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13课_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 课件-2020-202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1-12-10 | 阅:  转:  |  分享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明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
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通过了解明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第十三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时间:1368—1644元灭明兴明朝的内政1.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废丞设阁宦官专权郑和下西洋和平方式2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二)内容明朝的外交倭患暴力方式早期的外来侵略边疆的治理3.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明朝的内政明灭清兴一、明朝的建立
(自主学习)2分钟1.背景2.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建立者、灭元朝时间、灭元朝标志)元末农民战争形势图二.明朝的内政改革(一
)宰相制度的废除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明太祖·朱元璋(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
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马上、瞬间)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用者多有小
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1、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丞相权重,会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动荡
。材料二:胡惟庸:明太祖时,为右丞相,在位期间,擅自决定官员的升降。而且呈给皇帝的奏章要经过他的审查,凡是对他不利的,一律不予上呈
。2、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横擅权(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2、措施:1380年,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
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集君权和相权于一身课堂探究1:古代中国宰相制度的演变朝代措施影响秦朝汉朝隋唐宋朝明初三公九卿
制宰相制度正式确立“中朝”重大调整三省六部制宰相制度的成熟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将相权一分为三宰相制度的衰落废丞相,权分六部正式废
除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演变趋势:二.明朝的内政改革(二)内阁的设立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
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
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二)内阁的设立废宰相后,政务繁多,皇帝力不从心。1、设立原因:2、形成过程:设
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太祖选拔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内阁出现】明成祖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司礼监“批红
”权。明宣宗明神宗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内阁的工作流程“正常情况下,一切内外奏章由文书房登录后交司礼监由掌印太监转呈皇帝。皇帝阅后
再逆行送内阁票拟。票拟之后,再返行文书房、司礼监,再经掌印太监之手呈皇帝审定。果系妥当,则令秉笔太监照内阁票拟批行,否则,再下内阁
重拟。”—《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离》如何评价这一工作模式?(积极、消极)皇帝信任宦官时,司礼监权力大,出现宦官专权(魏忠贤)皇帝信任内
阁时,内阁权力大,出现首辅专权(张居正)随堂检测:1577年,大学生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祖制,张居正应回原籍丁忧守制。年已十五岁
的万历皇帝需要元辅不可或缺的襄助,决定以“夺情”而不以守制的先例予以慰留。虽然翰林院几十名官员以有悖伦理为由向张居正提出劝告,但张
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这件事本质上反映了A.皇帝软弱无能使皇权帝落B.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C.专制皇权高度强化
D.君主专制与传统伦理相冲突C课堂探究2:思考:内阁首辅=宰相吗?(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
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
钱穆《国史大纲》结论:内阁首辅≠宰相内阁制≠宰相制内阁实质: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
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三)边疆地区的治理(1)边疆:王朝统治较为边远的,薄弱的地区或地带女真族明朝经略边疆的举措:蒙古族对蒙古(鞑靼
、瓦剌)对藏族明藏族对东北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和采取松散的管理方式处理中央政权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明代疆域图和平使者(一)郑和下西洋
(自主学习)3分钟1.时间、次数、范围2.目的3.特点西洋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三、明朝的外交4.郑和下
西洋的评价“郑和下西洋在规模上大大超过比它晚一个世纪的欧洲航海家进行的‘地理大发现’,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水平及航海成就也超过欧洲航海
家许多,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地理大发现’的向导。但由于其动因和目的是非经济性的,因而郑和虽然先后七下西洋,也只能是‘地理大发现’的
先导,郑和下西洋在世界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如‘地理大发现’显著。”—《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之比较研究》问题:文中的“向
导”该怎么理解呢?就此谈谈你对其的评价。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非常突出,但也存在局限性,其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给明朝带来较大
的财政,远洋活动未能持续。5.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2)造船技术的发达(3)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
运用(4)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二)东南沿海的“倭乱”(自主学习)3分钟1.“倭寇”的含义2.“
倭寇”侵华的原因,导致的后果3.明廷采取了什么举措?4.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概况、结果“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连环画《
抗倭英雄戚继光》(三)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明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1.背景:2.表现:(1)16
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即“澳门”)的租住权。(2)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3)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
击败,退出台湾。1557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占领澳门,澳门开始被葡萄牙强行租借,1999年12月
20日,葡萄牙结束对澳门的管理,澳门主权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问题:三分两统台湾、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四、明清易代1、满洲的崛起(1)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2)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
号大金。(3)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2、明朝的灭亡☆(1)明朝中后期存在的内部、外部问
题?财政衰弱边疆动荡宦官专权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据科学统计,明朝在216年里一共发生了1159次地震。到明朝中后期,地震的震级越来越大
。17世纪的中国气候处于小冰河时期,此时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
,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
恶化,天下大乱,狼烟烽起。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流民图结合上述材料,还有哪些原因导致明朝灭亡?2、明朝的灭亡☆(1)明朝中后期存在的内部
、外部问题?天灾不断财政衰弱宦官专权边疆动荡政治黑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2)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
攻占北京,明思宗(即“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3、清兵入关(1)1644年,清朝多尔衮统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清世祖顺治帝福临山海关清军入关形势图第十三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堂总结(一)时间:1368—1644元灭明兴明朝的内政1.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废丞设阁宦官专权郑和下西洋和平方式2.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二)内容明朝的外交倭患暴力方式早期的外来侵略边疆的治理3.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明朝的内政明灭清兴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