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词17期第22讲《一剪梅》(下)和词中叠字叠词叠韵各位词友,晚上好!上节课我们布置的作业,是让大家完成《一剪梅》审词牌的常规工作。这 节课,我们结合上一讲的知识,审词牌《一剪梅》。学习词牌《一剪梅》<一>、词牌简介这个上节课我们已经作了简单的介绍。需要说明的有两点 :1、《一剪梅》中的“剪”字乃一量词,用于植物的枝叶,即和“一枝梅"的枝是同一类型的量词概念。故而从调名的本义来看,此调最开始应是 题咏梅花的,这点在查找例作的时候也得到了证明,很多作品即咏梅之作。2、《一剪梅》的词牌宫调,属南吕宫。我们在介绍各种宫调声情中,南 吕宫、商角调和商调是比较明显地写着“悲伤”或“悲怆凄怆”字样的,其他什么幽咽、绵邈、蕴籍等等,其实在情感的表达上都可以是比较宽泛的 ,但南吕宫的声情为“悲伤感叹”,这说明,《一剪梅》不太宜於填写比较欢快的内容哈,但是从后面的例词看,也有人用它来祝寿,可见以宫调来 判断词牌声情也不尽然正确。<二>、解读词谱1、各种体式间的主要区别;根据上节课介绍的词谱,我们知道《一剪梅》有很多体格形式。一般来 说一个词牌只有一个正体,但《一剪梅》以官方公布的《钦定词谱》为准的话,以周词和吴词为正格,后人还有以蒋捷词和李清照词为正体的,比如 龙榆生等,我们要注意一下,学习的时候我们以《钦定词谱》为准。众多的体式中,大家看到其明显的不同在於上下片第二、四、五句是否入韵,对 吧?其实,《一剪梅》除卢炳体上片第二句、赵長卿体下片第二句尾字为仄声,一定不能入韵外,其他均句句平收,本词牌又押平韵,故而每句都 可入韵,所以众多变格主要就在於押韵位置上的区别了。第二个区别就是将词某一组或某两组四字句减一字后合并成为一个七字句。2、看韵位上面 说了,《一剪梅》各体式韵位不同,有疏有密,以周词吴词为正体分析的话,上下片各六句,三平韵或四平韵,韵位不是很密,但也有别体句句押韵 的。我们说韵疏则情绵,韵密则情急,所以,我们在选用该词牌的不同体式時也应注意它宜於表达的情感基调。3、看句式(1)、上下片均为74 4744句式结构,奇偶相行,参差有别的同時,又相对比较齐整,词谱比较好记,而且,这一词牌与七律也比较接近,填写的难度应该不是很大, 句式上又词味十足,所以有人说众多词牌中《一剪梅》比较亲切和常见,针对《宋词全集》进行统计,《一剪梅》被用到的频率排名第48位,很 显然是比较受欢迎的一个词牌。这还没有包括近当代人的统计,随着电视剧《一剪梅》的播出,人们对《一剪梅》的接受和认识程度只怕要远远超出 其他词牌了。(2)、从制调模式去分析,两四字短句,应该是由一个七字律句添字腰拆而来。像这样添字腰拆而来的句式在写作的时候通常要求: 一是句式最好要对仗,二是语意不可断裂,不可独立挂单而存在。(3)、上片两七字句,一句为仄起平收,一句为平起平收的两个律句,但四个四 字句均为“中仄平平”句,总体上讲,每一句本身无拗怒,但句式之间也有不协的地方,并且几乎全部句式均为平声收脚,充分显示其情调之低抑, 从声调上讲我们当无法将其曲韵振作起来。从声韵角度来看,《一剪梅》词调是句句平收的,这个特征非常特别。因为无论句式是参差还是单一,在 一片之中,平韵词调总会有一两处不入韵的仄收句,这样才能有变化的抑扬声情。《蝶恋花》、《望江南》、《鹧鸪天》等小令皆是,盖因这些词调 原从七言绝句或七律诗之平仄格律衍化而来,不入韵的仄收句总会存在。就算是如《浣溪沙》那样上片三平韵句,但在换头时还得出现一个仄收句的 变化,与《一剪梅》这种通阕平收还是有所不同。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一剪梅》词调在声情上,极易被哀而安之的平声所控制所笼罩,并且后四字 句平仄完全相同,有可能相邻的四字句是重复的旋律,或者是部分重复的旋律。且多有句句入韵者,就更似一人反复叹息徘徊,幽咽低唱。所以其宫 调入悲伤感叹的南吕调也是有迹可考的。<三>、找例词并进行相应的分析1〉、《一剪梅》所用的韵部比较多;2〉、没有用到领字;3〉、词中 四字句多用对偶要求;4〉、有明显的重韵叠韵现象;5〉、例词涉猎的题材比较宽泛,适合表达的声情多悲伤幽咽,但也有少数比较明亮开放甚至 喜庆的。以上是要求大家做的常规工作。下面我们来看看《一剪梅》还有哪些特点。<四>、《一剪梅》的特点1、《一剪梅》与七律的联系与区 别上面我说过,《一剪梅》的两四字句是由七字律句添字腰拆而来的,那么,反过来也就是说,这里的两个四字句也可以减字合成一个七字延展句式 ,当我们把所有两两成对的四字句合成七字句時,它就与七律在形式上非常相像了。事实上,在《一剪梅》的诸多变体中,除了押韵上的不同外,就 是有人将其中一对或两对四字句合并成为一个七字句了。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一剪梅·舟过吴江》宋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 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也飘飘,雨也萧萧。何时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是蒋捷非常有 名的一阕词,如果对于《一剪梅》变体熟悉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这阕《一剪梅》其实可以很容易的改成律诗的样子: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 绣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中谁伴雨萧萧。何时归家洗客袍?银字笙和心字烧。流光容易把人抛。醉了樱桃与芭蕉。再看一个例子:《一剪梅》 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梅枝,略点眉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城头谁恁促残更, 银漏何如,且慢明朝。周邦彦的这阙词改写成七律就更容易了,直接将上片第三句,下片第六句中的第三个字去掉就是了: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疏 枝略点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招。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朝。大家看,这么一还原,它是 不是很象七律?减字改写之后既没有影响到词作意思的表达,情感脉络也依旧清晰连贯,而且在风格上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面貌,艺术上的魅力似乎 也并未减弱太多。所以有的人说,《一剪梅》其实很简单。这么简单的词牌,我为什么安排在这時候才讲呢?请大家仔细品味被还原后的《一剪梅 》与七律的差别,虽然字数和七律一样,它和律诗的味道却有很大的不同,其词味是相当浓的,我们如果简单用七律的思维写《一剪梅》,只怕与填 词的要求会相去甚远。那么,它与七律的区别有哪些呢?(1)增加一字,并增加一个语气上的停顿后,置诸于曲调之中,即无形地拉长了声腔,曲 调中就会增加许多缠绵不舍之情。(2)平仄的安排不同,七律讲求粘、对、替,句脚讲究每一联之间的仄起平收。被还原后的《一剪梅》显然是无 法做到这一点的。(3)《一剪梅》在词汇的组织上,更口语化,用词更柔媚,大家仔细对比还原前后的用字、用词,会发现,八字减为七字后,被 我们减掉的字眼,往往是虚词虚字。这再度证明一点,词在遣词造句上,用虚字虚词比诗多。在填《一剪梅》的四字句时,也建议大家使用到虚字。 (4)《一剪梅》在景物的描写上,虽然只是增添一字,进行了简单的腰拆,但却使景物的描写显得更细腻柔媚,如“风也飘飘,雨也潇潇。”一句 ,比之于“风中谁伴雨潇潇”就柔媚许多。这不仅得益于虚字的使用,还得益于叠词叠韵的使用。(5)《一剪梅》在对偶的要求上,也不同于七律 。七律中二联对仗,而《一剪梅》则在改变句式后,将对偶的位置,移至两个四字句之间了。且对偶的方式也明显不同于七律。(6)写七律时,四 联间章法,通常严格按照起承转合的要求来写,但《一剪梅》,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片两拍,下片两拍,实际上,有的《一剪梅》上下片均不止 两拍,那么,我们在章法的安排上,也就不能按照起承转合的方法去理解它了。所以说,我们不要简单地用七律的写法写《一剪梅》,要把作诗的思 维彻底转变到填词上来。(二)《一剪梅》中四字句的写法1、《一剪梅》基本和律诗中的句子是一样的,最有特色的地方,就在于它的4字句。 (A)这两个4字句平仄相同;(B)这两个4字句可以重字;(C)这两个4字句可以对仗;(D)这两个4字句也可以不重字,不对仗,但是建 议大家在不损害辞意的情况下,尽力对仗。2、下面是我分析的一些一剪梅两个4字句之间的常用关系,大家可以参考。(A)并列关系:如,“风 又飘飘,雨又萧萧。银字笙调,心字香烧。”(B)动词相反,但是情感递进: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欲寄梅花,莫寄梅花。”(C)动词并 列,但是整体意思相反:如,“枕上今宵。马上明朝。”(D)整体递进,流水对: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当然还有 其他类型的,大家不妨自己总结总结。另外,四字句与前面的七字句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例如,七字句和后两个四字句之间可以构成总括和分说的 关系。也可以在表现结构上,后面的四字句为前面七字句作梯次补充,也就是我们说的顺承继转而下。3、《一剪梅》中,叠词、叠字、叠韵的使用 。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做了具体简介。《一剪梅》这个词牌,在唐宋时期并不是太流行,在现存二万余首宋词中,也只有62阕 《一剪梅》词作留存。但是后来在李清照与辛弃疾二位词家的努力下,此词调才逐渐占据了著名词调的行列之位。而李清照等人正是成功地运用了一 种特殊的叠韵体,使得《一剪梅》此后大放异彩。我们说叠韵、叠字还有双声词,如果能巧妙用于诗词创作中,就能使我们所描写的景物,想要表达 的情感,更生动形象,更丰富多彩,更有声韵美感,更具艺术效果。它能更好的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感情与心理过程,帮助诗人细腻地描绘了人物形象 ,使其鲜活生动;在诗词的韵律方面,也能起到了增加音律美的效果。另外,要说明一下,叠句的极端使用情况,如:1)、叠韵叠句《一剪梅》( 宋·刘克庄)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 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一剪梅》(宋·刘克庄)(序: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 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邻倒惊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一剪梅》(宋·张炎)闷蕊惊寒减 艳痕。蜂也消魂。蝶也消魂。醉归无月傍黄昏。知是花村。知是前村。留得闲枝叶半存。好似桃根。不似桃根。小楼昨夜雨声浑。春到三分。秋到三 分《一剪梅·客中新雪》(宋·方岳)谁剪轻琼做物华。春绕天涯,水绕天涯。园林晓树恁横斜,道是梅花,不是梅花。宿鹭联拳倚断槎。昨夜寒些 ,今夜寒些。孤舟蓑笠钓烟沙,待不思家,怎不思家。《一剪梅·怀旧》(宋·汪元量)十年愁眼泪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团燕月照窗纱 ,楼上胡笳,塞上胡笳。玉人劝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缓捻琵琶。一从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一剪梅·》其二(宋·程垓)小会幽 欢整及时。花也相宜,人也相宜。宝香未断烛光低,莫厌杯迟,莫恨欢迟。夜渐深深漏渐稀。风已侵衣,露已沾衣。一杯重劝莫相违,何似休归,何 自同归。《一剪梅其一·宿龙游朱氏楼》(宋·蒋捷)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天不教人 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一剪梅其一》(宋·辛弃疾)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 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一剪梅》(宋·刘仙伦 )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罗带轻分。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更没心情共酒尊。春衫香满,空有啼痕。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 黄昏。楼上黄昏。《一剪梅乙卯中秋》(宋·李曾伯)人生能有几中秋。人自多愁,月又何愁。老娥今夜为谁羞,云意悠悠,雨意悠悠。自怜综迹 等萍浮。去岁荆州,今岁渝州。可人谁与共斯楼,归去休休,睡去休休。《一剪梅》(宋·张幼谦)同年同日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石榴树 下事匆忙,惊散鸳鸯,拆散鸳鸯。一年不到读书堂。教不思量,怎不思量。朝朝暮暮只烧香,有分成双,愿早成双。《一剪梅》(宋·醴陵人士)宰 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 ,胡不经量。这一组共计11首作品中:叠韵并叠句。或者全篇通用重复一组词,或者重复两组词,或者各用一组词。在原本平收的前一个四字句和 后一韵字句上连续采用这样的手法,不仅读来产生了一种韵律美。而且与前面的七字句很自然的产生了顺承。从声情上看,这个位置也是作品的情感 起伏点,从而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每一组的四字句就是对前面一个七字句的具体表现(承现)。另外还有一种叠句的极端使用情况《一剪 梅其二》(宋·辛弃疾)歌罢尊空月坠西。百花门外,烟翠霏微。绛纱笼烛照于飞。归去来兮。归去来兮。酒入香腮分外宜。行行问道,还肯相随 。娇羞无力应人迟。何幸如之。何幸如之。《一剪梅寿吴景年祀》(宋·陈著)记得儿时识景年。翕忽光阴,二十馀年。梅边聚首又三年。结得因 缘。五百来年。把酒君前欲问年。笑指松椿,当是同年。愿从今后八千年。长似今年。长似今年。《一剪梅》这种叠句的极端使用作品,我们就找了 宋代这二首来。从这两首去看,重复的第二句在语气上加强和情感的反复咏叹就更为明显了。其中一首是全篇通用一个韵字,这样的体式也有个名 字叫独木桥体,或者福康体等。2)、叠韵《一剪梅赠紫云友》(宋·葛长庚)剑倚青天笛倚楼。云影悠悠,鹤影悠悠。好同携手上瀛洲,身在阎 浮,业在阎浮。一段红云绿树愁。今也休休,古也休休。夕阳西去水东流,富又何求,贵又何求。《一剪梅其二舟过吴江》(宋·蒋捷)一片春 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了芭蕉。《一剪梅乙卯中秋》(宋·李曾伯)人生能有几中秋。人自多愁,月又何愁。老娥今夜为谁羞,云意悠悠,雨意悠悠。自怜综迹等萍浮。 去岁荆州,今岁渝州。可人谁与共斯楼,归去休休,睡去休休。《一剪梅九日》(宋·陈德武)新酒初香菊半含。月也三三,日也三三。登高已约 上崭岩,世事相担,风雨相担。头上茱萸颠倒簪。身在河南,心在江南。渊明何日解征骖,俯也何惭,仰也何惭。《一剪梅菊酒》(宋·黎廷瑞) 小小黄花尔许愁。楚事悠悠,晋事悠悠。荒芜三径渺中洲,开几番秋,落几番秋。不是孤芳万古留。餐亦堪羞,采亦堪羞。离骚赋罢酒新篘,醒也风 流,醉也风流。《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共计6首使用了叠韵或重韵的作品,有的还同时使用叠词。仍然是巧妙利用了四字句平 收效果,节奏明朗,回环荡漾,韵律优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作品都不太适用於我们刚刚和大家分析周词的方法了(拆解四字句为律句形式 ),但是其表现结构上还是有共同点的。这点希望大家能仔细分辨一下。总之,叠韵叠句的使用,这种有规律的反复,所形成的听觉上的审美感受,不仅可以让音韵和谐,增加词作的音韵美感,而且,对意思的表达也有积极作用,大体可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点:(1)使声感更强;(2)状物,使物更加生动形象;(3)叙事,使事增加情致;(4)抒情,加重感情浓度,增强诗词的抒情效果。好,今晚的课程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陪伴!下面布置作业:第22讲作业请参照周邦彦体,填一阕《一剪梅》,内容及用韵不限,要求四字句当中,使用叠字叠韵。《一剪梅》词谱:一剪梅?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疏枝略点梅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中中中句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韵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中仄中平中仄平韵中中平中句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