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peowei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梯形教案
2021-11-27 | 阅:  转:  |  分享 
  
梯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梯形的有关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

②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2、能力目标

经历探索梯形的有关性质、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学习数学中的转换、化归思维方法。

3、情感目标

在合作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充满探索性、创造性和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

在梯形的证明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变换图形,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重难点确定为: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梯形的(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1)数学生活馆

走进数学世博园。2010年5月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吉祥物世博







(2)数学操作馆

在领略了数学图形在世博会中的巨大作用后,下面海宝将带领我们参观第二个主题馆:数学操作馆,在数学操作馆里,海宝将带领我们参加一系列的动手操作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2:画一画,让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上画出梯形,展示学生画的梯形,并让学生对最后展示的一种梯形进行量一量,你能发什么?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梯形的定义,初步猜测出等腰梯形的性质。

主题活动3:拼一拼,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通过拼图,让学生感知梯形实际可以分割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为后面利用辅助线证明梯形的性质做铺垫。









主题活动4:剪一剪,让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上剪出一个梯形,并判断是否为等腰梯形.通过剪等腰梯形,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类比等腰梯形和等腰三角形,从而得到等腰梯形的性质。

主题活动5:折一折,让学生折一折剪出等腰梯形.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下面的问题。

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

等腰梯形有什么性质?(边,角,对角线)你能证明吗?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交流去发现它的角、边、对角线的关系、对称性,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以及时的引导。

学生总结等腰梯形的主要性质,老师归纳。

等腰梯形两底平行,两腰相等

等腰梯形的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上下底中点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3)数学探索馆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面海宝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数学的奥秘。

主题活动6:证一证,小组分工,每个小组分工论证梯形的两个性质。

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引导学生写已知求证,并引导学生回忆,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哪些“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但在我们的等腰梯形中没有以上的图形,那怎么办呢,那就需要我们自己做辅助线来构造,从而让学生思考如何做辅助线。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解题。平移一腰,过上顶点做两条高都是梯形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CD,

求证:∠B=∠C。

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已知: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

求证:AC=BD

(4)数学实践馆:

海宝带领大家参观那么多的数学馆,那接下来,海宝也要考考大家,我们一起进入数学实践馆:

主题活动7:有奖竞猜,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几个判断题,较为简单。

一、判断题:

1、等腰梯形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一组对边相等且平行。

3、等腰梯形的四个内角中不可能有直角。

4、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5、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6、梯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梯形的定义性质的理解情况,这道题难度较小,可以让大部分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主题活动8:你有几种方法,

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2,BC=4,高DF=2,

求腰的长?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辅助线作法的掌握情况。

主题活动9:挑战极限~~,

3、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BC,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过点C作CE∥DB交AB延长线于点E.

①请判断△AC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

②若AC⊥BD,则△ACE是三角形.

③过点C作CH⊥AB于H,若DC=3cm,AB=7cm,求CH的长.

④在③的条件下,求梯形ABCD的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梯形的辅助线不仅可以切割,

也可以补全。

(5)游园归来话收获:

同学们,在游览了数学世博园后,你对梯形有哪些认识,还有哪些困惑?让学生自主总结梯形性质。

1梯形的定义,等腰梯形的性质。

2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常画的辅助线有以下几种: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开放式的小结,可以让学生尽量去回顾整节课中自己的收获和困惑,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6)布置作业

完成堂堂清













4























A



B



C



D



O







献花(0)
+1
(本文系peowe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