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白屑风4
2020-03-27 | 阅:  转:  |  分享 
  
第4章、疾病名称白屑风

疾病科属皮肤科疾病概述:白屑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油腻、潮红、脱屑、自觉瘙痒。因其有白屑脱落,故名。发生于面部者,古医籍称之为面游风。本病西医称火脂溢性皮炎。

诊断要点:1、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其次为出生后2~3个月内的婴儿。

2、皮疹好发于头皮、颜面(特别是额部、眉弓、鼻翼旁沟等外)、耳后、胸骨前、肩胛间、腋窝、外阴等部位。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严重者可泛发全身。

3、皮疹有干性与湿性之分。干性者呈糠秕状脱屑,可累及整及头皮,鳞屑略带油腻性而干燥,易于脱落,脱后又生;其下皮肤常轻度潮红,日久常伴头发稀疏脱落。湿性者皮疹为略带黄色的红斑或淡红斑,大小不一,边界清楚而边缘不整齐,共上油膩性鳞屑厚积,结成痂皮,有时可伴有糜烂、渗液,严重者全头皮部均覆有油膩性污秽性鳞屑和痂皮;日久常伴有头发稀疏脱落,眉毛也可脱落。

4、自觉瘙痒。

5、除婴儿患者多能在数月内痊愈外,成人患者病程一般为慢性经过,易复发,间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辨证分析:白屑风因风热之邪外袭,郁久则血燥,风燥热邪蕴阻肌肤,肌肤失去濡养所致,表现以干性皮疹为主;或因过食辛辣油腻,以致肠胃运化失常,蕴湿生热,湿热外犯肌肤而成,表现则以湿性皮疹为主。本病的治疗,应分别予以养血祛风润燥(或佐以清热)和清热利湿,并宜结合外治法。

辨证论治血燥型:[证见]皮疹表现为干性,瘙痒明显。舌质红,苔少,脉细弱或细数。[治法]养血祛风润燥。

[方药]主方:祛风换肌丸(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处方:何首乌、胡麻仁、花粉、白蒺藜各15克,当归、川芎各9克,威灵仙、石菖蒲、乌豆衣各12克,生地黄M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湿热型:[证见]皮疹表现为湿性,自觉瘙痒;常伴有胸闷,食欲不振,便结或便溏,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膩,脉濡数或弦数。[治法]

[方药]清热得湿。1、主方:茵陈蒿汤加减处方:绵茵陈15~30克,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白蒺藜各15克,山栀子、山楂肉各12克,生地黄、鱼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便秘者,加大黄12~15克(后下)。便溏者,加车前子12克(或车前昌15克)、泽泻克。纳差者,加布渣叶15克、神曲12克。热盛者,加白花蛇舌草30克。

2、中成药:(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⑵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外治法:1、用颠倒散洗剂外搽,或用5%硫黄霜外搽。

2、痂皮多者,外搽5%硫黄软膏。

3、头皮鳞屑多而痒者或头皮油膩者,用颠倒散冲水(宜用温水)洗头,或用茶仔饼煎水洗头。

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⑴体针常选用风池、风府、承山、肝俞、胆俞、脾俞、肾俞等穴位,每次取3~4个穴位,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⑵耳针常取穴肝区、脾区、肾区、内分泌、肾上腺等,每次取2~3个穴位,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也可埋针或贴耳珠。⑶穴位注射法:取上述体针或耳针穴位,每次2个穴位,用丹参或当归注射液,得针感后耳穴每穴注入0.1~0.2毫升,体穴每注入0.5~1毫升,徐徐推入,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预防调护:(1)少食糖类、脂肪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多吃蔬菜、水果等。⑵避免用力搔抓,不宜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涤。⑶选用硫黄洗发膏或硫黄香皂洗头,用茶仔饼煎水或选用含茶仔的洗发精洗头,都具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献花(0)
+1
(本文系曾繁茂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