩唇,你爱吃鲤鱼尾,吃鹅足要四次烹煮,吃甲鱼要吃甲壳周边的裙边。六句语出唐李贺《大堤曲》:“郎食
鲤鱼尾,妾食猩猩唇。”猩唇:猩猩的嘴唇,号称食品中的“八珍”。宋苏轼《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五首》:“今君坐致五侯鲭,尽是猩唇与熊
白。”鲤尾:鲤鱼尾部,亦是美食。“卿鲤尾”,即指杨绛喜吃鲤鱼等鱼类。鹅求四足:烹鹅足之方法;清李渔《闲情偶记·饮馔部·肉食第三》:
“有告予食鹅之法者,曰:昔有一人,善制鹅掌。每豢肥鹅将杀,先熬沸油一盂,投以鹅足,鹅痛欲绝,则纵之池中,任其跳跃。已而复禽复纵,炮
瀹如初。若是者数四,则其为掌也,丰美甘甜,厚可径寸,是食中异品也。”鳌双裙:实为甲鱼周边的裙肉,亦为美食。五六句,写自己所喜欢的美
食。极而言之,恐非现实所能。(4)“烹鲜”二句:听诸位老人说,烹制美食和治理国家一个道理,正应该让厨娘来做灶王爷。烹鲜治国:语本《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后以烹调饮食之道,比喻治国便民之道。灶君:灶神的别称。宋范成大《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
言事。……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七八句引用“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话,来调侃说,厨娘正该作灶王爷了。钱锺书集外诗拾遗笺注0
3-5欧洲休战纪念十七周年赋纵说神州海外安,杞忧那许此心宽(1)。人犹喜乱疑天醉,予与偕亡到日残(2)。猿鹤化全忘大劫,鲸鲵封又作
京观(3)。衰时只办芜城赋,松桂西山盟总寒(4)。【笺】刊于《国风月刊》第8卷第5期,1936年5月。此诗是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十
七周年而写,感叹人们忘记了这惨痛教训,世界又陷入灾难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18年11月11日,可知此诗是写于1935年1
1月11日,时钱锺书在牛津求学。是写自己对世界战争重演的担忧,和平的无望。【注释】(1)“纵说”二句:纵然说中国的海外还安宁,如
像杞人忧天倾,哪里允许此心能心宽?神州,战国时人驺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来用“神州”做中国的代称。杞
忧:即“杞人忧天”,语出《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此比喻国破的深忧。明袁崇焕《偕诸将游海岛》:
“荣华我已知庄梦,忠愤人将谓杞忧。”首联写自己在海外,心也难安。(2)“人犹”二句:人还在喜欢动乱,真怀疑是老天喝醉了,头脑混乱;
我们会和你一起灭亡,直到太阳也落山。喜乱:喜欢动乱。《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择帅须用严毅、素有威名、足以畏压人心,则喜乱之徒不敢
作矣。”天醉:比喻世事混乱。语出《文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翦诸
鹑首。”善注引虞喜《志林》曰:“喭曰:‘天帝醉秦暴,金误陨石坠。’”予与偕亡:即“予及汝偕亡”,我和你一起灭亡。语出《书·汤誓》:
“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颔联写自己感到时间不太平,人要与这世界一起灭亡。(3)“猿鹤”二句:完全忘记了那
人们化猿化鹤化虫化沙的大劫难,又将看见人的尸首被掩埋,成了一个高高的大坟!猿鹤化:即“猿鹤虫沙”,语出《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抱朴
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苏轼《郁孤台再过虔州和前韵》:“不随猿鹤化,甘作贾胡留。”大劫:大灾难
;佛家谓天地一成一毁为一劫,经八十小劫为一大劫。《法苑珠林》卷三:“世间成时二十别劫,住时二十别劫,坏时二十别劫,空时二十别劫。此
中以住合成,以空合坏,故各四十别劫,总此成坏合有八十别劫为一大劫。”鲸鲵封又作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
土而成的高冢。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杜预注:“积尸封土其上,谓之京观。”鲸鲵,雄曰鲸,雌
曰鲵;此处比喻战败被杀之人(或以为象征国家权力的重器);《左传?宣公十二年》“古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
,以惩霪慝。”颈联写人们似乎忘记了第一次时间大战的灾难,悲剧要重演。(4)“衰时”二句:衰残的世间,只配写《芜城赋》那样的文章,相
约西山访松桂,那约期总是不能实现。衰时:指世间衰亡之时。宋高斯得《孤愤吟上十韵》:“虞庭盛际枉者直,周室衰时哲亦愚。”只办:此指只
作。宋许有孚《摸鱼儿》词:“而今不说经纶话,只办西城联句。”芜城赋:南朝鲍照所写著名小赋,描写广陵(扬州)从兴到衰的过程,感慨扬州
变成了芜城。松桂西山:指生长松树与桂树的北平西山,此时已被日军占领。盟寒:此指与西山松桂的相约没能实现。唐温庭筠《赠越僧岳云二首》
:“应共白莲客,相期松桂前。”宋李彭《次九弟游云居韵兼简郑禹功博士》其五:“缅怀太冲语,山水有清音。时寻松桂约,勿遣嘲书淫。”尾联
写自己也只能写写反映战乱的文字,和平生活的愿望总难实现。钱锺书集外诗拾遗笺注03-6记言Leprintempsmaladif
aChasse’tristementL’hiver,Saisondel’artSerein,del’artl
ucide,Etdansmonètre,àfuilesangmornepréside,L,impuissan
ces’étireenunlongbaillement.——Mallarmé:FeuilleSurnuméraire
只道春愁排遣尽,春来愁岂肯相饶(1)。心除安闷他无用,魂若迷方孰与招(2)。思远怀归全不是,看花酌酒两难销(3)。诗书漫卷还遮眼
,或得瞢腾过此朝(4)。【笺】刊于《国风》半月刊第八卷第八期,1936年8月。诗题下的外文诗,是法国诗人马拉美的《回春》诗的一段
,网上有人译为:“病怏怏的早春忧伤地把冬天/驱走,明净的冬天,明朗艺术的时季/在我被忧郁的血管主宰的身体里/无力伸着懒腰,打着长长
的呵欠。”诗题作《记言》,可见是把某人,也许是马拉美的这首《回春》诗的春愁的语句,一起的诗思。【注释】(1)“只道”二句:只道是
春愁可以排遣尽,谁知道春来了,春愁其肯相饶你?排遣:排除。宋杨万里《至日薄寒》:“裁缝苦思诗千首,排遣清愁酒一锺。”首联将春愁拟人
化了,难以排遣,不肯相饶。(2)“心除”二句:内心除了安顿下愁闷,没有其他的作用;心魂像迷失了方向,可是又有谁来给招魂?安闷:安顿
愁闷。宋沈端节《惜分飞》词:“秋后情怀君莫问。拚了因他瘦损。不似寻常韵。细看没处安排闷。”迷方:迷失方向。唐韩愈《秋怀诗十一首》:
“丧怀若迷方,浮念剧含梗。”孰与招:意谓谁来招魂。宋林正大《朝中措》词:“种作寒花愁绝,断肠谁与招魂。”颔联描写春愁令人心中愁闷,
好似没魂待招一般。(3)“思归”二句:这春愁,不是思归,不是怀远,这些全不是,看花时,饮酒时,这两种情况下,春愁也难消除。思归:想
家欲归。唐杜甫《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怀远:怀念远方之人。唐沈佺期《杂曲歌辞·古别离》:“奈何生别者,戚戚怀远游。”
看花:看春花。语出欧阳修《一落索》词:“看花何事却成愁,悄不会、春风意。”酌酒:饮酒。语出唐唐彦谦《无题十首》之八:“忆别悠悠岁月
长,酒兵无计敌愁肠。”颈联写这春愁,不是思家怀远,看花饮酒也不能消除。(4)“诗书”二句:还是随意地卷起诗书,遮住眼睛,或许能迷迷
糊糊过了这一天。漫卷:随便地卷起。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遮眼:此指遮眼书。宋陆游《幽居
岁暮》:“闲赖书遮眼,愁须酒到脐。”瞢腾:迷迷糊糊,描写入睡状态。唐韩偓《马上见》诗:“和裙穿玉镫,隔袖把金鞭。去带瞢腾醉,归成困
顿眠。”此朝:这一天。宋赵文《正月十四日大雪上信国公冢》:“共出长汀恰此朝,荒山露宿草萧萧。”尾联写,只好以书遮眼,用随眠来打发着
春愁。钱锺书集外诗拾遗笺注03-7四言(之五)吹万和平,发皆中节(1)。我独何为?浩然激烈(2)。【笺】刊于《国风半月刊》第八卷第
八期,1936年8月。共五首,前四首收《槐聚诗存》,此为第五首。此诗实是思考诗歌吟咏,不可无节制,即是诗的“持”之义。【注释】(
1)“吹万”二句:风吹着世间的万种空窍,声音平和,发出来都合乎人间的礼仪。吹万:谓风吹万窍,发出各种音响。吹,指风而言;万,万窍。
语出《庄子?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成玄英疏:“风唯一体,窍则万殊。”和平:谓乐声平和,和顺。《国语?周语下》:
“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中节:合乎礼义法度。《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一二句写人的歌咏要
平和而合乎礼仪。(2)“我独”二句:只有我这是为什么?激昂豪迈,情绪激动!何为:做什么,发问语气。南朝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今
我独何为,埳壈怀百忧。”浩然激烈:正大豪迈而又情感激动。语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三四句向自
己发问:为什么独有我理直气壮、情绪激动?钱锺书集外诗拾遗笺注03-8来伦敦小雨斑斑中国此时已入伏执热可念与子他乡说故乡,炎官火扇正
高张(1)。身存为累真思舍,衣蜕难逃欲发狂(2)。渴苟如焚甘汗饮,瘦任到骨足蚊粮(3)。清凉烟雨非吾土,敢乐他乡忘故乡(4)。【笺
】刊于《国风半月刊》第八卷第十二期,1936年12月。据诗意,此诗当写于1936年夏季入伏时节。诗写身在他乡想起故乡入伏的炎热,自
己虽然“清凉”之地,也不忘故乡的情感。诗题中的“执热”,苦热。语出《诗·大雅·桑柔》:“谁能执热,逝不以濯。”段玉裁曰:“执热,言
触热、苦热。濯,谓浴也……此诗谓谁能苦热,而不澡浴以洁其体,以求凉快者乎?”【注释】(1)“与子”二句:和你在他想说起故乡,正是
或深夜的火扇子高高举起的时候。炎官火扇:传说中的火神,手持火伞(扇)。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
伞。”首联写故乡正是炎热的时候。(2)“身存”二句:大热天,身子热得成了累赘,真想丢了它;脱了衣服,也难逃避,真是要发狂。身存为累
:语出《老子》十三章:“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衣蜕:此指热得脱衣服。宋惠洪《渔父词》:“聊戏汝。热来脱却
娘生袴。”颔联写人热得难耐的情状。(3)“渴苟”二句:口渴得假如像心中火烧,甘心挥汗饮水;宁愿瘦到皮包骨,够作文字的食粮。渴如焚:
渴得如在火中。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小说第十七回:“炎炎白日,天如怒目生威。滚滚黄埃,草欲垂头而卧。担钱换水,几家买夺争先。迎客款
茶,多半空呼不出。浑如汉诏干封日,却似商牲未祷时,途中行客渴如焚,井底潜龙眠不起。”汗饮:似指流汗饮凉水;此于身体不宜,故称“甘汗
饮”。瘦任到骨:任凭自己瘦得只剩骨头。因为肥胖畏热,故有此言。唐白居易《旱热二首》之二:“肥者不禁热,喘急汗如浆。”蚊粮:蚊子的粮
食。蚊子所食不多,此形容人瘦得只够作蚊子的食物。颈联写口渴饮水,宁愿胖身变瘦。(4)“清凉”二句:如烟丝雨,清清凉凉,这也不是我的
故土,岂敢在他乡欢乐忘了故乡。清凉:凉爽宜人的温度。宋苏轼《念奴娇》词:“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烟雨:如烟细雨。唐杜牧
《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尾联抒发身在清凉世界也不能忘记故乡的心志,——尽管故乡不如他乡。钱锺书集外诗拾
遗笺注03-9将赴法,觉明从饱蠹楼(余音译Bodleian图书馆名也)故纸中抄录日本僧人南条诗句送行云:“最是清音(Seine)河
上月,多情来照远游人”,楞靡真日本人诗。赋答二绝句并速其来一蔬笋吟成笑阿师,凉辉普照本无私(1)。庐山瀑布东坡例,和罄清音洗恶诗(
2)。【笺】刊于《国风半月刊》第8卷第12期,1936年12月。1936年夏的暑假,在英国牛津学习的钱锺书夫妇决定出游巴黎度假。临
行前,向觉明(即向达,字觉明)在牛津图书馆即饱蠹楼抄录的日本僧人(可能姓南条名楞靡真)的诗送行,日人诗写的是巴黎清音(Seine)
河即塞纳河的月。于是,钱锺书也写此二绝句赋答,写的也是塞纳河上的月亮,并督促向达也速来巴黎。可知此二绝句写于1936年夏。第一首诗
,评论日人南条的此诗是恶诗。【注释】(1)“蔬笋”二句:可笑僧人吟成的这首诗,带着只吃素食的特有腔调,清寒的月光普照世界,本无偏
私。蔬笋吟:指南条的诗句。僧人的诗句,因素食,被称为有“蔬笋气”,语出宋苏轼《赠诗僧道通》诗:“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
”自注:“谓无酸馅气也。”僧家素食,常食酸馅,因以“酸馅气”讥称僧人言词诗文的特有腔调和习气。阿师:对僧人的称呼。宋范成大《宝现
溪》诗:“跃珠本具眼,聊共阿师戏。”凉辉:清寒的月光。宋孔武仲《新安铺三首》:“簟如秋水憩回廊,素月分辉百倍凉。”一二句批评南条的
诗句带有僧人诗的习气。(2)“庐山”二句:就如苏东坡批评徐凝《庐山瀑布》的诗是恶诗一样,塞纳河水像相和的磬乐,洗刷着南条的恶诗。庐
山瀑布:此指宋徐凝《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东坡例:此指苏东坡批评徐凝的《
庐山瀑布》诗:“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又伪作乐天诗称美此句有赛不得之语乐天虽
涉浅易然岂至是哉乃戏作一绝》)和磬清音:指塞纳河的水声如“和磬”一般。和磬,相互配合的击打磬(玉石做成的古乐器)发出的乐声。唐子兰
《登楼忆友》:“带烟千井树,和磬一楼风。”恶诗:指南条的诗。三四句说要用塞纳河水洗去南条的这首恶诗,正如东坡说,要用庐山瀑波洗去徐
凝的恶诗一样。二古月今人又此回,清寒莫作有情猜(1)。二分倘得扬州色,一半赊储待子来(2)。【笺】第二首诗其实是速向达来巴黎。【
注释】(1)“古月”二句:古时的月儿,照着今时的人,这又是一回;你不要把这清泠泠、寒凉凉的月儿,当成是对你有情来猜测。古月今人:
古时的月照着现在的人。宋方岳《中秋》:“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长照今人哀。”清寒:指清泠而有寒意的月光。宋杨万里《月夜观雪三首》:“
月光雪色两清寒,见月初疑是雪团。”有情:有情之物。宋陈德武《浣溪沙》词:“月似有情中夜入,花何无语向人开。”一二句写月本无情,不要
把它当做有情之物。(2)“二分”二句:如果这巴黎能够像扬州,三分月得到二分,我就赊它一半存起来,等待你来一起看。二分扬州色:此指扬
州的月色。语出唐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赊儲:赊借来后储存起来。待子来:等你来。子,指向达。三四句写期
待向达来巴黎,好赏月。钱锺书集外诗拾遗笺注03-10ChezDupont(拉丁区大别啡馆曰Dupont。招牌云ChezDup
onttoutestbon,截取以记)折简移尊试一招,翩然入座颊生潮(1)。本来土法工油画,何怪时妆废白描(2)。瘦亦宜人差
免俗,羞真妙用可添娇(3)。的当言语朱唇启,指点空杯索酒浇(4)。【笺】刊于《国风半月刊》第8卷第12期,1936,12月。本两首
,前一首收入《槐聚诗存》,题为《巴黎咖啡馆有见》,此为第二首。此咖啡馆在巴黎拉丁区,名曰:“杜邦(Dupont)”,招牌上的广告语
有曰:“在杜邦,一切都是好的(ChezDuponttoutestbon)”。诗写巴黎咖啡馆陪酒酒女郎的情态。【注释】(1
)“折简”二句:写个便签,举起酒杯,试着招她一招,翩翩地入座,脸生红潮。折简:汉代简长二尺,短者半之。盖单执一札谓之简。折简者,折
半之简,言其礼轻也。后亦代指书札,此为便签。宋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移尊:端起
酒杯。白居易《李留守相公见过,池上泛舟,举酒话及翰林旧》:“引棹寻池岸,移尊就菊丛。”此处指举酒示意。颊生潮:形容面颊升起红晕。明
解缙《题寿星》:“朝来旭日开瞳眬,按图忽见白头翁。不知宇宙几甲子,丹光满面生潮红”首联写招一陪酒女入座,其人应招而面带红晕。(2)
“本来”二句:本来巴黎当地人的化妆方法善于涂抹油彩;这女子时兴的化妆,不是如白描似的素装,有什么可怪?土法:此指当地化妆的方法。油
画:此指用油彩来化妆。白描:国画技法的一种。用墨钩勒轮廓,用水墨渲染,不设色。此指化妆素淡。颔联写此女浓妆涂抹的化妆,是当地的风尚
,不必奇怪。(3)“瘦亦”二句:身形瘦削,可人心意,较为免于了俗气,羞态真被她运用得神妙,可添了不少的娇娆。宜人:可人心意。唐杜甫
《寄杨五桂州谭》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差免俗:颇为免于俗气。自古以来,人多认为人胖则俗,人瘦则不俗。宋刘过《寄吕英父》:
“诗笑有神通梦寐,丰标不俗更清癯。”宋李处权《水栀》:“俗物多丰肥,仙姿乃癯瘠。”六句写娇与羞相连,如唐韩偓《意绪》:“娇饶意态不
胜羞,愿倚郎肩永相著。”颈联写此女身瘦,还算少了不少的俗气,有很会运用娇羞来忸怩作态。(4)“的当”二句:红唇张开,言语说得倒很得
当,手指点着酒杯,要求倒酒。的当:恰当。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浇:此指以酒浇愁。宋陆游《幽
居》:“捐书已叹空虚腹,得酒还浇垒块胸。”尾联写陪酒女用得当的言辞要酒。钱锺书集外诗拾遗笺注03-11自欧陆归牛津故庑,在恼人园(
NorhamCarlens)一邑最胜处,余赁屋五椽,门对修道院绕屋密树缀疏花,经籁钟声绝市哗(1)。重扫巢痕充地主,新留爪印到天
涯(2)。偶来尘世原同客,得寄浮生莫问家(3)。暂赋小园容小隐,思归不用梦如麻(4)。【笺】刊于《国风半月刊》第八卷第十二期,19
36年12月此诗写于自巴黎短游归来牛津之时,大约在夏末。他们回来,仍居在原来的地方,即诗题中所谓的“故庑”,钱锺书称之为“恼人园(
NorhamCarlens)”,而杨绛则称之为“花园路ParkRoadde的瑙伦园(NorhamGardens)”,并说为
“风景胜处”,居室在二楼,一间卧室,一间起居室,有浴室厕所和厨房,这就是钱锺书在诗题中的“余赁屋五椽”。房子还有一个大阳台,“下临
大片的草坪和花园。”“这里地段好,离学校和图书馆都近。环境幽雅,门对修道院。”(均见《听杨绛讲往事》)是写自欧陆归来的感受。【注释
】(1)“绕屋”二句:绕屋都是密密的树木,点缀着疏疏落落的花;飘荡着修道院的钟声,隔绝了诗境的喧哗。经籁:此指钱锺书所居门对修道
院的钟声。市哗:闹市的喧哗。明刘泰《寄沈大经》:“吴山山下隐君家,静掩柴荆绝市哗。”首联写居处的绿茵与幽静。(2)“重扫”二句:重
新打扫干净旧日居住的窝巢,充当作此地的主人;新留下了游走的足迹,远在天涯。巢痕:即“旧巢痕”,过去居住的痕迹。语出宋苏轼《六年正月
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地主:当地的主人(对来往客人而言)。唐郎士元《春宴王补阙城东别业》诗
:“山下古松当绮席,檐前片雨滴春苔,地主同声复同合,留欢不畏夕阳催。”爪印:鸟的足印,比喻人的踪迹。语出宋苏轼《和子由渑池忆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天涯:指欧陆。颔联写刚从远出归来,打扫旧居。(3)“偶来”二句
:偶然来到尘世间,原本就是过客;漂泊的人生能够寄身此处,不要问这是不是家。五句,前人多写及,如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
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浮生:人生漂泊不定。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莫问家:以为不管家在何处。宋
舒岳祥《寄二林》:“久客谁为主,无归莫问家。”颈联抒发浮生漂泊到处为家的感慨。(4)“暂赋”二句:暂时写篇《小园赋》似的诗,就当作
是小隐山林,用不着作那多如乱麻的思归的梦。小园:指南北朝庾信所写《小园赋》,开篇即言“若夫一枝之上,巢夫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
有容身之地。”是著名的小赋。小隐:谓隐居山林。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如麻:形容多。唐刘长卿《奉送从兄罢
官之淮南》:“春风独回首,愁思极如麻。”尾联写道写篇诗吧,不要做思归的梦。其实,越说不思归,月令人觉得钱锺书是思归的梦真是多“如麻
”。钱锺书集外诗拾遗笺注03-12赠觉明归国(代拟)一岂能容子老山阿,草木皆兵到桂萝(1)。危幕燕巢时有几,枯槐蚁聚地无多(2)。
【笺】见于向达《西海感旧记》一文,昆明《中法文化》第一卷第十期,1946年5月。据秦和平《钱锺书的两首佚诗》一文:一九三八年八月,
向先生从巴黎返国,离别时,钱锺书写了这两首七绝相送。向先生对此诗的评价是:“语重心长,感慨百端,他的为人由此可见。”第一首诗,担忧向达归国,将身处危险环境。【注释】(1)“岂能”二句:老山阿:指在山间隐居。宋高攀《大涤洞天留题》:“抱琴携子盟泉石,终老山阿我亦甘。”草木皆兵:前秦主苻坚在淝水战败,与弟苻融登寿春城而望晋师,见阵容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对苻融说:“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见《晋书?苻坚载记下》。此处指到处有战事。桂萝:桂树与女萝。女萝,为爬蔓植物。“桂萝”,代指山间。宋何梦桂《和王德甫见寿二律》:“身从野叟分樵牧,莫遣山灵扫桂萝。”危幕燕巢:燕子在帐幕上筑巢,比喻处境非常危险。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自卫如晋,将宿于戚,闻钟声焉,曰:‘异哉!吾闻之也,辩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何乐?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杨伯峻注:“帐幕,随时可撤。燕巢于其上,至为危险。”时有几:有几时,指时间不长。宋梁栋《摸鱼儿》词:“时有几。便凤去台空,莫厌频游此。”枯槐聚蚁地无多:蚂蚁聚集在枯槐上,没有多大地方。此诗袭自元元遗山《眼中》:“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狄宝心《元好问诗编年校注》注云:“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与友人酣饮于古槐树下,醉,梦二紫衣使者邀之,入大槐安国,其王招为驸马。酒后,在古槐树下寻得一大蚁穴,即梦中之槐安国都。”二言归访旧多成鬼,惜别高歌一动神(1)。凄绝沧浪危苦语,湘江南去少行人(2)。【笺】第二首,写了国内的紧张形势,牵动钱锺书惜别的忧心。【注释】(1)“言归”二句:回去拜访老朋友,许多都已成了新鬼,惜别时高声吟诗,不仅为你心神牵动。言归:回归;言,助词。语出《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一说为我归;毛传:“言,我也。”此处当为助词解。访旧多成鬼:探望老朋友很多都死去了。语出杜甫《赠卫八处士》:“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此指抗战期间,环境恶劣,或死于日军,或死于离乱。动神:动心,牵动精神。明唐寅《无题》:“秋声肃杀本天真,即事关心总动神。”(2)“凄绝”二句:凄凉极了,犹如屈原对沧浪河边的渔夫说的危险艰苦的话语,前去湘江以南的地方,那里已是很少有行人了。沧浪危苦语:当指屈原在《渔父》中的凄楚之语:“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正与下句的“湘江”相应。末句,当也是指战争环境,动乱荒芜,人烟稀少。日军继前1937年占领南京后,1938年,又占领了徐州,8月又进逼武汉。
献花(0)
+1
(本文系毕田增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