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 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目录 开宗明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三才孝治圣治纪孝行五刑广要道广至德广扬名谏诤感应事君丧亲孝经中国是个 重视孝道的国家,孝是我国传统的美德。《孝经》则是讨论孝道的一部书,传为孔子所作。搜索:?全文及译文?简介?章节目录?女孝经第一章: 开宗明义【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 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在旁侍坐。孔 子说:“古代的圣王有至高之德、切要之道,用以顺天下人心,使人...?查看详细第二章:天子【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 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形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译文】孔子说:天子真正爱护 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厌恶任何人;真正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轻慢任何人。天子竭尽爱...?查看详细第三章:诸侯【原文】在上不骄,高 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译文】(诸侯)处在万民之上而不骄慢,即使身居高位,也不会产生倾覆的危险;节约费用, 谨守法度,即使财富充足,也...?查看详细第四章:卿大夫【原文】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蓋卿大夫之孝也。《诗》云:“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译文】(卿大夫)非先王规定的服装不敢穿,非先王的礼法言论不敢讲,非先王遵奉的道德行为不敢行。所以,不合礼法的 ...?查看详细第五章:士【原文】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 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译文】用奉事父 亲的行为来奉事母亲,其亲爱是一样的;用奉事父亲的行为来奉事君主,其恭敬也是一样的。所以,对母亲...?查看详细第六章:庶人【原文】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译文】顺应春、夏、秋、冬 四季变化的自然规律,分辨土地的不同特点,行为谨慎,节约俭省,以此供养父母,这就是老百...?查看详细第七章:三才【原文】曾子曰:“ 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 。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 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译文】曾子听了孔子所讲的孝道后,赞叹地说:“啊,孝道的意义实在太大 了!”孔子说:“孝道,犹如天地运行...?查看详细第八章:孝治【原文】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 、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 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飨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译文】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对于小国派来的使臣,都不敢失礼轻视,何况对自己 分封的公、侯、...?查看详细第九章:圣治【原文】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 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 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 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 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所不贵。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 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译文】曾子又说:“学生很冒昧地向老师请教,圣人的德行 ,就没有比孝道更大的吗?”孔子说:“天地所生的万...?查看详细第十章:纪孝行【原文】子曰:“孝子之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 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译文】孔子说:“孝子侍奉父母亲,日常居家时,处处都应对父母恭敬;奉养父母时,应让 父母欢心;父母生病时,应忧...?查看详细第十一章:五刑【原文】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 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译文】孔子说:“古代的刑法有五大类,所归属的犯罪之条列,有三千种之多,其中没有比不孝的罪行更大的。要胁 君主...?查看详细第十二章:广要道【原文】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译文】孔子说: “教导百姓相亲相爱、爱戴君主,没有比君主自己行孝道更好的办法了。教导百姓遵循礼节、顺从长上,...?查看详细第十三章:广至德【原文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 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译文】孔子说:“君子教孝道,不用每天挨家挨户上门去教 。对自己的父母尽到孝道,就是教天下为人子的尊敬他的父母...?查看详细第十四章:广扬名【原文】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译文】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能尽孝道,所以可把它移用 到对君主的尽忠上;侍奉兄长能尽悌道,所以可把它移用到对...?查看详细第十五章:谏诤【原文】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 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 ,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 为孝乎?”【译文】曾子说:“关于慈爱、恭敬、安亲、扬名的道理,学生已经听您讲过了,请问为人子的一切都听从父亲的命令,这...?查看 详细第十六章:感应【原文】子曰:“昔者明王(1)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 ,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无所不通。《诗》(2)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3)。’”【译文】孔子说:“古时候圣明之君,侍奉父亲能尽孝道,所以侍奉 上天就能开发自己本性里的光明;侍奉母亲能尽孝道,...?查看详细第十七章:事君【原文】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 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译文】孔子说:“君子奉事明君,在上朝进见君 主时,要想着如何尽忠;从朝廷退居在家时,又想着如何来纠正补救君主...?查看详细第十八章:丧亲【原文】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 ,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慼,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译文】孔子说:“孝子丧失了父母亲,要哭得声嘶力竭,发不出悠长的哭腔;举止行为失去了平时的端正礼仪,言语没有...?查看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