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适应人民群众 高品质生活要求,打造X旅游业发展升级版的必然选择。一、X发展全域旅游的现状分析X,位于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的两江怀抱地带,幅员面积 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X万,是重庆主城和两江新区核心区域,是重庆新的城市中心和休闲中心。X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X万人次,同比增长X%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X%。入境游客X万次,同比增长X%,过夜游客达到X万次,同比增长X%,旅游业已逐渐成为X重要的经 济增长点。(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首站地位显著,交通优势明显,区内X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共X余条,其中国际航线X条,重庆火车北站 是重要的城际交通枢纽,同时境内还有X条铁路干线、X条高速公路、X条轻轨,现代交通体系较为发达。市场潜力巨大,X是重庆主城的重要组成 板块,背靠X万主城人口,机场过境游客吞吐量达X万人次,都市休闲旅游需求旺盛,与四川、贵州、湖北等地互动频繁,旅游客源优势较为明显。 (二)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全区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X个(不含两江新区),其中XA级景区X个,XA级景区X个。大都市与大农村并存, 既拥有都市商圈、特色街区、主题公园、农旅项目、历史文化等都市休闲旅游资源,也拥有山、水、田、园、林、泉、洞、峡、瀑等自然资源,特别 是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兴隆花海、木耳七彩大庄园、大盛樱花小镇、大湾花仙谷等项目已初具雏型。(三)旅游产业基础较好。旅游星级饭店 X家(不含两江新区),其中五星级旅游饭店X家,四星级旅游饭店X家,三星级旅游饭店X家,共有客房X间,床位X张。旅行社X家,分社X 家,旅行社服务网点X家。(四)实施“旅游+”正当其时。目前,X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能级提升的“换档期”,干部群 众对完善城乡功能、提靓城乡形象、提升旅游品质有一定共识。这为实施“旅游+”、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最佳切入期。大力推进旅游与城乡建 设、商贸会展、文化体育、健身康养、生态保护、农业产业以及水、电、气、路、讯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助推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农业 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二、X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X全域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 上看,与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升级版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产业规模小。我区X年的旅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均排名主 城第X位、全市第X位,旅游消费人均仅为X元,低于全市X元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全国X元的平均水平。二是旅游产品档次低。从X年的情况来看 ,全市XA级景区X个,XA级景区X个,X区仅有统景温泉和两江国际影视城X个XA级景区,无XA级景区,更没有一个在全国叫的响亮的具有 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拳头产品”三是配套设施不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电、通讯、旅游厕所、垃圾处理、医疗急救等设施相对匮乏 ,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处于低层次,农家乐档次低、接待能力差,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民俗和乡村酒店。四是要素融合不深入。 存在着就旅游抓旅游、就农业抓农业、就工业抓工业等问题,旅游与文化、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工业、体育、高新技术等产业的融合深度还不 够,康养式、体验式等跨行业的旅游新业态发展不充分,“旅游+”“+旅游”这篇大文章还需大书特书。五是发展氛围不浓厚。对旅游发展的认识 还不到位,抓旅游的动力不够足、意识不够强、办法不够多,旅游业发展面临“大旅游”与“小管理”、体制机制不活等挑战。同时,全区旅游人才 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特别是懂旅游、爱旅游的本土旅游人才缺口大;旅游宣传营销推广不够,旅游宣传效应不强,节会活动效果不佳,宣传促销手 段单一,区域性合作力度不够,客源市场开辟渠道不广等等问题,都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三、对策建议打造X全域旅游升级版,应聚焦 “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坚持全域化发展、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为重庆 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树好门户和窗户形象。(一)强化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布局X.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突出旅游业在全区发展大 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使旅游业成为全区的新兴产业。成立高规格的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工作机构,建立健全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统筹,分管领导 具体负责的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定期研究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探索成立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强化工作统筹、协 调推进和督促落实,改变旅游发展“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的格局。把旅游发展绩效作为部门、镇街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研究出台支持鼓励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每年召开全区旅游发展大会,进行充分发动,并通过现场观 摩会、工作推进会以及明察暗访、督查通报等形式,推动重点工程落实。X.坚持规划引领。在全面普查区内各类旅游资源、摸清家底的基础上, 抓紧编制《X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合理确定全域旅游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发展路径,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尤其要 注重对旅游新要素、新业态的规划,创造X旅游新优势,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将旅游用地规划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 施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相互协调、无缝对接,将“条条规划”整合为“块块规划”,切实解决规划落地,避免低水平 重复规划和行政资源浪费。X.优化空间布局。坚持“都市旅游+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构建“一城两区三级示范”产业发展布局,形成全域要素 整合、“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旅游产品优质、服务功能完善、市场秩序良好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一城”,即发挥X作为内陆开放空中门户 功能,充分利用航空带来的巨大客流量,建成国际临空旅游城。“两区”,即都市旅游区和乡村旅游区,一方面重点依托两路、回兴和“三龙”片区 ,发展休闲购物、航空体验、文体竞技、智能创意、商贸会展等都市旅游新兴业态;另一方面以“三环十景”乡村旅游发展布局为引领,发展农业观 光、农耕文化、民俗体验、养生避暑、乡村美食等乡村旅游业态。“三级示范”,即依托丰富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构建区级、镇级、村级示 范旅游目的地支撑体系。发挥独特的临空立体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打造龙兴古镇+两江国际影视城+重庆际华园、重庆中央公园+两江国际商务中心 、统景世界温泉谷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依托“三环十景”,打造巴渝乡愁等X个全域旅游示范景区;依托各镇山水人文资源,打造多 个特色旅游景点。(二)强化机制保障,加大政策扶持队伍建设X.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我区全域旅游发展相关政策,重点研究出台促进旅游投资 、激活旅游消费、运用旅游新技术和培育旅游新要素、新业态发展的相关政策,统筹交通、城管、建设、农业、林业、水利、民政、文化等部门涉旅 资金,支持旅游产业发展。优化投融资环境,搭建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全域旅游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国家和市级扶持鼓励政策,拓宽投融资渠 道。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资本投资开发建设重大旅游项目。支持民众通过众筹、众创等方式投身旅游创业,让旅游产业成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广阔舞台。X.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旅、科教兴旅,实施好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志愿者常态化培训、旅游高端人才培养引 进、导游人才提升等三大行动计划,完善旅游人才扶持政策,积极引进一批高端复合型人才,建立旅游专业人才库。依托重庆师范大学等院校,建立 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服务水平。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和旅游志愿者、农业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为乡村旅游发展 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市场影响、酒店管理等紧缺专门人才和管理团队,力争通过引进一个人才、一个团队,带来一批旅游创意 和旅游项目,做大做强一批旅游企业,提升我区旅游管理服务整体水平。(三)强化重点任务,推进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发挥全域“旅游+”的综合带 动作用,全力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商贸、体育、康养等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积极做好“旅游+休闲农业”,以“一院一景、一村一景、 一路一景、一库一景、一河一景、一园一景”等“六个一景”建设为抓手,推进“三环十景”乡村全域美景建设;“旅游+文化产业”,依托重庆文 化创意产业园和X图文两馆,聚焦文化创意、影视演艺、非遗文化、情景剧等,打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巴渝千古情”文化旅游新亮点。整合红色文 化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扩大革命传统文化影响力。“旅游+临空服务业”,依托航空小镇、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两江国际商务中心,发展 航空科技、商贸会展新产品;“旅游+温泉康养”,依托统景温泉、南天门等森林资源,拓展温泉疗养、森林康养等功能,建立多元化的温泉森林康养旅游供应体系;“旅游+运动休闲”,依托重庆中央公园、玉峰山森林公园、重庆际华园,引进体育运动健身休闲项目,申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发展体育旅游新业态;“旅游+新兴产业”,依托仙桃数据谷和时装小镇、前沿科技城,鼓励新兴工业企业进行景观化改造,发展工业创意观光游,打造研发生产、展示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商品展示展销集散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