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调节
2021-09-04 | 阅:  转:  |  分享 
  
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调节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人不能不与他人打交道,人需要与他人建立一定的联系。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复杂多变的情境,这就要求每个交际主体学会自我调节。所谓自我调节,是指面对变化多端的交际情境,能及时做出适应性反应。能在交际中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控制交际局面,便可取得较好的交际效果。

那么,人际交往中怎样才能通过自我调节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在矛盾中能礼让

在人家交往中,发生矛盾是在所难免的,面对矛盾,如果一意孤行,不去想方设法解决矛盾,非要以自己的意见为准的。必然会使矛盾激化。那些善于在交际中调节自己交际策略的人,必会千方百计使矛盾弱化。要弱化矛盾,办法并不难,其根本原则是礼让。我国是一个十分讲究礼让的国家,有与人交往礼让三分的优秀传统。事实上是:一旦交际中发生了意见分歧或者矛盾冲突,只要一方能礼让,问题大多数能得到解决。能在矛盾冲突时及时做到礼让,不是一种畏缩退让,而是在特殊的交际环境中策略的调整。由此可知:礼让,实际上是在矛盾冲突中寻找交叉点,有了这个交叉点,矛盾双方会因为都能接受使矛盾有所缓和。

中国古代所谓的“中庸”之道,实际是在教导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学会自我调节。如能中庸一些,必会以礼让为先。能礼让,即使有矛盾,也会因让步而化解。可见,礼让,作为一种交际调节行为,在交际活动中的作用不能忽视。

得意不忘形

常言道:“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生活中的得志者,最易得意忘形:或口出狂言,或行为倨傲,或目中无人,或自以为是。人在得意之时,也正是人们目光集中之日。这集中的,多是挑剔的目光。这时,要改善人际关系,便应当多些自控,少些得意忘形。得意忘形,也许自我感觉良好,但你的自我陶醉会使众人心理不平衡;多些自控,多认同大家的挑剔,用以平衡人们的心理,容易降低人们的失落感。如果没有这种自我醒悟和自觉,得意忘形之日,便是失去群众之时。

有人被单位提拔,大家本来就心里不平衡,他却沉浸在喜悦之中不能自拔,且又有几分轻狂。本来他在单位人缘不错,但由于他得意忘形,失去了自控,自提拔后反倒成了孤家寡人。分析原因,是他在得意之时,没有通过自我反省来平衡人际关系,故而好事反而成了坏事。

失意会自勉

人生在世,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各种意料不到的挫折会时时困扰着你。如果你只想在生活中接受恩赐,不想生活还会有波折,便不会有迎接意外的思想准备。想不到生活中有七灾八难,当不如意的事情突然来临,必然会惊慌失措。此时,如果和人交往,就难免捉襟见肘,牢骚满腹。人生失意,是生活之常,并不足怪。在失意时,一味怨天尤人,自不可取;把失意写在脸上,也大可不必。面对失意,如果能够多些阿Q精神,想开一些,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便很容易达到心理平衡。这种自我安慰似乎是消极了一些,但是,学会自我安慰,实际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勉自励。能做到这一点,即使生活中有不如意的事情或者灾难突然来临,也不会惶恐不安,反而会因为能自我安慰而显得十分洒脱。宋朝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一生磨难,挫折颇多,但他能想得开,时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倒也朋友满天下,一生不失风流。这只要读一下他的生平传记及诗文,便不难发现他在人际交往中是多么高标独具。由此可见,失意时不自暴自弃,学会自我安慰、自我勉励是何等要素。你若能在得意时学会自我勉励,那你即使在失意时也能结交到五湖四海的朋友。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