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老年大学诗词班第四周课本周课题王安石《泊船瓜州》赏析——兼谈诗句的词语搭配和诗性表达先复习前课再进入新课写诗,不 是一个技术活,是一个功夫活功力活,在掌握了基本格律后,有一本韵书,有一定的构词能力,懂得了一些基本的章法结构后,就可以成篇了。再接 下想提高,就要下功夫,靠的是:勤奋、刻苦、痴迷、时时用心、处处留意,不断地积累、收集,刻苦钻研。任何写作都是这样。这也印证了一条名 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课堂上怎么听课?要善于从前人作品中吸取营养,学习方法经验。因为我们所选讲的都是 名家名篇,都是高水平的,都有亮点闪光点,这对我们是启发帮助的,是可供我们学习借鉴的。如:篱竹绿围青瓦房,当门黄犬懒徜徉。谁家 小院无人守,红杏探春偷出墙。化用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妙句子中,想到了活用词性和动词与宾 语的灵活结合方式,写出了不少诗性的句子:太平边马多闲致,漫啃晨风到夕阳。翠袖文胸牛仔装,晒衣竿上滴春光老牛漫嚼秋阳饱诗评:其中 的“啃晨风”、“滴春光”看似都是对语言常态的一种颠覆,但读者却能从中获得诗感。这种超常词语组合,把惯熟生腻的语言扭曲变形,即通常所 称的诗家语的“陌生化”,让读者于惊愕中体验新奇,感受精警,让诗美摇曳,诗情荡漾。本周课题王安石《泊船瓜州》赏析——兼谈诗句的 词语搭配和诗性表达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要本期点一作者简介二 作品赏读三发散思维思路四互动一、作者简介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 后,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 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等职,因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 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王安石在文学中尤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是“唐宋散文八大家” 之一。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等存世。王安石故里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江西东乡县上池村,距县中心25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逾千年,保存有明 清以来修建的古建筑,1985年,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点。主要景点有世宦祠、荆公桥、荆公陂、荆公别墅、荆国世第门楼等遗址 。据史载,王安石病逝后,葬钟山南麓东三里。王安石家人也大多葬此,墓前有华表、坟庵,两侧树木拱抱。另一是江西抚州有王安石纪念馆,于1 986年11月建成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20亩。二、作品赏读解题:泊船瓜洲泊:多音字,一bó1泊船、停泊,(船停泊靠岸): 苏轼《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2:漂泊。3淡泊;恬静(心地安然,不为名利所动),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二pō湖泊,湿地。如:梁山泊;罗布泊;湖泊;血泊。写作背景:作者于宋景佑四年(1037年)随父王 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幼时即在那里生活长大,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 次年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一般认为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 月,应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京口,汉时称京口里,东吴孙权时置京 口镇。隋置润州,宋升润州为镇江府,并一直沿用至今。1983年,镇江市设立城区和郊区,同年12月,城区更名京口区,京口区位于长江下游 南岸、古运河以东,是连接苏南、苏北物资流通和经济协作的枢纽地带。辖区内焦山、北固山沿长江分布,以“城市山林,大江风貌”闻名于世,有 着“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瓜洲:古镇名,亦古渡口,自古是水陆交通枢纽,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 江处。也是唐宋时期的文化名城。唐·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唐·张祜《题金陵渡》“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唐·高蟾《瓜洲夜泊》“一夕瓜洲渡头宿,天风吹尽广陵 尘。”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张缉《月上瓜洲·多景楼作》“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 月上瓜洲。”电影《杜十娘》插曲《舟中琵琶》一支琵琶一叶舟,琵琶在手歌在喉。往时只觉天地小,今日才见大江流。锦锈衣裳金玉楼, 最繁华时最忧愁。如今一旦全抛却,与君且作少年游。长携手,天地久,到白头。问君家乡路几许,岸上灯火是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 只隔数重山首句以轻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表明二者之间地域距离不远,也形容舟行轻快,顷刻就到。这是抵达瓜 州后的在舟上或岸边眺望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古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距离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 ,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即南京。于是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钟山只隔数重山,也即只隔几座山,路虽并不远,但却是离开了家 乡。“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怀乡和留恋不舍的心情。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 ,‘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 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揭示出诗人重返政治舞台的欣喜之情,当然也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于是在结句中又 说: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是一个千古名句,再次写景,是目光聚焦在对岸的江岸,此时季节是春天,诗以淡淡的墨采描绘了长 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本是一个形容词,但这个形容词后面带上一个表方位的地名,江南岸,即名词,那就使这个形容词具有动词 的语法功能了,这就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形容词用作动词或用作谓语。意为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但在诗句意境上却产生了一个意想不 到的效果,具体说有如下妙处:一、“绿”字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 春风拂煦,百草萌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神韵,诗句的形象和意境显得非常鲜活,诗的韵致也深厚多了。二、本句描绘的生 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也隐指皇恩。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 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显得极为微妙,也极为含蓄。三富于动感,好像春风将 绿色带到江南,好像是春风一吹过,然后江南便开始变绿,并逐渐向北推进。四这种非典型性的句式变化,会使诗句变得非常灵动鲜活,诗贵新 贵奇,句式有变化或句式特别,会使诗句乃至全诗引人注目。而且这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从而也使全诗成为千古名篇。但最令人津 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 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 也是在炼意,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 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但这两句之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有什么关联呢?其实这里暗暗用了一个典故:《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王维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白居易有“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都是把草绿与思归联系在一起的。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当作者离开家乡,看到江南岸上春风送来的 一抹新绿,难免产生了离别不舍的情感,也不由想起了古诗的意境与韵致,于是写下了这明月何时照我还句,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功成归家的心愿。 也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情也特别感人。虽有一点淡淡的忧伤,但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童蒙诗训》指出:“文字频改,工夫自出”。成为千古名篇,这正是“频改”所致。但这首诗的佳处,并不限于一字之工,其全篇的精神也都 足以算得上是以超然迈伦。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京口瓜洲一水间,十 丨一一丨丨一,钟山只隔数重山。一一丨丨丨一。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一丨丨一一丨,明月何时照我还?十丨一一丨丨一?三发散思维思路那么 怎样从前人的好句中获得灵感、获得思路、获得启发呢?本诗中有三个关注点:一是从全篇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 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前两句是叙事是铺垫,比较一般;第三句开始转,并转出主题,转出新意。二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是形容 词用作动词。三是句式变化引发的诗句意境韵致飞跃。这两点其实就是一个词语的搭配,诗句的词语搭配要巧妙,诗句词语的搭配也可以出格。从 而出新意出亮点。过农家小院遐想翠袖文胸牛仔装,晒衣竿上滴春光。伊家有女初成长,含露山花带野香。夜过居庸关之一居庸关 锁古长城,边月千秋窥战营。故垒高台依约是,珠光焕彩炫承平游高坝洲之七·锦屏堆蓝森萝碧蜡冷丛鬟,翠浪如膏凝玉盘。谁把湖山 作图画,流光溢韵泼青蓝。大老岭·林海观日游人蚁聚崿岩颠,晓夜沉沉俟日观。倏尔天青霞晕涨,海云如沸煮金丸。浮宅忆旧·四秋晚洞庭木 叶哀,长风袅袅动幽怀。湖波洗白碧天月,依约湘灵鼓瑟来。题论坛之四西陵樵客夜难眠,剪取京华一段烟。竹筠松霞轻点染,翠鲜紫野色娟然。题 远岛之三、清虚洞府谒琼华,冉冉轻云降紫崖。鼎煮金丹炉炼玉,犀樽奉客饮流霞。题图之马放南山霭霭南山湛露凉,如茵牧草湿秋光。太平边马多 闲致,漫啃晨风到夕阳。题西山之二金碧参差光景浓,西山睛树郁葱葱。夕阳沉醉黄昏恋,酣洒余辉饰晚容。三村居村路弯弯接板桥,篱花园藿 笑相招。老牛漫嚼秋阳饱,邻鹊搴枝补晚巢。过夜店有作曲巷昏灯细雨宵,倚门艳女炫风骚。袭人香泽传惊警,知是迷楼花月妖。宜荆道中郊原白露 半成霜,禾黍千村尽向阳。一夜高风秋熟透,流金田野遍流香。浮宅志异沉水金轮惊现缺,人声鼎沸锣声裂。墨云如汁泼青空,凶犬啮天喷 紫血这些词语的组合粗看打眼,不合情理,再看能懂,细品富有诗意诗味。诗句的词语搭配,不只是一个语言组合,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语法关系 ,而是涉及到诗意的构想和诗性的表达。方法是次要的,关键是审美灵感和悟性。这些词语组合,都是对语言常态的一种颠覆,但读者却能从中获 得诗感。这种超常词语组合,把惯熟生腻的语言扭曲变形,即通常所称的诗家语的“陌生化”,让读者于惊愕中体验新奇,感受精警,让诗美摇曳, 诗情荡漾。这就是清代学者贺裳称之为的“无理而妙”。四互动讨论交流:一课能够二用吗?一、写诗者能否从中获益?二、读诗者 从中获得了什么?欣赏诗歌,很重要的一项是从古人诗中,分享古代精英人物的思想智慧、审美情感及其具体的生活花絮,通过对这首小诗的赏读 ,领略到了作者在赴京北上时,在瓜洲渡口远眺的所得所感,并感受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他希望凭借这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 新局面。“绿”字揭示出诗人重返政治舞台的欣喜之情。读者也从中感受到古典诗歌的意境意味之美。那么怎样从前人的好句中获得灵感、获得思 路、获得启发呢?本诗中有三个关注点:一是从全篇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前两句是叙事是 铺垫,比较一般;第三句开始转,并转出主题,转出新意。二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三是句式变化引发的诗 句意境韵致飞跃。这两点其实就是一个词语的搭配,诗句的词语搭配要巧妙,诗句词语的搭配也可以出格。从而出新意出亮点。苏台览古 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闺情二宋刘著?蕙帐金炉冷篆烟,故山春草几芊芊。只今唯有 潇湘月,万里相随照不眠。钱唐怀旧明刘绩?眉易生愁脸易消,一声歌断碧云遥。只今惟有西湖柳,留得残枝似舞腰。过骊山明 王廷相玉女霓裳斗彩虹,君王仙去凤楼空。只今惟有垂杨树,留得寒蝉咽故宫。?芜城歌明王廷相莫向陏宫问六朝,琼枝玉蕊已烟 消。只今唯有湖边柳,尤对春风学舞腰。作业布置以“春风又绿□□柳”为第三句,足成一首七言绝句。注:可以是:庭前柳亭前柳河边柳 江头柳渡头柳南塘柳离亭柳清明节的词语(注:清明、寒食:皆节气名,清明在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寒食在清明前一两天。清明和寒食为扫墓踏青之期)纸花惨威宿草凄迷烟迷墓草风卷纸灰风酸红泪月冷青枫白杨瑟瑟碧草萋萋清明细雨寒食东风藏烟初冷禁火正寒山中寒食林里杜鹃棠梨花下杜宇声中人歌人哭花落花开棠梨淡淡野草青青冷烟初禁寒火又新杏难藏火柳未禁烟风凄寒食雨泣清明纸钱奠墓旨酒自劳彩舆喧路绿酒浇坟纸烧黄垄烟绕青枫荒坟垒垒宿草凄凄春滋墓草雨湿紙钱田翁结伴少妇归宁踏青人去泼火雨来禁烟初冷藏火自寒烟冷寒食纸飞清明清明细雨寒食东风清明时节寒食风光杏花村里野陌坟头清明过后细雨来时纸花插墓麦饭招魂海棠开后燕子来时1下周下下周内容预告诗词格律谢谢大家!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