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规划范例
2022-01-03 | 阅:  转:  |  分享 
  
规划





1.概述

规划是各级行政机关常用的计划性公文之一。规划是比较大的、长远的、带战略性的发展计划,是一种宏观的长远计划。

规划和计划相比较,计划显得单纯、具体、完成的时限性较强。规划则属于对一定地区或较大的事业、工作等在若干年内的战略性部署,可以用它来制定发展远景和总目标,以划分实现远景目标的大的阶段与步骤。

制定规划的目的是为了统筹全局,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也可以通过远景蓝图的描绘,鼓舞士气,激发群众的积极性。

2.写作要点:

规划的文体格式和计划大体相同,也由标题、正文和签署三部分构成:

(1)标题

规划的标题包括制发机关、事由和文种类别(规划)“三要素”,且一般不能有省略。标题中的“事由”一项,要写明时限和“规划”的范围,是属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还是属于“市政建设发展规划”。一般来讲,规划的时限应是五年,或者十年。一年、两年的“规划”就应改作“计划”。

(2)正文

规划的正文多由现状分析、规划内容、对策措施三部分组成。现状分析部分要简要说明制订规划的依据、目的和总的目标等;规划的内容是正文的主体,要具体设计各方面的指标;对策措施部分是针对第二部分的内容提出的原则、方法。

(3)签署

因标题中已包含制发单位,只需在正文右下方签上制发日期。

国家机关制订的大型规划,制发日期多在标题下加括号标示。

规划的写作要求:首先要集思广益、调查研究,靠某一个人坐在属里闭门造车是制订不出好的规划的;其次要写得概括,不能也不可能太细、太具体。

规划的语言要平实,不能因为它的内容是激励志气的远景蓝图,就随着想象与描写。



范例





××厂经济发展十年规划

(1981年至1990年)



一、基本任务和总目标

遵照党中央关于从1981年至本世纪末的二十年“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的要求,根据本企业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1981年至1990年的远景规划,为1991年至2000年的高速发展打好基础。十年内的奋斗目标和重点是:研制尖端产品,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进行部分产品的更新换代;新建和扩建部分生产车间;大量培训工人,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二、十年内的发展规划

(一)企业发展规划:新建××车间,发展××产品的生产;扩建××车间,使×使产品的生产到1990年比现在提高×倍,年产量达到××万只。增加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部分管理人员,使之从现有的××人,增加到××人。

(二)产品发展方向:与××研究所合作,积极研制××、××等新产品,其中××新产品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对现有××等几种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以符合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新设备技术的应用和工人生产技术的提高,到1990年全年劳动生产比现在提高××%左右。

(2)增加总产值:在××车间的扩建和××车间的新建工程完成投产后,年总产值可达××××万元,比现在提高×倍。

(3)降低可比产品成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药约原材料、燃料等消耗,使可比产品成本到1990年比现在降低××%左右。

(4)加速资金周转:在产品增加的情况下,做到不增加流动资金,使流动资金的周转天数从现在的××天,降低到××天。

(5)提高盈利水平:在增加生产、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力争1990年的利润从现在的××万元,增长到×××万元。



三、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措施

(一)举办各种文化班、学习班,提高职工文化水平,学习先进技术,改善队伍素质,使之适合四化的要求。

(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正确贯彻经济责任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切实做到权、责、利相结合。克服平均主义倾向,以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三)改善劳动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整顿,加强劳动纪律,开展劳动竞赛,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认真执行财经纪律。在处理经济业务和财务活动中,坚持以财政经济方面有关的法规、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为准则,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内部监督作用,严肃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



献花(0)
+1
(本文系中国狂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