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ycghzw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4
2022-03-15 | 阅:  转:  |  分享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4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哲人、演说家和法学家西
塞罗说:“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梁实秋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沈从文
说:“我一生最怕是闲,一闲就把生命的意义全失去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文题解析】:这三则材料中,西塞罗、梁实秋、沈从文,所思考的都是关于“忙”与“闲”的辩证关系。西塞罗和梁实秋虽认同“闲
”,但本质上他们都强调可以“闲于外”但要“忙于心”,空闲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忙的时候,身体上的“闲”和思想上的“忙”是应该并存的。而沈
从文的观点则是完全反对“闲”,认为忙碌的人生才有意义。因此,我们在行文时,扣住忙与闲的关系即可。我们可指出,总体而言,我们应抱着积
极向上的忙碌心态,这样我们才能时刻保持进取的动力;但在忙碌的同时,我们也要偶尔有一颗闲下来的心态和一个闲下来的身体。在永远保持前进
的路上劳逸结合,我们才能越走越远。参考立意:1.闲于外,忙于心。2.空闲时亦是最忙时。3.空闲时可以成为最忙时。2、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破防”一词是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原指在游戏中突破对方防御,现指人因遇到一些事情,感情上受到很大冲击,心理防
线被突破。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乔年、陈延年等英勇就义的画面,使不少观众破防;7月1日,张桂梅校长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她那陈旧的衬
衫和贴满膏药的双手,让网友纷纷破防;一首《漠河舞厅》火遍大江南北,人们为歌曲中张德全老人和他至死不渝的爱情而破防;高考考场外,人们
为举起的“不管你考得怎么样,爸爸妈妈永远爱你”的纸牌而破防;疫情期间,4岁萌娃身穿防护服,带着行李独自去隔离,让网友瞬间破防……为
什么我们会频频“破防”?你对“破防”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破防”是2021年度网络热词。去年
年底,B站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发布2021年度弹幕,“破防”问鼎最热词。频繁“破防”背后,是中国社会无数令人动容的社会热点事
件和中国年青一代弥足珍贵的共情能力,是从现实的阴霾中透出的一抹一抹人性的亮色。材料中列举了过去一段时间让我们“破防”的瞬间,如《觉
醒年代》中延年、乔年英勇就义的画面,张桂梅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的画面,《漠河舞厅》中张德全老人和他至死不渝的爱情,高考考场上父母的鼓
励。试题写作任务中给我们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会频频“破防”?你对“破防”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因此,写作时首先应该思考,是什么值
得我们破防?我们对于那些值得我们破防的人和事,应当持有怎样的态度,是积极学习还是冷眼旁观,若要学习,应当怎样去学?由此,我们可针对
那些让我们感动、值得我们学习的时代偶像,以及那些值得我们感动的人事着重展开写作。参考立意:1.尊敬那些让我们破防的时代偶像。2.感
恩那些让我们破防的爱。3.先破防,后努力。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荀子说“静能生慧”,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谈到“静以修身
”“学须静也”;梁武帝萧衍在《净业赋》中说:“有动则心垢,有静则心净。”在某些学子心中,“静”就是环境安静,“净”就是内心的纯粹与
专一。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以“静与净”为主题,写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材料分成三部分:荀子、诸葛亮论述“静”的意义和作用;梁武帝论述“静”与“净”的转化
关系——“静”生“净”;“某些学子”对“静”和“净”概念的理解。题目要求:考生对材料发表观点,可以同意,可以反对,自圆其说就行。但
必须围绕“静”和“净”展开,不能只论述一个。参考立意:环境静才能内心净;学习需心静,心静才专一;内心纯粹专一方是心静;静心向学先净
心。文体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还可以写演讲稿等。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
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一与之订,轻易不移。”知己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种精神品质;知己间往往情谊深重,
也或者彼此欣赏,互相学习。在生活中,你以什么为知己呢?请以“以____为知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1)
请将作文题目拟写在答题纸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文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本题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提示语典雅而富有诗意,不仅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
选材,而且在立意上也给以巧妙引导,同时还暗示了最合适的文体—记叙文或叙事散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本题导语对
“知己”含义已含蓄暗示,“知己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种精神品质”。题目要求“以__为知己”,而不是“__”以“叙述主体”为
知己。选材要锁定在成长过程中与某个特定的物(人)之间产生交集、发生碰撞、激发意趣、沟通心意的载体上,才不至于下笔千言却文不及题。还
要准确理解“知己”含义,这要求考生写出“叙述主体”与“物(人)”之间,情谊深重,彼此欣赏,互相学习。当具有某种特质之“人”遭遇某种
特质之“物(人)”,两者气息相应、心意相通、神韵相合为“一与之定,轻易不移”的知己。若写物,此物已打上“人”的思想痕迹和情感烙印,
成了“叙述主体”真正的知己,仿佛琴能懂别意、水能知人愁、花能解人语、月能悟人心一般,学生选择时一定要注意所选之物要精巧、诗意、高雅
。既然“以某物(人)为知己”,必然有一个相识、相交、相知的过程,必然会有或多或少的故事、情节,会有事件的起因、矛盾的升级,间或还有
意外插曲,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行文要依托具体事件、特定场景,展开故事情节,写出人物情感变化。可采用倒叙,巧用插叙,突出主题,情
节曲折。再者,要灵活进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抓取人物瞬间青苔,摄取瞬间精彩,捕捉瞬间美妙的心灵感受,精心选择那些曾经让你
感动的镜头,把它放大定个,于细微处显精神,将情感融入其中,以情动人。另外,在思想内容上要积极向上,注意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
姓名以及字数的限制。【立意】(1)以古柳为知己;(2)以水墨丹青为知己;(3)以雨声为知己;(4)以栀子为知己;(5)以父母为知己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坚持做某件事,并不是因为做了就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这句话引发
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合理。将题目写在答题纸上。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前为果,“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坚持做某件事”,是说生活中人们坚持做某件事,
关键词是“坚持”;后为因,“并不是因为做了就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原因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由此可知,坚持做事不
是因为最终的效果,而是因为坚信是正确的。如果说“坚持”是行动的话,那么“坚信”则是理想、梦想、信念、目标、选择的指引,这就是说要坚
持自己所选择的,相信自己所坚持的,认定自己的目标,确定自己的梦想,然后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这才是属于你自己的正确道路。考生只要围绕“信念和行动”“坚信和坚持”等行文立意即可。2.文体:要求写作议论文。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确定立意,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方式行文构思,最后还要有充足的论据。【立意】1.因为坚信,所以坚持;2.信念是行动的指路明灯;3.坚定方向,永不放弃;4.坚定信念,永不放弃,我们终将破茧成蝶。
献花(0)
+1
(本文系ycghzw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