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07大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21-01-21 | 阅:  转:  |  分享 
  
2007大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8-06-04 来源:大连日报 ?2007年,大连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

环境状况

大连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碧流河、英那河水质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近岸海域水质基本保持稳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交通噪声均值符合国家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均值有所下降;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值符合国家标准限值。

1.水环境1.1饮用水源

碧流河水库、英那河水库常规监测项目年均值均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特定监测项目均未检出。

朱隈子水库、松树水库、刘大水库和北大水库常规监测项目年均值及一次值均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各饮用水源水质状况由好到差依次为:英那河水库、碧流河水库、朱隈子水库、刘大水库、北大水库、松树水库。

1.2河流

碧流河、英那河、大沙河水质较好,主要监测指标均值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庄河石油类均值超过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1.1倍,其它各项主要监测指标均值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复州河、登沙河水质较差,其中复州河超过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的项目和超标情况为:粪大肠菌群超标1.5倍,石油类超标1.2倍,氨氮超标0.9倍,化学需氧量超标0.04倍;登沙河超过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的项目和超标情况为:石油类超标3.6倍,生化需氧量超标0.6倍。与上年相比,大沙河氨氮有所升高,庄河和登沙河石油类有所升高,英那河和复州河粪大肠菌群有所下降,其余各项主要指标保持相对稳定。

各河流水质状况由好到差依次为:英那河、大沙河、碧流河、庄河、登沙河、复州河。

1.3近岸海域

大连湾无机氮年均值为0.603毫克/升,超过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1.0倍,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与上年相比,无机氮有所上升,活性磷酸盐有所下降,其它监测指标基本持平。

大连市其它海域水质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各海域水质状况由好到差依次为:长海海域、旅顺海域、小窑湾、金州湾、大窑湾、市区南部沿海、营城子湾、庄河海域、瓦房店海域、普兰店海域、大连湾。

1.4海水浴场

大连市主要海水浴场中三官庙(金州区)、塔河湾(旅顺口区)、金石滩、泊石湾(开发区)、仙浴湾(瓦房店市)和棒棰岛浴场水质较好,优良次数所占比例在76.9%100%之间;其次是东海公园、付家庄和夏家河浴场,优良次数所占比例在30.8%53.8%之间;星海公园和星海湾浴场水质较差,优良次数所占比例均低于16%。海水浴场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与上年相比,夏家河浴场水质下降,其它海水浴场水质无明显变化。

各海水浴场水质状况由好到差依次为:三官庙浴场、塔河湾浴场、金石滩浴场、泊石湾浴场、仙浴湾浴场、棒棰岛浴场、东海公园浴场、付家庄浴场、夏家河浴场、星海公园浴场、星海湾浴场。

1.5废水排放

全市废水排放量56,562万吨(不包括循环海水排放量),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34,463万吨,占全市废水排放量的60.9%;生活污水排放量22,099万吨,占全市废水排放量的39.1%。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59万吨,氨氮排放量0.87万吨。

全市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13,094吨,氨氮1,075吨,石油类297.85吨,挥发酚25.14吨,氰化物0.43吨。

全市工业废水主要排放区域是甘井子区,排放量26,643万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77.3%;其次是开发区,排放量5,707万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6.6%。

全市工业废水主要排入海域是大连湾,排放量26,200万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76.0%;其次是大窑湾,排放量5,001万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4.5%。

全市工业废水主要排放行业为石油加工业和化工业,其中石油加工业排放量24,781万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71.9%;化工业排放量5,388万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5.6%。

2.大气环境2.1环境空气

大连市各区、市、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值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自然降尘年均值除长海县符合辽宁省标准外,其它各区、市均超过辽宁省标准。

大连市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08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值0.04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0.043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年均值0.60毫克/立方米,上述四项污染物年均值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自然降尘年均值为16.0吨/(平方公里·月),超过辽宁省标准1.0倍。与上年相比,自然降尘和可吸入颗粒物均值有所下降,其余各项污染物均值基本持平。

大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8天,占全年天数的92.6%,其中优82天,比上年增加8天。金石滩优良天数最多,占全年94.0%;甘井子工业区优良天数最少,占全年77.3%。全年空气质量日报首要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占81.1%;其次为二氧化硫,占18.9%。

大连市区空气质量状况由好到差的监测点位依次为:金石滩、旅顺、金州、七贤岭、付家庄、开发区、青泥洼桥、周水子、星海三站、甘井子。

大连市共受到5次外来沙尘天气影响,累计时间为131小时,受其影响城市空气质量日报API值最高达500,为重污染。全年外来沙尘对市区自然降尘的贡献率为8%,与上年相比下降5%。

大连市降水pH值范围在3.457.83之间,市区南部酸雨频率相对较高。全年市区酸雨频率为51.6%,比上年增加1.6%。

2.2废气排放

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11.55万吨,烟尘排放量5.27万吨,粉尘排放量1.92万吨。

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1,948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9.52万吨,烟尘排放量1.97万吨,粉尘排放量1.92万吨。

全市工业废气和污染物主要排放区域是甘井子区,废气排放量830亿标立方米,占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的42.6%;二氧化硫排放量5.1万吨,占全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53.6%;烟尘排放量0.58万吨,占全市工业烟尘排放量的29.4%。

全市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和烟尘主要排放行业是火力发电业,废气排放量968亿标立方米,占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的49.7%;二氧化硫排放量6.55万吨,占全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68.8%;烟尘排放量1.00万吨,占全市工业烟尘排放量的50.8%。工业粉尘主要排放行业是水泥制造行业,排放量1.16万吨,占全市工业粉尘排放量的60.4%。

2.3扬尘

全年市内四区扬尘量3.6万吨,其中房屋拆迁扬尘1.3万吨、建筑施工扬尘0.9万吨、交通扬尘0.7万吨、外来沙尘0.7万吨。

3.声环境3.1交通噪声

大连市各区、市、县道路交通噪声均值范围为65.869.2分贝,其中大连市区为68.5分贝,符合国家标准,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市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主要分布在6075分贝之间,超过70分贝的干线长度为162.2千米,占干线总长度的38.0%。

3.2区域和功能区环境噪声

大连市各区、市、县区域环境噪声均值范围为50.954.8分贝,其中大连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53.1分贝,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

大连市各区、市、县功能区环境噪声昼间均值范围为49.256.4分贝,夜间均值范围为41.047.6分贝。其中大连市区功能区噪声昼间均值为56.3分贝,夜间均值为46.6分贝,与上年相比昼、夜间均值均基本持平。市区各功能区中,0类、1类、2类、3类功能区噪声昼、夜间均值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噪声昼间均值超标1.4分贝,夜间均值超标10.9分贝。

4.电磁辐射

大连市区电磁辐射环境处于良好状态。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值符合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

5.固体废物5.1工业固体废物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67万吨,其中粉煤灰和炉渣263万吨,占总量的71.7%。

5.2生活垃圾

大连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98.9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总投资6,700万元、日处理能力1,620吨的毛茔子生活垃圾应急处置工程投入使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3%。

6.生态环境6.1森林

完成植树造林面积40万亩(含补植),农村植树1亿株(含补植)。全市森林覆盖率41.5%。

6.2城市绿化

城市新增绿地150万平方米,植树26.4万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比上年增加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1平方米。

6.3自然保护区

全市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个,市级7个。全市国家级森林公园9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3个,地表水水源保护区12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及水源保护区陆域总面积1,332.0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59%。

环境保护措施与行动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连市环境保护总投资59.95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35亿元,污染源治理投资19.11亿元,环保系统能力建设投资0.49亿元。新增凌水污水处理厂和普兰店污水处理厂。市区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能力由2006年的48.5万吨/日提高到54.5万吨/日。

烟尘整治工作市区拆除锅炉186台,拆除废弃烟囱146根,实现并网面积310万平方米,年削减烟尘417.8吨、二氧化硫389.7吨、氮氧化物325.6吨。

2.污染减排

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制定了《大连市“十一五”污染物减排重点项目实施计划》(大政发[2007]68号)、《大连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大政发[2007]87号),下达了《关于成立大连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大政办发[2007]92号)、《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大连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东海热电厂)等单位限期治理的决定书》、《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大政办发[2007]133号)等,层层分解减排任务、落实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

污染减排措施结构减排:关闭污染严重企业,完成了对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大连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水泥厂等36家企业的58座机立窑、7座旋窑关闭任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77万吨;普兰店市关闭了38家高耗能、高污染的实心粘土砖厂,淘汰落后产能3.97亿块砖/年;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闭50万吨联碱装置、硝酸生产装置、30万吨合成氨等生产装置。工程减排:新建凌水污水处理厂和普兰店污水处理厂;新建的国电电力大连庄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泰山有限公司实施同步脱硫,大连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东海热电厂)和大连金州热电厂脱硫项目开始调试,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8万吨硫磺回收装置和大连旭硝子浮法玻璃窑炉烟气脱硫工程等建成并投入运行。管理减排:出台了《关于对马栏河污水处理厂等单位限期安装(完善)在线监测设备的决定》,要求30家重点污染源完成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工作,并与环境保护部门联网,至2007年年底大部分企业按要求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

污染物减排成果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5.59万吨,减排3.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55万吨,减排4.2%。两项污染物平均减排3.8%。

3.工业污染防治

全市完成污染治理项目127项,其中废水治理项目43个、废气治理项目84个;完成污染源关停等其它项目48个。

21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验收评审;20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至此,全市通过ISO14001认证的单位累计达132家。

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全市年排放工业废水达标量33,881万吨,排放达标率98.3%。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年去除量16,759吨,氨氮年去除量2,389吨,石油类年去除量341吨,挥发酚年去除量73.4吨,氰化物年去除量0.1吨。

工业废气污染防治废气中二氧化硫年去除量15.5万吨,烟尘年去除量92.3万吨,工业粉尘年去除量15.9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39.6万吨,综合利用率91.1%;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10.21万吨,两者合计占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95.4%。

危险废物管理全年对286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现场监察,对26家存在违法行为的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办医疗废物转移联单手续。至此,危险废物中除剧毒品、医疗废物及跨市转移外全面实现了网上办理。全年网上办理转移联单11,690份,转移危险废物9.89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3.94万吨,占39.8%;安全填埋量0.73万吨,占7.4%;焚烧3.25万吨,占32.9%;其它1.97万吨,占19.9%,危险废物转移的处置和综合利用率为100%。完成了全市危险废物处置企业运输车辆的GPS安装,实现了危险废物运输的在线监控。

4.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农村生态保护工作取得进展。《长海生态县建设规划》通过了省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迈出了我市生态市建设的第一步。长海县獐子岛镇启动国家级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庄河长岭镇、大营镇启动“大连市生态示范镇”的创建工作。

全面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和垃圾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普兰店市东部地区皮口生活垃圾转运中心、大连市旅顺口区江西街道生活垃圾转运站、金州区石河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仙人洞镇英那河流域生活污水处理厂、长海县广鹿乡污水处理厂等5个乡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示范工程均于年内开工。

5.环境法制建设与执法监督

环境法制建设出台了《大连市城市饮食娱乐服务企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政府令85号)和《大连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大政发〔2007〕12号)。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全年新批建设项目5,722个,验收竣工项目2,862个,查处违法建设项目36个。

大连东港区油品码头及配套设施搬迁建设工程、大连新港新30万吨级进口原油码头工程、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新建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前阳至庄河段、LNG项目、甘井子热电厂项目等多个重大项目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审批,大连土城子岛里风力发电场新建工程通过省环保局审批。

《大连大孤山半岛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审查。启动了建材和热电行业专项规划环评;大连森林公园东园(红旗街道西部区域)、大连软件园二期规划环评通过审查。

环境信访全市共受理环境信访6,992件。其中水污染303件,占4.3%;大气污染2,238件,占32.0%;噪声污染4,388件,占62.8%;其它63件,占0.9%。

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了饮用水源地、工业园区及电镀、化工、造纸行业等大型专项整治,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21,165人次,检查企业8,830家,立案查处各类违法企业353家,限期治理236家,停产整治87家,依法取缔关闭企业47家。

生态监察及建设项目监察以水源地、矿山和自然保护区等为重点,加大了生态环境监察力度。对全市九大备用水源地周边进行了排查,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了查处。对全市备用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23家企业实施搬迁和二级保护区内的32家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共监察各类建设项目241个,立案查处违法建设项目36个,结案19个。

机动车污染监管实施年度检测制度,年检车辆12.43万台;路面监管全年共抽检车辆3万余台,处罚超标车辆0.33万台,路检合格率达到89%。

6.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情况全年共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18件,其中大气污染事件9件,海洋环境污染事件3件,固体废物污染事件6件,事件预警等级全部为Ⅳ级。

环境安全检查与风险防控对大化等38家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重点企业实施限期整改,按照整改方案要求完成对各企业整改措施的复查。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应急预案体系。根据《大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时修订了《大连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大连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了《大连市辐射事件应急预案》、《大连市环保局海上溢油事件应急预案》。对全市256家环境安全隐患单位的应急预案进行了检查,按照区域划分和危险源特性对预案进行了分类管理,使市政府、区市县政府、企业“三级”预案体系更加完备。

加强了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联动演练,多个部门和企业参加了省政府在大连召开的“辽宁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和现场应急演习、省“反恐”演习及大连人防“D-07”实兵演习。7.环境科技与监测

科技成果《包装废弃物回收再生循环利用》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蛇岛蝮在蛇岛的最大容纳量》等2个项目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恶性肿瘤发病相关资料调查及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通过专家评审。

循环经济试点和环境年报培育了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5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大有恬园(二期)环境友好型住宅建设等12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长兴岛新区循环经济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推广“大有模式”,发布了“环境友好型住宅标准”,组织召开了“大连市百万平米环境友好型住宅启动仪式”,5家房地产开发商在仪式上签约,承诺建设环境友好型住宅小区;13家企业公布了企业环境状况年报。

环境监测完成了污染源普查的监测工作,完成土壤质量调查、电磁辐射调查及生态调查等全国性专项调查工作;完成了环境质量、污染源、突发性污染事故等监测工作,共获取监测数据100余万个;在新闻媒体及时发布了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及海水浴场水质周报和饮用水源水质月报。新建了位于华乐广场、大孤山半岛和长海县的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组织省内沿海城市完成黄、渤海海域环境质量监测。

8.环境宣传教育与信息化建设

全年组织环保宣传新闻采访报道150多次,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上播发环保宣传稿件1,600篇次,各种环保宣传专版、专栏近50个。制作完成《大连市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果巡礼》(中英文)等10余部电视专题片。

开展了清除白色污染大行动环保公益劳动、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暨第四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月以及“环保十年路———纪念大连市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十周年暨第二届环保人物颁奖晚会”等近20项全市性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和环保志愿者公益活动。在第二届大连市环保人物评选活动中,吕庆荣等荣获第二届大连市十大环保人物称号。

继续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共创建市级绿色学校18所、绿色医院5家,省级绿色学校10所、绿色幼儿园8所,国家级绿色社区1个。

环境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建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成并正式运行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了国家、省、市、区(市)县四级网络互联。开通了面向企业及公众的服务平台-大连市环境公众网。

9.环保产业与国际合作

环保产业全市从事环保相关产业的单位346家,从业人员2.07万人,完成产值62.36亿元。全年有8项环保产品通过了国家认证;4家企业获得环境工程专项工程设计乙级资质;10项工程获得国家环保实用技术项目称号;16家企业取得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2家环保企业境外上市。环保企业及大连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向特困、贫困生和环保相关专业学生发放了36万元助学金和奖学金。

国际合作继续与北九州市等城市开展友好合作。全年接待日本石川县经济考察团、日本北九州市、日本熊本大学、英国贸易总署、美国、新加坡、以色列等15个友好代表团70余人次。



























1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