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0-01-05 | 阅:  转:  |  分享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资料汇编



相关常识

课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BernhardNobel,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为了纪念诺贝尔做出的贡献,人造元素锘(Nobelium)以诺贝尔命名。

2.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是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即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鲜程度,以及读者感兴趣的程度等,依次阐述新闻事实的一种结构形式,越重要的内容越要放在前面。由于这种结构格局前边重、后边轻,上头大、下头小,所以称之为"倒金字塔"。如本课和《消息二则》都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典范。

3.新闻与消息: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实际上,“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本课的两则“消息”,即狭义新闻。消息强调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本课两则消息写于同一天,前略后详:《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不到两百字,及时报道战况,并作出准确预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分三路大军全面介绍渡江战役的情况,并解析取得胜利的原因。

4.消息的结构:消息在结构上有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背景六部分组成。标题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人物和主体事件),标题可以分三种:主(标)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在主标题之前,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针对主标题,是全文主旨的补充或延伸等。如:



标题、导语和主体是围绕新闻事件的三个连环套。标题最简洁,一个短语或一句话进行浓缩;导语略次之,一句话来概括;主体部分则详细叙述。三者关系类似于一组同心圆,这是新闻的结构特征。背景则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通常穿插在文中交代。如文中“国民党反动派经营……长江防线。”



内容主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以简短的篇幅向读者传达了丰富具体的信息。报道内容包括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

?



关键字词

颁发bān?fā:公布;发布?

遗嘱yí?zhǔ:人在生前或临终时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建树jiàn?shù:成就;功绩?

仲裁zhòng?cái: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巨额jù?é:巨大的数额。



写作特点

补叙:叙事的常见顺序有顺叙、倒倒和插叙。补叙,相对少见,但在这则新闻中出现了。补叙,是在叙述某些事情之后,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是追加的补充介绍,所以叫补叙,也称追叙。补叙和插叙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或交待,但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与主体事件相关的事件,仅仅是“相关”,并非必要,去掉插叙的部分并不影响主体事件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的缘起之类的必要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朴实简练的语言,丰富客观的信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语言通俗朴实而简洁具体。如电头中时间地点与第三段中的信息一致,第二段一一列举获奖者国籍,姓名等信息,并用括号补充必要信息。最后还通过补叙的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信息丰富而客观具体。从全文来看,表述多用短句,更显简练;用简洁朴素的语言阐述事实,朴实而又客观。

?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选出本课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3-5个好词,把它们写在一段连贯合理的话中。

1.选出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无误的一项()

A.堵塞(sài)颁发(bān)一霎(shà)时?

B.溃(kuì)退徘徊(páihuí)遗嘱(zhǔ)

C.澄(chéng)澈仲(zhòng)裁悄(qiǎo)然

D.巨额(é)庇(pì)护骇(hài)人听闻



2.关于《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也是伟大的发明家,他是诺贝尔奖的创始人。

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首先传达主要信息,次要信息放在后面,符合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C.《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的来源,也体现了消息内容的及时准确与真实具体。

D.《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



3.新闻首先是为了向人们传递信息。请结合课文旁附的批注,结合新闻的结构,说说各段分别传递了什么信息?(4分)



4.请结合文中内容,说说诺贝尔是怎样一个人?(3分)





5.本文结尾部分运用了补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按照消息的一般格式,按“倒金字塔结构”,报道一则你觉得最有意义的校园或家庭事件。请注意消息各部分的要求和及时、准备、真实三原则。(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1.C

2.C,新闻的电头,通常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3.第一段是导语,介绍了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

第二段是主体,介绍了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其成就。

第三段属于主体,介绍了诺贝尔奖的颁发机构及授奖仪式的相关要求。

第四段是结语和背景,介绍了诺贝尔奖金的来源,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未明确各段的结构归属或判断错误,每次扣0.5分,各段信息归纳错误,每次扣一分,扣完为止。)

4.诺贝尔生前做出了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又立下遗嘱,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创立诺贝尔奖,奖励那些“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5.通过补叙,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并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6.示例:

《午饭重现西红柿炒蛋》

(家里社X月X日讯)我家的午餐中终于又出现了阔别三日的西红柿炒鸡蛋。

20XX年X月X日,妈妈叫我吃午饭时,我惊喜地发现,已经三天不见的西红柿炒蛋重新出现在我家的餐桌上。爸爸欣慰地表示这两天的念叨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娇红地西红柿,金黄的鸡蛋,经过妈妈的巧手,现在它们悠悠地升腾着热气,轻轻地散发着甜香,就摆在餐桌中央。我和爸爸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这是近期家里生活质量稳步提升的标志之一。

只有妈妈冲我们翻了个白眼,说,拿你们是没辙了!







和语文在一起 八(上)课内资料汇编







献花(0)
+1
(本文系和语文在一...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