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儒家思想具有人类永恒的价值
2020-08-07 | 阅:  转:  |  分享 
  
儒家思想具有人类永恒的价值儒家产生的历史基础中西方文明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追溯到先民的生产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巨大的差异是
先民不同的生活在社会上留下的投影。西方文明的源头一般认为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首先是古希腊文明不是原生文明,是
古埃及苏美尔等中东古文明的次生文明,如果追源的话应该追溯到苏美人和古埃及文明才对。西方为什么只是追溯到古希腊文明?原因在于从古埃及
到古希腊,文明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事实上已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这种不同便是农耕文明向游牧民族地区扩展中发生的新变。由于这些游牧民
族靠近海洋,濒临地中海,便于经商,经过文明洗礼的游牧民族发展出了以商业为主的文明形态。真正的工商业文明区域仅限于地中海沿岸,欧洲的
大部地区依然是游牧区,将整个欧洲都视作工商文明是不正确的。欧洲三大主体民族日耳曼、斯拉夫、凯尔特占据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他们都是游牧
民族,是他们覆灭了古罗马,让欧洲陷入了长达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纪。他们虽受工商文明的影响,更主要的影响应该来自于他们的游牧生活。在北欧
主要是海盗,与文明没有什么关系。因此,追溯欧洲文明的起源,不能仅仅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还要追溯到中部的游牧区和北部的海盗,是在这三
部分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现代的欧洲文明。无论是海盗、放牧还是经商,都是在不同血缘之间进行的,这便是西方所谓的自由、平等、独立等人生价值
的源头。自由、平等、独立的价值观,对于发挥个人价值,激发个人潜能,调动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却未
必是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过于强调个体价值,往往是以削弱社会整体利益为代价的,比如在这场新冠疫情中,整个西方全面沦陷,和他们过于强
调个人自由有着直接的关系。儒家产生的社会基础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古到今延续不断的文明,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从渔猎
文明到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形态一直延续到近代。这种连续不断的发展造就了中国特有的历史感和慎终追远的追求。农耕文明需要修建大型设施,需
要有长远的打算,这种共同的协作中培养了中国人的协作意识和整体观念。聚族而居的生活,造就了中国人强烈的血缘意识,中国人对血缘的重视在
亲属称呼中可以反映出来,西方人的一个称呼在中国会细化为数个甚至十数个不同的称呼,不同的称呼代表了不同的血缘关系和亲疏差别。总之,中
国的传统文化中,更强调的是人的社会性,而不是人的个性,在古代,血缘关系是人的社会性的主要方面,也是儒家调节的主要关系。中国古代的帝
王往往有七八个不同的名字,这些不同的名字代表着他不同的社会角色,比如,一个帝王,小的时候有名,有的还有表示昵称的小名,这是相对于长
辈而言的角色。成人后,有字,这是相对于平辈人的角色,结婚后,会有各种称呼,他可能是叔伯舅,也可能是姑父姨夫,这是相对于小辈人的社会
角色,继位以后,会有年号,这是相对于历史的角色,会有皇帝的称呼是相对于臣民的角色,死了后,会有谥号,这是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这是
祖庙中的角色。中国人在血缘上的称呼应该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反映的是中国人对血缘关系的细化程度和重视程度。中国相互协作的现实需要和聚族
而居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中国必然是一个血缘社会,儒家思想便是在这种社会中产生并用来调节社会关系的有效的规范。儒家产生的政治基础儒家产生
的直接的政治基础是西周的分封制度,由于分封制的推行,邦国和天子之间不仅有臣服的关系,更蒙上了一层血缘的温情面纱。要维持这个大一统局
面的稳定,天子需要两手,即“礼乐征伐”,天下稳定,礼乐征伐皆出自天子。西周初年,周公姬旦制礼作乐,开启了中国礼乐制度的先河。礼乐是
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制度,礼别贵贱,乐入人心。随着分封制的逐步瓦解,周天子权威的衰落,到了春秋时期,已礼崩乐坏。孔子将西周的礼乐文
化收集整理,集腋成裘,成为儒家的创始人和至圣先师。儒家的出现,虽然有一定的复古色彩,更是适应社会需要,顺应人们期盼安定生活的需要而
出现的。儒家的变与不变儒家核心思想是“仁”,所谓“仁者爱人”,即是通过仁的推行达到社会和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大同社会,是天下太平
。用的办法是通过礼规定人的社会身份,让人们按照规定的身份做事,通过乐感化人,让人在熏陶中把礼的规范内化到行动中。儒家是从社会的角度
,群体的角度来看待人,不是从个体的角度看待人,这种角度是和先民的协作生活和血缘族群的生活直接相关的,也是儒家最为稳定的内核。儒家强
调人的社会性,强调个体对整体的服从,这在儒家的表述是“克己复礼”,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千年
来,儒家虽然不断变化,但是其对人的社会性的重视,人伦关系的重视却是始终不变的,天道人伦正是中国人的信仰。先秦儒家,道德的立足点是血
缘族群,尽管有大一统观念,但是由于社会交往有限,社会的同质化程度不高,普通人和君王天子之间并没有道德上的义务关系。所谓“父为子隐,
子为父隐”便是这种思想的体现。秦代之后,儒家经过法家化,打通了个人和君王之间的族群隔阂,构建了完整的道德规范,比如三纲五常等。儒家
因此两千多年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经济的变动,儒家原来建立的规范已经过时,必然放弃。但是儒家对人的社会性,对人伦关系
的重视并不过时,这一点在西方的文明中也没有可以借鉴的因素。儒家相较于西方文明的长处与短处和西方文明相较而言,儒家是从社会角度看待人
的,注重人的社会性,关注的是社会的整体利益。西方由于其工商传统、游牧传统、海盗传统,所形成的的文化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在发挥
个人潜力方面有着优长,就连诺贝尔奖都是只评个人,忽视集体,也是西方文明这一特点的表现。过于强调个人,会忽视整体利益,这次新冠疫情,
在西方全面失控和西方的个人主义有着直接的关系。儒家思想在社会协调方面有着优长,但是过于强调整体,容易对个性形成压制,不利于创造性的
发挥。儒家在今天的意义今天的社会依然面临着个体和整体利益的矛盾,不同的解决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西方文明发展到今天,个人主义的极度泛滥已经危及社会。只有维护了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儒家的从人的社会性看待人,从整体看待问题,强调修养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对于社会的发展,克服社会发展中的弊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
献花(0)
+1
(本文系华夏文明七...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