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宜昌易氏鈞玉公
2020-07-07 | 阅:  转:  |  分享 
  
宜昌易氏鈞玉公(字心坚)支系历次修谱记元大德年间,心坚公到宜都玛瑙河边泰山区(1962年划为枝江市董市镇泰山村)开基立业,耕读为本,道德传
家。至元明清时,开垦良田鱼塘果园万余亩,上榜进士举人秀才百余人。吾族在元朝至今为宜邑望族、陆城巨族、历代世家名族。纵观修谱历史渊
源,隋唐初期,修谱为官府垄断。唐朝中后期私家修谱渐渐兴盛。到了宋朝,修谱已由官方垄断向民间开放。明清两代,朝廷大力提倡修谱,民间修
谱盛行。古人云:“谱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属不孝”。元、明、清时,吾族官员多,富户多,文化人多,三世修一次谱是族规祖训。第一
次修谱,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8年),三世祖忠公在四川道任监察御史(省纪委书记、见同治五年(1866年)宜都县志)告老还乡,荣归
故里,寻根拜祖阅老谍,问询老人立新谱。忠公的爷爷心坚公的根在那里,出生时间和地点在新谱中都有记载,忠公并制定了“十五字辈”。第
二次修谱,明弘治年间(大约公元1500年),六世祖十四房都住在易家湾、笔架山、易家大坝(见族谱卷一第五十七页),七世祖经公、廪生、
锷公、庠生,在续谱时,特意写上“易氏笔架山源流”——四世祖汝霖公遗留之地。第三次修谱,明万历年间(1572年-1619年)九
世祖三十房都住在玛瑙河岸两边。翡诚公一介书生,博学饱识,不为仕途,不参加任何考试,只为教书育人,人们称明处士(见族谱第九卷第二页)
。翡诚公的侄儿和学生中,有一个教授(志策公,府教育局长),有五个县长(志义公,志省公,志谟公,志孔公,志??公,见同治五年(186
6年)宜都县志),后人戏称:“处士续谱,教授执笔,五个县长出力”。翡诚公在谱中特写了“六世祖廉氏夫人传”第四次修谱,清康熙庚午
年(公元1690年),由于兵荒马乱,天灾人祸,族谱烧毁,丢失损缺,十二世瀛登公(进士,为朝庭军队献策,亲自上阵拼杀立战功,被朝庭敇
封为宜都县令、通判,负责军务和安全)。据同治五年宜都县志、荆州府志记载,瀛登公在“世谍小引”中写到“公汝霖者其即吾家之鼻祖也”。
在谱序中写到“吾家始祖心坚公而上渺不可考,相传西川(四川)分迁宜土泰山沧水之湄"(见卷一第十八页)。瀛登公认为“心坚公上世系已无
法考证及后裔汝霖公是从四川迁到宜土。汝霖公幼年随父忠公到四川读书入仕后回宜土,说汝霖公从四川迁来还是有一定的“依据”。瀛登公在谱中
制定了”二十字辈”。第五次修谱,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十六世玉栊公(岁贡生,训导,历届县长谋士)在谱序中写到“两世不
修谱,有视至亲如途人,三世不修谱为不孝,要把老祖宗之志继承(见卷一第二十八页)”。玉栊公特请他同学——宜都教喻雷虔(教育局长)和
广东鹤山知县樊世枋作序(卷一第二十七页、二十九页)。他们谱序着重讲了玉栊公修谱“访族人,采坟记”。玉栊公“采坟记”发现心坚公碑记:
公諱鈞玉,字心坚,元时人,南一公之后裔,吾家始祖也。夫人:王氏,蒋氏,柴氏,子一:元亨(见族谱卷二第六面传记,卷四第一面)。元亨公
碑记:公諱元亨,鈞玉之子,吾家二世祖也,夫人周氏,之子易忠、元时、庠生,吏目(见族谱卷二第七面,卷四第一面)。忠公碑记:元亨公之子
,鈞玉公之孙,夫人李氏,子一:汝霖,明洪武中,由贡入监,四川内江知县,资州府知州,川东道监察御史(见族谱卷二第七面,卷四第一面)。
汝霖公碑记:忠公之子,夫人詹氏,子五:裕、禧、祯、祥、祺。明永乐三年,解元、广西南宁府通判(见族谱卷四第一面)。一世祖鈞玉公,二世
祖元亨公,三世祖忠公,四世祖汝霖公四代人的世系在碑记上绳绳相扣,清清楚楚。玉栊公把灜登公确认的鼻祖汝霖公往上增加了三代人,认定心坚
公为鼻祖,汝霖公由鼻祖降为四世祖,并按碑文记载为一世祖心坚公,二世祖元亨公,三世祖忠公,四世祖汝霖公,写下传记。第六次修谱,
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1年),十七世礼修公在谱序中写到:“阅瀛登公谱以汝霖公为鼻祖,阅玉栊公谱以心坚公为鼻祖。”玉栊公以心坚
公为鼻祖依据:1、访族人的“采坟记“,发现心坚公、元亨公、忠公和汝霖公坟墓碑文有记载(见卷一第三十六页,卷二第六页第七页第八页)。
2、玉栊公、德业公(进士,宜都县志办任编辑)(见同治五年宜都县志),在县志上看到元亨公、忠公、汝霖公的传记。3、看到松滋易氏家谱
中有“心坚公迁宜都”的记载(见光绪四年长阳易氏族谱)。4、阁登公交出“忠公是汝霖公的父亲”元朝手抄谱一册(见光绪四年易氏族谱例言)
。玉栊公完善修定“凡例八则”“祠规十四条”“家范十五段”。十七世礼修公在嘉庆庚午年“又得一谱”(见卷一第三十页),谱中有六世祖
宗哲公的世系。为了把宗哲公这一支人加入谱中,时隔六年,1821年又重修族谱。十五世如安公(邑庠生,克孝公第三子,宜都王畈横冲村人)
在谱序中写到:“敬宗修祠,收族修谱”(见卷一第二十四页)。第七次修谱,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十九世先绪公(花台子主人,开
明地主)在谱序中写了修谱重要性。十二世瀛登公辑谱垂训,十六世玉栊公“采坟记”遗后登谱本,十七世礼修公重加编辑,续修族谱。第七次修谱
所用的人工及经费由先绪公一人全部承担和捐赠。第八次修谱(1931年),二十世进福公、进科公到湖南各地寻根问祖,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
的信息,只摘录了宁乡、湘乡、安化三县万历老谱中“易氏庆源集”、“祓公传”、“易氏源流考“三篇文章。民国丙子年(1936年),主
修人:进福公(族长、乡长、县议员、开明地主);篡修人:进科公(医生、校长)写序三篇、写文章一篇,;二十一世诗章公(进联之子,武汉高
等学校毕业、教师)写序一篇;诗焜公(进琇之子,武汉自治讲习所毕业,教师)写序一篇。进科公、诗章公、诗焜公五篇序中,主要讲修谱重要性
、先祖模范事跡,同时也讲了由于易氏学校停办,文化人少了,内部斗争多了(公产学田矛盾),人心不古,采编不力,口是心非,可幸有先铭、进
书、诗焜、诗章、进椿、进凤、进榜日夜商量,争取不留遗憾,望达到极点,但也有点望洋之叹。进科公为老族长先墉公写了篇赞美文章,也新拟
了“十六字辈"。长阳都镇湾易氏族谱,长阳都镇湾庄溪村礼珍(地主)珍藏光绪四年族谱一本(此信息由长阳诗明发现及提供)。光绪四
年(公元1878年),主修人:十九世先道公(太学生、知县),谱中有先道公、先达公(太学生、知县)进文公、毛家诗公、刘宗榜公、唐袓登
公、吕文先公,以仁公、君美公、吴全才公十个人(其中七人为表兄表弟)各写一篇序,序中主要内容:心坚公为宜邑始迁祖,十三世文华公三子,
十四世鸐公为都镇湾易氏始迁祖。先祖传写谱序,赞美先祖动人事迹,摘录“湖南长沙易氏三修谱”、“松滋易氏族谱”,制定宗规七条,史上最严
的律法十五条。谱中没有一世祖心坚公、二世祖元亨公、十六世玉栊公的传记,说明该谱掉册掉页甚多。长阳龙潭坪易氏族谱,公元2009年,
主修人:安林公(诗、小学教师),主编志刚(礼、美术师)。志刚在谱序中写到:“文华公携三子易鹍、易鸐、易鹏入长邑,易鹍居长阳傅家村,
易鸐居长阳山起岩,易鹏迁长阳倒峰坪。据易子凡先生回忆,约在乾隆年间,宜都白洋的老公公派人到龙潭坪丰岩来收钱立分祠造家谱,因数额较大
,易鹏等人断然拒绝,并与来人发生激烈争执与冲突,气愤之下易鹏等人不遂,确定另立派系:“荣华富贵,永长安定”。宜都易氏心坚公支系从
1278年到1936年之间的658年23代人共修了八次谱。其中一修至三修谱中无时间记载,其三修来历依据:1、1815年五修谱时,十
二世阁登公交出“忠公是汝霖公的父亲”元朝手抄谱一册(见光绪四年易氏族谱例言)。2、1690年前十二代人412年中间如果没有三次修谱
,那后面无法续谱。3、族规祖训“三世不修谱为不孝”。4、元明清时吾族富户人多,官员多,文化人多。5、老人流传历次修谱故事。历次修谱
首先是先祖们文化自信,列宗事迹动人,历代世系准确,族规族训得到传承。一修三世祖忠公写下了“十五字辈”;二修七世祖经公、锷公写下“笔
架山源流考”、“易家大坝”,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依据;三修九世祖翡诚公桃李满天下,写“六世祖廉氏夫人传”留下佳话;四修十二世瀛登公
在战乱人人自危、族谱丢失不全的情况下修谱,写下了天下称赞的“二十字辈”;五修十六世玉栊公“採坟记”,遗后登谱本汝霖公往上增加三代人
,确定心坚公为始迁祖,南一公之后裔,并为心坚公、元亨公、忠公写下传记,功勋显著,玉栊公本人在谱中只字未提;六修十七世礼修公“又得一
谱”,为了将宗哲公支系补上,时隔六年和十五世如安公在1821年又重修谱;七修谱,十九世先绪公一人全部承担和捐赠所需的人工及经费;八
修由于人口增加,地盘加大,经费不足(1936年修谱每户交三担谷,否则不登谱,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未上谱)。进福公完美修谱,进科公新
拟“十六字辈”。长阳都镇湾易氏族谱,光绪四年十九世先道公在序中写道宜邑始迁祖心坚公,长邑都镇湾始迁祖鸐公。由于掉册掉页,先祖传记
不全。长阳龙潭坪易氏族谱,主编志刚在谱序中写到心坚公为宜邑始迁祖,鹏公为龙潭坪始迁祖,也讲了另立字辈原因。“前人不修谱,后人不
知古。今人不修谱,子孙寻根苦。”家谱从远古走来,时至今日,我们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先祖们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本家族和社会创
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或下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祖先竖碑立传,把他们的育人和创业精神,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作为永久的纪
念,这是我们这一代或后一代人神圣的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历史依据::1、易绍斌族亲(松滋市教育局退休干部,《松滋易氏族谱主编》,翻译
有关谱序传记;2、孟祥荣教授(广州大学)翻译有关谱序传记;3、周德富特级教师(枝江市一中)翻译有关谱序、传记;4、同治五年(1866年)宜都县志、荆州府志;5、重庆易青春(家)摘录“明正德(1505年)夔州府府志”现奉节县府志;6、民国丙子年(1936年)易氏族谱(易家湾);7、光绪四年(1878年)易氏族谱(都镇湾);8、公元2009年易氏族谱(龙潭坪);9、易氏老人流传历次修谱故事。后语:笔者对历次修谱的主修人、篡修人一一作了简介,唯有第六次修谱主修人十七世礼修公在谱中没有留下仼何有关信息,无法向大家作出简介,叫人此程憾事!心坚公第二十一代孙诗忠2020年5月12日于深圳
献花(0)
+1
(本文系易礼斌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