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江苏卷
2022-01-02 | 阅:  转:  |  分享 
  
www.ks5u.com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第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

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

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由此推断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8.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9.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政治????B.文化传统???C.人口密度????D.地理环境

10.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3.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14.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这一选举法

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

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1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19.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2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A.《拾穗者》B.《格尔尼卡》

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

第卷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

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4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7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

22.(12分)

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3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3.(14分)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7分)(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3分)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4分)(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3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7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3分)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清史稿》是关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正史著作,有着较重要的史学地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史稿》得以编成的原因。(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史稿》在史学编撰上的得失。(5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材料材料二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建筑的成就超越前人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建筑师让人们感受建筑“宏伟”的方式。(3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建筑在巩固帝国中的作用。(3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B2A3C4D5C6D7D8A9A10B11D?12B?13B?14D?15A16C17C18D19B?20B

非选择题:

21.?答案要点:(14?分)

(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

(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

(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22.?答案要点:(12?分)

(1)道路:日本:积极自救后侵略扩张。??印度:不积极自救沦为殖民地。

背景:遭受西方列强侵略。

(2)略

23.?答案要点:(14?分)

(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

24.A.?答案要点:(10?分)

(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

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

(2)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

(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

B.?答案要点:(10?分)

(1)目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

(2)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

C.?答案要点:(10?分)

(1)原因:新政权坚持正史编纂传统;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得到社会支持;编撰者的努力;纂修方法得当。

(2)得:继承了纪传体的正史编撰体系;为清史研究提供了丰富史料。

失:史观保守;对革命者评价不公;体例陈旧。

D.?答案要点:(10?分)

(1)原因:善于向前人学习;政府倡导;有技艺匠人参与;注重挑选建筑师。

(2)方式:建造巨大建筑;采用穹顶结构;拱门与柱式结合。

(3)作用:服务于皇权崇拜;让公民对帝国产生认同感;在各地展示帝国文明。























1







献花(0)
+1
(本文系荟文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