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2新银行监管标准和资本监管制度下银行业信贷监管
2019-09-17 | 阅:  转:  |  分享 
  
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三)4、规范性文件※贷款风险的分类:《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全面推行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贷款授信管理类:《商
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法律-行政法
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三)4、规范性文件※贷款业务品种类:《银团贷款业务指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指引》、《农
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指引》、《农村信用社小企业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指引》、《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商业助学贷款
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房地产贷款类:《商业银行房地产风险管理指引》、《经济适
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办法》、《廉租住房建设贷款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三)4、规范性文件※
贷款合作发展类:与担保机构、典当机构、房地产评估机构、中介机构等机构贷款合作。※不良贷款管理类:《关于加强银行已核销贷款
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大额不良贷款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
※其他贷款监管文件:贷款法律、贷款统计等。欧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良好做法(四)※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良好做法,有利于
纠正或解决我国银行业现存的一些问题※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实践看,对贷款使用都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通常重视前端风险控制,把明
确贷款用途作为“了解你的客户”的基本判断准则。如果客户贷款用途不确定,贷款申请和贷款合同草案就无法通过审批环节。※注意合理评估
借款人的实际需求,按需求发放贷款,不对借款人过度融资。重视合同或协议管理,主要是通过签订周密的贷款协议约定详细的各类贷款限制性条款
,并认真进行贷后对照检查。※总结和推广国内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良好实践※通过立法形式将国内外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实践
中的良好做法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欧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良好做法(四)1、贷款品种管理※项目贷款,一般都直接支付给受益人
,严格控制贷款资金流向;※个人消费贷款,主要采取向交易商支付的方式,一般只对小额才直接支付给借款人;※对于流动资金贷款
实行有选择的支付,即根据借款人的选择和协议安排,对于大宗采购一般直接支付给受益人。
新银行监管标准和资本监管制度下银行业信贷监管湖北和楚律师事务所颜值(颜井辰)律师
二0一四年五月提纲(一)(一)贷款管理办法实施的有关影响1、对贷款人的影响
2、对贷款企业影响3、对银企关系影响提纲(二)(二)三个管理办法的立法背景
1、贷款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
2、贷款监管法规框架与政策调整提纲(三)(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
范性文件1、法律层面2、行政法规层面
3、规章层面4、规范性文件提纲(四)(四)欧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良好做法
1、贷款品种管理2、重视前端风险控制
3、重视合同或协议管理4、确保放款部门独立性
5、“合同约定”作为贷款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6、注重信贷风险控制的基本要点
7、树立贷款资金支付管理的“受益人原则”思想8、贷款风
险的管理和控制主要以对“人”的控制为主1、4月24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城市商业银行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14年全国城市商业银行
年会在贵阳召开。2、尚福林指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城商行要全面强化风险管理机制,严格落实风险防控责任,严守不发
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贷款管理办法实施的有关影响(一)1、对贷款人的影响※加强贷款全流程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强化贷款的用途管理,防范贷款资金被挪用;※派生存款;利息收入;增大放款操作成本。2、对贷款企业影响※强化
贷款用途管理,监测贷款资金的流向;※改变传统用款习惯,提高贷款用途真实性;※集团客户资金集中支付:可支配的资金减少;
3、对银企关系影响※共同遵守;市场竞争;避免超额放贷。最新“离婚财产分割”法院裁判标准1、贷款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
※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存在的问题——信贷管理模式相对粗放各商业银行作为主要金融机构是主要的资金提供者,在受理贷款人申
请后,应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的情况,测定贷款的风险度。因受央
行及银监会的监管及商业银行法的约束,在借款合同及利率的浮动等方面均较为规范。当前,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系担保缺失或担保空置问题。
三个管理办法的立法背景(二)1、贷款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存在的问题——信贷管理模式相对粗放(1)、
联保联贷的陷阱关联企业或同行业的不同企业组成一个信用团体,该团体成员为获取银行贷款而互相进行担保的一种贷款模式。联
保联贷大多为保证担保,系纯信用担保,因无抵押物、质物而存在着巨大风险。更为致命的是,司法实践中发现联保组成员大多数甚至所有成员都向
同一银行借款,而由联保组的其他成员提供保证担保。这样就丧失了以多个成员为个别成员进行保证(即以多保一)的初衷,最终成为各成员成为自
己贷款的保证人(即各自都是借款人,同时各自又是保证人)。一旦面临行业不景气致企业经营困难,银行的高风险就会立即显现。目前,各地审理
的涉钢铁贸易企业的借款合同纠纷即是这一模式存在巨大缺陷的实证。三个管理办法的立法背景(二)1、贷款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
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存在的问题——信贷管理模式相对粗放(2)、抵押物价值不足虽然借款人提供了抵押物进行抵押担保,但是,
许多抵押物系二次甚至多次抵押,除去首次抵押担保的债权数额后,担保物的余额价值已不足以清偿债务,甚至已无任何剩余担保价值。这一现象的
出现,究其原因是银行对抵押物的价值及实现抵押权的可行性未进行严格审查。三个管理办法的立法背景(二)1、贷款管理实践存在的
问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存在的问题——信贷管理模式相对粗放(3)、质押物监管不善借款人向银行借款时,有时会提供动
产出质给银行。银行依法占有质物,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银行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实践中借款人提供的质物系易腐蚀、易贬值的物品时,如
债权得不到清偿时再进行变卖财产,因质物的贬值已无法足额实现债权。此外,银行获取质物后往往会委托第三方对质物进行监管,而实践中发现监
管方未尽足够的监管义务致质物毁损或灭失,通过质物来足额实现债权亦不可能。三个管理办法的立法背景(二)1、贷款管理实践存在
的问题※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口头约定举证难、利息过高或不明、文字歧义惹纷争、先行扣息查证难。※解决我国借贷市
场问题的对策(1)、签订书面合同、内容书写规范(2)、规范履行合同、留下往来痕迹(3)、设立有效担保
、确保债权实现(4)、强化行政监管,规范贷款行为(5)、严格司法审查,引导行为准则分配举证责任
,促使规范;先行扣除利息,不予支持;约定过多费用,不予保护。借贷双方除约定利率外,还约定借款人向出借人支付中介费、担保费等费用以及
借款人未按约定期限还本付息违约金的,各种费用、利息与违约金之和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超过部分法院不予保护
。三个管理办法的立法背景(二)1、贷款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虚假交易骗贷案件频发——齐鲁银行案三个管理办法的立法
背景(二)1、贷款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虚假交易骗贷案件频发——温州银行案三个管理办法的立法背景(二)1、贷款管理实
践存在的问题※虚假交易骗贷案件频发——温州银行案三个管理办法的立法背景(二)1、贷款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虚假交
易骗贷案件频发——原北京农商银行8高管内外勾结骗贷案三个管理办法的立法背景(二)2、贷款监管法规框架与政策调整※巴塞
尔委员会:《信用风险管理原则》(2000年)、《关于信用风险转移的调研报告》(2003年)、《良好贷款信用风险评估》(2006年)
。※各国监管局对信用风险管理手册:美国、英国、新加坡等。※我国信用风险监管指引:散见各类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
贷款监管法规缺失,规章缺少,主要以规范性文件为主。※三个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主要是对现行贷款风险监管制度的系统化的调整与完善。
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三)1、法律层面※《商业银行法》中贷款业务基本规则规定,涉及贷款审查审批、贷款担保
、贷款合同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禁止条款、对借款人的规定;※《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审慎性经营规则的处罚。2、行政法规层面
※《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三)
3、规章层面※《贷款通则》:修订-废止-再修订;规则突破与遗留问题※贷款授信管理类:《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贷款业务品种管理类:《汽车贷款管理办法》、《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个人定期存单质押贷款办法》、《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
献花(0)
+1
(本文系颜值律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