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六年级数学下册3单元第2课时 圆柱的认识(2)(导学案)
2020-02-25 | 阅:  转:  |  分享 
  
第2课时圆柱的认识(2)

课题 圆柱的认识(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学生掌握了圆柱的基本特征之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急于探究的心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长方形间的关系,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中,重视多媒体的直观演示作用,结合学生回答,动态演示圆柱体侧面的展开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逐步建立起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其展开图,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学习难点 明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理解长方形(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纸质圆柱实物,或侧面有包装纸的圆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圆柱的高有几条?

3.师: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圆柱的特征(板书标题)。 学生先回答问题,然后完成填空。 1.指出圆柱的三个面,并画出高。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感知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

(1)示例2:师问: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猜一猜。

(2)动手操作:

将圆柱侧面剪开,或将商标纸取下来,打开观察:圆柱侧面是什么形状?师巡视,指导。

(3)生汇报操作结果并展示

a.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有三种情况: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b.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的展开图。

(4)结合实物和课件展示,探究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a.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哪部分?宽呢?

b.明确结论。

师板书:长方形的长→底面周长

宽→圆柱的高



小结: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5)若侧面展开是平行四边形,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那么,什么样的圆柱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①师小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②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哪种图形,最后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为长方形。 1.(1)学生小组讨论可能会是什么形状?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操作任务。

(3)学生交流汇报,并说说怎样剪的?

(4)学生先看PPT展示,后重新操作学具加深理解。再得出结论,明确长方体的长和宽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5)展示侧面展开是正方形的实例,明确:底面周长与高相等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1.下面(①)号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



①号图



②号图

2.把一张长12.56cm,宽9.42cm的长方形纸片卷成一个圆柱(接头处不重叠)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

答案:

①长方形的长作圆柱的高

9.42÷3.14÷2=1.5(cm)

②长方形的宽作圆柱的高

12.56÷3.14÷2=2(cm)

答:圆柱的底面半径是1.5cm或2cm。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P19“做一做”第1、2题。 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全班交流收获。 五、教学板书 圆柱的认识(2)

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圆柱的特征。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特别注重学生自己操作,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讨论、发现和总结圆柱特征,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使学生全方位地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











1













献花(0)
+1
(本文系中小学教育x...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