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学生时“很流行”但后来逐渐消失了的三个游戏,有你玩过的吗?
2020-05-14 | 阅:  转:  |  分享 
  
学生时“很流行”但后来逐渐消失了的三个游戏,有你玩过的吗?



在学生时总有许多有趣好玩的游戏,每一个游戏活动都能够勾起一段美好的回忆,也是由这些有趣的活动编织成童年美丽多彩的梦,当时每天总有享不完许多游戏乐趣,每玩一种游戏时同学们也都是争相模仿和赶超,每一种简单的游戏都能玩好久,而且任何一个简单游戏活动都能被同学们玩的妙趣横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游戏活动也伴随着美好的童年,逐渐离我们远去。你还记得那些年曾一起玩过,但现在已经基本上见不到了的游戏活动吗。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探讨几个:

第一、打木猴

木猴也叫木牛,它是用半截木质比较密实的细腻的小圆木,将圆木的一端削尖,大体上呈圆锥状,然后在它的尖端处打一个小洞,完了再镶嵌一颗小钢珠或者铁珠子。木猴当时在市面上没有销售的机床制作的成品,所以大多时候都是由自己用镰刀手工制作。等木猴制作好之后,还需要一根小鞭子来,不停的抽打,使它旋转。

木猴在启动时先用细细的鞭子末梢紧紧缠住木猴的腰身,然后放在地上顺势抽鞭子,木猴就在鞭子的带动下旋转起来了。大多数情况下,同学们都不是一个人独自去打木猴,而是互相联络,相约在一个碾麦子的打麦场里,各自拿着木头尽情抽打,有时打一鞭子木猴就会连续能赚一分多钟而不倒。有时学生之间也会进行比赛,还会让木猴互相相撞,体型大的威猛的还好点,体型小一点的木猴一下子就被撞飞了,被撞翻的那个就是输了的人,木猴也需要重新启动。

第二、赢洋片儿。

赢洋片儿也叫翻洋片儿。洋片儿也叫洋画儿或者打豆干儿,一般洋片儿上面会有印着电视剧和动漫人物的图案,如:水浒传、金刚葫芦娃等都是当时印的比较多的。记得当时最喜爱的洋片儿就是上面印有水浒英雄武松图案的那一张。

赢洋片儿的规则相对比较简单,首先是玩家双方各出一张或者两张洋片儿将他们呈矩阵排列放置或者重叠在一起正面朝上放置在干燥平滑的场地,双方先通过石头剪刀布来决定先由谁来打翻洋片儿,打翻过程的手法主要有煽、吸、点三步。“煽”是用手掌将洋片煽翻,如果第一个人失败了,就由第二个人煽。“吸”是指在前一步骤的基础上用手心将洋片吸起来正面朝上放置,“点”是指用两个指头在洋片旁边点下去,顺带的风会掀翻洋片,这样谁先完成一系列三个步骤谁就赢得了对方的洋片。



滚铁环



回想童年,滚铁环是一项很受同学们热爱的游戏运动。首先是用铁丝做一个圆圈,然后再做一个带有长柄的铁钩子,叫做推杆。用推杆推着这个铁环滚着走或跑。

每到了流行滚铁环时同学们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丝做成的推杆,推着一个直径60-70厘米左右的光亮铁环争相向前跑。人数最多时村里的几十个小朋友一起出动,响声嘹亮,阵容强大,有的同学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发出的声音更响亮。

当时生活条件比较差,没有网上卖的那种现成的漂亮铁环,于是同学们在家里找一根粗点的铁丝或者细钢筋折弯成环自制的比较多,有些同学将家里木桶上拆下来的铁圈直接征用了据为己有,拿到外面来当铁环滚,这是一个很有助于同学们身体健康的游戏运动。但是最近十多年,很少见中小学生再玩滚铁环这项游戏了。



可能是由于少年儿童游戏内容题材的逐渐丰富,多数同学转变为玩手机游戏,打篮球等活动,也或是是公路上机动车辆日益增多,考虑到安全因素,给滚铁环活动带来了很大影响,曾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滚铁环活动,后来变得日渐冷落下来。但学校若从拓宽体育课程丰富体育教材内容、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打造具有地区特色体育运动项目、提高学生体质的目标出发,可以适当鼓励青少年儿童参加校园内的滚铁环活动,或在加强安全教育前提下,倡导山区儿童在田间小路上滚铁环。因滚铁环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应该培养同学们热爱运动,可通过玩铁环游戏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感谢阅读,你还有哪些多年前很受欢迎,后来逐渐消失不见了的好玩的游戏活动,欢迎留言讨论。

献花(0)
+1
(本文系教育杂谈369...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