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9襄公二十九年
2020-05-20 | 阅:  转:  |  分享 
  


襄公二十九年



【原文】二十有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何言乎公在楚?正月以存君也。

夏,五月,公至自楚。

庚午,卫侯衎卒。

阍1弑吴子馀祭。阍者何?门人也。刑人也。刑人则曷为之阍?刑人非其人也。君子不近刑人,近刑人,则轻死之道也。

仲孙羯会晋荀盈、齐高止、宋华定、卫世叔齐、郑公孙段、曹人、莒人、邾娄人、滕人、薛人、小邾娄人城2祀3。

晋侯使士鞅来聘4。

杞子5来盟。

吴子使札6来聘。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余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7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余祭也立;余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即之。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尔弑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8也。”去之延陵9,终身不入吴国。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10,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也。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秋,九月,葬卫献公。

齐高止出奔北燕。

冬,仲孙竭如晋。

【译文】鲁襄公二十九年,春,周历正月,襄公在楚国。这里为什么说襄公还在楚国呢?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臣子们都思念着没有回国的国君。

夏,五月,鲁襄公从楚国回来。

庚午这天,卫献公衎去世。

“阍”弑杀了吴国国君余祭。“阍”是什么人?是守门人。是受过刑的人。既然是受过刑的人为什么说他是守门人呢?受过刑的人是不宜做守门人的,君子是不接近受过刑的人的,接近受过刑的人是轻视死亡的路径。

鲁国大夫仲孙羯会合晋国大夫荀盈、齐国大夫高止、宋国大夫华定、卫国大夫世叔齐、郑国大夫公孙段、曹国人、莒国人、邾娄国人、滕国人、薛国人、小邾娄国人修筑祭神的地方。

晋平公派遣大夫士鞅来鲁国进行访问。

杞文公来鲁国结盟。

吴子夷昧派遣公子祀来鲁国访问。吴国是没有国君、没有大夫的夷狄国,边里为什么承认吴国有国君、有大夫呢?因为《春秋》的作者认为季札贤良。为什么认为季札贤良呢?他辞让君位。他怎样辞让君位呢?谒、余祭、夷昧和季子是同母四兄弟,季子最小而且有才能,几个哥哥都喜欢他,都想立他为国君。大哥谒说:“现在像这样仓卒地把君位交给季子,季子一定不会接受,我请求不要把君位传给子孙,而传给弟弟,弟兄轮流做国君,这样就可以把君位传给季子了。”两个哥哥都说:“这个主意好!”所以谒、余祭、夷昧这几个当国君的都轻视死亡勇往直前,并且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祈祷,说:“如果上天想让吴国不灭亡,就尽快把灾祸降在我身上!”因此谒死了,余祭立为国君,余祭死了,夷昧立为国君,夷昧死了,那么国君就应该是季子。但季子借出使各国的机会而避开了。夷昧的儿子王僚是庶子中年龄最大的,就即位成为吴国国君。季子出使回国,到了国都,也承认王僚为国君。谒的儿子阖庐说:“先君之所以不把君位传给儿子,而传给弟弟,是尹因为要传君位给季子。如果遵从先君的命令来传君位,那么国君就应该是季子,如果不遵从先君的命令来传君位,那么我就应该被立为国君,王僚怎么能够成为国君呢?”于是阖庐派勇士专诸刺杀了王僚。并把君位交给季子。季子不接受,他说:“你弑杀了我的国君,我接受你交来的君位,这样就是我和你一起篡位。你杀了我的哥哥,我又杀了你,这样父子兄弟自相残杀,终身不能停止。”季子离开吴国国都到他的食邑延陵去了,终身不进入国都。所以君子认为他不接受君位是最佳行为方式,认为他不引起父子兄弟间的互相残杀是仁爱。既然认为季子贤良,那么吴国为什么就有国君、有大夫呢?如果承认季子是大臣,那么吴国就应该有国君。“札”是什么意思?是吴国季子的名。照例,《春秋》对贤良的人是不称名,而称他的字的,这里为什么称季子的名呢?承认夷狄国家,不能一次就完全承认了。既然季子是《春秋》作者认为贤良的人,为什么就不完全承认季子呢?因为承认一个人是臣子,一定要使他符合做臣子的原则;承认一个人是儿子,一定要使他符合做儿子子的规矩。

秋季,九月,安葬卫献公。

齐国大夫高止逃亡到北燕国。

冬季,鲁国大夫仲孙竭去到晋国。

【说明】本篇《襄公二十九年》,主要描述的是鲁襄公二十九年发生的故事。主要记述了十六件事,一是鲁襄公为楚康王赠送寿衣,并参加了葬礼。二是齐国人安葬了齐庄公。三是鲁襄公回国时,季武子夺取了卞地。四是郑国派印段前往成周参加周灵王葬礼。五是吴王余祭微服私访舟船时,被守门人杀死。六是晋平公为夫人娘家杞国筑城而动员诸侯,各诸侯大夫前往但心怀不满。七是齐国高子容与宋国司徒去见智伯。八是范献子来鲁国访问。九是杞文公来鲁国结盟。十是吴国公子札来鲁国访问,对音乐歌舞都发表评论,表现出过人的学识。十一是吴国公子札去齐国访问,劝说晏平仲。十二是吴国公子札去郑国访问,劝说子产。十三是吴国公子札去卫国访问。十四是吴国公子札去晋国访问,劝说叔向。十五是齐国发生内乱,高止被流放到北燕,高竖以卢地发动叛乱。十六是郑国发生内乱,大夫们有意举荐子产执政。

————————————————————

【注释】1.阍(hūn昏)《左传·庄公十九年》:“楚人以为大阍,谓之大伯。”《庄子·徐无鬼》:“齐人蹢子于宋者,其命阍也不以完。”《易·说卦传》:“艮为阍寺。”《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阍门者,寺人也。”《礼记·祭统》:“阍者,守门之贱者也。”《说文》:“阍,常以昏闭门隶也。”这里用为守门人之意。

2.城:(chéng成)这里用作动词,修筑城邑。《左传·隐公元年》:“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今吴是惧而城于郢。”

3.祀:(sì四)祭神的地方。《礼记》:“过墓则式,过祀则下。”

4.聘:(pìn牝)《诗·小雅·采薇》:“靡使归聘。”《周礼·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周礼·占梦》:“季冬聘王梦。”《管子·小匡》:“以极聘頫于诸侯,以安四邻。”《尔雅》:“聘,问也。”《荀子·大略》:“聘人以珪,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礼记·曲礼》:“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说文》:“聘,访也。”《后汉书·冯衍传》:“聘申叔于陈蔡兮。”这里用为访问、探问之意。

5.祀子:即祀文公,名益姑,祀孝公之弟,在位十四年。

6.札:即季札,又称公子札、季子,吴王寿梦之少子。因食邑是延陵、州来两地,又称为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吴王寿梦死,国人欲立季札为王,他固辞不受。鲁襄公二十九年,乃历聘于鲁、齐、晋、郑、卫诸国。

7.迮:(zé窄)仓促。《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

8.已:(yǐ椅)《易·损·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大雅·江汉》:“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管子·枢言》:“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论语·公冶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己矣。”《孟子·梁惠王下》:“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荀子·宥坐》:“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韩非子·扬榷》:“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广韵·止韵》:“已,止也。”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9.陵;地名,季札封邑,在今江苏武进县。

10.义:(yì艺)義: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因此是指合宜的行为。也就是符合行为规范的行为。《书·立政》:“兹乃三宅无义民。”《诗·大雅·文王》:“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管子·五辅》:“义有七体。七体者何?曰:孝悌慈惠,以养亲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礼节;整齐撙诎,以辟刑僇;纤啬省用,以备饥馑;敦懞纯固,以备祸乱;和协辑睦,以备寇戎。”《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论语·学而》:“信近於义,言可复也。”《礼记·大学》:“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孟子·尽心下》:“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荀子·劝学》:“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韩非子·存韩》:“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于强也。”《二程遗书》卷十八:“问:敬、义何别?曰:敬只是持己之道,义便知有是有非。顺理而行是为义也。”义在古代被解释得较含糊,其主要含义有道德、行为、道理、情谊、义气等等。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义正辞严、义愤填膺、义薄云天等,至现代,义就被单纯地理解为义气之类的了,一提起义字,就想到为朋友两肋插刀之类的“义气”。通过对《论语》及对孔子思想的理解,通过对孔子“仁、义、礼、智、信”这五个相互关联词的意义,“义”应该理解为,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事方式。而这个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事方式是什么呢?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只要不偏离自己的道路,就自然会出现最好的状态。高明的人既不会偏离自己内在本性所固有的道路,也不会造成他人偏离他自己内在本性的道路。义,就是要人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求到一种最佳的行事方式。所以“义”应该理解为,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为方式之意。也可以称为最合宜的行为方式。

春秋公羊传襄公









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





1







献花(0)
+1
(本文系解决人生问...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