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433斗部
2021-03-12 | 阅:  转:  |  分享 
  
四划

斗部

斗呌戽科料斜斛斞斝斟斡斢

斗(dǒu陡)(dòu豆)鬥、鬦、鬬

(dǒu陡)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宿,又称“南斗”,有星六颗。另:又指为北斗之星;七颗亮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七颗星名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前四颗称“斗魁”,又名“璇玑”;后三颗称“斗柄”,又名“玉衡”。此七星即大熊座α、β、γ、δ、ε、ζ和η,除天权(δ)是三等星以外,其余六颗都是二等星。北斗七星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三意是指天市垣小斗五星。《易·丰·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鹖冠子·天则》:“用不缦缦,此天之所柄以临斗者也。”

(dǒu陡)斗:计粮食容积的量器。《管子·乘马》:“则所布之地六步一斗,命之曰中岁。”《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筲:一种竹器,仅容一斗二升。因斗和筲都是很小的容器,比喻气量狭小和才识短浅。

(dǒu陡)斗、斛、敦、概:《管子·七法》:“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荀子·君道》:“斗、斛、敦、概者,所以为啧也。”这里均用为量器之意。概是指平斗的工具,用以刮平量器的上平面。

(dòu豆)斗争、争斗。《管子·四时》:“禁博塞,圉小辩,释忌斗。”《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盛酒器。《墨子·节用中》:“饭于土塯,啜于土形,斗以酌。”《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大戴礼记·保傅》:“太宰持斗而御户右。”《通俗文》:“木瓢为斗。”唐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呌(jiào叫)

古同“叫”。

戽(hù互)

汉以后字。

科(kē苛)

《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论衡·定贤篇》:“案晏子之对以求贤於世,死君之难立忠节者,不应科矣。”这里用为标准、准则之意。

古通“窠”。《孟子·离娄下》:“盈科而后进。”《孟子·尽心上》:“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韩非子·有度》:“故绳直而枉木斫,准夷而高科削。”《易·说卦》:“其于木也,为科上槁。”这里用为坎、坑之意。

条款、段落。《战国策·秦策》:“科条既备。”

斜(xié协)

不正,歪斜。《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古乐府《长安有狭斜行》:“长安有狭斜,狭斜不容车。”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

斛(hú壶)

古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庄子·田子方》:“长官者不成德,斔斛不敢入于四竟。”《楚辞·哀时命》:“世并举而好朋兮,壹斗斛而相量。”《仪礼》:“十斗曰斛。”

斝(jia甲)

古代酒器,青铜制,圆口,三足,用以温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诗·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

斟(zhēn珍)

用勺子舀取。《左传·宣公二年》:“其御羊斟不与。”《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淮南子·鏐称》:“羊羹不斟,而宋国危。”《说文》:“斟,勺也。”《广雅》:“斟,酌也。”

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天斟万物,圣人览焉,以观其类。”《国语·周语上》:“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矣。”

斞(yǔ羽)

中国古代容器,也是容量单位。

斡(guǎn管)(wò卧)

(wò卧)旋转,运转的枢纽。《楚辞·天问》:“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斡弃周鼎。”《广雅·释诂四》:“斡,转也。”

古同“管”。

斢(tiǎo调)

方言,调换。

















先秦古籍用字字典斗部









933

中国传统文化网www.chinactwh.comwww.chinactwh.com中国传统文化网







献花(0)
+1
(本文系先秦古文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