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统一王朝的重建》教学设计
2021-04-09 | 阅:  转:  |  分享 
  
第12课统一王朝的重建(二)课标要求: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1、理解并识记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方面的措施;教学重点:理解并识记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措施教学难点:对秦始皇和汉武帝进行客观评价教学
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楚汉战争后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经过汉初几位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西汉王朝迎来了
鼎盛时期。如果把西汉王朝比作一首歌,那么这首歌的高潮部分是由哪位皇帝演绎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二、明标汉武帝巩固
大一统局面的措施;三、自学与点拨阅读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P66“西汉的盛世”子目下第一段落,回答问题:哪个皇帝在
位期间,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把这个局面叫什么?答:汉武帝;汉武盛世阅读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P67“西汉的盛世”
子目下第二和第三段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四个方面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答: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
力;(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国尾大不掉,在汉武帝时期为削弱侯国势力,规定诸侯王在离世时把底盘割为几部分分给诸子,这就是推
恩令,顺其自然地解决了诸侯王的问题)经济:A.铸造五铢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秦朝的圆形方孔钱重十二铢,五铢钱形同秦朝钱币只是重
量变轻。便于携带、节省资源)B.兴修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历来重视水利事业的兴建,可联系大禹治水、都江堰等
旧知)思想文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联系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两者的目的相同,
都是通过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但结果截然相反。前者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后者确立了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
地位)军事: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联系秦朝的北抗匈奴筑长城以及汉初的和亲政策)外交: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张骞出
使西域的目的就是为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客观上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板书设计政治:颁布推恩令,
削弱侯国势力经济:铸造五铢钱,铸币权收归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国有;兴修水利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发展儒学教育军事:卫青、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外交: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
的措施,可以和秦朝的统一措施进行比较学习。第12课统一王朝的重建(二)教学反思本堂课学习的是华东师大七年级(上)中国历史第1
2课的第二个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以及外交几个方面。鉴于之前刚刚学习了
秦朝的相关知识,所以本节课我的主要思路就是以秦朝的统一措施为模板,鼓励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以及
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措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重点内容,由于知识落实的扎实性,大部分学生能成功地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可喜的是
部分优生能对两者进行比较,更加凸显出汉武帝统治期间西汉王朝的强盛。比如,经济方面秦朝的圆形方孔钱和汉朝的五铢钱的不同之处以及改变后
带来的便利;比如秦朝对待匈奴的措施和汉初以及汉武帝时有何不同;比如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不同等等,通
过比较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对知识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进而带来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当然,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教师讲解稍多
,而学生动手动嘴的机会稍少;板书设计欠佳,有点让人眼花缭乱;麦克风讲课存在个别话语听不清的现象。鉴于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我要鼓励学生动起来,培养学生在历史课上的归纳分析、阅读史料以及主动探索的能力和习惯。课改之路漫漫,我要努力向身边的同仁们学习,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