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半月游集锦(四)山陕甘会馆延庆观包公祠全部点击换页开封半月游集锦(四)开封半月游集锦(四)E-mail文化传播 网开封半月游集锦(四)www.52e-mail.com山陕甘会馆是清代山西巨贾会同陕西、甘肃旅汴同乡于乾隆四十一年(1775年)集 资兴建的集会场所,1986年开始全面整修。修复后的山陕甘会馆由照壁、戏楼、钟鼓楼、牌坊、正殿和东西配殿等组成,会馆集我国建筑、雕刻 、彩绘之大成,是一座极其珍贵的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里面的砖雕、石雕、木雕,将佛教故事、传奇人物雕制得惟妙惟肖,生动逼真,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1988年10月24日解放开封四十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开封市区著名的旅游景点。山陕甘会馆门前照壁上大书“圣地”二 字,足见其在山陕甘商人心目中的地位。山陕甘会馆景区的口号是:游会馆,赏三雕,品吉祥文化。拜关帝,求平安,倡忠义仁勇。由于山陕甘会馆 范围虽小,但处处精致,成了开封市接待重要领导和国内外贵宾的首选场地。曾经到过这里的领导有:胡锦涛、江泽民、李鹏、朱镕基、钱其琛、吴 邦国、叶选平等,参观后他们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你看,精美砖雕照壁二龙中间是一只蜘蛛,而不是宝珠!它寓意:商业连通,八方进财, 哈哈,商人的理想!东西仪门。看看仪门的样子,就可以想象到整座建筑物的精美程度。当年商人们对于建设自己的会所,真可谓不遗余力,舍得花 钱!面对照壁的就是这座楼(背后是戏楼)横匾上书:關廟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究竟是关帝庙设在会馆里呢,还是会馆设在关帝庙里?是不 是也成了蛋与鸡的问题?戏楼东西垂花门,同样精致。都说会馆的砖石木三雕为“三绝”,看看这里屋顶上的琉璃制品,也很不错!东西 两侧的钟鼓楼钟楼的小卖部专卖大大小小的葫芦,上有字:福,一生平安,图案:十二生肖。有意思,买几个,留作纪念!戏楼下看“大义参天”牌 楼(在开封连头带尾十六天,就是这天下了一点雨,此外天天艳阳高照,而且,每天都在30度以上,想不到北方也这么热。)这座牌楼一看就有别 于常见的那些平面形牌楼(一排立柱上加屋面),它两面四出,东南西北看都是牌楼,结构复杂、精巧!牌楼北面的竖匾为:“流芳千古”东西厢房 里办了两个陈列室。东厢房:古代商业文明;西厢房:会馆与晋商文化。大殿,这里供奉的是:关老爷!帮会供奉关老爷说得过去,为什么商人也供 奉关老爷?原因是他为人:忠信义勇,而好商人、儒商,也要这种品格,故而奉若神明!看,武圣殿虽然铁将军把门,但这副楹联将关羽的神化过程 ,说得一清二楚:汉封侯,宋封王,清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在大殿的两侧还有两个戏台(这是西侧的一个)小小的一个会馆,居然 有三个演戏的地方,看来山陕甘商人还是高雅的,以看戏为乐。这是东侧的一个戏台,两个戏台的样子各不一样。雕刻欣赏牌楼柱撑的石雕:右,辈 辈封侯(猴)左,丹凤朝阳;辈辈封侯!可见商人也还是想当官的,像胡雪岩那样,才能做大、做强。彩绘、雕刻得精美绝伦!不留名的能工巧匠 。此图案为“九狮戏绳”寓意为:兴旺和睦宗之延绵。最令人称奇的是这根横梁处的雕刻:你看,那根绳子在狮子身边穿来穿去,是实实在在雕 刻出来的绳子,真不简单!游山陕甘会馆的纪念品:一堆大大小小的葫芦延庆观原名重阳观,是为纪念全真教创始人王喆(王重阳)而兴建的。 金末重阳观已毁。元太宗五年,全真教徒受丘处机遗命,重修重阳观,历时近三十年,规模宏伟,殿宇壮丽,元帝赐名“大朝元万寿宫”。元末毁于 兵火,仅存斋堂一座。明洪武元年,更名延庆观。1985年,国家文物局拨款修葺玉皇阁、重建穿心殿,使玉皇阁的面貌大为改观,基本恢复了原 来的状况,清理出了已经埋于地下3米多深、750多年的玉皇阁基座。2008年11月21日,又正式实施了玉皇阁整体顶升工程,阁体整体提 高3.1米,使基座高于地面,彻底解决了阁体受地下水侵蚀的问题。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整体提高后的玉皇阁新面貌。山门——景区进出口 玉皇阁,又叫通明阁,占地约76平方米,始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已有近800年的历史。玉皇阁座北朝南,通高18.25米,分为 上、中、下三层,全部是由青砖、青石和琉璃瓦件砌成,整个建筑不施梁木,结构严谨,富于变化,是一座汉蒙文化巧妙结合、具有元代特征的明代 无梁阁,在中国道教史、建筑史、艺术史、民族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看看各层的介绍,以了解它的特色:玉皇阁第一层(下层)为正方形,四四 方方,四平八稳。外部为四坡檐顶,在檐脊上方还雕有标志等级制度的五个走兽,分别是:龙、凤、狮、马、鱼。雕刻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它一方 面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另外也是古代等级制度的体现。第二层是一个八棱形的实体,这种从四方形向八棱形的突然转变,在古代建筑史上是十分 少见的,在八棱形的四周用碧绿的琉璃瓦砌出了连续的山花,像一座座高大的山脉波澜起伏。在每个山尖上都有一只鸱吻,鸱吻朝里,在鸱吻的背上 插有一把箭柄,古人们认为鸱吻五行属水,将其放在房脊上可以起到镇除火灾的作用。其背上的剑,是为了起到装饰和加固房脊的作用。山面上砌出 正脊吻兽、垂脊、扶风、悬鱼等,垂体结构为仿木的柱仿、斗拱、阑额等以承托上层平座。第三层是一个八角形的亭阁,亭子的正南门门楣上有一块 匾额,上面写着“玉皇阁”三个大字。在亭子里面供奉着中国的珍贵文物,汉白玉雕玉皇大帝,玉皇阁的二三层与底部之间是没有阶梯可供攀登 ,既体现了玉皇大帝不食人间烟火,超然世外的神仙地位,又使人觉得玉皇大帝高高在上,高不可攀,增添了一种神秘之感。三层上的竖匾:玉 皇阁这位就是在顶层亭子里面供奉着的,汉白玉雕玉皇大帝。小小的延庆观里,进门左边的这棵大大的树,实在是太有来头了,这里面有一个 故事,它既像是神话,又是曾经发生的实事。说来听听!遥想当年,王重阳,道教全真派创始人,在金大定九年十月(1169年),率弟子四人, 返归关中。途径开封,住州桥西侧的王氏旅店,深感此地人文鼎盛,王气很重,于是决定留居此地。遂命马钰移来一棵双枝独根桐苗栽种于此。翌年 ,王重阳病故,临终前,嘱托马钰说:吾与汝师母叶玉桐同根于此。诸弟子即在此建立了一所道观“重阳观”以纪念。后来,全真教徒受丘处机遗命 ,重修重阳观,历时近三十年,终成大道观,元帝赐名"大朝元万寿宫"。元末,道观毁于战火,仅存一斋堂。明洪武六年(1373年),重建道 观时,发现旧斋堂西侧的枯树根上又萌发了两株新苗,这真是“树枯元气在,祖师亲手栽”,令人称奇的是:此树有七藤环抱,象征着全真七子不忘 师恩,至今仍是双桐参天,枝繁叶茂!被称为:“全真七子合和桐”。全真七子,为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马钰(丹阳子)、丘 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三清殿是道家最 神圣的大殿,中间的玉清元始天尊手捧万事万物之灵气,像一个火红的太阳,表示生命初始,象征家中的孩子,所以给孩子许心愿就要拜他了;左边 是太清道德天尊,手捧宝葫芦。谐音福禄双至,掌管的是家中的长辈,给父母许心愿就要拜他了;右边是上清灵宝天尊,手拿如意,事事如意,是工 作婚姻事业上的象征,这位谁拜?延庆观的整体抬升工程是一个不错的项目,它不但将被黄河泛滥而淤积于地底下三米深的底座抬升到了地面,使玉 皇阁的基础免受地下水侵蚀之害,更为延庆观增加了一个很大的地下空间—地室。(这是地室通道的地面,东西两头都可下来。)地室两侧墙上有图 片介绍延庆观的历史、珍贵的文物、玉皇阁顶升工程情况。我国的建筑技术真是突飞猛进,架桥、打洞、平移、抬升成了家常便饭!看,钢筋混凝土 梁,好比杠棒,将玉皇阁高高抬起!→内围墙地室中央的地面面南的中心壁龛里供奉了全真教主—王重阳(地室中有一道围墙,形成了一道隔离 ,从而形成了内外围墙。)地室的外围墙上排着列《六十甲子神》介绍是它的责任,信不信由你!这是第一位和第二位:1924-1984/ 1925-1985包公祠是为纪念中华民族历史上廉洁奉公的宋朝丞相包拯,祠里陈列有大量关于包拯的历史文物。史书记载,开封包公祠始建于 金、元,经明、清等朝代,已有近千年历史。由于黄河水患,屡毁屡建,它于1983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占地一公顷,成了海内外规模最大、规 格最高、资料最全、历史最为悠久的包公纪念场馆。2003年,包公祠被国家旅游局正式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包公祠的位置太特别 了:两条大街成丁字形相交,它在一横上,面对着一竖,开阔敞亮,堂堂正正!到此一游→进口包公祠的二门匾额:“德昭古今”四字 ,表明了历代人民对包公清正无私的无限敬仰,也是对包公精神最好诠释。照壁。它的作用一是遮挡人们视线,不让人直视正堂,使庭院更显曲折幽 深;二是阻止传说中不会转弯的小鬼和煞气的进入,保佑主人家吉祥平安。但是,这道色调灰青、图案简洁明了的照壁却不多见,这使得包公祠更加 庄严肃穆。东西两边各有碑亭一座东边碑亭内是明朝人胡谧在1473年为开封府重修包公祠而写的:《包孝肃公祠记》。“开封府故有宋包孝肃公 祠,盖祀其知开封时功也”“祠在府治厅事北,创始未详,岁月历金、元以迄我朝”;西边亭子石碑上刻的是1988年河南大学教授于安澜先生写 的《重建包公祠记》,这也是人们对包公深切怀念的最好见证。这里是包公祠的二殿,展出的是有关包公的正史资料。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 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年)。他的政绩和特点主要是: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关心民苦、为民请命、努 力改革、兴利除弊、严惩贪污、廉洁清正。包公祠存放的资料太多了,以至于二殿、大殿、西殿内都陈列满了,只好取一点有兴趣的看看。请公务员 们多去瞧瞧,学习学习,做好人民服务的工作!“开封府题名记”碑“开封府题名记”碑内容是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二月,到宋徽宗崇宁 四年(1105年)闰二月八日,共计146年间历任的府尹名录,有183人次。碑上所记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有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等,但唯 独包拯的名字已模糊不清,这是因为千百年来,前来参观此碑的人们总要情不自禁地触摸或指点包公的名字,天长日久,竟在石碑上摸出了一道深深 的指痕。这种现象在南宋时就曾有人记述过,“开封府尹题名,独包孝肃姓名为人所指,指痕甚深。”这充分反映了包公是多么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注:后来去开封府也看到一块,据说开封博物馆里还有一块,看来至少有三块,谁最是老祖宗?)这幅画像是清代石刻的完整拓片,是一件不可 多得的历史文物和艺术杰作。从铭文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清朝光绪年间,粤东督学徐琪道经合肥包公的后代家中,看到了一张珍藏的包公画像后,非 常激动,决定捐资把画像镌刻到玉石上,并赋诗赞颂,供后人观瞻纪念。真正的包大人是这个样子的,不是面孔墨黑额上有弯月的奥!“齐山 ”二字是包公在北宋至和三年任池州知州时,亲笔留下的真迹,字迹至今仍清晰可辩,右侧的题款——“宋刺史包拯书”,系后人误刻。家训的内容 由于它的词正言切、大义凛然,被载入《宋史》中。大殿。“正大光明”四个浩气凛然的大字下,包公蟒袍冠戴、端坐于方背靠椅,劲正如松,巍然 如山。包公方面阔额,长髯飘胸,有凛凛不可予夺的威严风仪,他双眉微蹙,若视若思,常怀以悠悠报国为民的忠正心胸。请再看他的双手:一手扶 椅、一手握拳,在平稳自然的虎威中,似乎又能让人感到一种呼之欲起的动势和力威,令人肃然起敬。这是集历史、思想、艺术和传说于一体的包公 的传神写照。这尊铜像高一丈零六寸,重2.5吨,古香古色、端庄肃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耶?东殿的门帘怎么挡了起来了,去看 看怎么一回事?原来里面是一个蜡像馆,表现包大人怒铡陈世美,为了不让外面的光线影响到了里面,故挂起了门帘。这组群塑蜡像就是人们所熟知 的《铡美案》。蜡像形神具备,栩栩如生,正向大家展示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感人故事。秦香莲领着一双儿女,表情复杂,内心充满了绝望、仇恨和渴望的情感。而陈世美仗着有皇权撑腰,虽被拿下仍不服气。包公听到了这一切情况后,怒发冲冠,就是不当这官,也要铡掉这个无情无义、且心狠手辣的家伙!替秦香莲母子伸张正义。你看那皇姑、国太手指包公,盛气凌人,以权压法,企图救下驸马,这一切且能撼动包大人为民除害的心!陈世美最后还是被包大人用龙头铡解决,大快人心!开开心心每一天资料来源:旅游照片网络开封半月游集锦(四)开封半月游集锦(四)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e-mail.com汪海山制作于2017年7月1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