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式氧合治疗成人重症呼吸衰竭推荐意见》(2019)要点
??一、背景
体外膜式氧合(ECMO)是体外生命支持(ECLS)技术的一种,用于部分或完全替代患者心肺功能,使其得以充分休息,从而为原发病的诊治争取时间。
二、工作原理与治疗作用
(一)工作原理
ECMO通过泵(其作用类似人工心脏)将血液从体内引至体外,经膜式氧合器(其作用类似人工肺,简称膜肺)进行气体交换之后再将血回输入体内,完全或部分替代心和(或)肺功能,并使心肺得以充分休息。按照治疗方式和目的,ECMO主要有静脉-静脉ECMO(VV-ECMO)和静脉-动脉ECMO(VA-ECMO)两种。VV-ECMO适用于仅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VA-ECMO可同时进行呼吸和循环支持。对于呼吸衰竭,VV方式的并发症和病死率略低于VA方式,故最为常用。近年来,以清除CO2?为主要用途的低流量体外CO2?清除技术(ECCO2R)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其提供的血流量较低(一般不超过1.5L/min),主要用于CO2的清除,对氧合仅有轻度改善作用。
1.VV-ECMO:
2.VA-ECMO:
3.ECCO2R:
(二)治疗作用
ECMO治疗的终点目标是提供相对于常规机械通气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支持,为诊断和治疗原发病争取更多的时间,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ECMO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临床中需要深刻理解ECMO的治疗作用(尤如药物的药理作用),综合考虑在不同临床情况下应用ECMO可能给患者带来的获益。
1.?改善氧合与通气:
2.?肺休息:
3.?减少人工气道及正压通气的应用: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影响ECMO患者预后的因素
1.?疾病潜在可逆性:
2.?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及进展情况:
3.?年龄:
4.?合并症与并发症:
5.ECMO前机械通气时间:
6.?肥胖:
7.?社会-经济因素:
8.?管理经验与团队建设:
(二)禁忌证
以下因素应视为ECMO禁忌证:??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发病不可逆;严重脑功能障碍;有应用肝素的禁忌,如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近期颅内出血,对肝素过敏,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等;高通气支持水平[气道平台压>30cmH2O,FiO2>0.8]应用大于7~10d;血管病变限制通路的建立;高龄(>80岁);BMI>45kg/m2;PRESERVE评分>7分,或RESP危险分层为Ⅳ~Ⅴ级。ECMO没有绝对禁忌证,团队的经验及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有时候是决定性的。
(三)不同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ECMO指征
1.ARDS:??挽救治疗参考标准: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潮气量为6ml/kg,PEEP≥10cmH2O)并且联合肺复张、俯卧位通气和高频振荡通气等处理,在吸纯氧条件下,PaO2?/FiO2<100mmHg,或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600mmHg;或通气频率>35次/min时pH值<7.2且平台压>30cmH2O;年龄<65岁;机械通气时间<7d;无抗凝禁忌。
2.?肺移植:??在术前,ECMO不但可以维持受体在等待肺源过程中的通气与氧合,还可应用清醒ECMO以避免气管插所带来的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保证术前康复锻炼,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在术中,在行单肺通气不易维持通气和氧合,或阻断一侧肺动脉时肺动脉压力急剧升高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可采用ECMO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从而避免体外循环(CPB)。在术后,因严重再灌注肺水肿、急性排斥、感染或手术并发症致严重呼吸衰竭,也可采用ECMO进行支持,而对于有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后应用VA-ECMO有利于左心功能的逐渐恢复。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ECCO2R可使大部分无创通气失败、需要有创通气的重症慢阻肺避免插管,并有可能降低住院病死率。
4.?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的ECMO成功率高达79.3%(23/29)。对于平台压>35cmH2O同时伴有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H值<7.1),或血流动力学难以维持者,若无ECMO禁忌,可积极行ECMO或ECCO2R。
5.?肺动脉栓塞:??对于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又不宜常规溶栓者,或者需要手术迅速解除梗阻者,行VA-ECMO可以迅速降低右心负荷,稳定血流动力学,并改善氧合。
四、ECMO的建立
(一)建立前的准备
1.?环境准备:
2.?患者准备:
3.?管路预充:
4.?仪器、物品准备:
5.?备血:
(二)血管通路的选择
(三)操作要点
五、设备与管路的管理
1.?血泵:
2.?膜肺:
3.?氧供气流:
4.?管路:
5.?水箱:
6.?模式与参数调节:
7.?监测与报警:
8.ECMO系统的更换:
六、患者的管理
(一)机械通气的管理
1.?通气模式:
2.?潮气量:
3.?呼气末正压:
4.?呼吸频率:
5.吸氧分数(FiO2):
6.?呼吸力学监测:
7.?俯卧位通气:
(二)抗凝
1.?抗凝的必要性:
2.?抗凝药物的选择:
3.?抗凝效果的监测:
4.?抗凝目标及管理:
5.?血栓性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6.?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
(三)出血
1.?出血的定义:
2.?出血的处理:
3.?出血的预防:
?(四)ECMO相关感染
ECMO支持过程中合并院内感染将延长住ICU时间、机械通气和ECMO支持时间。多重耐药菌感染、血流感染和呼吸机相关肺炎是病死率增加的危险因素。
1.?发生率、高危因素及病原学:
2.?诊断:
3.?治疗:
4.ECMO管路预冲、管路管理与感染预防:
(五)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容量管理
(六)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1.ECMO与急性肾损伤(AKI):
2.ECMO联合CRRT的指征:
3.?连接方式:
4.?抗凝:
(七)镇痛与镇静
(八)营养支持
(九)气道管理与清醒ECMO
(十)常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变化
(十一)早期康复
(十二)转运
七、ECMO的撤离
(一)评估
(二)试验性脱机
(三)拔管
八、床旁超声的临床应用
九、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国际和国内ECMO支持病例数迅猛上升,虽然没有一致认可的临床证据证实与传统标准治疗相比ECMO能够改善极重度ARDS患者的预后,但从目前逐渐增多的临床研究数据和自身的临床实践不难发现,ECMO作为一个极重度ARDS的救治手段越来越得到认可,应用渐趋广泛。尽管如此,这项相对较“新”的复杂技术在临床常规开展前,尚存诸多问题亟待明确和克服,比如具体上机时机的把握、ARDS不同病因的适宜人群、如何调整ECMO时机械通气策略实施更佳的肺保护、规范抗凝以预防高发生率的出血风险、院感的有效防控等。目前看,基于一致认可的ECMO上机标准、规范地实施和过程管理,展开有效的ECMO中心间合作与研究,积极拓展和病例积累,可能是使上述问题认识得以逐步深入并最终解决的有效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