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7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及解析.docx
2020-07-15 | 阅:  转:  |  分享 
  
2017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及解析郑长龙新时代化学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1.本次课程修订的背景:2017年“十九大”提出“两个一
百年”奋斗目标: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核心战略:创新而目前现状:有知识无素养,无素养则不能迁移,不能迁
移则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与国家培养创新人才差距太大。2.新时代化学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知识→素养→创新新时代课程改革:教育改
革是内驱,国家需求是外驱培养什么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
争力的迫切需要。三个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个素养:人物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总结:形
成合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各司其职——学科核心素养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关系教育核心素养科学教育科学素养化学教
育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化了的科学素养,是科学素养的深化和发展,是科学素养在化学学科的具体化。3.科学素养与
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割裂表述,只表明构成成分,每个成分都不具有独立的素养功能。基于素养发展的核心课程是怎样设计的?素养是在知识的学习
中形成和发展的(素养的建构)素养高低是在真实问题解决中表现出来的(素养的迁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内容要求—
—学业要求素养建构——素养迁移输入要求——输出要求教学提示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每个主题下分:
(1)内容要求(2)学业要求(3)教学提示:包括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建议和情境素材建议三部分CASES-T模型(化学课堂教学系统的构
造模型)内容(C):学什么活动(A):怎么学情境(S):在什么氛围下学评价(E):学得怎么样策略(S):如何使学生学得更有效目标(
T):整体发挥作用的功效素养如何在课堂上落地?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1)思路的板块化(2)内容的任务化(3)活动的多样化(4
)情境的真实化(5)评价的一体化(6)目标的素养化案例1: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思路的板块化,将思路赋予素
养功能P1:氯化钠水溶液为什么会导电?P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导电是因为通电吗?P3: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才能导电吗?P4:电解质的电
离如何来表征?宏观现象(P1)→微观本质(P2、P3)→符号表征(P4)P1: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水几乎不导电,但氯化钠水溶液导电
。这些事实证明,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有“新物质”产生,“新物质”可能具有带电荷、能自由移动的性质。法拉第将这种“新物质”称“离子”(
英文含义“旅行者”)。证据推理P2:法拉第的电离理论阿累尼乌斯的电离理论化学史活动的多样化一般性学习活动:预习、听课、记笔记
、回答问题、练习、复习、做作业、考试等学科性学习活动:化学学习实践活动(实验、观察、调查)化学学习思维活动(描述、比较、分类、推
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预测、假设、分析、解释、说明、设计、评价、选择)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实施注重化学核心教学策略
的运用注重化学认识视角和思路的培养注重化学高级思维活动的开展要有意识地设计高阶思维活动,高阶思维活动分5种?在教学中,教师将大问题
打散成小问题组织活动,不能培养高阶思维。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目前教学中有教无评,有教无促。为什么教学设计中还要有评价目标和评
价任务?将化学学习评价贯穿于化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强调建构与迁移、输入与输出、形成与表现的互动,使化学课堂即时性评价更及时,诊
断更准确、发展更具方向性。评价目标、评价任务如何设计?围绕教学重点内容设计,注重两个“一致性”。素养如何在考试上落地?目标:教学目
标与评价目标的一致性任务: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的一致性以前:输入性要求—课标—教学教考分离输出性要求—考纲—考试今后:教、学、考
的一致性学业质量要求基于主题的学业质量要求——学业要求基于课程的学业质量要求——学业质量水平素养考纲讲究迁移,不是点对点的。如:
甲烷的取代反应教学完成后,设计任务——用醋酸如何制得甘氨酸。郑长龙近期文章1.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及解析《化
学教育》2018.9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教材教法》2018.4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化学评价设计《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61/6
献花(0)
+1
(本文系AiChem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