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概况 -1-
第一节概述 -1-
第二节编写依据 -1-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2-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3-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3-
第三节地质构造 -6-
第四节水文地质 -7-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8-
第一节巷道布置 -8-
第二节矿压观测 -8-
第三节支护设计 -10-
第四节支护工艺 -15-
第五节工程质量要求及检测 -18-
第四章施工工艺 -20-
第一节施工方法 -20-
第二节凿煤(岩)方式 -20-
第三节装载与运输 -23-
第四节管线敷设 -23-
第五节安全生产标准化 -26-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28-
第五章生产系统 -29-
第一节通风系统 -29-
第二节压风、供水系统 -32-
第三节瓦斯防治系统 -34-
第四节综合防尘系统 -34-
第五节防灭火系统 -36-
第六节安全监测系统 -37-
第七节供电系统 -40-
第八节排水系统 -42-
第九节运输系统 -44-
第十节照明、通讯和信号 -47-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8-
第一节劳动组织 -48-
第二节作业循环 -48-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9-
第七章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51-
第一节紧急避险系统 -51-
第二节监测监控系统 -51-
第三节通信联络系统 -52-
第四节压风自救系统 -52-
第五节供水自救系统 -52-
第六节人员定位系统 -53-
第八章冲击地压防治 -54-
第一节冲击地压影响因素 -54-
第二节冲击危险性评价及冲击危险区域划分 -54-
第三节掘进工作面安全推进速度 -54-
第四节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法 -55-
第五节冲击地压防治方案 -56-
第六节效果检验 -59-
第七节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准入 -60-
第八节卸压钻孔验收 -60-
第九节冲击地压危险区施工安全防护 -60-
第十节钻孔施工管理 -62-
第十一节防止打钻诱发冲击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 -65-
第十二节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防底鼓措施 -65-
第十三节钻机设备检修 -65-
第十四节冲击地压事故应急处置 -66-
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 -67-
第一节施工准备 -67-
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69-
第三节顶板管理 -72-
第四节地测防治水管理 -75-
第五节机电管理 -78-
第六节运输管理 -80-
第七节煤质管理 -92-
第八节职业卫生管理 -93-
第九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94-
第十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04-
第十一节其它 -105-
第十章灾害应急防治措施及避灾路线 -111-
第一节灾害应急基本原则 -111-
第二节灾害应急防治措施 -112-
第三节避灾路线 -119-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本作业规程指导施工的巷道名称为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
二、巷道用途
用于矿井的辅助运输、通风及行人。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一)预计施工长度:2648.39m。
(二)设计坡度:巷道位于煤层中部,按工程部坡度通知单掘进,根据煤层变化及时调整坡度。
(三)服务年限:40年。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
预计开工时间:2020年6月1日。
预计竣工时间:2021年10月1日。
附图1-1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平面布置示意图
第二节编写依据
一、设计图纸
《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平、剖、断面图》。
二、地质说明
依据孟村矿业公司提供的《孟村井田勘探地质报告》。
三、有关技术规范规定
《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版)《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
《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50511-2010);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版);
《煤矿测量规程》;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3年版)
附图1-1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平面布置示意图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地表位于长武县,属陕北黄土高原与陇东黄土高原结合部的塬梁沟壑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泾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中部,将全区分割成东北、西南两塬加川道的地貌格局。两个塬体均向泾河下游倾斜,塬面破碎,沟壑密集。孟村井田处于长武北塬。基本地貌有河谷平川、黄土塬梁和沟壑三种。总的地势特征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塬面最高海拔+1183.1m(西坳),河谷最低海拔+846.4m(亭北),相对高差150~230m。
表2-1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工程名称 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 井下标高/m +351.723m~+270.125m 地面的相对位置建筑物、小井及其他 本工作面地表位于孟村矿井工业广场以西的黄土塬、黄土梁和沟壑地段,塬面大部为旱地和果园,地表无建筑物。另有福银高速公路位于工作面东部。 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本工作面井下位于401103工作面运输巷北侧;走向与401103工作面运输巷平行距离为1254m;东侧为401盘区辅助运输巷4#联络巷;西侧为403盘区一号回风巷。 邻近采掘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东侧接连401盘区辅助运输巷4#联巷;西侧接连403盘区一号回风巷;南侧为401101工作面(401101回采已结束,水平距离大于300m),对本巷道掘进无影响。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根据《孟村井田勘探地质报告》以及401盘区实际揭露地质情况,预计该巷道内煤层厚度为18~23.5m,煤的视密度1.36t/m3,真密度为1.47t/m3。
该煤层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矸,煤层倾角-1~6°,平均倾角3°,普氏硬度系数为1.48。4#煤层属低变质烟煤,黑色、条痕棕黑色,光泽较强,为沥青光泽,条带状、均一状、线理状结构,层状构造,内生裂隙不甚发育,裂隙被方解石脉或黄铁矿薄膜充填,具贝壳状、阶梯状断口,燃烧试验焰长、烟浓,微膨~不膨。4煤层发热量平均为28.67MJ/kg,属高热值煤。
参照邻近巷道实际揭露情况,预测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瓦斯涌出量为1.8m3/min。矿井4#煤层属I类容易自燃煤层,最短自燃发火期为18天;火焰长度为100mm,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同时该区域4#煤层赋存相对比较稳定,暂未发现大的地质构造,因此,预计该区域施工过程中瓦斯含量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施工过程中仍应加强观测,遇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表2-2煤层特征情况表
指标 参数 备注 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m 18~23.5m/20.7m 煤层倾角(最小~最大/平均)/(°) -1~+6°/+3° 煤层硬度f 1.48 煤层层理(发育程度) 中等 煤层节理(发育程度) 一般 自燃发火期/d 18 绝对瓦斯量(m3/min) 1.6 煤层爆炸指数/% 火焰长度100mm 具有爆炸性 地温/℃ 36.5~38.5° M4-1钻孔资料 表2-3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底板名称 岩石类别 厚度(m) 岩性 顶板 直接顶 砂质泥岩 10.07 灰黑色,上部夹薄层灰白色砂岩,波状层理,断面可见点状云母,下部近水平层理,含植物化石及黄铁矿结核。 底板 直接底 炭质泥岩 1.49 灰黑色,染手,断面光滑,沥青光泽,有放射状条纹。
附图2-1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地质预想剖面图附图2-1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地质预想剖面图
第三节地质构造
根据《孟村井田勘探地质报告》分析,施工区域内4号煤层赋存相对稳定,参照邻近401盘区辅助运输巷巷道实际揭露地质情况,巷道施工期间穿越DF25断层,断层走向EW-NE,倾向S-SE,倾角50°,落差0~12m,延展长度约670m。巷道掘进期间应密切注意顶板和工作面涌水变化情况。根据临近巷道探测顶煤情况,结合施工区域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预计施工区段内煤层厚度为18~23.5m左右,局部地段煤层可能存在起伏变化。如遇煤层破碎严重及断层,顶板压力大,淋水大对施工造成影响区域,在施工中应加强观测,遇有异常及时汇报,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安全技术补充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图2-2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地质柱状图
第四节水文地质
一、充水水源
根据孟村井田勘探地质报告,结合401盘区掘进期间水文地质情况,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施工期间的水害因素主要以4#煤层及其顶板砂岩裂隙水为主,局部地段可能含有因地质构造引起的构造水,具体情况如下:
(一)4#煤层及其顶板砂岩裂隙水,该类水来源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同时亦为巷道掘进期间的主要充水水源,该类水补给单一,导水性差,迳流滞缓,富水性微弱,对矿井开采威胁不大。目前矿井已揭露的该类水最大涌水量为27m3/h。
(二)白垩系洛河组砂岩含水层为主要含水层,是矿井的间接充水含水层,其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富水性较强。虽为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但对矿井开采可能构成一定威胁。
(三)采空区水害
401101工作面回采已结束,距离401101工作面运输巷大于300m,因此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期间不受采空区积水影响。
工作面充水通道
根据工作面含水层特征分析,上覆含水层水将主要通过煤层及含水层裂隙进入工作面。巷道施工受扰动后,煤层及含水层中裂隙发育,煤层及含水层中的水通过裂隙以顶板淋滴水的形式进入巷道,涌水量虽不太大,但对巷道正常施工仍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工作面充水强度
(一)直罗组砂岩含水层、延安组砂岩含水层是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其埋藏深而裂隙不甚发育,补给来源单一,导水性差,迳流滞缓,富水性弱,水量小,在巷道施工期间主要以顶板淋、滴水的形式表现,对巷道正常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洛河组砂岩含水层是矿井的间接充水含水层,其分布广,厚度大,富水性中等~强,水量大,但在掘进期间距离巷道间距大,不会对巷道正常施工造成太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该巷道掘进期间的充水水源主要为4#煤层及其顶板延安组、直罗组砂岩裂隙水;导水通道主要为煤层、含水层裂隙带;直接充水层对巷道掘进期间影响较大,间接含水层对巷道掘进期间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四、涌水量预计
结合401103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分析,预计巷道掘进过程中正常涌水量为6~8m3/h,最大涌水量为8~12m3/h,穿越DF25断层最大涌水量可能增至30~35m3/h。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巷道布置
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设计长度2648.39m,为全煤巷道,开口位置位于401盘区辅助运输大巷里程m处,开口处坐标为(X=3893395.748Y=36493492.123Z=351.723),巷道方位角为270°,坡度根据工程部通知单掘进施工。
二、巷道断面
1-1断面:设计为矩形断面,荒宽5600mm,荒高3900mm,荒断面积22.02m2;净宽5400mm,净高3500mm,净断面积19.06m2。水沟净宽400mm,净高400mm。
表3-1巷道设计规格尺寸参数表
断面 断面形状 荒断面 净断面 荒宽(mm) 荒高(mm) 荒断面积(㎡) 净宽(mm) 净高(mm) 净断面(mm) 1-1 矩形 5600 3900 22.02 5400 3500 19.06 第二节矿压观测
一、观测对象
该巷道在掘进过程中主要观测对象为:顶板压力和顶板完好性,两帮围岩破碎性情况,工作面支护质量及底板压力情况。
二、观测内容
日常监测包括三部分内容:顶板离层监测、支护质量动态检测。
表3-2矿压观测内容、目的及手段一览表
序号 观测内容 观测目的 测试手段 1 顶板离层 监测顶板稳定状况 离层指示仪 2 锚杆受力 检测锚杆强度是否合适 锚杆拉力计 3 锚索受力 检测锚索强度是否合适 锚索涨拉器 4 螺母扭矩 检查锚杆安装质量 扭矩扳手 三、顶板离层观测方法
1、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设位置
巷道开口处安装一组;正常巷道段每间隔100m安装一组;过断层时,断层面及断层面前后10米处各安装一组。压力呈现较大的区域,由工程部分管该巷道人员现场确定增加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设数量及位置。
2、顶板离层指示仪的安装
(1)用Φ28mm的钻头在巷道顶板上打孔至预定深度,现场取8m。
(2)用端部带槽的安装杆将深部基点锚固器推至眼底,轻拉一下细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深部基点固定在顶板以上8m处。
(3)用端部带槽的安装杆将浅部基点锚固器推入3m处,轻拉一下细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
(4)对准刻度:将粗读数筒和孔口套管下边缘对齐将其绳卡卡死,并截取多余钢丝绳;将细读数筒与粗读数筒下边缘对齐,将其绳卡卡死,并截去多余钢丝绳。为方便统一,细筒和粗筒的基读数值都设置大于10mm。
表3-3LBY-3型顶板离层指示仪技术参数
序号 性能参数 单位 指标 1 测量方式 反光彩色显示与测尺读数 2 测点个数 个 2 3 最大量程 mm 150 4 读值精度 mm 1 5 安装钻孔直径 mm Φ28 6 深基点深度 mm 比锚索孔深度大0.5m~1m(取8m) 7 浅基点深度 mm 比锚杆孔深度大0.5m~1m(取3m) 3、顶板离层仪的使用规定
(1)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正常情况下每隔100m安设一个顶板离层指示仪;逢联巷交岔点补安一个,遇断层、破碎带时30m安设一个。离层指示仪安装位置距迎头不得超过1.5m,否则无法捕捉顶板离层的全过程。
(2)钢绳应事先盘好,推入锚固器时逐圈展开,以防纠缠打结。
(3)浅部基点锚固器一定要准确定位,为此可提前在安装杆上做好标记。
(4)安装后,两个刻度坠均应处于自由悬垂状态,不得任何卡阻现象。
(5)在巷道施工中,如发现某处顶板有较明显变化和顶板离层值大于50mm时,汇报工程部采取方案。
四、数据处理
1、观测数据由技术员现场观测、记录,确保完整、准确。
2、巷道内要悬挂顶板离层指示仪管理牌板,距工作面小于50m每天观测,大于50m每周由技术人员进行观测填写,并形成记录直至竣工后移交建设单位。
第三节支护设计
一、临时支护
1、临时支护采用由金属吊环与空心钢管组成的前探梁。前探梁由3根4米长的3寸钢管制成,钢管壁厚3mm。金属吊环采取高强锚杆帽、壁厚不小于5mm铁环、40T溜子链加工制成。吊环的强度要与前探梁的强度相匹配。
2、将前探梁吊环安装在巷道顶板支护锚杆上,第一个吊环安装在最靠近工作面锚杆上,其余两个吊环安装距第一个吊环后1.4m和2.1m处。上吊环的锚杆必须留有20~50mm的丝扣,以保证吊环的牢固。
3、前探梁到迎头的端面距不得大于0.3m;前探梁上使用专用方木,方木规格:长×宽×厚=1800×200×100mm。
附临时支护平剖面示意图
图3-1临时支护平剖面示意图
二、永久支护
1、围岩条件:根据本巷道地质资料,煤层顶板为10.07m厚的砂质泥岩,属稳定岩层,老顶为14.71m厚泥岩,属稳定岩层,通过锚杆、锚索支护,构成了“组合”梁,本工作面锚杆、锚索支护直接加固直接顶和老顶围岩。当锚杆、锚索预紧力达到规定要求时,锚杆、锚索给煤层顶板提供了较高的支撑力,使巷道两帮煤体与纵深煤体形成一个整体,可以解决锚杆、锚索支护范围内的顶板离层现象。不正确
2、工程类比:与401102工作面回风巷进行同类巷道对比分析,401102工作面回风巷与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断面设计相同。401102工作面回风巷采用“锚网带+锚索”支护,从支护效果分析,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适宜选择“锚网带+锚索”支护。
3、支护参数计算
(1)锚杆、锚索长度校核计算
顶锚杆、锚索通过悬吊作用,帮锚索通过加固帮体作用,要达到支护效果,其锚杆、锚索长度应满足:
L≥L1+L2+L3
式中:L—锚杆、锚索长度,m;
L1—锚杆外露长(托盘厚度+W钢带厚度+螺母厚度+锚杆实际外露长度)
锚杆取0.01+0.003+0.03+0.02=0.063m,
锚索外露长(托盘厚度(+钢带厚度)+锁头厚度+锚索实际外露长度)
顶锚索取0.016+0.07+0.25=0.336m,
短锚索取0.016+0.003+0.07+0.25=0.339m;
L2—有效长度(顶锚杆取免压拱高b,帮锚索取煤帮破碎深度c),m;
L3—锚入稳定岩层深度(顶锚杆取0.3m,顶锚索取0.6米,短锚索取0.3米),m。
普式免压拱高:
b=〔B/2+Htan(45°-φ/2)〕/f顶
破碎深度:
c=(1+f帮)/(1+2f帮)+(B-1)/(B+1)
式中:B、H—巷道掘进跨度和高度,取B=5.6m,H=3.9m;
f顶—顶板(泥岩)普氏岩石坚固性系数3-6,取3(数据来自《孟村井田勘探地质报告》);
f帮—两帮(煤)普氏岩石坚固性系数1.48(数据来自《孟村井田勘探地质报告》);
φ—两帮围岩的内摩擦角,取35.84°(数据来自《孟村井田勘探地质报告》)。所以:
b=1598mm,c=1323mm
依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
顶锚杆长度L顶>63+1598+300=1961mm;
顶锚索长度L顶>336+1598+600=2534mm;
帮锚索长度L帮>339+1323+300=1962mm;
所选锚杆长度:L顶=2500mm均能满足计算要求。
所选锚索长度:L顶=7100mm,L帮=3500mm均能满足计算要求。
(2)锚杆直径校核计算
锚杆直径按杆体承载力等于锚固力原则,即P=пd2δt/4=Q
式中:Q—锚杆的锚固力,取100KN(按设计数据);
D—锚杆杆体直径,mm;
P—杆体承载力,KN;
δt—螺纹钢锚杆抗拉强度455Mpa,取值455Mpa。
所以,得:d=(4Q/пδt)1/2=14.00mm
选顶锚杆直径为φ22mm满足条件。
(3)锚杆间排距校核计算
按单体锚杆悬吊重量校核锚杆的间排距,每根锚杆悬吊岩体重量:G=rL2a2;锚固力Q应能承担G的重量:Q>KG;联合以上两式,得a<(Q/krL2)1/2。
式中:a—锚杆间排距;
Q—锚杆锚固力,Q取100KN;
K—安全系数,取K=2;
r—岩体容重,煤容重1.36g/cm3,
r=G1.33g/cm3=9.81.33g/cm3=13.33KN/m3;
L2—有效长度,顶上取1777mm;
代入以上数字,计算得:a<〔100/(2×13.33×1.918)〕1/2=0.978m。
选顶锚杆间排距为:700×700mm,均符合条件。
(4)锚索间距校核计算
按悬吊理论校核锚索间距,根据地质钻孔状分析,为防止巷道顶板岩层发生大面积整体跨落,用φ21.8×7100mm的钢绞线,将锚杆加固的“组合梁”整体悬吊于坚硬岩层中,按最大冒落高度大于锚杆长度的整体冒落考虑。此时靠巷道两帮的角锚杆和锚索一起发挥悬吊作用,在忽略岩体粘结力和内摩擦力的条件下,取垂直方向力的平衡,可用下式计算锚索间距。
L<nF2/(BHγ-2F1Sinθ/L1)
式中:L—锚索间距,m;
B—巷道最大冒落宽度=2a1,
a为巷道宽度/2,h为巷道高度,φ—两帮围岩的内摩擦角,取35.84°,代入数值,取10.66m;
H—巷道冒顶高度,按最严重冒落高度,取2.5m;
γ—岩体容重,取13.33KN/m3;
L1—锚杆排距,取0.7m;
F1—锚杆锚固力,取100KN;
F2—锚索极限承载力,取574KN;(实验数据)
θ—角锚索与巷道顶板的夹角,取70°;
n—锚索排数,取1.6。
代入以上数字,计算得:L<3.889m。
选顶锚索间排距为1200×700mm,均符合条件。
4、1-1断面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选型结论:采用“锚网带+锚索+喷浆”永久支护形式。
(1)顶锚杆:采用规格为MSGLW-500/Φ22×2500mm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锚杆配合W钢带支护,间排距为700×700mm。锚杆使用2支MSK2335和2支MSZ2335型树脂锚固剂,锚杆托盘为150×150×12mm的Q235钢板。每排布置8根锚杆。
(2)帮锚杆:采用规格为MSGLW-500/Φ22×2500mm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锚杆配合M钢带支护,间排距为700×700mm。锚杆使用1支MSK2335和2支MSZ2335型树脂锚固剂,锚杆托盘为GTR-M3钢带配套托盘。每排布置12根锚杆。
(3)锚索:顶部采用规格Φ21.8×7100mm延展率大于5%的119-1860级预应力锚索,间排距1200×700mm,每根锚索使用2支MSK2335和3支MSZ2335树脂锚固剂,锚索托盘采用Q235碟形钢板,规格为300×300×16mm。每排布置5根锚索。顶板完整、稳定性较好时,顶板锚索滞后迎头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2.1m;顶板破碎、稳定性差时,顶板锚索滞后迎头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1.4m。
(4)网片:顶板铺设1500×800的钢筋网,采用Φ6mm的Q235钢筋加工而成,采用14#双股铁丝连接,帮部铺设Φ8-1×10m的菱形网,三花绑扎间距为200mm,网片连接方式为搭接,搭接长度100mm。
(5)W钢带:规格为BHW-280-3.0-5100mm,间距为700mm。每根钢带布置8根锚杆。
(6)M钢带:规格为GTR-M3-1600mm,间距为700mm。每根钢带布置3根锚杆。
(7)掘进工作面顶板支护锚索采取防崩措施。锚索涨紧后,采用不小于10#铁丝在其锁具后紧密缠绕不少于5圈,绑扎在网片上。
(8)喷砼支护:喷射砼强度等级为C25,喷厚100mm。
(9)永久支护距掘进工作面的距离:每循环截割前,顶板永久支护距迎头端面最小距离不得超过0.5m,两帮永久支护距迎头端面距离不得超过3.0m;顶板完整、稳定性较好时,循环进尺1.4m,顶板永久支护距迎头端面最大距离不得超过1.9m,两帮永久支护距迎头端面距离不得超过4.4m;顶板破碎、稳定性差时,循环进尺0.7m,顶板永久支护距迎头端面最大距离不得超过1.2m,两帮永久支护距迎头端面距离不得超过3.7m。
(10)为防止综掘机截割底部碰损两帮底脚锚索,可将两帮的底脚锚索滞后迎头施工,最大滞后迎头距离不得超过10m。
(11)超前支护:当巷道顶板稳定性较差造成巷道高度超过设计高度0.3m以上时,每循环掘进前在迎头按间距0.7m-1.2m施工超前锚杆辅作临时支护,以提高围岩完整性。超前锚杆与顶板夹角呈10°-30°打在迎头顶板上,每根超前锚杆使用3根MSZ2335锚固剂。
(12)混凝土地坪:厚度300mm,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施工地坪时另行补充专项施工措施。
三、支护材料
1、锚杆:采用MSGLW-500/φ22×25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锚杆,杆体材料采用II级左旋螺纹钢筋,锚杆托盘采用Q235钢板,规格为150×150×12mm。
2、锚索:锚索采用延展率大于5%的119-1860级预应力锚索,规格为φ21.8×7100mm,锚索托盘采用Q235托盘,规格为300×300×16mm。3、网片:顶板采用Φ6mm圆钢编焊而成的1500×800mm钢筋网,网格100×100mm。帮部采用Φ8铁丝制作而成的1×10m的菱形网。
4、钢带:W钢带规格为BHW-280-3.0-5100mm;M钢带规格为GTR-M3-1600mm。
5、锚固剂:MSK2335(蓝色)和MSZ2335(白色)锚固剂。
6、喷砼材料:使用水泥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为纯净的中粗河砂,石子为粒径5~10mm的碎石。配合比严格按实验室数据执行。添加速凝剂,速凝剂掺入量为水泥重量的3~5%,需添加防水剂,加入量为水泥用量的8~10%,抗渗等级P8。
附1-1断面永久支护断面图
1-1断面永久支护展开示意图
图3-21-1断面永久支护断面图
图3-31-1断面永久支护展开示意图
第四节支护工艺
一、临时支护工艺
1、敲帮问顶:掘进机割出一个循环后(工作面迎头按10°前倾施工,不准有伞檐),退出迎头以外5m,使截割头落地,停电闭锁后使用护罩盖住截割头,然后在班组长监护下,由有经验的人员站在支护完好、退路畅通的安全地点,使用专用长柄找顶工具由外向里进行敲帮问顶,敲掉迎面墙及顶帮活煤(岩)罩岩。
2、铺设顶网:作业人员站在下部台阶浮煤上将铺设的网片搭接在已支护网片上进行连网绑扎,绑扎间距为200mm,作业人员使用铁丝将W钢带绑扎在钢筋网片上。(铺设网片和W钢带时人员严禁进入空顶区进行作业)
3、前移前探梁:作业人员将前探梁吊环安装在靠近迎头的顶锚杆上,2人将接顶方木横担在前探梁上,并用长柄工具将顶网托起,同时后面两人使用长柄工具将前探梁推窜至迎头。
4、临时接顶:作业人员使用木板背实、木楔塞紧,达到牢固可靠方可作业。
二、风动锚杆机架设锚杆安装工艺
(一)准备工作
1.打眼前要先敲帮问顶,仔细检查顶帮围岩情况,找掉活矸、危岩,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始工作。
2.打眼前,首先按照中、腰线严格检查巷道断面规格,不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时必须先进行处理。
3.使用前检查风动锚杆钻机的气腿是否完好(外观不得有裂痕、擦伤、挤压、撞击等伤痕),伸缩是否灵敏,若有问题禁止使用。
4.检查所有的控制开关,均应处于关闭位置,检查油雾器的工作状态,确保油雾器充满良好合格的润滑油。
5.检查风管、水管是否够长连接是否标准、牢固,必须采用专用“U”型卡子连接,严禁用铁丝代替。风管、水管是否足以满足延长时的安全操作和摆脱障碍物。
6.风管、水管接到钻机上之前要吹干净(吹时严禁管头对着人),确保快速接头和风管、水管的清洁,防止杂物进入钻机。
7.检查指定位置的底板上有无障碍,以使钻机安全工作。
8.顶部锚杆使用MQT-130锚杆钻机、1m长钻杆配合Φ28mm钻头钻眼,帮部锚索采用帮部锚杆钻机打眼。
(二)打锚杆眼
1.顶部锚杆眼:采用MQT-130锚杆钻机,钻头为ф28mm双刃钻头,钎杆为六角形,B19mm,长1m。帮部锚索眼:采用风钻或帮部锚杆机打眼,风钻钎杆为六角中空钢钻杆长3.5m、钻头为28mm柱齿钻头,帮部锚杆钻机使用1m长钻杆配合Φ28mm钻头钻眼,钻机旋转时,严禁带手套,衣服、袖口要扎紧。钻眼时为防止钻杆伤人,点眼工点完眼后,离钻机不少于500mm,严禁触动钻机的转动部位。
2.钻孔时不得使用太大的推动力,否则会造成卡钻或损坏钻头。当钻机满载突然停止时,会产生较大的反扭矩使操作臂向右摆动,操作者应有正确的站位。
3.钻机收缩时手不要握在气腿上,避免挤伤手。
4.打眼时使用的钎杆与钻机必须保持直线,发现弯曲要及时更换,不透气的钎杆不准使用,严禁打干眼。
5.严禁任何人触摸正在转动的风动锚杆钻机的转动部分。
6.多台钻机同时作业要划分好区域,定钻、定人、定眼位顺序,不准重叠作业。
7.钻机用完后,要将其放倒在不影响工作的巷帮,并用钢丝绳将其固定牢固,禁止将钻机乱放。
8.顶部锚杆钻机只允许打倾角不小于75°的顶部眼,严禁打水平眼,严禁倒置打底眼,以防钻腿支设不稳发生意外。
9.锚杆眼的位置要准确,眼位误差不得超过50mm,打眼角度符合要求≥75°。打眼时应在钎子上做好标志,严格按锚杆长度打眼,眼深为2450mm。打顶部眼时,必须在前探支护的掩护下操作。打眼的顺序,应按照“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顺序依次进行。
(三)安装锚杆
1.将锚杆托盘串入锚杆并将螺母拧在锚杆上;
2.先将树脂药卷与树脂药卷之间按顺序(先快后慢)送入孔口,锚杆机司机用已经上好托板和螺母的锚杆底端顶住树脂药卷尾部轻轻将树脂药卷送入眼底(人员严禁站在锚杆机上装树脂药卷)
3.将安装机具与锚杆连接后开机进行搅拌,边搅拌边用力将锚杆推进至眼底。搅拌必须连续进行,中途不得中断。
4.搅拌20~30秒(规定的树脂药卷凝固时间),待树脂药卷凝固时间(30~60s)后用安装机具将托盘螺母上紧,使锚杆螺母预紧扭矩达到200N·m。
5.紧固螺母用锚杆机紧固,对不紧锚杆要求二次人工风动扳手或人工使用自制的扭矩扳手紧固。
6.锚杆安装好后,螺母与托盘必须周边紧固。托盘必须紧贴巷壁。螺母外锚杆露出长度要求10~50mm。
7.使用风动扳手时,操作人员应做到“三紧两不要”。即领口紧、衣角紧、袖口紧,不要戴布线手套,不要把毛巾缠在脖子上。
(四)锚杆打设要求
1.迎头打设锚杆前,必须检查注锚器等完好情况,发现弯曲、变形时,严禁使用。在打设锚杆过程中,受到较大阻力时,必须重新施工锚杆眼,严禁硬锚硬注,并且任何人不得手握正打设的锚杆。
2.锚杆与巷道轮廓线切线或与层理面、节理面裂隙面垂直,最小不小于75°,间排距700mm×700mm呈矩形布置,托盘要紧贴岩面。
三、风动锚杆机架设锚索施工安装工艺
(一)施工锚索眼
1.打眼采用MQT-130锚杆钻机,锚索眼的深度应小于锚索长度300mm。严格按照锚杆钻机操作技术规程作业,至少二人进行。延接钻杆时,人员必须握牢钻杆,并连接可靠,以防钻杆落下伤人,操作时必须由经培训合格、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
2.打眼前首先检查钻孔位置的顶板及煤帮的稳定性,找净活矸危岩,确保钻眼安全。检查钻孔位置的底板上有无障碍,以使钻机安全工作。
3.锚杆钻机管路连接必须使用“U”型销,严禁用铁丝代替。检查钻机的控制开关是否处于非工作位置,钻杆是否弯曲变形,严禁使用弯曲变形的钻杆。点眼时气阀或液压阀控制不准一旋到底,应缓慢开启,当出现钻杆不旋转或钻杆受力异常时要立即停钻卸载,以防断钎伤人。
4.操作钻机人员必须保持正确的姿势操作钻机,(正确的操作姿势:操作者两腿分开500-600mm,以抵消钻机突然发生钻堵时产生的扭距;两手握住控制手把,左手大拇指接触气腿控制开关。)非操作人员要靠右侧,不得比操作者更靠近钻机,以避免钻机满载突然停钻,产生较大的扭距使操作杆向左旋转而伤人。
5.钻机打眼时,必须按正确的姿势扶稳钻机,确保打眼位置正确,严禁在钻机的前方点眼。
6.钻孔时不能使用太大的推动力,避免顶弯、折断钻杆。
7.钻机旋转时,不得用手触摸旋转的钻杆。
8.钻孔完成后,应检查钻机有无损伤和松动的螺栓,并紧固好;所有控制操纵把手停在非工作位置。
9.钻孔完成后,先关闭支腿开关,再关掉水开关、马达扳机。关闭支腿开关时,应将开关旋至正常工作的1/3,严禁将支腿开关一旋到底。
10.钻机支腿收缩时,不得用手去扶,以避免外支腿与马达夹手。钻杆脱离钻孔之前,应往前跨一步,用手抓住马达头的把手,以保持锚杆钻机的平衡,防止歪倒伤人。钻机平放时,人员不得正对于支腿方向。
(二)安装锚索
1.锚索孔经检查合格后,先将树脂药卷与树脂药卷之间按顺序(先快后慢)连接好,锚杆机司机用钢绞线底端顶住树脂药卷尾部轻轻将树脂药卷送入眼底(人员严禁站在锚杆机上装树脂药卷,操作人员要握紧抓牢钢绞线,时刻注意,防止钢绞线从眼内脱落砸伤人员),在钢绞线顶端安装好连接装置,用打眼机具转动钢绞线,边搅拌边用力将钢绞线推至孔底,搅拌时间不少于30秒,回落转机。
2.至少在等待2min后,上好托盘,锁具,托盘要成排成行。挂好涨拉千斤顶,开泵涨拉,涨拉时,两人操作,一人安装,另一人操作油泵。
3.涨拉前,一人安装涨拉千斤顶,安装好后,微动油泵至压力压力表读数为2Mpa,停止涨拉,千斤顶应与钢绞线保持同一轴线,人员全部撤至被涨拉锚索下方半径5m范围以外后,负责开泵人员方可继续涨拉。若第一次涨拉时,由于涨拉千斤顶行程不够,未达到200KN,必须停止涨拉,一人扶住涨拉千斤顶,负责开泵人员将油泵打成反转,开泵将千斤顶回零,两人将千斤顶推至紧贴顶板,重新涨拉至压力表读数为设计要求,否则,锚索必须重新补打。涨拉过程中,若发现锚索受力异常,要停止涨拉,重新补打锚索。锚索露出锁具长度150~250mm。
4.一次涨拉缸体行程不得超过说明书规定长度,超过时应多次涨拉。
5.在涨拉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注视压力表读数变化,待读数上升至设计预应力要求时停止涨拉,将油泵回零位。
四、锚固支护施工注意事项
1、安装树脂锚杆时,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放置锚固剂。当不同型号的树脂卷混合使用时,必须按凝胶速度先快后慢的顺序依次放置到钻孔中。
2、围岩破碎带、应力集中区、顶板有较大淋水区以及煤层特松软区等地质条件复杂地带,联系工程部下达联系单在原有支护的基础上加密锚索等支护方式。
3、正常锚杆支护作业时,如遇煤炮剧烈、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显著增加、底板出现较大底鼓、顶板出现淋水或淋水加大、围岩层(节)里发育、突发性片帮掉渣、巷道不易成型、钻眼速度异常等情况,应停止作业、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
4、任何作业地点,不得使用永久支护的锚杆、金属网等起吊设备或其它重物。
5、锚杆支护巷道应定期进行检查。对于失效或松动的锚杆必须及时进行补打或紧固。
五、网片铺设注意事项
(一)顶部网片垂直于巷道施工方向铺设,铺设前采用14#铁丝将网片两片连接在一起,再与原使用好的网片横向搭接,使用前探梁前用长柄工具托起,顶部锚杆与W钢带支护时压住。
(二)帮部网片垂直于巷道施工方向敷设,铺设前采用14#铁丝将网片两片连接在一起,再与原使用好的网片横向搭接,帮网与帮网、帮网与顶网搭接均为100mm,联网铁丝采用14#铁丝双股绑扎,隔孔相连,联网间距为200mm三角绑扎,联网必须在十字交叉处连接,并且帮部锚杆打设在网片搭茬中心,保证钢带能压住网片搭茬。
第五节工程质量要求及检测
一、巷道成型质量要求
1.巷道成型:巷道顶帮成光滑平面,不应有明显凹凸,凹凸不得大于50mm;两墙平直与底板夹角90°,不得留托根;
2.巷道净宽误差要求:中线至任一帮误差0-100mm;
3.巷道净高误差要求:腰线至顶、底板误差0-100mm;
4.巷道坡度:偏差不得超过±1‰。巷道施工保证顶板平整,巷道施工坡度变化及巷道交叉、贯通时,顶板不得出现台阶。
表3-4断面规格质量要求
序号 项目 要求 允许偏差 1 荒宽 中线至任何一帮距离 -30~+200mm 2 荒高 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30~+200mm 3
净宽 中线至任何一帮距离 0~+100mm 4 净高 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0~+100mm 二、锚杆施工质量要求
1.严格控制钻孔深度,钻孔深度误差范围0-+50mm;
2.外露长度:露出螺母长度25mm,误差范围±15mm;
3.间排距:保证巷道支护成排成行,间排距误差范围±50mm,不得连续两排超过间排距;
4.安装角度:锚杆应垂直于煤岩面,锚杆托板应紧压网片贴紧煤岩面,保证锚杆及锚索一条线,托板方向一致,横向水平放置,锚杆打设角度误差范围±5°;
5.预紧力:不低于200N·m;
6.锚固力:不低于100KN。
表3-5锚杆支护质量要求
序号 项目 要求 允许偏差 1 安装质量 安装牢固 托板密贴壁面
不松动。 2 锚固力 100KN 不低于100KN 3 间排距 700mm ±50mm 4 锚杆孔深 2450mm 0~50mm 5 锚杆角度 锚杆方向与巷道轮廓线垂直 杆体与轮廓线夹角小75° 6 锚杆外露长度 露出螺丝帽10-50 ---- 7 锚杆扭距 200N·m 不低于200N·m 三、锚索施工质量要求
1.严格控制钻孔深度,钻孔深度误差范围0-+50mm;
2.外露长度:露出锁具长度200mm,误差范围±50mm;
3.间排距:保证巷道支护成排成行,间排距误差范围±50mm,不得连续两排超过间排距;
4.安装角度:应垂直于煤岩面,托板应紧压网片贴紧煤岩面,保证锚杆及锚索一条线,托板方向一致,横向水平放置,锚索打设角度误差不超过±5°;
5.预紧力:不低于200KN;
6.锚固力:不低于200KN。
表3-6锚索支护质量要求表
序号 项目 要求 允许偏差 1 安装质量 安装牢固 托板密贴壁面
不松动。 2 预紧力 200KN 不低于200KN 3 孔深 6900mm 0~200mm 4 外露 露出锁具200mm ±50mm 5 间排距 1200mm×700mm ±50mm 四、网片敷设及联网质量
网片应紧贴煤岩面,钢带、网片长边沿巷道横向布置,不得歪斜,网片压茬长度为100mm。联网方式为三花式,采用14#铁丝绑扎拧紧不低于2扣,绑扎间距200mm。帮部网底部须呈一条线,不得参差不齐。
五、喷浆质量要求
巷道喷层厚度不低于设计值的90%;现场每25m打一组观测孔,一组观测孔至少3个且均匀布置。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50mm,喷层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深度不低于设计值的90%。
六、锚杆(锚索)质量检测
(一)锚杆扭矩检测
1.每班接班时,对当班新打锚杆和迎头10米范围内锚杆,每小班抽样一组(5个)做螺母扭矩的检验。
2.日常检查,锚杆扭矩检测抽样率不低于5%,每300根顶、帮锚杆抽样各一组(共15根)进行检测,不足300根时,按300根进行。
3.如果其中一个扭矩不合格,将扭矩不足的螺母重新拧紧;有2个以上不合格,应将所有螺母重新拧紧一遍。
(二)锚杆(锚索)锚固力检测
1.做锚固力实验时,必须有安检员在现场,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技术措施。
2.锚杆锚固力检测抽样率为3%,巷道每成巷30-50m或每300根(含300根以下)顶帮各抽样一组(共9根)进行检查。
3.锚索锚固力检测抽样为每20根抽检2根。
4.锚杆(锚索)锚固力均不低于设计锚固力为合格,若有一根低于设计锚固力,应重新抽样检测。如重新检测的锚杆(锚索)锚固力均不低于设计锚固力为合格,如仍有一根不合格则判锚杆(锚索)安装质量为不合格。
5.有一根锚杆(锚索)锚固力抽检不合格时,在失效锚杆(锚索)附近重新补打。有2根以上(含2根)锚杆(锚索)锚固力抽检不合格时,由安检员负责汇报工程部,工程部下井分析原因,采取补强支护措施。
第四章施工工艺
第一节施工方法
一、施工工艺
(一)施工前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好施工位置处标高和方位,开工前由测量人员负责标定巷道的中腰线,控制巷道的方向和坡度,并将测量成果报地测部校核。
(二)巷道掘进使用EBZ-200型掘进机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掘进工作面煤岩的破、落、装、运及巷道的支护均由掘进机、运输皮带和人员来完成。
(三)用锚杆机完成巷道锚杆、锚索的支护作业。
(四)当巷道过断层、破碎带等特殊地质构造时,短掘短支,并与工程部协商更改支护设计,加密锚索、架设工字钢棚等方式加强支护。过断层时另行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二、掘进顺序
(一)因单巷掘进,掘进与工作面支护交替进行,掘进时停止支护,支护时停止掘进,严禁平行作业。
(二)切割完成后首先使用临时支护背实顶板,再由生产班完成锚杆及锚索的支护。
三、胶带输送机延伸
由检修班负责,每次延伸胶带输送机前备好所需物品,做好准备工作,延伸胶带输送机时各工种协调配合,按流程作业,并做好胶带输送机试运行工作。
第二节凿煤(岩)方式
一、掘进机一般规定
(一)掘进机必须装有专用工具开、闭的电气控制回路开关,专用工具必须由专职司机保管。司机离开操作台时,必须断开掘进机上的电源开关。
(二)在掘进机非操作侧,必须装有能紧急停止运转的按钮。
(三)掘进机必须装有前照明灯和尾灯。
(四)开动掘进机前,必须发出警报。只有在铲板前方和截割臂附近无人时,方可开动掘进机。
(五)掘进机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内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得小于4MPa。
(六)掘进机停止工作和检修以及交班时,必须将掘进机截割头落地并加防护罩,并断开掘进机上的电源开关和磁力起动器的隔离开关。
(七)检修掘进机时,严禁其他人员在截割臂和转载桥下方停留或作业。
二、方式及注意事项
(一)掘进机司机必须经过培训且取得合格证并持证上岗,严禁其他人员操作。机器配备正副两名司机,正司机负责操作,副司机负责监护。司机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不得委托无证人员操作。
(二)掘进机司机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对机器的运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要向交接班司机交代清楚。
(三)掘进机司机随身携带瓦斯便携仪。在停电之前,司机不得离开掘进机。
(四)开机前,严格执行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禁带病作业。
(五)检查完毕后,在作业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后,方可合上电源总开关,按操作程序进行空载试运转3~5min,禁止带负荷启动。各部位均正常后,方可正式投入工作。
(六)开机前,必须发出警报。合上隔离开关,按机器技术操作规定顺序启动。一般启动顺序为:液压泵→二运转载机→皮带输送机→截割部。
(七)截割时,根据煤岩的软硬程度掌握好机器推进速度,避免发生截割电机过载和压死刮板机等现象,截割时应放下铲板。如果落煤(岩)量大而造成过载时,司机必须将掘进机退出,停机进行处理。严禁点动开车处理,以免烧坏电机或损坏液压马达。
(八)截割时,司机要注意各部位温度和压力表变化情况;压力表的指示出现问题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九)发现危急情况,必须使用紧急停止开关,切断电源,待查明事故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准继续开机。
(十)顶板稳定时掘进机一次截割最大距离为1.4m,严禁超距截割;顶板条件不好,顶部破碎易冒或压力明显情况下时,短掘短支,掘进一排支护一排。
(十一)根据不同性质的煤岩,确定最佳的切割方式,按正确的截割循环方式操作,并遵循以下原则:
1.截割时先截割上部台阶,最后扫底截割下部台阶,参见截割顺序图:
图4-1截割顺序图
(1)若顶板稳定,采用上图所示截割顺序。
(2)若顶部破碎、易冒时,则截割顺序与上图所示截割顺序相反配合风镐。
(3)掘进机进刀方式及进刀顺序:
先向前切割100mm~150mm,再向左或向右水平切割200mm~300mm,然后方可以纵向深部切割,每向上切割100mm~150mm,须水平摆动200mm~300mm。
自下而上,左右摆动截割头进行切割,最后刷帮整形,直至断面切割成形,符合设计断面要求。
(4)采用锚杆机支护时,掘进采用分台阶法,先截割上台阶1.4m,留出下台阶方便支护顶板及两肩窝,待顶板及帮部紧跟迎头支护完毕后进行扫底截割下台阶1.4m,锚杆支护紧跟迎头,严禁滞后。
2.切割必须考虑煤岩的层理,切割头应沿层理方向移动,不应横断层理;
3.对于硬煤,应采取自上而下的截割程序;
4.掘进半煤岩巷道时,应在煤岩结合处的煤层开始掘进,先截割煤,后截割岩石,即按先软后硬的程序。
(十二)截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遇有超过掘进机设计截割硬度的岩石时,应将掘进机退至迎头10米以外的安全地点并对机器及管线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后,联系工程部许可后编制措施后进行爆破施工。
2.截割头必须在空载状态下起动,严禁截割头带载起动。截割头工作时必须打开降尘系统。截割头在最低工作位置截割时,严禁将铲板抬起,截割部与铲板间距不得小于300mm,严禁截割头与铲板相碰。截割时应防止截齿触梁(腿)。
3.机器行走时,必须将后支撑抬起。
4.严禁用掘进机链板机强拉大块煤矸。
5.掘进机作业时,各类喷雾降尘设施必须正常使用,保证有效灭尘。
(十三)遇下列情况时,均不得开机:
1.喷雾、冷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2.油箱内油位低于油标指示范围。
3.重要部件联接螺栓松动。
4.电气、液压系统破坏。
5.风量不足,防尘设施不齐全,无照明。
(十四)掘进机作业期间,严禁人员在下列地点停留:
1.铲板前方。
2.铲板和刮板机运转范围内。
3.切割臂的回转范围内。
4.转载带式输送机下方。
5.掘进机周围5m范围内严禁站人。
(十五)维修:
1.建立定期检修制度,并做好记录。
2.检修掘进机,必须在确认作业地点安全情况下方可进行。检修前应切断机器电源。
3.更换掘进机截齿时,必须断开掘进机上的电气控制回路开关,并断开掘进机隔离开关,切断掘进机供电电源,并在开关箱上挂停电牌后在进行更换。
4.当迎头作业与掘进机调试工作需同步进行时,必须将掘进机最前方滞后迎头不低于5m且设专人在安全地方警戒,防止掘进机误动作伤人。
三、工艺流程
交接班(安全检查)→校核中线→画巷道轮廓线→截割、运煤→退机→敲帮问顶→临时支护→检校巷道尺寸→锚网索支护→清理出煤→洒水防尘→检查质量进入下一个循环。
第三节装载与运输
一、出煤方式
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采用掘进机二运、DSJ-80/50/2×55胶带输送机经过401盘区辅运巷4#联络巷、转载至401盘区带式输送巷胶带输送机搭接中央带式输送机巷主皮带出煤。
二、浮矸清理
巷道中剩余少量矸(煤)由人工清理。人工清浮矸时,必须在掘进机停止作业时进行,确保巷道干净、畅通。
三、运料方式
采用3T无轨胶轮车装料或运输队车辆装料,由副井运至井底,再由副井底运至工作面。
第四节管线敷设
在掘进施工中,所敷设的电缆、风水管路、风筒等均应按断面图中规定的位置布置,电缆、风水管路及风筒要吊挂牢固、整齐。
一、风水管路的吊挂
(一)管路布置在巷道左帮。
(二)管路吊挂采用抱箍、连接片固定在帮部吊挂锚杆上,吊挂间距3米,每隔30米用镀锌钢丝绳(φ15.5mm以上钢丝绳)加固,第一根管路距底板距离不得小于1500m,管路间距150mm,从上至下依次为压风管(灰)、供水管(天蓝)、排水管(黑色)均为4寸(φ108)管路,从入口开始法兰盘对齐,每500米一个总阀门,每50米两个三通、阀门,三通口统一45度向上方向。
(三)风水排管路吊挂锚杆选用φ18900mm的全螺纹钢树脂锚杆,外露长度200mm。
(四)花篮螺栓O型圈穿入锚杆中固定,钩型端吊挂管路,管路吊挂横平竖直,误差小于100mm/100米
(五)风、水、排水管路必须编号,编号采用广告公司制作的反光贴膜,粘贴时必须在贴膜上另外涂刷胶水,防止脱落。编号规格为300mm长白色将管子刷一圈作为底色,红色宋体加方向箭头编号,内容例如:“供风5→”供风、供水、排水管路编号必须在位于风管正中间的垂线上上下对齐。
(六)管路跨巷道必须提前5米跨巷,使用钢管龙门,严禁使用软管代替。龙门顶部管路必须同一高度平行地面,严禁上下竖直吊挂。巷道拐弯处管路必须与抹角弧度一致,严禁直角拐弯。
(七)顺槽使用的软管必须横平竖直,每0.8m用易拉紧扎带固定一道,拐弯处每0.4m固定一道。
二、电缆钩敷设
(一)电缆钩布置在巷道的右帮,采用5钩式电缆钩,电缆钩间距为800mm±50mmmm。电缆钩使用不小于16#镀锌钢丝绳拉悬挂直线,铁丝穿电缆钩上端孔固定在钢丝绳上。钢丝绳每隔2.4米采用双股8#铁丝加固控制平直,误差小于100mm/100米。两侧采用M20花兰螺丝紧固,保证钢丝绳张紧度与顶帮平行。
(二)电缆标志牌悬挂要求,在巷道口必须设置一组标志牌,巷道内每隔100m设置一组,在拐弯、岔口、过顶处前段设置一组。
(三)风机电缆管理在巷口设置一组电缆用途(如主扇或备扇),巷道内每50m设置一组。
(四)电缆吊挂必须横平竖直,电缆跨巷处,必须提前5米安装电缆引导架,每根电缆必须贴顶贴帮,拐弯处横平竖直逐根捆扎,捆扎间距400mm。多余小线盘成直径300mm圆圈,分别在上下左右各用易拉紧扎带捆扎后悬挂。
(五)电缆必须用乳化液或松香水擦洗出电缆本色。
(六)电缆穿过墙壁部分应用套管保护,并采用非燃型材料对穿墙管口进行严密封堵,墙壁两侧均要有电缆标志牌。
三、风筒布置
(一)风筒布置在巷道的右帮,风筒必须拉大线吊挂,大线使用φ6mm钢丝绳吊挂,每20m固定拉紧一次(如果因现场条件大线不能拉紧每5m一个吊挂点),横平竖直,误差小于100mm/100米。风筒必须使用“S”挂钩吊挂,逢环必挂。风筒接头必须反压边,使用快速接头固定。
(二)且每条风筒必须上有编号,禁止使用非阻燃性风筒,风筒传感器距工作面不超过20m。
(三)风机出口处安装三岔风筒,风筒水平吊挂;拐弯处必须使用钢圈骨架风筒(负压风筒),不允许拐死弯
附图4-2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管线吊挂示意图附图4-2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管线吊挂示意图第五节安全生产标准化
一、施工现场牌板
(一)作业场所必须有规范符合现场实际通风系统图、避灾路线图、断面支护图、正规循环作业图、供电系统图、工作面概况等。
(二)图板图文清晰、正确,保护完好。
(三)管理牌板必须悬挂在行人侧,并保持牌板清洁无灰尘。
(四)各种材料牌板悬挂整齐,位置适中,固定牢靠,记录明确,并保持牌板清洁无灰尘。五图一表牌板放在防冲管理站旁边,放在底板无物料、设备及淤泥的地方便于观看。
(五)巷道内瓦斯检查牌板、顶板离层仪每隔100m悬挂,避灾路线牌板每隔200m悬挂,其它牌板悬挂在设备附近帮部3m范围内。
(六)所有牌板单独悬挂时,要求牌板底沿与永久底板垂直距离1.5m,大小不一牌板需要在同一地点吊挂时,大牌板底沿与永久底板垂直距离1m,其余小牌板上水平线与大牌板上水平线平齐,大小由左到右一次悬挂。
(七)各种牌板悬挂整齐,固定牢靠,记录明确,移动时必须按要求进行重新悬挂,严禁随意摆放,并保持牌板清洁无灰尘。
二、作业地点综合防尘措施
(一)采取湿式打眼。
(二)采取冲洗巷帮、装煤洒水措施,巷道不得有堆积的煤尘。
(三)各转载点必须喷雾降尘;巷道内有风流净化装置,按规定位置安设,水幕应封闭全断面,且灵敏可靠,雾化好。
(四)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三、工作面运输
(一)皮带架必须在地面刷漆后方可入井,油漆颜色为橘黄色。
(二)皮带机头处护网加工专用防护栏防护,禁止使用网片绑扎。
(三)皮带搭接处加工专用溜煤槽(斗)。
(四)皮带H架进行编号管理,H架人行侧必须有反光膜,反光贴长度为200m,反光贴顶端距纵梁距离为150mm。反光贴不得使用扎带捆绑。
(五)皮带机尾安设统一标准机尾护罩进行封闭,机尾处打地锚进行固定。
(六)皮带架铺设平直,每10m误差不得超过50mm,无跑偏现象。
四、局部通风
(一)通风系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及质量标准化规定。
(二)风筒吊挂整齐,逢环必挂,保证平直,(风筒吊挂纵横成直线,最大偏差不超过±100mm),不拐死弯,不漏风,风筒编号管理。
(三)工作面风筒不落地,风筒口距工作面距离不超过5m。
(四)交叉风筒规格:总长4.4m,直通段长1.4m,分叉段长3m,直径1000mm。
(五)安装标准:风筒接头严密(手距接头20mm处感觉不到漏风),风筒接头要双反压边,使用快速接头固定风筒。
(六)局部通风机加消音器,降低风机噪音。
五、文明生产
(一)巷道内无杂物、无淤泥、无积水(淤泥、积水长度不超过5m,深度不超过0.1m)
(二)巷道内无浮煤,水沟畅通,无淤泥。
(三)工具码放整齐,挂牌管理;设专门料场分类码放,料场长度不得超过100m;支护材料必须分类上架、挂牌;同类支护材料堆放不得超过2架;备用支护材料摆放在警戒线外;设备工具必须放在专用工具架上,工作面200m内钻机要贴帮放置倒地;200m外上架码放,使用钢丝绳捆绑好,材料码放应横竖成线,高度不得超过0.8m;标志牌内容齐全、规范统一。
(四)料场设在易于装卸和不影响行胶轮车、行人处,物料上架摆放、并且一头齐;小料装箱放置。物料或配件必须分类、分规格码放排列整齐,且排列成一条直线,并挂牌管理。标志牌要标明物料配件的名称和规格。
(五)机电设备放置处,上架排列整齐,直线放置,且有完好的标志牌。工具(或闲置的工具及设备)用完后集中地点存放整齐。开关、综保排列整齐,并上架,且有完好标志牌,工具(或闲置的工具及设备)用完后集中地点存放整齐。
(六)各种标志牌和材料管理牌板符合规定。
(七)缆线(监控线、通讯线、照明线、信号线和所有设备电缆)悬挂符合要求:同一段巷道内同规格的电缆悬挂下垂弧度应保持一致,最大偏差不得超过±30mm;同一段巷道内固定电缆悬挂的高度与间距应保持一致,最大偏差不得超过±30mm(特殊情况除外);其他严格执行电缆悬挂的标准。
(八)管路的安装高度应按冲击地压矿井管理高度不得超过1.2m,铺设要平直,水平成线,每20m纵横方向的允许偏差均不超过100mm。水管、风管接口严密,无跑冒滴漏现象,横跨巷道的管线吊挂不得影响移动设备运行。
六、掘进安全设施
(一)压风自救装置安装符合管理规定,且完好能正常使用。
(二)按相关规定设置隔爆水棚。
(三)必须对顶板离层进行观测,顶板离层仪安装布置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管理牌板填写规范,原始观测记录齐全。
(四)按规定悬挂避灾路线牌板。
七、机电设备管理
(一)巷道内无失爆电气设备。
(二)机电设备定期检查维护,达到完好标准,各种保护齐全。
(三)设备安装位置合理,卫生清洁,挂牌管理,开关上架。
(四)机电维护工及各设备司机等持证上岗。
八、安全管理
(一)监控探头位置合理,完好有效,卫生清洁,便于观看。
(二)按要求配置消防器材,完好有效,并定期校验及有检验合格证。
(三)工作面电话能正常使用,工作面人员按规定携带便携瓦斯仪。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表4-1工作面设备配备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综掘机 EBZ-200 台 1 2 皮带输送机 DSJ80-255 台 2 3 锚杆机 MQT-130 台 4 4 风泵 隔膜式 台 2 5 风镐 G10A 台 2 6 风机 FBDN07.1/2×45kW 台 2
7
开关 KBZ-400 台 2 QBZ_120 台 2 QBZ-80 台 2 QBZ-80N 台 2 QBZ—2120 台 1 8 锚索涨拉器具 MQ22-300/63
预应力涨拉千斤顶 台 2 9 锚杆拉力器 LDZ—200 台 1 10 扭矩扳手 台 1 11 矿用防爆胶轮车 WC3.0J 台 1 第五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通风系统
一、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根据巷道施工最长的风筒距离为例,断面22.02m2,暂按2000m计算,计算如下:
(一)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di=125×qgdi×kgdi=125×1.6×2.0=400m3/min
式中:
Qdi--第i个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单位为m3/min。
125—单位瓦斯涌出量配风量,m3/min,以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0.8%的换算值。
qgdi--第i个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瓦斯的平均绝对值,单位为m3/min瓦斯(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m3/min;根据401盘区辅助运输巷掘进期间瓦斯涌出情况预测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期间瓦斯涌出量为1.6m3/min,
kgdi--第i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综掘工作面取kgdi=1.5~2.0.当有其他有害气体时,应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允许浓度按上式计算的原则计算所需风量。
(二)按工作面最多作业人数计算(按交接班人数计算):
Q掘=4N=4×26=104m3/min
式中:N—工作面交接班最多作业人数(含瓦检员及安检员),取26。
(三)矿用防爆柴油机车需风量核算
Qei=∑4Pi=4×47=188m3/min
式中:
Pi—该地点矿用防爆柴油机车的功率,47kW;
4—每千瓦每分钟应供给的最低风量,m3/min。
(四)风速验算
煤巷和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最低风量Q煤(m3/min):
Q煤min=0.25×60×S=15×22.02=330.3m3/min
煤巷和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最高风速:
Q煤max=4×60×S=240×21.16=5078.4m3/min
综上计算综掘工作面所需风量为400m3/min,所以Q煤min=330.3m3/min≤Q煤需≤Q煤max=5078.4m3/min,满足要求。
二、风机选型
选取用两台(一台备用)FBD-NO7.1/2×45Kw型压入式局部通风机,电机功率为2×45KW的风机,局部通风机风量为650~450m3/min,风压为600—6600Pa,工作面布置一趟Ф1000mm阻燃、抗静电胶质风筒,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三、通风机配风量计算
Q巷=60VS+Q扇max=60×0.25×23.7+450m3/min=755.5m3/min
式中,V—局部通风机吸风口后方巷道应具有的风速,煤巷V=0.25m/s。
S—局部通风机处巷道最大断面积,23.7㎡
Q扇max—局部通风机测定实际吸风量,450m3/min;
局扇前配风量不小于755.5m3/min,工作面风筒出口风量不小于400m3/min满足掘进工作面通风需要。
四、通风方式
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2台局部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胶质阻燃风筒和专用供电线路组成。选用局部通风机型号为FBD№7.1/2×45kw型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及“三专两闭锁”。
五、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
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局部通风机安装在401盘区辅助运输巷内距401盘区辅助运输巷4#联络巷向南30m处,配合一趟Φ1000mm胶质阻燃风筒为掘进工作面供风。
六、通风路线
(一)进风路线:
副井→井底车场→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401盘区辅助运输巷→局部通风机→风筒(401盘区辅助运输巷→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工作面(迎头)。
(二)乏风路线:
工作面(迎头)→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401盘区辅助运输巷4#联络巷→401盘区一号回风巷→风井→地面。
附图5-1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通风系统示意图附图5-1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通风系统示意图
第二节压风、供水系统
风源、水源引自敷设在401盘区运输巷开口的永久Φ108mm压风、Φ108mm供水管路。临时管路采用Φ108mm压风管、Φ108mm供水管。
压风路线:地面风井压风机房→副井→井底车场→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401盘区辅助运输→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施工迎头
供水路线:地面主井水箱→主井→井底车场→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401盘区辅助运输巷→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施工迎头。
附图5-2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压风、供水系统示意图附图5-2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压风、供水系统示意图第三节瓦斯防治系统
一、掘进工作面实行“双风机双电源”和“三专两闭锁”,工作面配备瓦斯传感器,瓦斯超限时报警断电。
二、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0.8%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超过0.8%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以内瓦斯浓度达到0.8%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四、工作面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五、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查瓦斯,只有停风区中最高甲烷浓度不超过0.8%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甲烷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
六、瓦检员负责工作面瓦斯的检查工作。队长、班长、掘进机司机、电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随时检查巷道中的瓦斯情况。
七、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瓦斯检查员每班至少四次到迎头检查瓦斯,并及时了解工作面有害气体状况。
八、施工至DF25断层时,提前打迎头卸压孔(80m)探测瓦斯涌出量、地质构造等。
九、过DF25断层割煤时,加强瓦斯检查、通风管理。监控系统灵敏、可靠、完好。
十、巷道内施工瓦斯预抽钻场,掘进前要进行瓦斯预抽。
第四节综合防尘系统
严格执行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标准,具体规定如下:防尘水源引自敷设在401盘区辅运巷的永久Φ108mm压风、Φ108mm供水管路。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临时管路采用Φ108mm压风管、Φ108mm供水管。
一、防尘管路铺设
防尘管路每隔50m设一个三通阀门,管路的接头和三通不得漏水,三通阀门必须灵敏可靠。
二、净化水幕
(一)安装位置
距工作面50m、100m范围内各安设一道全断面喷雾,距巷道全风压回风流口50m安装1道净化水幕和防尘网,每500m增加一道净化水幕。
(二)净化水幕的连接
所有的净化水幕的连接顺序为:供水管→阀门→净化水幕。
(三)净化水幕水管
1.水幕必须覆盖巷道全断面。
2.水管两端各安装一喷嘴,其余喷嘴间距700mm。
(四)喷嘴的方向
1.净化水幕喷嘴方向为逆风流方向。
2.喷嘴方向向下,与水平方向呈45°,主管与巷道顶板基本平行。
三、机头及转载点喷雾
(一)所有转载点都必须有喷雾设施。
(二)喷嘴安装在转载点下风侧上方400~600mm、宽度600mm的位置,而且喷嘴必须与卸载方向呈45°,喷向落煤点。
四、机载喷雾
掘进机坚持使用内外喷雾,内喷雾装置的工作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装置的工作压力不得小于4MPa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开机开水、停机停水”。
五、个人防护用品佩戴
个人防护按规定配戴防尘口罩。
六、防尘设施要求
(一)巷道要求冲洗降尘且保证雾化良好,彻底清除顶帮及设备、电缆上的浮尘,对不适宜用洒水方法除尘的电气设备必须用干燥的棉纱擦拭除尘,严禁用湿棉纱擦拭,洒水消尘时所有电气设备用塑料布遮盖。
(二)按设备检修要求对现有设备除尘系统进行维护保养,以保证正常使用。
(三)协助通风队作好份内的通风管理和综合防尘工作。
(四)采用湿式打眼。
(五)工作面车辆应尽量做到平稳行驶,防止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扬尘。
(六)巷道冲尘:每天用水至少冲刷一次风筒及巷道,特殊情况每班及时冲刷,保证无粉尘堆积风筒上。
(七)现场必须备有不少于20m的专用洒水软管。
七、隔爆水棚安装
(一)设多组隔爆水棚,隔爆水棚距工作面回风口50-75m安设一组,距迎头60~200m安设一组,每组隔爆水棚间距不大于200m。
(二)水量计算:
1.按每平方米所需方量计算
每平方米需水量200L,巷道断面积22.02㎡,所需水量:L=200×22.02=4404L
2.按隔爆水棚长度计算
隔爆水棚每排水袋间距为1.5m,长度为20m,布置14排,每排4只,共56个,每只水袋装水80L,总水量=L=5680=4480L。
第五节防灭火系统
一、防火重点
本巷道掘进施工防火的重点是防止设备、机械摩擦生热、缆线和人为火灾。
二、防灭火设施位置布置及要求
(一)胶带输送机必须安设超温洒水装置,确保灵敏可靠。
(二)胶带输送机必须安设防跑偏装置,防止胶带机跑偏摩擦着火。
(三)在胶带输送机机头处要备有沙箱、灭火器,沙箱内要盛满沙子及沙袋,并保证沙子干燥,备好消防锹2把,8kg干粉灭火器每处不少于2个,沙袋20个。
(四)供水管路兼作消防供水系统,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每50m安设一个三通,消防管路安装到位。
(五)为防止煤炭自燃,加强对CO的检查、治理力度,定期检查巷道的浮尘情况,及时将胶带机下的浮煤清理干净。
(六)电缆盘放使用专用电缆架,防止电缆着火。
(七)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有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扔乱放,严禁将剩余的油、废油泼洒在巷道内。
三、防灭火措施
机械设备开关、皮带机头附近要有合格的灭火器和立式组合沙箱1组,沙箱内有不少于0.3m3的消防沙,CO2(MFZ/ABC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两个,并且做好日常查看失效与否的更新工作,以便直接灭火。
表5-1灭火器配置情况表
序号 配置地点 器材名称 数量 1 掘进机 干粉灭火器(MFZ/ABC)型) 2个 2 胶带输送机机头、机械设备开关 沙箱、干粉灭火器(MFZ/ABC) 0.3m3容积沙箱1个,灭火器2个,消防斧1个,消防钩1个,消防锹2个,消防桶2个,沙袋20个。 四、灭火水源
灭火水源与供水管路为一趟管路,来源于地面供水系统。地面主井水箱→主井→井底车场→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401盘区辅助运输巷→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施工迎头。
┌→打钻供水水管
├→巷道内水幕水管
工作面水源→├→转载点喷雾
├→冲刷巷帮水管
第六节安全监测系统
一、甲烷传感器及甲烷断电仪的配备和使用(通风队负责安装)
(一)瓦斯传感器的参数设置
表5-2瓦斯传感器的参数设置表
传感器 报警点 断电点 复电点 断电范围 复电方式 T1 ≥0.7%CH4 ≥0.8%CH4 <0.7%CH4 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人工复电 T2 ≥0.7%CH4 ≥0.8%CH4 <0.7%CH4 人工复电 (二)瓦斯传感器安装位置
T1、一氧化碳传感器距掘进工作面不大于5m。
T2、粉尘传感器距回风口以里10m~15m。
一氧化碳传感器安装在距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回风口以里10m~15m处;风筒传感器安装在距工作面30m以内的风筒上,风筒传感器必须实现风电闭锁;带式输送机头滚筒下风侧10~15m处安装一氧化碳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当巷道掘进长度超过1000m时,在巷道中部安设一台甲烷传感器T3。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0.0024%)、粉尘传感器报警浓度(粉尘量≥4mg/m3)。
(三)掘进机上配备机载式瓦斯断电仪:
报警浓度≥0.7%,断电浓度≥0.8%,复电浓度<0.7%,断电范围为掘进机电源。
(四)安装要求:
1.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瓦斯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不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小于200mm。
2.传感器分站应设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及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中,安设时应加垫支架或吊挂在巷道中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mm。
3.监测电缆应悬挂在风管或水管的另一侧,如与水管或风管在同一侧敷设时,必须敷设在风水管路的上方,间距不得小于300mm,在巷道中,监测电缆与动力电缆应分帮悬挂,如果悬挂在同一帮,监测电缆应敷设在动力电缆上方,间距不得小于100mm,电缆的连接严禁有失爆、鸡爪子、羊尾巴等现象。
4.安装、拆除监控设备或检修与监控设备相关连的电气设备影响监控设备运行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二、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的配备和使用
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的配备人员有管理人员、各班班长及特殊工种人员。
(一)队长、技术员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对其分管范围内的甲烷进行不间断的检测,如有报警现象必须进行处理。
(二)流动电钳工下井担负机电维修工作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在检修工作地点20m范围内检查甲烷气体浓度,有报警现象时不得通电或检修。
三、监控管理:
(一)瓦斯监测系统安装2日后,必须使用标准的气样对传感器的零点、灵敏度、报警点、断电点、指示值重新进行调校,不合格的必须更换。
(二)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每15天至少1次。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每15天至少测试1次。
(三)在安装分站及断电仪时,要杜绝电气失爆,并保证电气设备的完好,定期对电气设备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台台完好。
(四)每天下井人员必须对井下的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五)信号电缆敷设在施工单位所使用信号电缆上方,距离不少于0.1m,平行吊挂。
(六)分站电源要上架,并安设接地线,实行挂牌管理。
(七)井下所有监控设施,包括线路、三通、瓦斯传感器、局扇开停等,由通风队负责安装、调试、维修,交由所在施工单位使用,施工单位指派专人管理。
(八)掘进工作面在进行洒水降尘工作时,严禁将水洒向监控设施,造成设施损坏。
(九)后路在进行巷道修护时,必须对监控设施采取保护措施。
(十)已安装好的监控设施,施工单位需要移挪电器设备时,涉及监控设施时必须提前取得通风部联系,否则任何人不得随意移挪监控设施。
(十一)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井下监控设施,并加强日常管理,教育职工不要偷盗、损坏监控设施。
(十二)通风队、机电部负责每15天进行一次瓦斯电、风电断电试验。
附图5-3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监测监控系统示意图附图5-3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监测监控系统示意图
第七节供电系统
一、电源选择
供电系统分为动力电源和风机专用电源。动力电源:电源取自401盘区变电所系统二Ⅱ段1016#开关柜。主风机电源取自401盘区变电所系统二3#高爆;副风机电源取自新安装的动力变压器。电缆要吊挂整齐,电缆钩每两排一个,电缆的垂度不大于50mm。配电点设置在距迎头100m以外的安全地点,必须采用风电闭锁。
供电系统(动力):来自401盘区变电所系统二Ⅱ段1016#开关柜→401盘区辅运巷4#联络巷动力变压器(新安装)→401盘区辅运巷4#联络巷总动力馈电开关→→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迎头用电负荷。
主风机专用电源(660V):来自401盘区变电所3#高爆开关→401盘区辅运巷配电点1#移变→401盘区辅运巷配电点1-D01馈电开关→风机切换开关(主机)→主风机。
副风机专用电源(1140V):来自401盘区变电所系统二Ⅱ段1016#开关柜→401盘区辅运巷4#联络巷动力变压器(新安装)→401盘区辅运巷4#联络巷副风机馈电开关→风机切换开关(备机)→副风机。
二、接地系统选择
为保证井下安全供电,预防触电和电火花事故,接地系统必须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执行。
(一)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铅皮和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高压电缆的金属连接器都必须有可靠接地。
(二)整流巷道等配电点必须安设接地系统,接地系统采用40×4mm的镀锌扁钢。
(三)辅助接地母线,必须采用断面不小于16mm2的电缆;主接地母线断面不小于16mm2的镀锌铁线或钢绞线。
(四)接地电阻每月由班里电工测试电阻是否满足要求,每季度由区队机电队电工测量接地电阻值。
(五)供电系统计算
1.通风系统
两台FBD№7.1/245KW局部通风机,选用401盘区辅运巷1#变压器作为主变,401盘区辅运巷4#联络巷新安装的变压器作为备用变压器。从1#变压器至风机选用MYP-0.66/1.44矿用电缆370+125mm2,选用QBZ-2120ASF风机开关,详细计算如下:
主风机电缆选用按下列公式计算:
P/(3UCOSφ)=90/(1.7320.660.8)=99A
式中:
Ie—额定电流;
P—功率,取90KW;
U—电压,取0.66KV;
iCOSφ—功率因数,取0.8。
选用QBZ-2120风机开关,整定值为100A,满足施工需要。
选用MYP-0.66/1.44矿用电缆370+125mm2,根据额定载流量表查出电缆额定电流为225A,大于风机电流(加压降损失电流),选型合适。
副风机电缆选用按下列公式计算:
P/(3UCOSφ)=90/(1.7321.140.8)=57A
式中:
Ie—额定电流;
P—功率,取90KW;
U—电压,取1.14KV;
iCOSφ—功率因数,取0.8。
选用QBZ-2120风机开关,整定值为60A,满足施工需要。
选用MYP-0.66/1.44矿用电缆335+110mm2,根据额定载流量表查出电缆额定电流为138A,大于风机电流,选型合适。
2.动力
工作面使用一台EBZ-200综掘机(功率301KW),两部80伸缩皮带(功率125KW),一台钻机(功率55KW),一台潜水泵(功率7.5KW)。最大负荷为:433.5KW。选用401盘区辅运巷4#联络巷动力变压器(500KVA),从变压器-综掘机选用MYP-0.66/1.44矿用电缆370+125mm2,选用KBZ-400馈电开关,详细计算如下:
电缆选用按下列公式计算:
Ie=P/(3UCOSφ)=301/(1.7321.140.85)=179A
式中:
Ie—额定电流;
P—功率,取301KW;
U—电压,取1.14KV;
iCOSφ—功率因数,取0.85。
选用KBZ-400馈电开关,整定值为180A,满足施工需要。
选用MYP-0.66/1.44矿用电缆370+125mm2,根据额定载流量表查出电缆额定电流为230A,大于综掘机电流,选型合适。
附图5-4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供电系统示意图附图5-4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供电系统示意图
第八节排水系统
一、工作面排水设施布置
巷道掘进期间利用已投入使用的401盘区水仓进行排水,通过401盘区水仓排至井底中央水仓,再集中排至地面。
(一)临时水沟规格为(宽×高)=400×300mm,临时水沟不得滞后工作面30m。
(二)根据巷道施工情况,在巷道合适位置施工临时水仓,水仓容量不小于3m3。
3、临时水仓安设流量不小于50m3/h的潜水泵,同时备用1台相同型号的排水泵,并使用Φ108mm排水管路将积水排出。
二、排水设备要求
(一)在排水泵后端设置一个逆止阀,排水时打开,排完水后关闭,避免排水管路中的排水倒流。
(二)排水时必须有专人在现场进行排水,加强对排水设备的看护与管理。
(三)积水排完后及时停止水泵运转,避免排水泵长时间的空运转,损坏排水设备。
(四)必须定期对排水设备进行检修,保证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转。
(五)排水系统:工作面→临时水沟→施工临时水仓→水泵(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401盘区辅助运输巷)→401盘区水仓→中央水仓→地面。
附图5-5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排水系统示意图
附图5-5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排水管路系统示意图
第九节运输系统
一、运输方式
(一)装煤方式:
采用EBZ-200型掘进机割煤,使用转载输送机→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401盘区带式输送巷→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煤仓→主井→地面出煤。
(二)供料方式:
采用3T无轨胶轮车装料,由副井运至井底,再由井底开至工作面。
二、出煤系统
(一)出煤系统:
迎头→掘进机(EBZ-200型)→转载输送机→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DSJ-80/40/2×55带式输送机)→401盘区带式输送巷(DSJ-80/40/2×55带式输送机)→401盘区带式输送巷(DSJ-120/63/2×315带式输送机)→中央带式输送机巷主皮带→煤仓→主井→地面。
(二)供料系统:
井上料场→副井→副井井底车场→中央一号辅运大巷→中央二号辅运大巷→401盘区辅助运输巷→401辅助1#联络巷→401盘区带式输送巷→401辅助3#联络巷→401盘区辅助运输巷→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迎头。
附图5-6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运输系统示意图附图5-6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十节照明、通讯和信号
一、照明系统
(一)安装位置
井下胶带输送机机头及各转载点安设照明设施,综掘机自带照明设施。
(二)工作面的照明
工作面照明通过综掘机及所带矿灯照明。
二、通讯系统
通讯联络系统除满足正常生产作业时的信息交流外,在井下发生重大灾变时可以实现灾区人员与地面指挥人员的信息交流,为科学有效地进行施救提供条件。电话距离迎头不大于50米,并保证正常通讯。
(一)系统安装位置
1.固定电话安装位置
在每部胶带运输机的机头、工作面分别安设一部防爆抗噪音电话。
(二)系统管理及维护
1.随巷道掘进,将固定电话逐步向前延伸,并将缆线吊挂到位,工作面电话距离施工迎头不大于50m。
2.维修电工负责(固定电话及电缆线路)维护工作。
3.井下基站、基站电源、电话应设置在便于观察、调试、检验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且无杂物的地点。
4.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器控制皮带的启动和停止。启动前应发出警报,同时工作面和皮带机头的作业人员可通过扩音电话或急停来控制皮带的运转。
三、信号系统
由选用的一套通讯、信号装置来实现。该装置能同时进行通讯和信号的控制。信号及激光电源独立,电压不高于127V,所有信号设备元件应选用防爆型。迎头配备一台打点器和皮带机头2台声光信号装置,随时进行声光信号联系。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
一、劳动组织形式
本队劳动组织形式采用“三八”制,两班半生产,半班检修:零点班、四点班掘进,进行正常生产;八点班前半班进行割煤生产,后半班进行设备检修、接续胶带机等工作。
二、工作内容
生产班完成落煤、装煤、运煤、支护、接风筒、延伸皮带和清理浮煤等工作;检修班对机电设备进行全面检修与保养,负责工作面胶带机及管路的延伸、各种材料准备及电缆的吊挂等。
表6-1劳动组织图表(机掘)
序号 工种 在册
人数 出勤
人数 出勤人数 备注 八点班 四点班 零点班 1 班组长 3 3 1 1 1 2 掘进机司机 4 3 1 1 1 3 打眼支护工 19 18 6 6 6 4 皮带机司机 6 6 2 2 2 5 机修电工 7 7 7 —— —— 6 钻机司机 4 4 2 2 —— 7 辅助工 4 4 2 2 —— 8 通风工 6 6 2 2 2 9 技术员 1 1 —— —— —— 10 验收员 3 1 1 1 1 11 队长 1 1 —— —— —— 120 合计 58 56 24 17 13 第二节作业循环
一、循环作业
为保证正规循环作业的完成,施工作业必须根据劳动组织的人员配备,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工时利用率。循环进尺为1.4m,最大控顶距为1.7m,最小控顶距为0.3m。如遇冲击地压显现明显或顶板、煤帮破碎时循环进尺调整为0.7m,一掘一支。
工期保证措施
(一)组织管理措施
1.按照工程项目管理法组织施工,对本掘进工程实行包工期、包质量,包成本的项目负责制,将任务指标分解,层层落实到班组和个人。
2.优化管理机构和劳动组织,选用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为班组长,按工程、岗位实行定员、定编,各项工作任务实行定量、定时、定人。
3.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各班组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奖罚分明,使整个区队形成一个团结奋斗、工作高效的集体。
(二)技术措施
1.制定合理的分部、分项及单位工程进度计划目标,根据实际完成与计划对比,做出相应的调控,实现工程进度的动态控制,保证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2.坚持正规循环作业,消除影响工期的因素。合理安排工序转换工作,压缩转换时间,充分利用机械设备停歇时间,进行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附图6-1: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正规循环图表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6-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巷道掘进断面 m2 22.02 2 在册人数 人 58 3 圆班出勤人数 人 56 4 出勤率 % 95 5 循环进度 m 1.4 6 日进尺 m 7 7 月进尺 m 175 按25天/月计算 8 循环率 % 83 9 锚索消耗 根/m 7.14 φ21.8×7100mm 10 锚杆消耗 根/m 28.57 φ22×2500mm 11 钢筋网消耗 m2/m 10.65 12 菱形网消耗 m2/m 8.67 12 锚固剂消耗 支/m 127.14 13 钢带消耗 Kg/m 90.58 第七章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第一节紧急避险系统
一、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45分钟的隔绝式自救器。
二、快速、有序撤离灾害现场
(一)当发生各种灾害时,相关地点的作业人员,按照所在地点的避灾路线,快速撤离灾害现场。
(二)当人数较多时,各班组跟班队干部、班组长要加强组织协调,离开灾害现场时要井然有序,防止拥挤事件,提高离开效率。
(三)进入灾害现场后,班组长必须及时清点人数,同时认真检查及时掌握本班组人员的健康情况。
三、有序、高效组织施救
(一)由带班领导、调度人员或安检人员为现场的第一负责人,如果上述人员不在现场,由安全经验丰富、熟练掌握煤矿各种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对周边巷道环境熟悉的跟班队干部、班组长或安全生产骨干担任现场第一负责人。
(二)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撤离人员的健康情况,并利用一切通讯手段,尽快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准确汇报事故及人员情况,并接受地面救援中心的指挥。
(三)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进一步明确责任、分解工作,成立临时救援指挥体系,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要安排专人具体负责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保持联系,所在地点系统、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控制,对环境进行监测。
(四)所有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必须保持冷静、有序,尽量节省体力消耗。
(五)现场第一负责人要组织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及时的救援。
(六)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加强各资源的管理,做到统一管理、伤员优先、合理使用。
四、快速、有序组织撤离
(一)在接到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令或者撤离现场无法保证人员生存的情况下,现场指挥人员必须结合现场情况,认真组织,确保有序、快速撤离。
(二)撤离前现场指挥人员必须规定联系方式,确保撤离过程中始终保持联系。
(三)撤离前必须提前安排好伤员救治转移。
(四)撤离前现场指挥人员必须认真清点人数。
第二节监测监控系统
一、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瓦斯监测采用KJ90X型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由地面中心站、监测线缆、一台分站、二台断电仪、二台甲烷传感器、一台粉尘传感器、两台CO传感器、一台风筒传感器、二台风机开停传感器组成。
二、监测分站安装在401盘区辅助运输巷(局部通风机位置),电源取自风机馈电开关。
三、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安装的风机开停传感器及巷道安设的甲烷传感器实时监测风机运行情况和甲烷浓度。
四、掘进工作面及回风流的甲烷浓度达到0.8%时自动切断通往工作面的所有非本质电源、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第三节通信联络系统
一、工作面设置一部固定电话。
二、本电话通过专用电话线与自动交换机相连接,通过自动交换机能够和井底车场、运输调度站、调度室、区队值班室、地面内部电话以及矿井井下各地点相互直接联系。
三、工作面内通讯电话,应具有防水、防腐及防尘功能;在有淋水的区段加设雨搭进行防水,及时除尘。
四、面内通讯光缆应吊挂整齐、平直,必须使用专用通讯光缆钩进行吊挂;在挪移通讯电话时要加强爱护,不能硬拉硬拽,将回收的光缆及时回收升井,不能乱扔乱放。
五、工作面每班必须安排专人至少进行一次与区队或调度室通话联系,进行试机;确保通讯系统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六、检修班维修电工负责通信设备的检查、保养;当通信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汇报区队,联系调度室及通防队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第四节压风自救系统
一、掘进工作面迎头向外25~40m范围内安设2组ZYJ(C)压风自救装置,满足工作面人数需求。
二、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压风管道上。
三、压风自救风量:风压不小于0.4Mpa。当压风管路无风时,必须停止掘进作业,只有在恢复供风后方可进行生产。
四、管路铺设必须达到平、直、稳、牢、保证不漏气,压风自救安装在支护良好且无杂物的行人侧,安装高度距离巷道底板1~1.5m,便于人员使用,将压风自救系统装置安装在人形侧。
五、压风自救主阀门处于常开状态;压风供给量每人不得少于0.1m3/min。
六、每班指定专人对压风管路进行检查,确保管路不漏气及自救装置完好,保证管路畅通和风流清洁。
第五节供水自救系统
一、掘进工作面迎头向外25~40m范围内安设2组ZYJ(C)供水施救装置,满足工作面人数需求。
二、供水施救装置安装在掘进工作面供水管道上。
三、当供水管路无水时,必须停止掘进作业,只有在恢复供水后方可进行生产。
四、管路铺设必须达到平、直、稳、牢、保证不漏气,供水施救安装在支护良好且无杂物的行人侧,安装高度距离巷道底板1~1.5m,便于人员使用,将供水施救系统装置安装在人形侧。
五、供水施救主阀门处于常开状态。
六、每班指定专人对供水管路进行检查,确保管路不漏水及自救装置完好,保证管路畅通。
第六节人员定位系统
一、人员下井前将每班下井人员名单报信息站,然后在信息站门前进行安全确认,随后通过设置在信息站前4台HK-400型虹膜识别考勤机,识别后上交入井证才能入井,下井人员信息通过RJ45通信接口传输到电脑里面,并通过大屏幕显示。
二、井下人员通过绑在矿灯上面的KJ602-K2标志卡,显示人员在井下位置。非紧急避险状态下,严禁随意按“求救报警”按钮。
三、升井后排队领取入井证并通过虹膜识别考勤机上识别销号后方可通过。
第八章冲击地压防治
第一节冲击地压影响因素
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期间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煤层冲击倾向性、开采深度、底煤厚度、断层构造等。
第二节冲击危险性评价及冲击危险区域划分
根据《孟村矿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冲击危险性评价及防冲设计研究报告》,分析得到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期间的冲击地压危险等级整体为中等危险。
根据转运安全辅助运输巷冲击地压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对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期间冲击危险区域进行了划分。
表8-1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期间冲击危险区域统计
序号 位置 冲击危险指数 影响因素 危险
程度 1 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
(里程0~840m) 12 煤单轴抗压强度、开采深度、底煤厚度、地应力场 中等冲击 2 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
(里程840~1190m) 15 煤单轴抗压强度、开采深度、底煤厚度、地应力场、DF25断层 强冲击 3 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
(里程1190~2650m) 12 煤单轴抗压强度、开采深度、底煤厚度、地应力场 中等冲击 4 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 10 煤单轴抗压强度、开采深度、底煤厚度、地应力场 中等冲击 具体危险区域划分如图3-1所示,红色圈定区域代表强冲击危险区域,共1处;黄色色圈定区域代表中等冲击危险区,共2处。上述危险区域是在孟村矿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已知的地质资料及当前开采环境基础上所划定的,在掘进期间,还应根据现场条件的变化、监测数据及采掘情况及时调整。
图8-1401103工作面掘进期间冲击危险指数分布及等级划分
注:红色代表强冲击危险区域,黄色代表中等冲击危险区域。
第三节掘进工作面安全推进速度
依据掘进工作面掘进期间微震等监测系统分析,当掘进工作面均匀推进时对冲击地压防治是有利的,工作面停掘后恢复生产时期、掘进速度不均匀、掘进速度突然加速等均有可能引起冲击地压的发生,在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当掘进速度较为均匀时围岩应力调整相对平缓。因此因合理控制掘进速度,尽量保持均速掘进。
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采用掘进机施工,强、中等危险区域的掘进速度分别不能超过4.9m/d和6.3m/d。
第四节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法
目前,孟村煤矿冲击地压监测技术主要包括钻屑法、煤体应力法、微震监测和地音监测方法。而根据监测预警的原则,监测手段必须有明确的监测对象,监测数据保证准确、便捷、实时。根据各监测手段的监测机理和所监测冲击地压启动能量来源的分布范围,并结合矿井现有监测设备,确定综合预警技术的监测模式必须是多参量实时在线监测。
一、区域集中动载荷监测微震法
在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迎头退后300-500m各布置一组微震探头(2个),并随工作面采掘而前移,始终保证有至少4个探头对工作面进行实时监控。见图8-2,
图8-2微震监测探头布置示意图
二、局部动载荷监测-地音法
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迎头各布设2个地音监测探头,当掘进面掘进到距离最远探头110m的时候,将最远一组探头移至距迎头30m位置,以此方式循环移动传感器,应在尽可能远离噪音源;地音传感器初步布置见图8-3:
图8-3地音监测系统布置示意图
三、局部集中静载荷监测和检验-钻屑法
(一)钻屑孔布置
检测位置:工作面迎头。
检测频率:每施工一轮迎头卸压孔检测一次。
(二)钻孔参数及注意事项:
1.钻孔参数:孔径42mm,孔深10m,距底板高度1.0-1.5m。
2.注意事项:
①检测时,钻杆要匀速推进,推力和钻孔成一条直线,并采取合理措施尽量减少煤粉损失;
②详细记录检测时间、地点及每米的煤粉量,卡钻、顶钻、煤炮等动力现象。
(三)预警指标: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检测区域具有冲击危险,经微震法确认后,防冲部制定专项防治方案,进行解危处理。
1.钻屑检测煤粉量:单孔煤粉量有2个以上数值超过临界值(2-7m,2.4kg/m;8-10m,2.8kg/m)。
2.动力现象:检测时出现明显顶钻、卡钻等动力现象。
四、冲击危险预警
(一)当巷道出现频繁剧烈煤炮、顶板下沉、底鼓等动力显现现象时,要及时上报调度室和防冲部,并采取应对措施。
(二)接到预警通知单后,严格按规定设置安全警戒,严格执行准入制度。
第五节冲击地压防治方案
一、掘进期间冲击地压中等冲击危险区防治方案
(一)迎头大孔径钻孔卸压
1.卸压孔参数
表8-1掘进迎头卸压孔设计参数
施工位置 数量 长度/m 倾角/° 方位角/° 孔径/mm 布置方式 迎头 3 120 与巷道坡度一致 270 133 三花 2.施工方法
掘进迎头布置3个钻孔,采用“三花”型布置,下部两孔距离巷帮各1.4m,上部孔距离底板1.8-2.2m。掘进工作面距卸压孔终孔位置15m时,施工下一轮迎头卸压孔,始终保持掘进前方不小于15m处于有效卸压范围。巷道迎头岩石距底板超过1.5米时,暂停迎头卸压孔施工。钻孔参数及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8-4巷道迎头卸压钻孔布置图
(二)帮部卸压钻孔
1.卸压孔参数
表8-2两帮卸压孔设计参数
施工位置 长度/m 方位角/° 孔径/mm 孔间距/m 布置方式 封孔长度/m 封孔材料 帮部 14 0/180 133 2.1 单排 3 水泥砂浆 2.施工方法
帮部卸压孔垂直于巷帮单排布置,钻孔直径133mm,钻孔长度14m,钻孔距底板1.2-1.5m,封孔长度3m,滞后迎头不得超过50m。巷道两帮岩石距底板超过1.5m时,暂停帮部卸压孔施工。参数及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8-5帮部卸压钻孔布置剖面示意图
(三)底板卸压钻孔
1.卸压孔参数
表8-3底板卸压孔参数表
施工位置 长度/m 倾角/° 方位角/° 孔径/mm 孔间距 底板 10 -60° 270° 133 2.1 2.施工方法
底板卸压孔倾角-60°,钻孔直径133mm,孔间距2.1m,钻孔深度10m。当钻孔长度不足10m时,钻孔施工至巷道底板岩石1m。当钻孔≤1m时,暂停底板卸压孔施工。滞后迎头不超过50m。钻孔参数及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8-6底板卸压钻孔示意图
二、掘进期间冲击地压强冲击危险区防治方案
强冲击危险区域卸压技术方案制定原则和方法与中等冲击危险区域基本一致,仅在具体参数上略有调整。结合孟村矿井2019年实施的钻孔卸压效果分析,在强冲击危险区域常规卸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加以调整:
(一)掘进迎头卸压
与中等冲击危险区域卸压技术参数基本一致,增加2个孔,采用“五花”布置,三下两上,其他参数不变,见图8-7。
图8-7掘进迎头卸压示意图
(二)巷道两帮钻孔卸压
孔间距由2.1m调整为1.4m,其它与中等冲击危险区域卸压技术参数一致。
(三)底板钻孔卸压
孔间距由2.1m调整为1.4m,其它与中等冲击危险区域卸压技术参数一致。
三、掘进期间监测预警后煤层冲击危险区强化防治方案
(一)强冲击危险等级时局部强化卸压
1.依据冲击地压实时监测系统(微震系统、地音系统)的监测结果,当某一区域出现强冲击危险预警时,下达停工通知,按照常规方案的强冲击危险区域参数对该预警区域的两帮和底板实施解危措施。
2.解危措施实施完毕后,利用监测系统检验卸压效果,危险等级降低则停止强化解危,否则反复施工。
3.具体方案以防冲管路部下发的预警解危方案为准。
(二)中等冲击危险等级时局部强化卸压
1.依据冲击地压实时监测系统(微震系统、地音系统)的监测结果,当某一区域出现中等冲击危险预警时,按照常规卸压方案的中等冲击危险区域参数对该预警区域的两帮和底板实施解危措施。
2.解危措施实施完毕后,利用监测系统检验卸压效果,危险等级降低则停止强化解危,否则反复施工。
3.具体方案以防冲部下发的预警解危方案为准。
四、特殊时期和区域治理方案
掘进期间巷道贯通、开门口、立交等属于特殊防冲时期;在特殊时期制定防冲专项措施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针对特殊时期的地质及采掘情况,提前编制每个特殊时期的冲击地压防治专项措施;
(二)根据监测结果开展专项卸压措施,当冲击危险等级为中等时,按照掘进期间卸压方案的中等冲击危险区域参数采取两帮和底板解危措施,当冲击危险等级为强时,按照掘进期间卸压方案的强冲击危险区域参数采取两帮和底板解危措施。
第六节效果检验
一、综合检验方法
采用微震监测法、地音监测等综合监测系统,根据工作面防冲措施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和满足相关的规章、标准等,依据微震事件能量和频次变化,地音监测数据变化值共同确定,确定效果检验结果。
二、钻屑法:当认为综合检验方法不能实现检验结果时,补充采用钻屑法进行检验。具体参数同局部集中静载荷监测-钻屑法
1.每轮超前卸压孔施工完成后进行一次钻屑法检测,判定巷道冲击地压危险程度,若检验结果达不到安全施工条件,严禁掘进施工,必须再次进行解危处理,直至解危效果符合安全施工条件,方可掘进施工。
2.按照防冲部要求,不定期对掘进巷道进行钻屑法检测。
3.掘进巷道开工前或停工超过3天的巷道复工前,应按规定对该巷道进行解危和效果检验,判定其冲击地压危险程度,若检验结果不达标,必须再次进行解危处理,直至解危效果符合安全施工要求,方可恢复掘进作业。
4.钻屑检测方法:
(1)钻孔过程中,用专业工具收寄煤粉,第1m钻屑舍去,从第2m开始记录出屑量,每钻进1根钻杆测量记录一次,记录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2)检测时,钻杆要匀速推进,推力和钻孔成一条直线,并采取合理措施尽量减少煤粉损失。
(3)钻孔过程中,需详细记录动力现象的类型及其对应的钻孔深度,如:顶钻、卡钻等。
第七节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准入
一、进入巷道警戒区域人员必须穿戴防冲服和防冲帽。
二、采掘工作面冲击危险区设置防冲管理站,设有《冲击地压警戒区出入登记本》,包含进出入的人员、单位、原因、时间。警戒位置设置在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内,距离迎头200m位置处。
三、冲击地压煤层的掘进工作面200m范围内进入人员不得超过9人。
四、警戒人员应严格限制危险区域内作业人数,并尽可能将人数控制在最低限度。
五、安检员负责监督警戒设置和准入制度执行情况。
第八节卸压钻孔验收
一、安检员对钻孔验收工作负直接责任,负责每班对钻孔施工情况进行验收,验收人员认真填写《钻孔验收单》,详细记录钻孔施工时间、位置、深度、间距、倾角等参数,并在验收单上签字。
二、单个钻孔终孔起钻时,安监员应认真清点钻杆个数,确认钻孔深度,并在验收单上签字。下班前,应向矿调度室详细汇报当班钻孔施工情况。
三、通知安检员及时对钻孔施工情况进行检查,并在《钻孔验收单》上签字。
四、《钻孔验收单》经施工负责人、安检员签字确认后,于验收当天或次日报送防冲部,并建立井下施工台账。
五、卸压钻孔的长度、间距和倾角等参数出现较大偏差的,视为废孔,不予办理签证,并责令重新施工,确保质量达标。
六、卸压钻孔施工完成后24小时内,及时按要求完成验收、封孔工作,防止瓦斯大量涌出或煤体自燃。封孔必须采用水泥砂浆等不燃性材料。
第九节冲击地压危险区施工安全防护
一、员工必须接受有关冲击地压知识培训,熟悉冲击地压危害发生的征兆、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二、施工人员派专人时刻注意围岩动态变化情况,发现有冲击地压危险征兆时,必须及时通知现场人员撤出危险区域,并设好警戒,同时将情况向区队调度和调度室汇报。
三、当工作面进行支护作业出现异常煤爆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并及时汇报区队及调度室,经现场安检员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施工。
四、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内掘进的巷道应严格执行正规循环作业,短掘短支。
五、在施工卸压孔时,应在钻机附近适当位置安设行人过桥,确保安全出口畅通。
六、在施工卸压孔作业时,必须有专职安检员和专职瓦检员在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七、掘进工作面煤壁向外200m范围内,禁止存放刚性材料;正在使用的设备要生根联牢,拆卸及无用物料必须及时装车外运,不能及时外运的物料及设备必须用钢丝绳捆绑固定,具体执行标准参照《关于印发<设备、物料、管路限位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陕彬孟矿司发﹝2020)102号)。
八、巷道开关综保等供电设备必须与开关架固定,开关架必须在巷道帮部捆绑牢固。
九、将巷道内杂物清理干净,保持退路畅通;
十、备用材料存放在专门物料架内,存放距离距工作面不小于200m;设备、材料应采取固定措施并用钢丝绳绑扎在巷道帮部,捆绑钢丝绳不少于2道,码放高度不应超过0.8m。零散配件、工具等应装箱。
十一、在施工卸压钻机孔过程中,应做好钻进记录,如遇到煤岩性变化、孔内涌水等异常地质及水文地质变化时,应及时报地测部和防冲管理部。
十二、测风员、瓦检员进行作业时,必须与其他人员结伴而行,同进同出,严紧单独进入巷道进行作业。
十三、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风筒必须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进行吊挂,风筒吊挂必须用钢绞线拉大线,用尼龙绳、麻绳等材料逢环必挂,做到环环吃劲,吊挂平直。
十四、局部通风机开关必须安设在专用支架上,并与支架固定在一起,支架用帮锚固定牢靠,避免冲击地压显现时局部通风机开关掉落或倾倒伤人。
十五、掘进巷道贯通或错层交叉施工时,应当在距离贯通或交岔点50m之前开始采取防冲专项措施。
十六、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实施解危措施时,必须撤出与防冲施工无关的人员,撤离解危地点的最小距离:强冲击危险区域不得小于300m,中等冲击危险区域不得小于200m,其它区域不得小于100m。
十七、支护顶部锚索应采取防崩措施,统一使用不低于12#铁丝,绑扎锚索的铁丝每根长度500mm,铁丝在锚索外露部分缠绕5圈,两端绑在锚网上,铁丝固定端必须拧紧,不能低于3扣,缠绕锚索的铁丝采用“一”字布置,锚索绑扎垂直于钢带。
十八、在距掘进工作面25m至40m的巷道内、警戒人员所在位置等,至少设置二组压风自救装置。压风自救系统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每天巡检1次,确保设置能够正常使用,建立技术档案及使用维护记录。
十九、对在用设备、管线、物品等应当采取固定措施,管路吊挂高度大于1.2m的管路每隔10-30m,垂直巷帮打设专用固定锚杆,采用管卡配套刚性连接装置固定在专用固定锚杆上;落地管路按物料限位进行管理。
二十、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内2个掘进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50m时,必须停止其中一个工作面。
二十一、冲击地压危险巷道应设置醒目的警示牌、避灾避险路线图,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应重点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检查,监督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十二、处理冲击地压破坏巷道顶部活矸时,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且必须提前用液压支柱或木点柱等进行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应有效接顶,并用长柄工具站在安全的地点作业。使用脚手架时,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
二十三、掘进工作面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必须暂停掘进,加快卸压孔施工进度,待符合相关规定后,方可恢复掘进。停复工通知均由工程部拟定,并下发相关部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
(一)帮部卸压孔距迎头超过50米时;
(二)底板卸压孔距迎头超过50米时;
(三)掘进迎头卸压孔滞后应施工位置10米时。
二十四、掘进工作面迎头卸压孔终孔或遇岩石等异常情况时,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必须及时向调度室汇报,经防冲部同意后,方可退出钻杆。
二十五、如冲击地压显现造成巷道破坏,人员无法撤离时,应及时汇报调度室,并利用风水管供风在安全地点躲避,等待救援。
第十节钻孔施工管理
一、施工前提前一个班,由检修工负责完成钻机的检查、调试运行等工作。
二、检查、调试运行良好后,交与钻孔施工区队负责管理施工。
三、班前准备:
(一)下井前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否则、禁止参加施工作业;
(二)按时参加班前会,认真学习班前会讲到的安全注意事项,了解井下作业现场相关情况,明确本班任务;
(三)入井前根据工作安排准备好本班所带的工具、材料等;
(四)进入掘进工作面的人员,必须穿戴防冲服、防冲帽及其他个体防护用品;
四、钻机在综掘机馈电负荷侧接电源。
五、稳钻前由机长确认钻机周围无片帮、活矸、空顶等安全隐患情况,综掘机向后退,迎头割齐、平整,顶板及两帮支护完好后方可进行稳钻工作。
六、钻机固定
(一)稳钻前,必须彻底清理稳钻位置煤泥,使钻机处于硬底上,方可稳固钻机。
(二)稳钻时必须保证底部液压腿柱接地稳好,以防钻进过程中出现顶钻而引起钻机后移,钻机稳好后,应及时吊挂好风水管及电缆。
(三)稳钻可参照钻机说明书,视钻孔深度和巷道坡度、平整情况加装顶板固定装置。施工帮部和底板卸压孔时,保证底部液压腿柱接地稳好;施工迎头卸压孔时,保证顶部顶牢顶紧,底部液压腿柱接地稳好。
(四)各类型钻机固定时必须顶部和底部加装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的数量上下各不少于3个,如遇巷道超高顶部固定立柱不能打设或打设后威胁打钻人员安全时,可采用锚杆配合钢丝绳固定,固定锚杆不少于2个,钢丝绳直径不小于9.3mm。
(五)钻机各机械运转部分必须加防护罩,并设定禁止非工作人员靠近区域;淋水地点必须对开关、油箱、进行妥善遮掩。
(六)钻进过程中,作业人员严禁站立在机身左右两方,钻机周围1m范围内严禁从事其他工作。
七、开钻前准备工作:
(一)钻机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上岗时穿戴整齐,衣袖、衣襟、裤脚捆绑扎紧,严禁在施工现场嬉戏打闹。
(二)钻机工必须熟练掌握钻机的操作要领、维护保养和排除故障、钻孔的施工方法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瓦斯抽放、防突等相关知识。
(三)施工前,钻机要进行试运转,检查易松动、易损坏的钻机各零部件是否完好齐全,电气设备是否存在失爆等安全隐患,钻杆、钻头、接手无磨损等影响施工现象。
(四)为防止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发生瓦斯超限事故,钻孔施工作业场所必须要有良好的通风;并且要求机长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检仪,并且悬挂于钻孔上方。
(五)开钻前要挖好排水渠,并选取低洼点设置抽水泵,做好排水、煤岩粉清理工作。
(六)开钻前要把周围杂物清理干净,摆放整齐,安全隐患彻底排查完,同时,必须对施工现场足够熟悉,必须保证工作场所通道畅通,以便出现突出事故时人员及时撤退。
八、钻机启动时,注意力要集中,并观察各运转部位有无异常,同时检查出水情况是否正常,确定无异常后方可正式开钻。
九、开钻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中规定的方位、角度、孔深等进行施工,开孔角度必须使用专用量具量取,不经上级部门同意不得私自更改。
十、安装钻杆、钻头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严禁用手直接拆卸水扁或钻杆,防止钻机旋转夹伤或扭伤施工人员;钻机停止运转后方可安装钻杆。
(二)安装前先检查钻杆,应保证所用钻杆不堵塞、不弯曲、丝口未磨损等,不合格钻杆禁止使用;另外钻杆摆放要整齐上架,以防止滑落碰倒砸伤人员。
(三)连接钻杆时应对准丝口,双手把钻杆端平,丝口必须上紧,避免歪斜引起丝口磨损和漏水现象。
(四)装卸钻头时,应严防管钳夹伤硬质合金片,夹扁钻头或岩芯管。严禁使用钻机前夹拆卸钻头。
十一、钻进过程中,严禁任何人员触碰正在钻进钻杆,并且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伤人事故的发生。
十二、在钻孔倾角大的情况下,必须提前搭设固定的台子,人员必须站立在台子上作业,拆卸或连接钻杆时,必须站在钻杆的垂直方向,禁止站在正后方,防止夹持器打开后钻杆下滑伤人。
十三、若钻进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时,必须立即起钻,以防止钻头损坏。
十四、钻进时要保证供水有足够的压力,不准钻干孔;孔内煤粉较多时,应加大水量,延长冲孔时间,防止堵钻头或者夹钻事故。
十五、钻进过程中,钻机工要认真观察钻机运转情况,即观察钻孔内的给排水、钻孔内的震动声及孔口瓦斯喷出量等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停钻,通知负责人员。
十六、钻进过程中必须给油箱安装冷却水,注意各运动部件的温升情况,轴承、油泵、等处的温度不得超过60℃,油温不得超过50℃,否则停机检查,并进行有效处理。
十七、钻进过程中,机长必须统计好钻进钻杆数目,以便准确测算钻孔位置、深度等。
十八、钻进过程中应注意:
(一)发现以下异常情况:煤岩松动、片帮、来压或孔内水量、水压突然加大或减小及顶钻、透水征兆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要迅速派人监视水情,并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钻进过程中,出现响煤炮剧烈、喷孔严重时,必须停止钻进,并保持钻机空运转,同时加大水量及时排出煤岩屑。
(三)钻进过程中,瓦检员要时时监测钻场下风向20m范围内瓦斯浓度,若瓦斯浓度超过0.8%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经过处理待瓦斯浓度降到0.8%以下时,方可正常工作。
(四)在钻机运转的过程中禁止用手、脚或其他物件直接制动钻机运转部件,禁止将工具或其他物品放在正在运转的钻机上。
十九、更换钻头时,要保证孔径和钻头直径匹配,以防卡死钻头、钻杆。
二十、钻进过程中所有人员禁止穿过或跨越钻杆及钻机旋转部位,如有人员需穿过过钻机时,必须停止钻机工作后,方可通过。
二十一、钻机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必须临时停钻,并将钻头退离孔底一段距离,防止煤岩粉卡住钻头或钻杆;停钻8h以上时,应将钻孔冲洗干净,再将钻杆退出来。
二十二、在作业的过程中,钻机电源开关按钮的启动,必须服从机长统一指挥,以防止乱开乱停而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十三、起钻注意事项
(一)起钻前必须彻底把钻孔冲洗干净,并通知钻孔验收员到场验收,以打钻过程中所做的钻杆记录为依据和起出的钻杆数目进行对照。
(二)拆卸水扁时,严禁直接用手拆卸,必须使用管钳,管钳卡好后,接钻杆人员应侧身保持和管钳的距离,不要用手正握管钳,可用手指捏住管钳两侧,防止机长误操作反转伤人。
(三)若孔口处拆卸钻杆需要敲砸时,必须使用铜锤,严禁使用钢或铁器敲砸,以防产生火花;同时不准用管钳敲砸钻杆、钻具,以防砸坏管钳或钻杆。
(四)退出的钻杆必须摆放整齐,并详细记录所退出钻杆数量。
(五)钻机及配套钻具需撤出时,必须放到钻场或其他安全地点码放整齐,不得妨碍其他施工单位运送材料或车辆行驶。
二十四、钻孔封孔后,应及时对毁坏网片按设计进行绑扎修复,并保证巷道表面平整、美观,并及时悬挂钻孔标识牌。
第十一节防止打钻诱发冲击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打钻时,如遇瞬间顶板下沉、底鼓、煤炮频繁等明显动力现象,或孔内大量涌水、瓦斯异常等情况,应立即暂停作业(不得起钻),撤出人员并汇报调度室,经有关技术人员现场查看,提出针对性措施处理后,方可恢复作业。
二、为预防冲击地压造成钻机翻到伤人,在使用钻机施工卸压孔时,应将钻机安置在底板平整处,并将钻机固定牢靠。
三、打钻时,作业人员(除司机外)除换钻杆作业外,其余时间距钻机不得小于5m,且每台钻机作业人员不得超过3人。
四、任何人员不得站在钻机正后方施工;当施工地点有人员通过时,必须停止钻进,严禁人员停留。
五、井下钻杆及配件、工具等必须按要求摆放在专用架子上,严禁随地乱扔乱放。
六、卸压孔施工期间,保持匀速钻进,钻孔与钻杆角度和方位角一致。
第十二节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防底鼓措施
一、保证各监测系统正常运行,确保各测点信号采集、转化、传输、处理、存储正常。
二、强冲击危险区域严禁人员逗留,加强限员管理。
三、皮带机司机、水泵、风机看护工等设备专职司机不得设置在强冲击危险区域。
第十三节钻机设备检修
一、电源取自综掘机1140V电源。
二、严格执行停送电规定,停电必须挂牌,有专业电工进行停送电,非专职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若需大范围停电,影响其它单位,必须提前办理停电申请。
三、接线工艺严格按照矿机电设备管理要求,做到“三无”,确保无失爆,吊挂符合机电设备管理标准。
(一)电缆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必须用与电气设备性能相符的接线盒。电缆芯线必须使用齿形压线板(卡抓)或线鼻子与电气设备进行连接。
(二)不同型电缆之间严禁直接连接,必须经过符合要求的接线盒、连接器或母线盒进行连接。
(三)同型电缆之间直接连接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橡套电缆的修补连接(包括绝缘、护套已经损坏的橡套电缆的修补)必须采用阻燃材料进行硫化热补或与热补同等效能的冷补。在地面热补或冷补后的橡套电缆,必须经浸水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在井下冷补的电缆必须定期升井试验。
2.塑料电缆连接处的机械强度以及电气、防潮密封、老化等性能应符合该型矿用电缆的技术标准。
四、检修人员必须每班检查钻机易松动、易损坏零部件是否完好齐全,油质是否符合要求,油管是否漏油;钻头、钻杆、接手有无磨损等影响施工现象。
五、电缆需用旧风筒或皮子包裹好防止电缆拖地磨破电缆。
第十四节冲击地压事故应急处置
一、发现冲击地压事故后,现场人员在跟班干部、安检员带领下,沿避灾线路,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在冲击地压事故专业救援人员到达现场之前,由施工单位负责人负责事故的全面指挥和协调处理。在保证现场安全的前提下,由跟班干部、安检员等带领班组人员迅速对遇险人员开展应急救援。
二、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队在接到险情命令后,要迅速集合队伍,携带专业救援装备下井。在井下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后,应尽快探明冲击地压波及范围和被埋、压、截堵的人数及可能所在的位置,并分析抢救、处理条件。
(二)迅速恢复被摧垮、严重变形区域正常通风。如一时不能恢复,则必须利用压风管、水管或打钻的方法向被埋压或截堵区内的人员供给新鲜空气。
(三)对冲击事故区域及其周边进行严密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调度室汇报。
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
参加本工程施工的所有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煤矿作业人员操作规程》、《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细则》、《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和本作业规程的规定等要求。为保证本工程的安全施工,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施工准备
一、安全评估
(一)运输、行人路线内有害气体不超限,有害气体监测系统完善,通风系统、防尘系统、排水系统完好。
(二)施工过程中,生产人员严格执行“三三整理”制度,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安全确认,严格做好岗位危险源辨识,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顶板管理、运输管理,同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经检查分析未发现对施工人员造成威胁的重大安全隐患,该工程具备安全开工条件。
二、职工培训及上岗要求
(一)施工前,由队长负责组织,技术人员(编写人员)负责传达贯彻本作业规程及本作业规程中涉及的所有有关条文(原文)。传达后进行签字、考试,轮休或请假的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学习、考试、成绩合格后方可下井作业。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必须补考,补考合格后再下井作业。
(二)新工人上岗前必须接受为期10天的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由人力资源部颁
发入井证后方可入井,新工人与有熟练井下施工经验的老工人签订为期4个月的师徒协议,师徒期满后,由师傅对徒弟进行现场实操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三)施工前,由测量标定好中腰线,施工时严格按线施工。
(四)开工前,施工现场配好各类防尘设施及通风设施,并保证其正常使用,并符合规定。
(五)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班长必须参加,做到“五清”,即安全交接清、工程质量交接清、工程进尺交接清、材料使用交接清、工具交接清。
(六)班前会进行安全不放心人员排查。喝酒、身体或情绪异常的人员严禁下井。
(七)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八)加强新职工管理,新职工与师傅之间严格执行师徒合同规定,徒弟不能独立作业,师徒必须同上、下井,同作业。
三、隐患排查和治理
(一)每班班前会,区队值班人员首先将现场隐患安排清楚。开工前,班组长必须对迎头及后路进行隐患排查,检查所有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完好、有效、可靠,并对巷道支护情况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认无隐患后,方可开工,绝对不能带隐患作业。
(二)当班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或造成的安全隐患,当班要处理完毕,处理不完的,班组长要及时汇报队值班人员,且班组长要组织人员现场把隐患交接清楚,接班班长首先要组织处理隐患,确认安全后再进行工作。
(三)严格执行带班制度,升井后,跟班领导、安全员必须按照要求认真填写《每班隐患排查表》,并向值班人员汇报隐患处理情况,以便值班人员安排复查。
(四)隐患排查必须进行“闭合管理”,每条隐患必须遵循“发现—处理—验收”的顺序。
四、下井前准备
(一)严禁喝酒,必须按时参加队部的班前会,认真听取值班领导对工作的安排和对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核对所担负的工作是否与作业规程相符,并认真在下井签名簿上签名,否则不得下井;
(二)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防冲服、胶靴、防冲帽、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配戴矿灯、自救器,要求穿戴整齐后方可下井作业。
(三)严禁携带点火物品和烟草,严禁穿化纤衣服。
(四)全面检查所携带的工具、物品,尖锐和锋利的工具必须用专用防护套保护好。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
五、乘罐
(一)严格服从井口把钩人员的指挥,遵守乘罐制度,在候罐室等候,乘罐人员只有在罐笼到位,停车信号发出,安全栏升起,摇台落下,挡栏打开后方可进罐笼,开车信号发出后严禁进出罐笼。若携带工具、物品入罐时,必须征得井口把罐工同意后方可携带。按秩序排队依次入罐,入罐时观察好罐笼位置,防止失脚。
(二)入罐后所有人员排队双腿微屈站立,靠近罐笼进出口侧的人员面朝罐笼外侧,严禁拥挤打闹。
(三)罐笼运行时,乘罐人员必须保持安静,随时注意罐笼的运行状态,并及时调整自身的姿态,防止罐笼速度的突然变化造成的身体不适。
(四)罐笼到达规定位置,必须待其停稳,停车信号发出,安全栏升起,摇台落下,挡栏打开后方可出罐笼。乘罐人员依次从罐笼出口出罐,并注意罐笼与平台的相互位置,防止绊倒或磕碰。
(五)罐笼挡栏由井口把勾工负责打开,乘罐人员严禁擅自打开。
六、行走
(一)人员在井下行走时,必须走人行道,严禁走道心及巷道另一侧。行走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来往车辆、水沟盖板的缺损及路面情况,防止踏空或绊倒。
(二)在有坡度的巷道或巷道路面较滑、凹凸不平时,行走人员必须时刻注意脚下和行走前方的情况,控制行走速度,防止摔倒或误撞他物。
(三)在巷道高度较低或管路吊挂高度较低的巷道中行走时,人员必须随时注意头上脚下,防止碰头、失脚。
(四)通过斜巷、弯巷、交叉点、风门、噪音较大的地点时,必须坚持“一停、二看、三通过”的原则,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过。
(五)在有胶带输送机等运输设备的巷道内行走时,必须与运输设备保持300mm以上的安全距离,严禁横跨运输设备或接触运行中的运输设备。确需横跨时必须走专用人行过桥或拉下紧停开关并闭锁待运输设备停止运转后方可横跨。
(六)井下平巷行人与车辆交汇时,行人应就近进入躲避硐,无躲避硐时应停止前进,侧身站立,车辆或胶轮车停止运行,行人方可通过。
(七)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巷道、失修及停(微)风巷道、盲巷、溜煤眼下口或有栅栏、挂有危险警示牌的地点,禁止通过。
七、施工现场要求
(一)开口掘进前,将风、水管、电等供到位,物料、安全设施等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的标准要求整理好,达到动态达标。开工前,将现场用到的各种设施、设备检查到位,确保顺利开工。
(二)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系统、防尘系统、通讯照明系统等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并正常使用,严禁破坏系统中的各项设施。
(三)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检查上到工序、保证本到工序、服务下到工序”的三工序控制原则,认真搞好每一到工序的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生产。
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一、通风管理
(一)局部通风机要有专人看管,风筒要有专人维护,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区队值班室和调度室,通风部、通风队协调处理。
(二)施工迎头采用对旋式风机供风,加强通风管理,局部通风机必须挂牌管理并且应专人管理,保证局部通风机正常运转,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停开,严禁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
(三)风筒要用抗静电阻燃风筒。风筒吊挂平直,无脱节、无破口,接头要严密,采用反压边,连接牢靠,杂物不得磨擦挤压风筒,风筒拐弯处应设弯头或缓慢拐弯,以保证迎头有足够的风量,迎头风筒不准落地。
(四)局部通风机的设备应齐全,通风机吊挂在巷道顶部使用锚索配合不少于2道钢丝绳捆绑固定风机,离地面高度大于0.3m。
(五)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把全部人员撤至进风巷内,切断电源并在巷道口打上栅栏。在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动局部通风机。
(六)三专两闭锁管理规定:掘进工作面必须安设2台同等能力的局部通风机,并能实现自动切换,备用局部通风机必须取自同时带电的另一电源(即:动力线)。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必须采用三专(三专:专用开关、专用电缆、专用变压器)供电,当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出现故障时,实现自动切换。
(七)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10m;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
(八)每15天至少进行一次瓦斯电、风电闭锁试验,并做好记录,区队每天应进行一次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与备用局部通风机自动切换试验,试验期间不得影响局部通风,区队做好记录,试验记录要存档备查。
(九)搞好通风管理,任何人不准私自停开或将风筒从中途断开,杜绝无计划停风。
二、瓦斯防治措施
(一)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通风队瓦斯检查员每班至少四次到迎头检查瓦斯,及时了解工作面有害气体状况并做好记录。
(二)正常使用瓦斯电、风电闭锁,对迎头及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进行有效观测,一旦异常,及时停电处理。
(三)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0.8%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四)班组长、掘进机司机及管理人员、流动电钳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五)电钳工在现场进行绝缘电阻操作时,必须首先使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检查电器设备附近10m范围内的瓦斯浓度,只有当瓦斯浓度小于0.5%时,方可作业。
(六)在工作中发现有害气体超限,应立即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并立即向调度室汇报,不排除隐患不能进行工作。
(七)巷道高冒超过1m位置处,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高冒空洞内的瓦斯,杜绝瓦斯积聚超限。
(八)每15天至少进行一次瓦斯断电闭锁试验,并做好记录,区队每天应进行一次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与备用局部通风机自动切换试验,试验期间不得影响局部通风,区队做好记录,试验记录要存档备查。
三、防尘管理
(一)迎头必须具备完整的供水管路,否则不准开工。
(二)迎头掘进必须严格执行以下综合防尘的规定:
1.湿式打眼:使排出的岩(煤)粉呈糊状。
2.出煤洒水:必须安装出煤洒水装置,在出煤过程中要将截割头部位的喷雾打开洒水。
3.一运、二运转载点安设转载喷雾。
4.积尘每天至少冲刷一遍,机电设备上的积尘每天至少清扫一次。
5.输送机转载点和卸载点都必须安设喷雾装置,实现转载同步喷雾。转载点喷雾头距转载点的高度不得超过0.5m,链板机转载喷雾头采用独头喷雾,皮带机转载点喷雾采用双头喷雾。
6.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配戴防尘口罩。
(三)掘进迎头的各种防尘设施,开工前必须一次性安装合格,施工时应正常使用、管理并加强维护。
(四)施工地点的各种防尘设施要灵敏可靠,坚持正常使用。施工人员要保护好各种防尘设施,如有损坏必须及时进行维修,确保正常使用。
(五)巷道经常清尘,无粉尘堆积。
(六)必须加强个体防护,掘进、出矸时必须戴防尘口罩。
四、防火管理
(一)外因火灾防治
1.任何人不得擅自携带火种入井,井口把钩工严格执行入井检身制度。严禁任何人在井下拆卸矿灯。
2.加强电气设备管理,杜绝失爆,严禁电气超负荷运转。
3.设置消防供水系统,管路每隔50m留一个三通闸阀并能随时供水。
4.掘进工作面发生火灾或有自燃发火现象时,应及时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并积极组织现场人员进行灭火。
5.电气设备、电缆着火时,首先切断电源,用沙子、岩粉灭火。
6.因机械摩擦生热、油脂、纱布或其他引发火灾,可利用身边物件水管直接灭火。
7.火灾不能扑灭时,应按避灾路线,及时将受火灾威胁人员撤到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地点。
(二)防自燃发火措施
1.一般规定
(1)对于有自燃倾向的高温区域,必须按防火措施要求,增设管路及三通阀。
(2)井下消防供水管路由负责单位半月检修一次,供水水压不小于4MPa。
(3)掘进头要设置2台8kg容量干粉灭火器、不少于0.3m3黄砂、两把消防锹等灭火器材,同时随身携带自救器。
(4)掘进巷道供水管路不小于φ108mm,严禁用小直径软管连接;备用软管长度不小于50m,并能随时与三通阀连接。
(5)在掘进过程中如有高冒区产生,应向通风部汇报,采用喷浆填充等方法处理。
(6)任何职工发现井下有自然发火时,应及时向调度及有关部门汇报处理,首先进行自我保护,采取一切可能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停止向发火区供电,将可能受火害威胁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7)自然发火区域内CO浓度达到24PPm时,必须立即撤出该区内人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8)掘进巷道皮带机头、机尾及皮带底部严禁堆积浮煤,积尘要及时清除。
第三节顶板管理
一、一般规定
(一)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临时支护、敲帮问顶等顶板管理的各项规定。
(二)每班割煤后、支护前、出矸前、必须进行‘敲帮问顶’,找掉迎头工作面、顶板和没有支护的帮,将活矸危岩处理掉,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方可作业。
(三)敲帮问顶制度
1.此项工作应有2名有经验的人员担任,一人找顶,一人监护顶板和退路。找顶人应站在安全地点,观察人应站在找顶人的侧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
2.找顶应从有完好支护的地点开始,按照“由后向前、先顶后帮”的工作顺序依次找掉顶帮及迎头的活矸危岩,找顶范围内严禁其他人员进入。
3.找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面必须配备手镐、撬棍(ф28mm风钻钎子制作,长1.2m,一端为扁铲,一端为尖)和长杆(ф19mm钢管制作,长为2.5m)作为找顶专用工具。
4.顶帮遇有大块断裂煤矸或煤矸离层时,应首先设置临时支护,保证安全后再顺着裂隙、层理慢慢地找下,不得硬刨强挖。
5.找顶工作人员,在确保无隐患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作。
(四)掘进过程中必须使用临时支护,然后再进行其他工作。
(五)迎头掘进过程中,严禁留罩檐,出现罩檐必须先处理,否则严禁作业。
(六)人员支护顶部锚杆、锚索时要面对迎头作业。
(七)锚杆必须用机械或力矩扳手拧紧,确保锚杆的托盘紧贴巷壁。安装的托盘要与围岩、煤帮接触严密,严禁在托盘后充填木片、碴子等杂物,托盘、螺母要上紧上牢。
(八)井下所有支护材料必须是经过检验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没有产品合格证或经过检验不合格以及失效变质的支护材料。
(九)掘进工作面后路支护必须良好,畅通无阻,卫生清洁,时刻检查后路支护情况,发现冒落、顶板下沉、底鼓等安全隐患时,全部必须停止作业,撤除人员,由外向里按“顶~肩~帮~底”的顺序进行处理,否则不得进入迎头工作。
(十)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加强监测,若发生顶板离层,即对离层原因进行分析。若确为冲击地压引起,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并按矿业公司下发的《冲击地压管理实施细则》进行处理;若并不是因为冲击地压引起,则必须制定专门措施进行处理。
二、冒顶、来压预兆
顶板冒落的征兆:
(一)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巷帮会发生很大声响;
(二)掉渣。顶板岩石已有裂缝和碎块,其中小矸石稍受震动就掉落。
(三)片帮。冒顶前煤壁所受压力增加,变得松软,片帮煤比平时多。
(四)裂缝。顶板的裂缝张开,裂缝增多。
(五)脱层(离层)。检查顶板是否脱层要用“敲帮问顶”的方法,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如果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已经脱离。
(六)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七)顶板淋水增大。
三、治理措施
(一)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措施:
1.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控制空顶区。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带或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时,及时跟工程部沟通,采取相应措施。
2.施工时,对于施工地点的帮顶开裂处,采用点柱、打锚杆或锚索实行超前临时支护牢靠,临时支护必须严格坚持由外往里的原则进行施工加固。
(二)巷道发生局部冒顶事故的处理方法:
1.先加固好冒落区前后的完好支护。
2.及时封顶,控制冒顶范围的扩大。一般是采用架设木垛的方法处理。
3.可以在安全地点,打锚杆挂网。
(三)冒顶范围较大时的处理方法:
1.小断面快速修复法。冒顶范围大,影响通风或有人堵在里面等,可用此法。即先架设比原来巷道规格小得多的临时支柱,使巷道能暂时恢复使用,等清理完煤矸后再进行永久支护。
对冒顶部分的处理是:采用向冒落区斜上方打撞楔的撞楔法把冒落矸石控制住,等顶板不再冒落时,从巷道两侧清除煤矸,且边清除边管理两帮,防止煤矸流入巷道。顶帮维护好以后,就可以进行永久支护。
2.一次成巷修复法:冒顶范围大的次要巷道和修复时间长短对生产影响不大时适用此法。修复时,可根据原有巷道规格,采用撞楔法一次成巷。撞楔间用木板插严,支架两帮也应背严。撞楔以上必须有较厚的矸石层,如果太薄,还应在冒顶空洞内堆塞厚度不少于0.5m的木料或矸石,梁与撞楔之间要背实。处理冒顶和架设支柱的整个过程,应设专人观察顶板。
3.冒顶区充填法:对冒顶区进行注充填剂进行充填后,在其下方架棚支护通过冒顶区,并对支架边支设边进行加固处理。
(四)顶板事故的处理:
1.冒顶后要及时向调度室及区队值班人员汇报现场情况及现场采取的处理方法。
2.处理冒顶必须坚持由外向里、由上向下的原则,将冒顶区域外10m用支柱进行加固。处理冒顶事故必须等顶板稳定后,备足物料组织好人员,安排专人观察好顶板,区队长现场指挥,有熟练的工人作业。
3.冒顶堵人时,首先清点现场人数,摸清被埋人员位置及数量,积极组织现场人员抢救,遇有大块矸石应使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矸石,避免破坏冒落矸石状态,引发顶板冒落而事故扩大。如通风系统破坏瓦斯超限时,应由救护队员抢救人员和恢复通风。
(五)掘进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后,必须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处理。
如果发生冒顶压埋人事故时应立即开展抢险救人工作,并按如下原则处理冒顶
1.首先加固冒顶边缘支护,防止冒顶扩大。其次,设法控制冒顶区上方顶板,严禁空顶作业,只有在控制冒顶区顶板后,才能开展抢救工作。
2.发生冒顶埋人事故时,要以最近的途径、最快的速度搬运矸石,接近被埋人员。搬矸中,只能用手扒,不许用镐挖,防止伤及被埋人员。人员救出后,先现场急救再升井。
3.掘进工作面的冒顶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木垛接顶法或撞楔法处理。
4.在处理冒顶和抢险救人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有专人观察顶板,发现有二次冒顶危险时要立即撤人,防止事故扩大。
(六)后巷发生冒顶事故后,必须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处理:
1.迅速查清因冒顶被堵人员的位置和人数,并设法与他们取得联系,配合救护队抢救。
2.尽快向被堵、被压人员输送新鲜空气、饮料和食物。冒顶后,工作面处风量不足,应利用局扇、钻孔或通风管向工作面供风,并指派专人负责检查灾区的有害气体浓度,防止事故区内有害气体超限或氧气浓度降低,致使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3.被困人员要沉着冷静,利用压风供水自救系统积极自救,并等待救援。
4.利用小断面快速修复法第一时间抢救被堵人员,人员抢救后,对冒顶处进行处理。
(七)地质构造带、破碎带的顶板措施
该工程迎头施工时遇断层、破碎带、松软易冒、片帮煤岩时锚杆支护必须紧跟迎头,联系工程部下达联系单缩小循环进尺或加大锚索支护强度和密度,确保顶板安全及巷道成型;采用超前锚杆支护维护顶板,超前锚杆每排打设五根,距施工迎头200mm处起打,打设角度与顶板岩石呈30°夹角,每循环打设一排。若需采取架棚支护,及时编写补充措施并严格执行。
(八)防片帮措施
1.当遇到煤质条件破碎时必须执行短掘短支,割一排支护一排。
2.严禁空帮作业。
第四节地测防治水管理
一、巷道施工期间探放水
巷道掘进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预测预报、有疑必探”的原则,做好“探、防、堵、疏、排、截、监”的综合治理措施。
在日常巷道掘进期间,结合矿井早期开展的地面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对探测出的富水异常区进行超前探放水,一般设计2~3个钻孔,具体探放水钻孔布置参数根据矿方下发的专项探放水设计为准,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矿方制定的专项探测方案或者探放水设计,编制相应的探测安全技术措施,在排除异常情况后方可正常掘进。
当巷道掘进期间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接近水量大的含水层时;
(二)接近导水裂隙、断层等地质构造区域时;
(三)接近水淹或者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者相邻煤矿;
(四)接近矿井防隔水煤柱时;
(五)掘进过程中发现有透水预兆时。
巷道施工期间发现下列征兆时应及时通知调度室并沿避灾路线撤退。
1.煤层变湿2.挂红3.挂汗4.空气变冷5.出现雾气6.水叫7.顶板来压8.片帮9.淋水加大10.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11.出现渗水12.钻孔喷水13.底板涌水14.煤壁溃水15.水色发浑16.有臭味17.钻眼时沿钻杆向外流水,应停止工作,严禁拔出或晃动钻杆。
其它未尽事宜执行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细则》。
二、探煤厚管理规定
(一)区队长为探煤厚的第一责任人,技术副队长为直接责任人。
(二)巷道必须配备不小于12m的锚索钻机钻杆,所有钻杆能够正常使用,无堵眼、损坏等现象。
(三)探煤厚分为探顶煤厚度和探底煤厚度。其中,顶煤要求每天探测一次,并与当日16:00点之前报送地测防治水部;底煤每掘进30m探测一次,并于到位置之后3日内将探测数据报送地测防治水部。
(四)地测防治水部每周对巷道顶煤厚度跟探一次,区队根据情况确定时间,但必须配合探测工作。
(五)上报的探煤厚数据应以实际探测的为准。矿业公司地测防治水部人员有权对巷道探煤数据进行现场抽查,凡发现一处探煤厚有关数据与汇报值相差超过1m,视为弄虚作假,矿业公司将根据文件要求对区队进行处罚。
(六)报送矿业公司探煤厚日报表时,应对顶煤数据填写,数据以12m深度为界。探煤孔在深度小于12m探至顶板岩石时,填写顶煤实际厚度,否则填写大于12m。
(七)当巷道出现疑似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时,应执行矿业公司地测防治水部的临时专项要求。
三、施工测量用线管理规定
(一)掘进巷道的导线点用“△”符号,中线点用“0”符号。
(二)巷道在开口前,必须由测量人员提前标出巷道的左右两帮及中心位置,并按测量规范标注巷道掘进方向线,在巷道掘进4-8m后,用全站仪检查巷道中腰线。
(三)巷道在遇到过巷情况时,由测量人员提前30-40m在被过巷道中标识出过巷的具体位置,并下发过巷通知单。
(四)巷道在贯通时煤巷剩余10m时,每次切割前必须提前打钻孔,以便精确掌握贯通距离,煤巷剩余6m,岩巷剩余5m时,探眼必须一次性打透,确认贯通位置无误后方可掘进。
(五)具备验收条件的锚喷或混凝土浇筑巷道,腰线统一要求距净底板1m控制(线宽3cm包括在内),采用红色油漆统一标定。
(六)激光指向仪光束必须清晰,穿过线绳结点,每组中线至少三个点,点间距不小于5m,巷道迎头处光斑直径不大于2cm。
(七)工作面迎头施工过程中按照要求画出轮廓线,确保巷道施工精度。
(八)巷道每掘进100m,应由测量人员对中、腰线点进行一次检查测量,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
(九)巷道每掘进130m-150m时布置导线点,并及时实测有关数据。
(十)巷道变坡后,需在10m内按设计坡度完成激光的重新安装调试。
(十一)未涉及到的要求,以《煤矿建设安全规范》、《煤矿安全规程》中要求的内容为准。
四、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应急预防措施
(一)发现突水预兆时的应急措施
当井下出现突水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并立即报告调度室,发出警报。
(二)水源的判断方法
1.老空水的特点是积水时间长,水量补给较差,一般属于“死水”,鉴别时,有以下特征:
(1)用手指搓动,有滑润的感觉;
(2)用鼻闻有腐臭味,有时夹杂着臭鸡蛋气味;
(3)用舌尝可感觉到水发腥,有臭味。
2.断层水一般通道较远,补给较充分,多属“活水”。水无涩味而发甜,如果在岩巷中遇到断层水,水呈黄色,有时在岩缝中可见到淤泥。
3.含水层水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压力,水量充足。水中无涩臭味,水色发黄,有泥沙流出。
4.地表水一旦涌入地下,其水量很大,破坏力极强。水中混有大量的泥沙,有时还会夹带许多动植物或其他杂物。在一般情况下,水中无其他异味。
(三)发生突水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1.自身安全防护
井下发生突水事故时,在现场及附近地点的工作人员应首先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1)在突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应立即避开出水口和泄水流,躲避到硐室内、拐弯巷道或其他安全地点。如果情况紧急时,可抓牢顶梁、立柱或其他固定物体,防止被涌水冲倒或冲走。
(2)如是老空水涌出,使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时,现场职工应立即佩戴好隔离式自救器或压缩氧自救器,在未确定所在地点的空气成分能否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时,禁止任何人随意摘掉自救器的口具和鼻夹。
2.迅速汇报
突水事故发生后,现场及附近地点工作的人员,在脱离危险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突水的地点,涌水的程度,现场被困人员的情况等,并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报告,同时,应尽可能利用电话通知其他可能受到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及时通知撤离。
3.积极妥善的组织现场抢救
(1)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在现场领导和老工人的组织带领下,利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迅速进行抢救工作。如突水地点周围围岩坚硬、涌水量不大,可组织力量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尽快堵住出水点。
(2)在水源情况不明,涌水凶猛、顶帮松散的情况下,决不可强行封堵出水口,以免引起工作面大面积突水,造成人员伤亡,扩大灾情。
(3)对于受伤的矿工,应迅速抢救搬运到安全地点,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4)必须注意井下发生突水事故后,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在不佩戴防护器具的情况下冒险进入灾区。
4.现场组织撤离
如因涌水来势凶猛、现场无法抢救或者危及人员安全时,应迅速组织起来,沿着规定的避灾路线和安全通道撤退至巷道制高点或地面。在行动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1)撤离前应设法将撤退的行动路线和目的地告知矿井领导人。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迅速撤往突水地点以上的巷道,尽量避免进入突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3)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
(4)如因突水后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指路牌,迷失了行进的方向时,遇险人员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5)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岔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援人员的注意。
(6)撤退中,如因冒顶或积水造成巷道堵塞,可寻找其他安全通道撤出。在唯一的出口堵塞无法撤退时,应组织好灾区避灾,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等冒险行为。
第五节机电管理
一、一般规定
(一)所有井下机电设备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检修,定期维护保养,挂牌管理”的制度。
(二)井下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修理和调整工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专职电工担任。
(三)电气维修工必须熟悉本迎头的供电系统,清楚本职范围内的电压等级及线路的带负荷情况,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电气》部分的各条规定。
(四)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五)容易碰到的、裸露的带电体及机械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位必须加装护罩或遮栏等防护设施。
(六)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0.8%时,再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可靠,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字样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检修电气设备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严禁约时、约信号停送电。
(七)井下供电要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完好率达到上级规定要求。
(八)电气设备的各种保护装置要齐全、完好、灵敏、可靠,整定值符合要求。
(九)在停电没有闭锁的情况下,禁止任何人将手、脚、身伸入转动体内。
(十)井下使用阻燃电缆,机电设备防爆性能必须良好,杜绝失爆。
(十一)所有信号均应灵敏、清晰。
(十二)三台及以上的电气设备必须设置局部接地极,局部接地极可设置在巷道水沟内或其它就近的潮湿处。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的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有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
(十三)机械部分的主要连接部件或受冲击载荷容易松动部位的螺母应使用防松螺母(备帽)或其它防松装置。电气部分紧固用的螺栓、螺母应有防松装置,弹簧垫圈应紧靠螺母安设。
(十四)同一部件的紧固件(包括平垫、弹簧垫)规格应一致。
(十五)螺母拧紧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的垫圈或螺母来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
(十六)电缆引入装置接线嘴应完整齐全紧固,密封良好。
(十七)电气设备必须使用综合保护开关,风电闭锁等安全保护装置,自动停电时,待查明原因,确认无误后,再人工送电。
二、停送电的规定
(一)停送电必须坚持停电申请制度。
(二)停电后,应用与电源电压等级相应合格的验电笔验电,再进行接地放电,验放电后,短路接地。
(三)停电后必须挂牌、闭锁并派专人看管开关,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制度,非执行该项工作的人员不得摘牌送电。检修完后,认真清点参加检修人员,查看现场,确认安全,方可送电。
三、对各种保护检修的规定
(一)机电保护必须每天检查一次,做到齐全有效,运行中发现故障,跟班电工必须及时处理,严禁甩掉保护运行。
(二)信号综保每天必须检查一次;每天必须进行一次漏电跳闸试验,并做好记录。
(三)真实填写跳闸试验记录。
(四)各机械设备必须定期按时进行注油检查维修,以保证设备良好运行。
四、对设备性能检测的规定
(一)每天必须对设备外隔爆面进行检查,每月必须进行一次防爆性能开盖检查;主要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测试和移动橡套电缆绝缘性能检测,每月必须进行一次,并做好记录。
(二)设备(包括电缆)绝缘性能和防爆性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三)各项检测必须停电进行,不准带电作业。
(四)井下坚持使用安全型仪表。只有瓦斯浓度必须低于0.8%方可使用电压等级相应的摇表进行绝缘电阻测试。
(五)性能检测结果应作准确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处理不好,不准投入运行。
(六)移动橡套电缆每班必须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七)使用中的各种电缆必须按规程要求吊挂,严禁用铁丝吊挂。
五、继电保护整定检查
(一)任何人不准擅自更改继电保护整定值,供电负荷调整应在负荷变化时及时调整。
(二)井下过流保护的整定值必须与计算值一致,各类过流保护要按规定进行电气试验,下井前必须进行试验。
六、操作井下电气设备规定
(一)非专职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二)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必须有良好的绝缘。
(三)严禁甩掉停用井下各种电气保护。
七、井下电缆的选用
(一)电缆敷设地点的水平差应与规定的电缆允许水平差相适应。
(二)电缆应带有供保护接地用的足够截面的导体。
(三)电缆主线芯的截面应满足供电线路负荷的要求。
八、井下电缆敷设(与手持式或移动式设备连接的电缆除外)规定
(一)电缆吊挂必须用电缆钩。
(二)巷道中悬挂的电缆应有适当的弛度,并能在意外受力时自由坠落。其悬挂高度应保证电缆不受撞击,在电缆坠落时不落在输送机上。
(三)电缆钩按设计其悬挂间距为800mm。
九、电缆的连接要求
(一)电缆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其芯线必须使用齿形压线板(卡爪)或线鼻子与电气设备进行连接。
(二)不同型电缆之间严禁直接连接必须经过符合要求的接线盒、连接器或母线盒进行连接。
(三)井下电缆破皮,需断开后重新加接线盒连接,严禁使用冷补。
十、存在下列问题的电气设备及小电不得下井使用的规定。
(一)防爆结合面锈蚀、划痕超过规定。
(二)绝缘座破裂导致接线柱松动,接线柱变形或螺纹滑扣。
(三)导电螺栓、螺母锈蚀超规定。
(四)喇叭嘴不配套或断裂、缺损。
(五)开关本体与外壳不配套,转盖与外壳不配套、缺手把或转动不灵活,开关内腔上方导电螺栓与接线鼻连接不牢。
(六)开关的机械闭锁失效。
(七)开关内缺电源隔离罩、电源危险牌、防尘罩。
(八)开关底托架断裂或固定不牢。
(九)没有经过指定的电气设备防爆检查员检查出具的防爆合格证;虽有合格证但检验期超过6个月或没盖检查员编号章。
(十)电机风扇处的护罩与电机外壳固定不牢。
第六节运输管理
一、胶带输送机
(一)一般规定
1.必须使用阻燃输送带。带式输送机托辊的非金属材料零部件和包胶滚筒的胶料,其阻燃性和抗静电性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2.皮带机头应有充分照明。
3.必须装设驱动滚筒防滑保护、堆煤保护和防跑偏装置。
4.应装设温度保护、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装置。
5.在机头和机尾设置防止人员与驱动滚筒和导向滚筒相接触的防护栏。
6.带式输送风巷道中行人跨越带式输送机处应设过桥。严禁站在胶带输送机机上作业。
7.带式输送机检修打卡子时,必须在远离主、副滚筒的安全地点。
8.带式输送机运行中,严禁用铁锹和其它工具刮滚筒和胶带上的煤泥,或用工具拨正跑偏的胶带。掏尾工工作时,必须穿戴整齐、袖口、衣襟要扎紧,离开转动部位,用长柄工具清掏,严禁用手直接掏煤矸。
(二)胶带输送机安装技术措施
1.确定胶带输送机的安装中心线和各固定部分的安装位置,在巷帮作出相应标志。
2.清理巷道底板以便安装胶带输送机的固定部件。
3.滚筒轴线与胶带输送机机架中心线垂直度公差值不大于2/1000,滚筒或托滚与机架要对中,对称度不大于3mm。
4.胶带输送机安装顺序:安装胶带输送机机头、硬架及涨紧车——安装胶带输送机机尾、缓冲架——安装机身部分的托辊、撑杆、H架——穿胶带输送机——安装机身剩余的托辊、撑杆、H架
5.胶带输送机机的H架、托辊、撑杆由人工扛到安装地点依次排开。
6.胶带输送机机片架抬运至安装位置后,各片架之间要用螺栓连接,螺栓必须使用力矩扳手紧固,机头架要安放平直。
7.安装胶带输送机电机、减速机时,要使用3T倒链起吊,在起吊处支护两侧打设一梁三柱的起吊抬棚,穿鞋带帽,升紧锁牢,防止打滑,进行对接安装。
8.将胶带输送机托辊、撑杆安设齐全,撑杆与小架之间要用专用开口销连接,托辊必须挂在撑杆瓦盖上。
9.穿胶带输送机:人工将胶带输送机卷拖开穿过机头传动滚筒和卸载滚筒,然后将胶带输送机卷拖开,先铺好底胶带输送机,穿过机尾滚筒,将上胶带输送机铺好,最后将各胶带输送机进行连接,连接处使用胶带输送机钉扣机钉扣。
10.钉胶带输送机机头挡煤皮,安设胶带输送机各种保护并试转。
11.胶带输送机辊件齐全,转动灵活,无异常、卡阻现象。托辊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或一个公共半径的弧面上。
12.中间机架敷设平直,固定可靠。
13.胶带输送机尾护罩、扫煤器、机头防护栏、挡煤板及各种保护必须齐全。
14.接头处胶带输送机扣紧固,尺寸对称无偏移。砸胶带输送机扣时,人员注意力集中,防止砸到手指。
15.运行中胶带不打滑、不跑偏,上部胶带不超出滚筒和托滚边缘,下部胶带不磨机架。胶带输送机各种保护装置齐全、灵敏、可靠。
16.胶带输送机机架中心线直线度不大于150mm,在任意25m长度内偏差不大于10mm。
17.各地脚螺栓、紧固螺栓牢固可靠,扣件齐全,紧固后露出1—3扣。
18.机头采用40T锚链固定在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顶板上,锚杆规格:Φ22×2500mm,k2335树脂药卷4卷/眼。
(三)胶带输送机安装安全措施
1.抬运时,用优质刹杆作抬杆,每端两人,同肩同步,放下时口令要一致。
2.在组装电机、减速器、卸载架等设备的连接螺丝时,必须先用倒链吊住,人工配合将螺丝拧紧后再松倒链,防止脱落伤人。
3.在对安机头时,严禁将手指伸进螺丝孔;在起吊时,物件下面严禁有人。
4.穿胶带输送机时,人员不得站在主动滚上和硬架片上拖胶带输送机,防止挤伤人员。
5.转载点必须安装喷雾装置。
6.敷设胶带输送机及打胶带输送机扣,严禁用胶带输送机带电启动作业。
7.胶带输送机架距离帮部不小于300mm。
8.胶带输送机安装后,必须满足“平、直、稳、齐”的要求。
9.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四)胶带输送机安装质量标准与文明
1.各螺栓紧固可靠,胶带输送机运转正常,无异常声音。
2.滚筒无漏油现象,托辊灵活运转可靠。
3.信号灵敏正常,各种保护齐全完好。
4.胶带输送机无跑偏现象。
5.H架平直一条线
(五)皮带运输机的拆除
1.拆除顺序
断开皮带、拆皮带、撤托辊、架杆、放倒H架子、拆机头部分。
2.拆除方法
(1)将胶带上煤、矸溜空。停电后严格执行验电、放电、挂接地线管理规定进行停电作业,拆除电缆及点铃、综合保护等信号装置。
(2)在皮带连接处将其皮带断开;
(3)拆机头段闲置的托辊、连杆及H架子
(4)皮带拆除完毕后,由两人一组(每端一人)进行拆除H架子的三联辊和平拖辊。
(5)两人扶住H架子(每端一人),一人用扳手将该H架子的定位销和卡子拆掉,两人慢慢将H架子放倒,根据实际情况将H架子码放整齐。
(6)待托辊、连杆及H架子放置在工作面进行备用。
(六)延伸胶带输送机机尾安全措施
1.作业前,先用信号联系将胶带输送机松开,然后用钢丝绳(长度不小于6m)将胶带输送机的机尾靴或机尾拴住,挂在耙矸机牵引装置上进行拖拉。如一次不能拖拉到位,要多次重复拖拉,直到到位为止。
2.拖拉前,先要检查拖拉钢丝绳的情况,钢丝绳必须双绳,绳卡打设要不少于三道,间距要均匀,打绳卡时应一反一正,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更换或重新打设。
3.拖拉时,钢丝绳两侧严禁有人作业或停留,同时机尾看护人员要站在转载胶带输送机机后进行监护,严禁有人通过和作业。
4.不得使用少股、断丝钢丝绳,要使用合格的钢丝绳。
(七)胶带输送机检修
1.胶带输送机机头从卸载滚筒到涨紧绞车两侧,必须要装封闭的、易拆装进行检修的护网。
2.检修胶带输送机,更换胶带输送机大件时,必须停电并闭锁胶带输送机开关,设专人监护。
3.清理胶带输送机机头下的淤煤,要停机作业,分段进行,专人看护。
4.续接胶带输送机需要起吊时,要提前在续胶带输送机位置处:全锚段时,打设专用起吊锚杆,该锚杆必须经拉拔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起吊时使用的绳套为专供钢丝绳绳套,绳卡要3道,间距均匀,一正一反打设。作业前,作业人员要对钢丝绳套进行检查,钢丝绳套不得出现断股开股现象,同时要根据胶带输送机卷的重量选用配套吨位的完好倒链,起吊过程中非作业人员要远离起吊点,拉倒链人员和监护人员站在重物无滑移趋势方向进行作业。起吊过程中,必须要专人监护,严禁有人通过和在滑移趋势方向下作业。
5.人力移动胶带输送机卷时,人员不得站在下坡方向,若坡度较大时,必须使用倒链倒移,严禁人力移动。
6.检修时,严禁人员横跨胶带输送机和在胶带输送机机头下横穿。
7.其它注意事项
(1)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0.8%时,再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查;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控制设备内部按有放电装置的,不受此限。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字样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
(2)操作井下电气设备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非专职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②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必须有良好的绝缘。
(3)容易碰到的、裸露的带电体及机械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必须加装护罩或遮栏等防护设施。
(4)电气设备不应超过额定值运行,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5)电工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
二、综掘机二运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随着施工的进行,由于工序转换、生产系统的更改,需进行二运安装工作,制定安全措施如下:
(一)综掘机二运安装
1.选择顶板支护完好,并垂直于二运机尾的地方进行打设专用悬吊锚索2根,用1个5吨的手拉葫芦起吊,起吊时除施工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必须撤离到起吊物2m半径范围外,起吊人员拉手拉葫芦的角度不得小于30度,将二运机尾垂直平稳吊住,当手拉葫芦完全受力时,停止拉手拉葫芦,并保证手拉葫芦不动。
2.手拉葫芦吊稳后,由一人站在后支撑右侧(离帮2m处),与拉手拉葫芦人员保持距离,将二运销轴用绳套(固定在销轴上部的螺孔中)人工拽出,其余要人员要监护好二运及倒链情况,确保二运的平稳可靠。
3.组装二运。
(二)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施工前必须将此安全技术措施贯彻到每个施工人员;并贯彻整个施工方案,保证每个施工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整个施工过程和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重点环节。
2.各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照各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3.施工现场必须由安全检查人员随时跟踪整个施工过程,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三)二运安装注意事项
1.二运安装必须有专人统一指挥,明确指挥信号,参加作业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集中精力,严禁打闹,坚守岗位。
2.安装过程中在现场20m外设立警戒线,防止其它施工人员进入现场。
(四)二运运输、起吊、组装安全技术措施
1.运输:
(1)设备在装车时要注意前、后、左、右均匀,不得偏重、超重,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偏重。装车后用钢丝绳捆绑结实牢靠,并由跟班班长仔细进行检查,确保无问题后准予放行。
(2)运输必须均匀慢速,遇下坡段及巷道岔口必须安排专人放警戒确保坡底无人。
(1)人工搬运安全注意事项:
①人工抬放机头架等较长、较重物体时,要统一听从指挥,口号一致,同肩、同起、同放,不得随意扔放。机头架拆卸为最小单元,以便于运输。
②抬放人员尽量不得靠近两帮,防止撞伤人员。
③设备抬放到位后,应靠帮摆放整齐,不得随地乱放。
2.起吊:
(1)起吊锚索必须是另行施工的锚索,严禁使用其它的锚索。
(2)起吊作业前,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根据各自分工,合理选择躲避空间及路线。
(3)起吊过程中,要由跟班队干对起吊工具、用具、起吊时连接处、受力处进行严密监视,发现问题立即停止作业,隐患处理完毕后方可作业。
(4)起吊过程中,无关人员严禁靠近起吊设备,严禁在起吊设备周围进行其它作业。
(5)起吊时,必须确保人员站位安全,并由跟班队干和一名有经验的老工人现场指挥,且严密监视重物起吊后的重力倾斜方向,确保人员安全。
(6)重物起吊后,严禁人员将手或脚伸到重物下方,若要在重物下方进行其它作业时,必须先垫道木,防止重物突然掉落伤人。
(7)起吊到位后,设备下放必须缓慢均匀,防止崩断起吊钢丝绳或设备受力不均匀滑移伤人。
(8)设备起吊过程中要有专人时刻观察顶板、起吊点、及起吊装置附近的安全情况,每次起吊200㎜高时,要停止起吊,把起吊装置再认真检查一遍,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起吊,每当起吊不动时,必须停止起吊,放下起吊设备,查明原因排除故障,禁止死拉硬拽,强行起吊。
(9)起吊时前后10m设警戒,起吊过程中闲杂人员禁止通行。
(10)严禁人员站在起吊物上进行起吊。
(11)设备起吊悬空时,严禁任何人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入悬吊物的下方,以防意外。
(12)使用手拉葫芦起吊时,手拉葫芦与起吊物之间连接必须牢固,主链必须系两道以上,并使用8#铁丝绑扎,防止脱链。
(13)起吊挪移设备时,必须使用2只手拉葫芦配合作业,首先使用1只手拉葫芦将设备吊起到合适高度,然后使用另外一只手拉葫芦(用主链栓紧,至少系两道锁牢,并用8#铁丝将主链带牢,防止主链脱落)将设备拉移至安装位置上方。然后由两人分别控制两只手拉葫芦同步缓慢下方设备至安装位置。
(14)部件就位后,必须上齐各连接螺栓,连接螺栓扣件齐全、紧固,不得松动。
(15)起吊完毕后,手拉葫芦的手链必须系在主链上,并用钢丝绳带紧。
(16)手拉葫芦取放时要两人以上配合,防止坠落伤人。
(17)使用梯子时,必须放稳扶牢,登高作业必须佩戴保险带,保险带使用前要检查好,使用时必须生根牢固,高挂低用。
(18)装、卸车时,人员任何部位不允许接触车沿,起吊物体没有落实之前,严禁用手拿起吊物下面的物件。
(19)多人合作抬运物料时,要喊号子,号子与行动一致,重抓轻放。所有物件要放在不下滑、无下落趋势地方,以防发生意外。
(20)设备在装车运输、卸车过程中,对易损部位要妥善保护,以防损坏。运装过程中,对易损件、特殊件及小件要有专人负责装箱运输,不得丢失或损坏。
三、掘进机操作前的安全注意事项:
(一)各工作人员进入岗位要作到先检查后工作,严格按规程操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掘进机司机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担任,并且必须持证上岗。
(三)给掘进机供电之前,要观察清楚掘进机前后左右工作范围内是否有人正在工作,确认无人后,方可给掘进机供电。启动掘进机前严禁人员在下列范围内工作:
1.掘进机截割臂上及运转范围内;
2.掘进机铲板前;
3.掘进机刮板运输机工作范围内。
4.工作时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必须用急停按钮停电,在未关掉电源之前急停按钮不准复位。
5.掘进机停用时必须切断电源,并将截割臂置于中间位置。
6.使用好掘进机喷雾装置,搞好综合防尘。
四、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当确认工作面瓦斯浓度不超限,防尘达到要求,供电正常的情况下,方可给掘进机供电,启动油泵电机,为掘进机下一步操作做准备,当各部位运转正常后,方可启动截割电机。
(二)掘进机在行走过程中,要防止挤压电缆,特别是向后倒掘进机时要派人向后撤电缆,严防挤坏电缆造成短路产生明火,引爆瓦斯、煤尘。
(三)掘进机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各系统不超负荷工作,各操作按钮保持灵敏可靠。
(四)停机时注意事项:
1.将截割臂回转到机器的中心线,并置于底板上,铲板落地,收回稳定器装置。
2.各旋纽、截止阀应位于关的位置,各操作手柄应位于"中";
3.在没有切断电源之前,司机不得离开操作台。
4.停止工作或检修时,必须切断掘进机电控箱上的隔离开关和上一级馈电开关的隔离开关。
5.司机使用紧急停机按钮,实行紧急停车时,要将所有的按钮、截止阀置于关的位置,各操纵杆位于"中"位,并断开掘进机隔离开关,在事故处理完之前,严禁将急停按钮复位。
6.掘进机应由正、副司机密切配合进行操作、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机器完好和人身安全,司机操作时必须熟练,防止误操作出现意外。
五、开机截割过程中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开机前先要检查截割滚筒截齿,是否齐全、锐利、牢固、截齿不齐或磨损严重要及时更换。检查截齿时必须将掘进机主电源断开后,方可进行,以防掘进机误动作。
(二)开机截割时,必须让截割滚筒慢慢地靠近煤壁进行掏槽,严禁进刀过猛,造成电机过载烧毁电机。无论哪种截割方式都必须进行扫底,以保证巷道的平、直、齐而无拖根。
(三)横向截割时,必须注意下一刀的衔接,压刀截割重叠厚度控制在150-200mm为宜。
(四)截割时应避免截割头带负荷启动,同时注意掘进机不要长时间超负荷工作。
(五)截割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围岩变化,注意机器各部分的温度声音变化,发现异常要及时停机处理。
(六)截割根据巷道地质条件按照掘进机截割顺序掘出巷道断面。
(七)使用掘进机掘进应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1.掘进机必须装有只准以专用工具开、闭的电气控制回路开关,专用工具必须由专职司机保管。司机离开操作台时,必须断开掘进机上的电源开关。
2.在掘进机非操作侧,必须装有能紧急停止按钮。
3.掘进机必须装有前照明灯和尾灯。
4.开动掘进机前,必须发出报警。只有在铲板前方和截割臂附近无人时,方可开动掘进机。
5.掘进机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内喷雾装置的工作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装置的工作压力不得小于4Mpa。
6.掘进机停止工作和检修以及交班时,必须将掘进机切割头落地,并断开掘进机上的电源开关和磁力起动器的隔离开关。
7.检修掘进机时,严禁其他人员在截割臂和转载桥下方停留或作业。
六、掘进机掘进循环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一)作业前必须由班组长根据现场地质情况确定安全循环进度后,掘进机司机方可按此循环进度施工。
(二)严禁任何人员站在空顶下作业。掘进机作业、行走期间,严禁拉电缆,如需拉电缆时,掘进机必须停机断电,等挂电缆人员挂完电缆后,离开掘进机5m以外,抵达安全地点,周围5m范围内无任何人员时,方可开机行走。
(三)如掘进机司机在掘进过程中发现顶板响声异常,顶板离层或有裂隙现象,必须停止作业,立即退机进行支护。
(四)顶板淋水增大,裂隙发育或有其它异常现象,则必须缩短循环进度,视顶板情况确定循环进度,严禁超循环进度作业。
(五)掘进机司机在掘进前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片帮严重时应及时支护两帮,等两帮全部支护到位后方可开机掘进。上部台阶帮网要求紧跟迎头,下部台阶帮网最多滞后3m。
(六)掘进机停止作业时停电闭锁,后退5m,截割头落地并用护照盖住,严禁站在截割头上挂网支护作业。
七、更换掘进机截齿安全技术措施
(一)准备更换截齿时,首先观测巷道情况,对帮顶存在隐患的地点,用敲帮问顶工具进行处理,并将掘进机停到顶帮完整并且有锚索支护的地点,才可准备进行截齿更换。
(二)更换截齿前,必须将掘进机滚筒放落于底板,停电闭锁后工作。
(三)掘进机更换完截齿后掘进机司机检查周围是否安全,确保没有人员后启动掘进机试运行掘进机截割滚筒。
八、防爆装载机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一)驾驶员对装载机的使用及原理必须明白熟悉,经培训考试合格获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二)司机不准擅自离岗,不能将装载机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严禁班中喝酒。
(三)启动前认真检查机油、柴油、轮胎气压、防爆部件、发动机水箱、废弃处理箱、液压油。刹车油不足的及时补给。检查各紧固螺丝,及时加固。
(四)防爆装载机作业时大臂升降要稳,落地要准,铲斗要平,并注意现场人员安全,严禁野蛮驾驶。
(五)每次启动装载机前必须对装载机尾气进行检查,当装载机作业点下风侧10~15m处CO浓度超过24PPm时,严禁使用。
(六)当甲烷浓度超过0.8%时,立即熄火,严禁强行使用启动防爆装载机。
(七)每四小时防爆水箱,废气处理箱必须加水,每天必须清理空气滤清器,防爆栅栏。
(八)爱护车辆,勤打黄油,保持车辆卫生良好,不准乱停、乱放,以免影响其他人员作业。
(九)多班作业时必须按时交接班,并要交代清楚装载机的运转情况,润滑保养情况及技术要求等。
(十)停车要停在平巷,楔住木楔,铲斗落地严禁不采取措施离开装载机。
(十一)防爆装载机在井下运行时,司机必须随时观察顶板、煤壁,发现异常必须先撤离危险在汇报,后处理,再运行。
(十二)装载机在穿越皮带时,司机必须等皮带停止运转后方可通过。
(十三)严禁装载机在发动机熄火时下坡滑行。
(十四)随时注意仪表读数反应的各部工作状态,发现异常先处理,后运行。
(十五)作业时严禁人员在动臂和铲斗下走动。
(十六)行车时注意制动系,转向系工作是否灵敏可靠,工作装置动作是否正常。
(十七)作业时注意各工作部件和工作情况和声响,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车检查。
(十八)操纵油门、各操作手柄用冲击的方法取料、卸料、或加速、减速。
(十九)在凹凸不平或横坡上作业时应谨慎操作,以免发生横向颠覆,坡上起步应平缓,坡上行驶时不准急刹车。
(二十)作业时出现前轮或后轮离地现象必须及时卸载,但取料时出现前轮轻微离地现象可继续作业。装载机在作业出现时周围10m范围内不得有人。
(二十一)必须定期检查机车,并经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装载机要配备灭火设施,并满足相关规定要求。要在装载机上安装便携式甲烷警报装置。
(二十二)机车的闸、灯、喇叭等任何一项不正常或防爆部分失去防爆性能时,都不得使用该车。
九、无轨胶轮车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一)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入井注意事项:
1.入井前检查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证件齐全后方可入井。
2.入井前检查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外观与各紧固件完好、齐全方可入井。
3.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在罐笼内必须固定牢固方可入井。
(二)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1.一般要求
(1)胶轮车司机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双证上岗(胶轮车司机证、B2驾驶证)。
(2)胶轮车司机必须熟悉本设备的结构、性能、参数及完好标准,并会进行一般性的检查、维修、保养及故障处理。
(3)胶轮车司机必须熟悉各种车辆行驶路线范围、巷道参数、支护形式,掌握各种安全标志和信号的有关规定。
(4)胶轮车司机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仪;当瓦斯浓度超标时,应立即熄火停机,查明原因;确保瓦斯浓度不超限,方可开车运行。
(5)胶轮车必须配齐消防装置,并确保消防装置安全、可靠。
2.机车操作
(1)启动前的检查:
①外观检查:查看机壳、轮胎等有无损害。
②消焰器清洁检查,清理现有的消焰器或者更换消焰器。
③发动机油位检查,用油尺查油位。如油位低,可补入合格的油到油尺标志位。
④通过高、低位可视窗检查液压油位。
⑤通过油尺检查传动齿轮箱油位。
⑥通过油量表检查油箱油位。
⑦通过高、低位可视窗检查机器冷却水位;如需要,则加入清洁水到高位可视窗的中间位。
⑧清理空气过滤器中积存得灰尘,必要时,则更换之。
⑨检查瓦斯便携仪和灭火器是否完好有效。
⑩检查启动气压表的读数应显示为规定值,如果压力低于此值,需要重新充压。
?检查轮胎和轮轴螺栓的紧固情况。
?排气栅栏间的积碳用高压水将其洗干净。
?打开电源总开关,全车充电,观看电流表有无电流显示。
?开启胶轮车前必须检查消防设备是否齐全、可靠。
(2)启动后的检查:
①旋转起动手柄起动柴油机,起动后三秒内松开手柄,起动后应保持怠速运转一段时间。
②将方向选择手柄前推或后拉,检查方向指示灯工作情况。
③检查前进/后退操纵把手是否灵活可靠。
④观察各油压表显示压力是否符合规定。
⑤检查各油温表所示温度是否符合规定。
⑥检查喇叭是否灵敏完好。
⑦检查工作制动闸及停车闸是否灵敏可靠。
⑧检查机车转向系统是否正常。
⑨通过目测、耳听,检查柴油机工作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情况,做及时处理。
⑩检查各系统有无渗漏、松动或异响。
?柴油机起动后应怠速预热,使柴油机水温达到55℃。确认机车无问题后方可准予进入运行状态。
(3)机车运行:
①起步前,放下手动制动闸。
②起步时将高低油门阀换在低速位置,高低速转向阀打在低速位置(左侧),要使车辆从低速起步。
③运行中操纵档位拉杆进行前进或后退,来完成工作运输。
④运行中需要制动时,将行车手柄回到中位,低速运行时,制动距离不大于2.5m,高速运行时除行车手柄回中位以外,要踩下工作制动踏板,进行辅助制动。
⑤车辆行驶过程中,应经常注意仪表指示是否正常。柴油机水温应保持80℃-96℃的范围内。
⑥行驶过程中应注意车辆各部件工作情况,若发现不正常声响,应及时检查和排除。
(4)停车操作:
①柴油机熄火前,应低速运转2-3min,使柴油机均匀冷却后再熄火。
②停放时,应拉起手动制动闸,确保驻车制动。
3.安全注意事项
(1)车辆必须前有照明,后有尾灯。
(2)不得背对前进方向操作行驶。
(3)车辆在行进巷道口、硐室口、弯道、道岔、坡度较大或噪声大得地段,以及前有车辆、障碍物或视线有障碍时,都必须减低至最低速度并鸣号。
(4)车辆转弯时必须减速、鸣笛,才能改变其运行方向。
(5)车辆的制动距离,每年至少测定一次。
(6)胶轮车在执行运输任务时,要确保货物封装牢固,严禁超载、超高、超宽运输,严禁乘人。
(7)行驶中遇有行人或途径有人员工作的地点时,必须鸣号减速、停车,确定人员已躲避,否则不得通过。
(8)胶轮车停车遵循以下规定:井下胶轮车装货物必须制动锁车,但不得熄灭灯光。
(9)胶轮车司机必须每次启动前检查油质,防止变质。因本单位使用胶轮车次数较少,所以在井下无柴油储存库,所有柴油均由各班司机用封闭的铁桶带下井;盛装柴油的铁桶必须挡板带上井。
(10)胶轮车司机操作时应保持坐在驾驶椅上、目视前方、双手操作;严禁将头、手或身体伸出车体外,严禁站在车下开车。
(11)胶轮车司机在开车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油位及水温,若出现油位过低、过高或水温过高必须立即停车,加油或降温后再重新启动。
(12)开车前先发出开车信号,检查确认周围无人时,方可启动。
(13)司机严禁在机车启动状态下离开司机室。司机离开岗位时必须做好手闸制动、脱离离合器,柴油机怠速运转、停机、锁车等步骤。
(14)车辆上坡不准曲线行驶,下坡不准脱档滑行。
(15)胶轮车司机在使用完胶轮车后应停靠到平巷位置,严禁停靠在斜坡上。司机必须清理车厢内垃圾、及车身上的油渍,并将擦拭油布放到密闭的铁箱内,由司机回收上井;清理完卫生后跟下一班司机进行现场交接班。
(16)发动机周围及所有发热部位严禁有浮煤,当班司机如发现有浮煤必须立即进行清理,确保胶轮车安全行驶。
(17)严禁其他工作人员私自开车。
(18)车辆在所有巷道行驶时,注意沿线通风设施及电缆、管路安全,严禁撞坏通风及井巷设置。运行车辆必须喇叭完好,倒车时应有警示信号,长距离倒车时,不准取消倒车信号。
(19)运输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认真操作,在辅运大巷中行驶速度不超过5km/h,运输途中遇有行人,要发出信号,减速通过。能见度低时,也必须减速行驶;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车,积极采取措施处理,减少影响,保证安全。不许在坡上停车,特殊情况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20)两车相会,一方要停靠一旁,关掉大灯,待对方车辆通过后再行车。
(21)行车中遇有路基不好或道路上有障碍物时,不得强行通过,待清除路障后再通过,车辆通过风门和转弯必须减速慢行,并发出声光信号。
(22)车辆转弯、倒车时,要预先观察来去方向是否有异常情况,转弯或倒车时要操作自如,不可手忙脚乱突然加速或刹车,
(23)物件运至指定地点卸车时,必须在专人指挥下进行,严禁野蛮卸车或随意卸车。
(24)装车时,随时注意车厢的变化,避免发生危险。
(25)行车中遇有锚索或长锚杆,车辆要减速通过,避免刮伤车辆。
(26)车载物件发生散落、窜位等问题时,司机要及时停车,经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行驶。
(27)不可抢行争路,互不相让,必须遵守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原则。
(28)所有胶轮车司机必须认真学习本规程,保证胶轮车的安全运行。
第七节煤质管理
一、地测部门需提供工作面水文、地质构造、煤层厚度、赋存条件等地质资料,区队根据资料和现场实际制定煤质保证措施,精心组织生产,确保煤炭质量。
二、区队管理人员、班长负责现场作业过程的煤质管理,安检员负责监督;坚持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确保煤炭质量。
三、降低煤炭水分。工作面合理布置排水系统,并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和人员,确保运煤系统及各转载点无积水。防尘用水必须采用喷雾洒水,杜绝用水管直喷;加强供排水管路的维护,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四、工作面发生的掉矸、漏顶矸石及煤层夹矸。直径(块度)大于400mm的,必须拣出,就地处理,不得上皮带。
五、加强工作面质量标准化管理,材料和工具分类、集中、挂牌码放;不用的支护材料、电缆钩、托盘及其它丢弃的材料等必须及时回收。底带下不能有浮煤,支架上的材料等器具保证稳固可靠,杜绝支架不稳导致材料掉落至运输皮带。
六、皮带机头及工作面50m范围内设立杂物桶,工作面50m范围内不得有任何杂物,不得有积水、积淤;每班各岗位工把施工所产生的杂物,及时回收到杂物桶内;同时派专人每天对整个巷道杂物点回收一次。
七、现场设备设施维修所产生的废弃物品及材料包装箱及时放入,严禁乱扔乱放。
八、若工作面出现断层、冲刷及水文地质构造时,并影响煤质时,由技术人员和工程部沟通,研究方案并编写专项措施。
九、生产环节必须对使用设备、设施的紧固件、易损件检查,防止因松动磨损、撞击等因素造成脱落,混入煤中进入运输系统。
十、掘进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设计交底组织施工,如遇煤层起伏变化,必须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调整巷道坡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后期采煤影响。
十一、掘进机要调整内、外喷雾水量,保证雾化效果,做到开机开水,停机停水。
十二、若巷道出现积水,采用引流法引至水泵窝,严禁淹底皮带或底托辊和进入运输系统。
十三、工作面排水系统必须布置合理可靠,挖设临时水沟,使卸压孔施工过程中流出的水进入水泵窝,然后使用排水系统进入水仓。
十四、掘进巷道各道水幕下,采取引流措施,在皮带架上使用隔雨棚,底板水幕下浇筑6m长的临时混凝土,使淋水进入临时水沟。杜绝净化水幕淋水进入运输系统。
十五、其它事宜严格按相关煤质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节职业卫生管理
一、煤尘管理
(一)降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防尘措施必须落实到位。
(二)在井下掘进作业时,应佩戴好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三)对井下职工定期进行组织检查。
(四)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五)巷道内每天洒水降尘,掘进迎头掘进前先对迎头洒水降尘,掘进时综掘机前后喷雾处于洒水状态,巷道内其他喷雾也必须全部处于喷雾状态。
二、噪声管理
(一)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二)作业人员进入噪音区域时,应佩带耳塞。
(三)在迎头打眼支护等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四)对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三、高温管理
(一)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二)掘进迎头必须保持良好通风。
(三)对高温设备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装置。
(四)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
第九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一、瓦斯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
风险辨识:
(一)掘进工作面无计划停风和停电、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导致瓦斯事故。
管控措施:1.局部通风机必须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风机、风筒的维护,保证风筒吊挂平直不漏风。2.对敷设风筒的运输路线安设限高限宽安全装置。3.各掘进工作面风机处、巷道拐弯处、工作面迎头必须存放备用风筒、备用扶梯、胶水及针线包。4.掘进工作面必须安装风筒传感器,并实现风电闭锁,每15天进行一次瓦斯电、风电闭锁。5.测风员每天对长距离供风的掘进巷道测一次风量。6.风筒断开或严重漏风导致巷道风量减小或瓦斯浓度升高,必须撤出人员,断开工作面电源开关。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只有在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0.8%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而且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才能开启局部通风机。否则,必须编制排放瓦斯专项措施,严格按规定排放瓦斯。
评估分析:可能但不经常,L=3;每天工作时间暴露,E=3;后果较重,C=15;危险值D=3×3×15=135,属于中等风险。
(二)掘进工作面长距离供风,风筒断开或严重漏风导致瓦斯事故。
管控措施:1.局部通风机必须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风机、风筒的维护,保证风筒吊挂平直不漏风。2.对敷设风筒的运输路线安设限高限宽安全装置。3.各掘进工作面风机处、巷道拐弯处、工作面迎头必须存放备用风筒、备用扶梯、胶水及针线包。4.掘进工作面必须安装风筒传感器,并实现风电闭锁,每15天进行一次风电闭锁。5.风筒断开或严重漏风导致巷道风量减小或瓦斯浓度升高,必须撤出人员,断开工作面电源开关。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只有在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0.8%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而且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才能开启局部通风机。否则,必须编制排放瓦斯专项措施,严格按规定排放瓦斯。
评估分析:可能但不经常,L=3;每天工作时间暴露,E=3;后果严重,C=40;危险值D=3×3×40=360,属于重大风险。
(三)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出现循环风造成瓦斯事故。
管控措施:局部通风机及其启动装置必须安设在进风巷道中,地点距回风口大于10m的新鲜风流中,局部通风机前按规定配足风量。
评估分析:可能性小,L=1;每天工作时间暴露,E=6;后果严重,C=15;危险值D=1×6×15=90,属于中等风险。
(四)掘进工作面断层区域瓦斯涌出异常导致瓦斯事故。
管控措施:瓦检员加强采掘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变化带时瓦斯检查,增加瓦斯检查次数,重点检查变化带巷道顶部瓦斯。
评估分析:可能性小,L=1;每天工作时间暴露,E=6;后果较重,C=15;危险值D=1×6×15=90,属于中等风险。
(五)巷道支护高冒区时,一旦遇到足够引爆瓦斯的火源,完全可能引发瓦斯事故。
管控措施:1.处理局部高冒区时,要按规定检查瓦斯浓度。2.巷道内最高瓦斯浓度超过0.8%但不超过3.0%,由通风部编制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负责排放瓦斯。瓦斯排放后,经分析找到瓦斯来源并采取措施后方可恢复生产。3.对于掘进时出现的高冒区要及时进行喷浆、喷浆完成后充填不可燃材料,最后进行复喷,对高冒区进行永久性处理。
评估分析:可能但不经常,L=3;每月一次,E=1;后果较重,C=15;危险值D=3×1×15=45,属于一般风险。
二、煤尘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
风险辨识:
(一)掘进工作面生产期间是产尘的重点,未定期消尘、防尘设施不全、未正常使用,会造成煤尘超限,发生煤尘爆炸的风险。
管控措施:1.掘进工作面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供水管路三通阀门齐全,皮带巷50m设置一个,其他巷道100m设置一个,为灭火提供水源。2.掘进工作面生产时,综掘机内外喷雾必须正常使用,掘进工作面距迎头50m、100m处各安设一组防尘喷雾正常使用。
评估分析:可能性小,L=1;每天工作时间暴露,E=6;后果较重,C=15;危险值D=1×6×15=90,属于中等风险。
三、防灭火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
风险辨识:
(一)外因火灾:由明火、电火花、瓦斯、煤尘爆炸引起火灾、机械摩擦引燃可燃物引起火灾。
管控措施:
1.严格明火管理。2.井下电气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的防爆性能,加强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工作,坚决消灭电气失爆;3.完善掘进工作面的消防管路系统,并配齐各种消防器材。掘进工作面和皮带运输机头等处都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以备火灾时使用。4.井下使用过的棉纱、布头等放在盖严的铁筒内,安排专人及时送到地面处理。5.加强油脂管理,井下设备使用的液压油、齿轮油必须集中存放并配备2台8kg干粉灭火器。6.必须对井下可能产生明火或引起火灾的地点进行检查,确保机电设备无失爆现象和非正常的机械摩擦。7.易发热的电器设备,运行时必须有降温措施,杜绝设备高温运行。
评估分析:可能但不经常,L=1;每天时间暴露,E=6;后果严重,C=40;危险值D=1×6×40=240,属于较大风险。
(二)内因火灾:破碎的煤炭堆积、未充填处理的巷道高冒点易引起煤炭自燃;
管控措施:
1.利用束管监测系统分析密闭巷道发火情况。2.对井下高冒点、煤体破碎地点、溜煤眼、风桥、瓦斯抽采钻孔等重点区域加强防灭火检查。3.对高温钻孔采取注盐水、注浆封堵的措施处理,对煤体高温点采取周围施工钻孔注盐水、注浆、封堵的措施处理。
评估分析:可能但不经常,L=1;每天时间暴露,E=3;后果严重,C=40;危险值D=1×3×40=120,属于中等风险。
四、矿井热害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
风险辨识:
掘进工作面高温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导致大量出汗、体温升高、头昏、呕吐等中暑症状,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了事故概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
管控措施:
(一)加强掘进工作面温度监测工作,工作面温度超过30℃,必须停止工作,采取措施降低温度。2.发放短袖、短裤、透气防冲服和降温药品等降温用品;
评估分析:可能性小,L=1;每月一次,E=3;后果较重,C=15;危险值D=1×3×15=45,属于一般风险。
五、机电运输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
(一)井下胶带输送机:1.皮带着火,皮带滚筒夹杂异物;2.皮带跑偏、断带等;3.皮带电机烧毁。
管控措施:
1.胶带运输机必须装设烟雾、跑偏、堆煤、纵撕、温度、急停等综合保护装置。2.加强设备检修与维护,保证皮带托辊、滚筒转动灵活。3.皮带机头处设置2台8kg干粉灭火器2台、不小于0.3m3沙箱1个和其他消防器材。4.严禁超负荷强行频繁启动胶带机。5.及时清理皮带机头、机尾及各传动滚筒下的堆煤。6.严禁大块矸石、水煤运行胶带运输机。7.定期遥测电机阻值,减速机、液力耦合器及各类滚筒注油。
评估分析:可能性小,L=1;每天时间暴露,E=6;后果较重,C=15;危险值D=1×6×15=90,属于中度风险。
(二)不定期检修造成设备带病运转导致高压设备配件损毁;不合理调整供电负荷导致高压设备过载跳闸及电缆损毁。
管控措施:
1.严格遵守电气安全的有关规章制度,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2.及时调整供电负荷,保证双回路电源负荷均衡。3.定期检修高压设备及电缆遥测,对损坏配件及时更换。4.定期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阻值不大于2欧。5.严格执行专人停送电制度。6.严禁执行设备包机责任制,实行“谁检修、谁负责”原则,确保设备台台完好。
评估分析:可能性小,L=1;每月一次,E=2;后果一般,C=7;危险值D=1×2×7=14,属于一般风险。
(二)司机驾驶技术差或违反行车规定、行车环境差、车辆不完好等情况时,易发生运输事故。
管控措施:
1.严格执行《辅助运输管理规定》。车辆定位系统运行正常,车辆必须定期检查、维修,特别是刹车装置、声光信号装置等设备设施,确保灵活管用,安全可靠,司机必须培训合格,持双证上岗。2.胶轮车的牵引系统和驱动系统,应具有可靠的制动性能,制动力应为额定牵引力的1.5-2倍;3.设有既可手动又能自动的保险闸。保险闸应具有以下性能: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15%时能自动施闸;施闸时的空动时间不大于0.7s;在最大载荷最大坡度上以最大设计速度向下运行时,制动距离应不超过相当于在这一速度下6s的行程;在最小载荷最大坡度上向上运行时,制动减速度不大于5m/s;4.保险制动和停车制动装置,应设计成失效安全型。5.胶轮车的牵引机车或头车上,必须装设车灯和喇叭,尾部设有红灯。6.胶轮车运行期间,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要求。7.每班都必须有车辆检修人员对胶轮车进行全面检查。8.胶轮车下坡前,必须试验刹车装置,确认刹车装置良好后,方可行驶。9.胶轮车运行前,提前检查制动系统、照明,严禁空挡滑行,对于照明光度不强的照明灯进行更换。10.无轨胶轮车运行速度,运人时不超过25km/h,运送物料时不超过40km/h,同向行驶车辆必须保持不小于50m的安全运行距离,长坡段巷道内必须安装车辆失速保护装置。
评估分析:可能性小,L=1;频繁暴露,E=10;后果较重,C=15;危险值D=1×10×15=150,属于较大风险。
管控措施:
1.司机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操作。2.司机应熟悉所操作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技术特性,掌握运行规律。定期对水泵司机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提高自身业务水平。3.值班司机每班都必须详细巡回检查不少于两次,接班、班中各一次,其它时间每半小时巡回检查一次。4.设备运转过程中司机必须仔细观察水泵运行电流、电压,电机声音及温度有无异常,并做好记录。5.高压停电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停电工作票许可手续,并按工作票的安全措施认真执行。6.主排水泵应为两台工作、两台备用、一台检修。当发生涌水事故时,工作泵加备用泵的总排水能力能在20小时内排完24小时的最大涌水量。7.备用泵保持良好状态,水泵退出运行后,及时检修。8.定期对水泵泵体及电控装置进行预防性检修,确保完好运行。9.定期对水泵和电机的轴承进行检查、清洗、加油,润滑油脂应符合要求,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巡回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队值班干部,组织人员进行处理。10.雨季前,必须进行水泵联合试运转,清理水仓。
评估分析:可能性小,L=1;频繁暴露,E=10;后果较重,C=15;危险值D=1×10×15=150,属于较大风险。
六、顶板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
风险辨识:
(一)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巷道顶板下沉、帮部收缩,发生漏顶,影响正常生产。
管控措施:1.加强顶板离层以及巷道围岩变形观测,做好分析总结以及预测预报。2.对于破损的网片先进行补网,再补打锚杆、锚索进行支护。3.顶板下沉处及时补打锚索、架U型钢棚等措施加强支护。4.对于巷道宽度、高度不足影响正常安全生产时,及时采取扩帮、起底等措施。
评估分析:可能性小,L=1;每天时间暴露,E=6;后果较重,C=15;危险值D=1×6×15=90,属于中等风险。
(2)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巷道顶板压力大,易发生冒顶。
管控措施:1.掘进工作面支护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按工程质量施工规范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巷道支护管理,支护材料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工作面临时支护必须紧跟迎头,循环进尺和永久支护到工作面的距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严禁空顶作业。3.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每班施工人员进入工作面前,必须由班长由外到里先检查已施工段顶帮情况,对顶帮进行敲帮问顶。敲帮问顶工作必须由班长和有经验的老工人配合进行;敲帮问顶工作顺序按照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顺序进行;敲帮问顶工作要贯穿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及时清理浮煤活矸,防止片帮、离层、掉矸伤人。4.严格按照正规循环作业图表掘进,每次割煤完毕,并敲帮问顶后,立即用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5.当顶板下沉严重、压力较大时,根据顶板动态检测情况的变化,及时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如需改变支护方式应立即停止工作面迎头工作,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后方可作业。6.锚杆(锚索)支护巷道的锚杆(锚索)数量、间排距、角度、锚固力必须定期检查,保证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必须按规定做拉力试验,对不合格的锚杆必须进行补打;煤巷必须对顶板离层进行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对喷体必须做厚度和强度检查,并有检查和试验记录。7.工作面临时支护必须紧跟迎头,循环进尺和永久支护到工作面的距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按照正规循环作业图表掘进,每次割煤完毕,敲帮问顶后,立即进行临时支护。
评估分析:可能但不经常,L=1;每月暴露,E=1;后果严重,C=100;危险值D=1×1×100=100,属于中等风险。
七、地测防治水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
风险辨识:
(一)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
管控措施:1.每周对工作面涌水量进行观测,并进行分析、评价。2.对工作面排水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分析,确保水泵、管路完好。3.对出现的顶板淋水,及时监测水质、水量、水温等,确定涌水来源。
评估分析:可能性小,L=1;每天时间暴露,E=6;后果严重,C=15;危险值D=1×6×15=90,属于中等风险。
(二)下山掘进巷道出现透水、淹没设备事故
管控措施:1.每周对所有下山掘进巷道进行一次地质及水文地质写实。2.每周开展一次下山掘进巷道排水系统专项检查。3.下山掘进巷道排水系统严格落实三级管理,即迎头配备满足需要的临时水泵,水泵能力不小于50m3/h;迎头后退100~200m为二级排水点,水泵能力不小于80m3/h;最后直接排至相对集中排水点。4.对出现的顶板淋水,及时监测水质、水量、水温等,确定涌水来源。
评估分析:可能性小,L=1;每天时间暴露,E=6;后果严重,C=15;危险值D=1×6×15=90,属于中等风险。
(三)巷道掘进对头贯通出现方位、高程偏差事故。
管控措施:1.每周对巷道激光、中腰线进行2次专项检查;2.严格落实每150m进行一次复测,每300m进行一次联测制度;3.坚持以施工单位自测为主,地测部跟进复测、及时监督为保障的测量体系;4.在巷道贯通剩余50m时,下发贯通通知单,利用ZDY3500LP钻机一次施工贯通探眼,确保精准贯通;5.巷道剩余贯通距离小于20m时,地测防治水部安排人员跟班,确保按设计中腰线全断面贯通。
评估分析:可能性小,L=1;每天时间暴露,E=6;后果严重,C=40;危险值D=1×6×40=240,属于较大风险。
(四)掘进巷道出现方位、高程偏差事故
管控措施:1.所有巷道每隔150m复测一次;2.每周进行一次导线专项检查,并要求施工单位在两天内整改完成;3.在没有指向仪的巷道中,中线延伸间距应小于30米;4.有激光指向仪的巷道中,中线延伸间距应在60米左右,确保巷道指向精度;5.所有巷道在复测时,严格坚持两个测回的原则;6.所有测量原始记录由两人分别独立检查。
评估分析:可能但不经常,L=3;每天时间暴露,E=1;后果严重,C=15;危险值D=3×1×15=45,属于一般风险。
八、冲击地点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
风险辨识
(一)掘进期间临地质构造带期间,受采掘扰动影响,易发生冲击地压。
管控措施:1.加强监测监控,预测预报;2.根据采掘情况,保证掘进迎头之间距离不得小于150m,以降低采掘扰动影响;3.严格强支护强卸压措施;4.严格执行冲击危险区域准入制度,加强个体防护。
评估分析:可能性小,L=1;每天时间暴露,E=6;后果轻重,C=15;危险值D=1×6×15=90,属于中等风险。
表9-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表
序
号 风险
地点 风险描述 风险类型 风险
等级 管控措施 1 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不合理、不完善、风流短路造成巷道无风、微风引起瓦斯事故。 瓦斯 中等 加强通风设施检查和维护,确保通风系统安全可靠。 2 掘进工作面 长距离供风,风筒断开或严重漏风导致瓦斯事故。 瓦
斯 重
大 ①局部通风机必须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风机、风筒的维护,保证风筒吊挂平直不漏风。②对敷设风筒的运输路线安设限高限宽安全装置。③各掘进工作面风机处、巷道拐弯处、工作面迎头必须存放备用风筒、备用扶梯、胶水及针线包。④掘进工作面必须安装风筒传感器,并实现风电闭锁,每15天进行一次风电闭锁。⑤风筒断开或严重漏风导致巷道风量减小或瓦斯浓度升高,必须撤出人员,断开工作面电源开关。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只有在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0.8%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而且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才能开启局部通风机。否则,必须编制排放瓦斯专项措施,严格按规定排放瓦斯。 3 掘进工作面 掘进工作面无计划停风和停电、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导致瓦斯事故。
瓦斯 中等 ①局部通风机必须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风机、风筒的维护,保证风筒吊挂平直不漏风。②对敷设风筒的运输路线安设限高限宽安全装置。③各掘进工作面风机处、巷道拐弯处、工作面迎头必须存放备用风筒、备用扶梯、胶水及针线包。④掘进工作面必须安装风筒传感器,并实现瓦斯电、风电闭锁,每15天进行一次风电闭锁。⑤测风员每天对长距离供风的掘进巷道测一次风量。⑥风筒断开或严重漏风导致巷道风量减小或瓦斯浓度升高,必须撤出人员,断开工作面电源开关进行处理。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只有在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0.8%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而且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才能开启局部通风机。否则,必须编制排放瓦斯专项措施,严格按规定排放瓦斯。 4 掘进工作面 局部通风机出现循环风造成瓦斯事故。 瓦斯
中等 局部通风机及其启动装置必须安设在进风巷道中,地点距回风口大于10m的新鲜风流中,局部通风机大于吸风量。 5 掘进工作面 断层区域瓦斯涌出异常导致瓦斯事故。 瓦斯
中等 瓦检员加强掘进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变化带时瓦斯检查,增加瓦斯检查次数,重点检查变化带巷道顶部瓦斯。 6 巷道 巷道支护背后空间及高冒区、盲巷不及时密闭时,遇到足够引爆瓦斯的火源,完全可能引发瓦斯事故。 瓦斯 一般 ①处理局部高冒区域时,要按规定检查瓦斯浓度。②巷道内最高瓦斯浓度超过0.8%但不超过3.0%,由通风部编制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负责排放瓦斯。瓦斯排放后,经分析找到瓦斯来源并采取措施后方可恢复生产。③对于掘进时出现的高冒区要及时进行喷浆、喷浆完成后充填不可燃材料,最后进行复喷,对高冒区进行永久性处理。
7 巷道 巷道贯通时 瓦斯 中等 ①巷道贯通前要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完善通风设施,检查贯通地点的瓦斯情况,并设好警戒。②贯通后要及时调整通风系统,防止风流短路,各用风地点风量分配合理,无串联通风、循环风。 8 掘进工作面 生产期间是产尘的重点,未定期消尘、防尘设施不全、未正常使用,会造成煤尘超限,发生煤尘爆炸的风险。 煤尘 中等 ①掘进工作面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供水管路三通阀门齐全,皮带巷50m设置一个,其他巷道100m设置一个,为灭火提供水源。②掘进工作面生产时,综掘机内外喷雾必须正常使用,掘进工作面距迎头50m、100m处各安设一组防尘网正常使用。 9 回风大巷 煤尘积聚或堆积的主要地点,未定期消尘、防尘设施不全、未正常使用,会造成煤尘超限,发生煤尘爆炸的风险。 煤尘 一般 ①回风巷道都必须安装净化水幕,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净化水幕能正常开启。②每周对回风巷道进行一次全断面消尘,确保管线巷道无积尘。③做好消尘记录台账,消尘后由瓦检员验收并签字。
10 各巷道 外因火灾:由明火、电火花、瓦斯、煤尘爆炸引起火灾、机械摩擦引燃可燃物引起火灾。 防灭火 较大 ①严格明火管理。②井下电气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的防爆性能,加强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工作,坚决消灭电气失爆;③完善掘进工作面的消防管路系统,并配齐各种消防器材。掘进工作面和皮带运输机头等处都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以备火灾时使用。④井下使用过的棉纱、布头等放在盖严的铁筒内,安排专人及时送到地面处理。⑤加强油脂管理,井下设备使用的液压油、齿轮油必须集中存放并配备2台8kg干粉灭火器。⑥必须对井下可能产生明火或引起火灾的地点进行检查,确保机电设备无失爆现象和非正常的机械摩擦。⑦易发热的电器设备,运行时必须有降温措施,杜绝设备高温运行。 11 内因火灾 破碎煤炭积、未充填处理的巷道高冒点引起煤炭自燃;通风不良的巷道、钻孔施工引起瓦斯或煤层自燃。 防灭火 中等 ①对井下高冒点、煤体破碎地点、溜煤眼、瓦斯抽采钻孔等重点区域加强防灭火检查。②对高温钻孔采取注盐水、注浆封堵的措施处理,对煤体高温点采取周围施工钻孔注盐水、注浆、封堵的措施处理。
12 掘进工作面 高温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导致出汗、体温升高、头昏、呕吐等症状,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了事故概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 高温 一般 加强掘进工作面温度监测工作,工作面温度超过30℃,必须停止工作,采取措施降低温度。2.发放短袖、短裤、透气防冲服和降温药品等降温用品;
13 井下胶带输送机 井下胶带输送机:①皮带着火,皮带滚筒夹杂异物;②皮带跑偏、断带等;③皮带电机烧毁。 运输 中等 ①胶带运输机必须装设烟雾、跑偏、堆煤、纵撕、温度、急停等综合保护装置。②加强设备检修与维护,保证皮带托辊、滚筒转动灵活。③皮带机头处设置8kg干粉灭火器2台、不小于0.3m3沙箱1个和其他消防器材。④严禁超负荷强行频繁启动胶带机。⑤及时清理皮带机头、机尾及各传动滚筒下的堆煤。⑥严禁大块矸石、水煤运行胶带运输机。⑦定期遥测电机阻值,减速机、液力耦合器及各类滚筒注油。 14 各设备点 不定期检修造成设备带病运转导致高压设备配件损毁;不合理调整供电负荷导致高压设备过载跳闸及电缆损毁 机电 一般 严格遵守电气安全的有关规章制度,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②及时调整供电负荷,保证双回路电源负荷均衡。③定期检修高压设备及电缆遥测,对损坏配件及时更换。④定期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阻值不大于2欧。⑤严格执行专人停送电制度。⑥严禁执行设备包机责任制,实行“谁检修、谁负责”原则,确保设备台台完好。 15 各巷道 司机驾驶技术差或违反行车规定、行车环境差、车辆不完好等情况时,易发生运输事故。 运输 较大 ①严格执行《辅助运输管理规定》。车辆定位系统运行正常,车辆必须定期检查、维修,特别是刹车装置、声光信号装置等设备设施,确保灵活管用,安全可靠,司机必须培训合格,持双证上岗。②胶轮车的牵引系统和驱动系统,应具有可靠的制动性能,制动力应为额定牵引力的1.5-2倍;③设有既可手动又能自动的保险闸。保险闸应具有以下性能: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15%时能自动施闸;施闸时的空动时间不大于0.7s;在最大载荷最大坡度上以最大设计速度向下运行时,制动距离应不超过相当于在这一速度下6s的行程;在最小载荷最大坡度上向上运行时,制动减速度不大于5m/s;④保险制动和停车制动装置,应设计成失效安全型。⑤胶轮车的牵引机车或头车上,必须装设车灯和喇叭,尾部设有红灯。⑥胶轮车运行期间,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要求。⑦每班都必须有车辆检修人员对胶轮车进行全面检查。⑧胶轮车下坡前,必须试验刹车装置,确认刹车装置良好后,方可行驶。⑨胶轮车运行前,提前检查制动系统、照明,严禁空挡滑行,对于照明光度不强的照明灯进行更换。
⑩无轨胶轮车运行速度,运人时不超过25km/h,运送物料时不超过40km/h,同向行驶车辆必须保持不小于50m的安全运行距离,长坡段巷道内必须安装车辆失速保护装置。 16 运输巷 在运输巷道行走时的顶板片帮及皮带、车辆伤人事故
运输 中等 ①在兼作行人的运输斜巷,按照“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规定,人员不与车辆同行且行走人员必须穿反光服。②大巷人员施工时必须穿反光服且在施工范围内摆放反光警示标,施工地点30米前后悬挂“前方施工,车辆慢行”警示牌。③携带长件工具行走时,要注意观察顶板支护状况,注意皮带及胶轮车运输,避免碰伤。④当车辆接近时要立即进入躲避硐室暂避,如附近无躲避硐室时,坚持车让人原则,人员通过后车辆方可通过。⑤在横穿大巷,通过弯道、交叉口时,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⑥挂有栅栏和挂有危险警告牌的地点,不得擅自进入。⑦设立警戒的区域不得通过。⑧严禁在胶带输送机上行走。⑨严禁乘坐皮带和钻、跨皮带。 17 掘进工作面 掘进过程中顶板下沉、帮部收缩,发生冒顶,影响生产。 顶板 中等 ①加强顶板离层以及巷道围岩变形观测,做好分析总结以及预测预报。②对于破损的网片先进行补网,再补打锚杆、锚索进行支护。③顶板下沉处及时补打注浆锚索架U型棚等措施加强支护。④对于巷道宽度、高度不足影响正常安全生产时,及时采取扩帮、起底等措施。 18 冲击地压巷道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巷道顶板压力大,易发生冒顶。 顶板 中等 ①掘进工作面支护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按工程质量施工规范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巷道支护管理,支护材料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②工作面临时支护必须紧跟迎头,循环进尺和永久支护到工作面的距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严禁空顶作业。③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每班施工人员进入工作面前,必须由班长由外到里先检查已施工段顶帮情况,对顶帮进行敲帮问顶。敲帮问顶工作必须由班长和有经验的老工人配合进行;敲帮问顶工作顺序按照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顺序进行;敲帮问顶工作要贯穿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及时清理浮煤活矸,防止片帮、离层、掉矸伤人。④严格按照正规循环作业图表掘进,每次割煤完毕,并敲帮问顶后,立即用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⑤当顶板下沉严重、压力较大时,根据顶板动态检测情况的变化,及时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如需改变支护方式应立即停止工作面迎头工作,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后方可作业。⑥锚杆(锚索)支护巷道的锚杆(锚索)数量、间排距、角度、锚固力必须定期检查,保证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必须按规定做拉力试验,对不合格的锚杆必须进行补打;煤巷必须对顶板离层进行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对喷体必须做厚度和强度检查,并有检查和试验记录。⑦工作面临时支护必须紧跟迎头,循环进尺和永久支护到工作面的距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按照正规循环作业图表掘进,每次割煤完毕,敲帮问顶后,立即进行临时支护。 19 掘进工作面 掘进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 防治水 较大 ①每周对工作面涌水量进行观测,并进行分析、评价。②对工作面排水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分析,确保水泵、管路完好。③对出现的顶板淋水,及时监测水质、水量、水温等,确定涌水来源。④每周对掘进巷道进行一次地质及水文地质写实。 20 巷道 掘进巷道出现方位、高程偏差事故
地质 一般 ①所有巷道每隔150m复测一次;②每周进行一次导线专项检查,并要求施工单位在两天内整改完成;③在没有指向仪的巷道中,中线延伸间距应小于30米;④有激光指向仪的巷道中,中线延伸间距应在60米左右,确保巷道指向精度;⑤所有巷道在复测时,严格坚持两个测回的原则;⑥所有测量原始记录由两人分别独立检查。 21 掘进工作面 掘进期间临地质构造带期间,受采掘扰动影响,易发生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 中等 ①加强监测监控,预测预报;②根据采掘情况,保证掘进迎头之间距离不得小于150m,以降低采掘扰动影响;③严格强支护强卸压措施;④严格执行冲击危险区域准入制度,防冲服、防冲帽佩戴齐全,支护材料全部捆绑生根固定牢固。
注:风险级别分为低风险、一般风险、中等风险、重大风险和特别重大风险
第十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一、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
(二)制定事故隐患分级标准,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级,按事故隐患等级进行治理、督办、验收。
二、事故隐患排查
(一)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制定排查计划,明确排查内容和排查频次。
(二)排查范围覆盖生产各系统和各岗位。
(三)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台账和重大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三、事故隐患治理
(一)分级治理
事故隐患实施分级治理,不同等级的事故隐患由相应责任部门负责。事故隐患治理必须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由区队队长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
(二)安全措施
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必须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对治理难度较大的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有专人现场指挥和监督,并设置警示标识。
四、监督管理
(一)事故隐患治理实施分级督办,对未按规定完成治理的事故隐患,及时提高督办层级,加大督办力度。事故隐患治理完成,经验收合格后予以销号,解除督办。
(二)及时通报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接受监督。五、保障措施
建立事故隐患统计分析制度,每月对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组织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知识培训。
第十一节其它
一、文明施工规定
(一)安全管理方面
1.坚持执行“薄弱人物排查”及“隐患排查”,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2.加强班组长、安全网员安全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做到安全有检查,检查有落实。
(二)工程质量方面
1.深化巷道成型施工工艺,加强成本管理,大力降本降耗,加强对生产成本的控制,重点抓好现场材料使用。积极开展回收复用工作,提高二次使用率,减少材料浪费。
2.严格按照现场中腰线进行施工,将巷道质量控制在合格品。
(三)生产及现场管理方面
1.班长严格现场管理,实行量化考核,运作奖罚激励机制,调动全员积极性,群策群力,深入挖掘队伍潜能。
2.按照规程及措施的规定进行管线吊挂,风筒要平直、逢环必挂、双反压边、无急弯、无破口漏风现象;风水管路要及时往前接,管路固定点不超过距底板1.2m处,接头不得有漏风、水现象,分层吊挂平直成行;所有材料上架并挂牌管理,杜绝乱扔乱放现象,巷道无杂物,无积水,工具摆放整齐。
3.严格顶板管理。规定交接班、割煤前、割煤后、出矸前、打眼前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同时施工过程中班长指定专人监视顶板和两帮情况,有危岩活石时要立即处理。按照规程要求正确使用临时支护。
4.施工牌板统一管理,表面干净整洁、内容清晰,呈一条线,保护良好。
5.现场物料牌、顶板离层仪牌等要做到齐全,字迹清晰。
6.巷道成型:严格按割煤顺序标准执行。
7.水沟施工:按中、腰线施工,表面质量符合要求。
8.各种工器具按指定位置摆放整齐。
9.当班接到的物料要卸车并按标准码放在物料架上。当班用剩物料要放回物料架。
(四)机电管理方面
1.电缆吊挂平直,每0.8m一个挂钩,无交错和打结。
2.大型设备要每班清理,日日检查,杜绝二类以上机电事故的发生。
3.设备设施如风水管路、综掘机等要建立日常检查记录统一管理,分类刷漆。
二、自救器管理制度
(一)每一下井人员,必须佩戴自救器。
(二)自救器每人一部,没有瓦斯和煤层突出的危险等情况下,不得私自拆开封条或私自开启自救器,凡发现私自拆启损坏自救器者按原价加倍赔偿。
(三)自救器由区队集中管理,实行专人专用,对号发放。
(四)按灯箱牌存放自救器,每次下井前要进行封条的检查,保证符合要求,升井后,将自救器及矿灯存放相应箱内。
(五)取自救器时,要轻拿轻放,严禁碰撞,自救器要擦拭干净,并进行外观、封条检查。
(六)对发放、交回的自救器进行登记。
(七)对失效的自救器要及时注销并补充。
(八)自救器应进行称重和气密性检查,经称重和气密性检查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
三、交接班制度
(一)班长负责执行入井人员的清点和记录。必须开好班前会、并做好记录,班长对职工安排工作要明细。
(二)掘进工必须在工作面交接班,
(三)验收员负责汇报当班的安全情况及工作量。将本班未处理完的隐患向下一班交接清楚。接班人员听取交班人员的汇报,现场核实情况是否相符,如有不实之处可提出质询。如交代不清当班情况,接班人员有权拒绝接班,此时交班人员不得离岗,如接班人员违反安全规定接班,交班人员有权拒绝交班,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四)对所用的工具交接清楚。
四、起吊、拖移物料安全注意事项
(一)重物起吊作业前,应预先在起吊现场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
(二)起吊点必须使用专用的起吊锚具及设施,严禁利用管道、管架、机电设备等做起吊装锚点。
(三)起吊过程要专人操作、专人监护,并明确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责任人,起吊由施工负责人统一指挥。
(四)所有参加起吊的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自己所负责的起吊工作量、最大物体重量、所用的起吊工器具种类及起吊能力、所需索具的承载能力等。
(五)工作前起吊负责人要认真检查工作现场及周围环境情况及顶板完好,两帮无跨落迹象,杂物要清理干净,影响起吊的物件要运走。
(六)起吊、拖移物料用锚杆作为承力点时,必须使用专用锚杆,严禁使用支护的锚杆作为承力点使用。
(七)作为承力点使用的锚杆应与支护锚杆保持不小于200mm的间距。
(八)作为承力点使用的固定锚杆直径20mm,采用加长锚固锚杆,长度为2.2m,锚杆深入坚硬的巷壁内或顶板内,有效锚固长度不小于0.5m,其锚固力不小于100kN。
(九)使用锚杆数量根据起吊、拖移物料的重量确定,5t及以下使用2根锚杆,5-10t的应使用4根锚杆。
(十)起吊前,必须打起吊锚杆(起吊锚杆必须施工在顶板完整、无淋水地点,并打好点柱,加强支护。锚杆固定方法按照提升运输绞车回头滑轮要求执行。
(十一)每次起吊前必须指定专人检查起吊索具及葫芦等是否可靠,检查钢丝绳头的固定是否牢靠。
(十二)要根据起吊物件的重量,合理选择手拉葫芦,选用葫芦的额定起吊能力要大于物件重量。起吊前要有专人检查手拉葫芦、齿轮、摩擦片等完好无锈蚀,主链及小链无变形、无严重锈蚀,运转灵活,护罩齐全紧固,自锁性能好,钩子完好,销轴牢靠。
(十三)起吊时必须选用卸扣、锚链、钢丝绳套等专用起吊索具进行起吊,用钢丝绳套作索具时插接长度或卡接要符合规定。起吊索具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6。索具使用前要仔细检查其完好情况。
(十四)起吊时要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吨位选择起吊方式,物体形状不规则或大于2t的物体必须采用多点起吊。
(十五)井下不得采用永久支护的锚杆作为吊点。用专用起吊锚具起吊时,要首先检查锚具的锚固情况及周围顶板情况,锚具锚固强度要满足条件。
(十六)用锚具起吊时,要使用合格的吊环。焊接吊环用圆钢和钢板材质选用强度不低于45#钢或A3钢的材料,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6mm,钢板厚度不得小于8mm。圆钢与钢板双面焊接,焊缝高度不得小于6mm。
(十七)起吊时物件要找好重心,物件重心不正时,要将物件放下,对物件重新捆绑后方可试吊、起吊。严禁人力对被吊物件进行平衡。
(十八)起吊物件时索具的捆绑位置更合理,索具连接要牢固。捆绑物件时,物件及起吊梁的棱角部位要用木板衬垫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棱角切割索具。
(十九)起吊时要先试吊(100~200mm高)即慢慢拉动拉链,使索具及物件受力,检查吊点(起吊梁)、索具、物件的受力情况,无问题时方可继续起吊。
(二十)物件吊起离开地面时要进一步观察顶板、吊点、索具及物件是否有异常变化,有异常变化时停止起吊。
(二十一)作业人员要加强自保意识,起吊前看好退路,以防坠物伤人。起吊中人员要站在实地上,2m以上高空作业时,作业人员要系好保险带,站在稳固的脚手架上。
(二十二)起吊过程中,作业人员用手拉着拉链,以防葫芦打滑,物件突然落下。作业人员操作时不得在一旦因起吊索具或起吊工具失效、起吊物件下落或运动所到达的位置,以防物件落下伤人。
(二十三)多点起吊时操作人员要配合好,保证物件平衡起吊。
(二十四)严禁人员随物件一起升降。
(二十五)起吊作业要一次完成,不得中途停止。
(二十六)起吊物件到位后,对各部位再检查一遍,确认无问题方可进行其他工作。
(二十七)每次起吊前必须指定专人检查起吊索具及葫芦是否可靠,检查钢丝绳头的固定是否牢靠。
(二十八)不准用铁丝代替钢丝绳套捆绑部件起吊,钢丝绳套直径不得低于15.5mm。
(二十九)部件在起吊、拖移物料时严禁人员在起吊部件下方及受力索具附近通过、停留或进行其它作业,并躲避到起吊部件坠落及断绳等所不能波及的地点。
(三十)起吊过程中如发现绳套断丝、拉长、松动,吊梁弯曲、变形,以及有异常声响等,必须立即停止操作,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操作。
(三十一)部件起吊就位后,必须先放置稳固或紧固好联接件,方可摘下起吊钩头。
(三十二)起吊各部件所用的葫芦,其起重能力必须大于所吊部件的重量。
五、装卸车、封车及抬运重物相关规定
(一)卸车
1.选择有可靠起吊点的停车位置停车后,按锁车要求锁车、恢复挡梁。
2.由两人站在放置平稳的凳子上将手拉葫芦挂牢在起吊点上,用强度、长度合适的合格钢丝绳套或40T溜子链及配套联接环、螺栓将重物与手拉葫芦的起吊钩连好,用起吊链捆绑设备重心处,系牢再用钢丝绳扎紧结扣。
3.缓慢拉动手链,使起吊锁具受力,人员躲开起吊重物2m以外的安全地点,然后用手拉葫芦将重物吊起至合适高度,将胶轮车拉走。
4.人员在离重物500mm以外将两根以上的板梁、道木等沿拖移方向平行垫入重物下方的合适位置(以使重物保持平稳),人员躲开起吊重物2m以外的安全地点,将重物缓慢放在已垫好的板梁(道木)上,使重物放置稳固。由两人站在放置平稳的凳子上将手拉葫芦取下。
(二)装车
1.选择有可靠起吊点的停车位置停车后,按锁车要求锁车、恢复挡梁。
2.由两人站在放置平稳的凳子上将手拉葫芦挂牢在起吊点上,用强度、长度合适的合格钢丝绳套或40T溜子链及配套联接环螺栓将重物与手拉葫芦的起吊钩连好,用起吊链捆绑设备重心处,系牢再用钢丝绳扎紧结扣。
3.缓慢拉动手链,使起吊锁具受力,人员躲开起吊重物2m以外的安全地点,然后用手拉葫芦将重物吊起至合适高度。
4.胶轮车开至起吊重物下方的合适位置,人员在离重物500mm以外将车两端用板梁、道木垫实垫牢。人员躲开起吊重物2m以外的安全地点,将重物缓慢放在已垫好的车上,并使重物放置稳固。
5.由两人站在平稳的凳子上将手拉葫芦取下。按运输部分“封车规定”将车封好。
(三)拖移重物
1.在重物拖移方向的前方的合适位置设置手拉葫芦的固定点(可在拖移方向正前方的巷帮上,根据设备重心高度选择合适的位置,用软硬楔、专用锚杆作为固定点),将锁具固定在被移物重心下方位置,将手拉葫芦挂在固定点上,锁具与手拉葫芦的起吊链联接牢固,人员站在手拉葫芦的一侧,远离被拖移物操作,被拖移物与操作人员的最小安全距离必须大于被拖移物高度的1.5倍。在有坡度的巷道拖移时,被移物下方及两侧严禁有人(包括操作人员)。
2.抬重物的工具和索具,其强度必须大于被抬重物的6倍,索具与重物连接牢固。抬重物的工具长度应超出被抬重物前后不小于1m,宽度应适合人体肩部生理结构。
3.抬扛重物前,必须观察好被运重物的形状、重量,找准其重心点。
4.抬扛重物前,工作人员必须先观察好搬运路线,提前清理场地障碍。
5.拆垛搬物时,人要站在牢靠地点,由上往下由外往里搬取物料,严防倒垛伤人。
6.抬扛重物时人员要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垫肩等劳保用品。
7.抬扛重物时要有专人帮助发起,抬扛人员必须使用同肩,互叫互应,动作协调,相互配合。行走要缓慢,看清脚下及前方情况,防止绊倒,防重物滑落伤人。
8.到达卸料地点后,要有专人接下并轻轻放稳到指定地点按同规格尺寸码放整齐。
9.胶轮车装车高度不得超出车辆上沿,装车材料不得随意乱放,必须将材料码放整齐,以便于牢固封车。
10.装车操作时,如果采用人抬物料的方法必须注意以下事项:人抬重物齐拿齐放,口号一致,防止挤手伤人。
11.车辆装封车完后,必须检查封车情况,确认牢固可靠,方准运输。
六、“三三整理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制度
(一)“三三整理”安全确认制度
三三整理是指作业现场作业前、班中、交班前各做一次整理。
作业前检查:对工作环境及各个环节、设备依次认真检查,排查现场隐患,确认上一班遗留问题,指定专人整改。
班中检查:坚持每班对工作面进行巡回检查,重点排查在岗职工精神状况、班前隐患整改情况和生产过程中的动态隐患。
交班前检查:当班结束后,对安排的工作进行详细检查,重点检查工程质量和隐患整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现场交接清楚,并及时汇报。
整理结束后,必须填写三三整理确认牌板,让现场所有人员了解整理结果,整理不合格,不准进行下道作业工序(三三整理坚持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生产、事故隐患未排除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安全设施不可靠不生产、准备工作不到位不生产、现场环境不确认不生产的“六不生产”原则)
(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制度
在生产作业前(包括中断作业前、恢复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对设备、设施、工艺程序及岗位、作业环境等,实施脑想、眼看、手指、口述的“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制度,实现工作前、工作中对安全状况的确认、提醒和警示。没有执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的,一律不得作业。
第十章灾害应急防治措施及避灾路线
第一节灾害应急基本原则
一、井下救援的基本原则
(一)积极抢救并迅速汇报区队及矿调度室。发生灾害事故时,处于灾区和受波及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现场情况和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灾害事故消除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在抢救的同时,应迅速派人及时向区队及矿调度室汇报,讲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及危害程度、灾区遇难人员数及分布。在实施抢救过程中,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是或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持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顶帮二次跨落等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撤离并发出警报。当灾害事故发展迅速,现场不具备消灭灾害条件或可能危险人员的生命安全,或接到指挥部撤退命令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关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撤离危险区域。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已得风格,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照料好伤员和年老体弱的同志;遇有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三)妥善避灾。如无法撤退时(通路被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构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救援。
二、避灾的基本准则
(一)选择适宜的避灾地点。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好的避难硐室或其它安全地点暂时躲避;也可选择工作地点的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利用现场的材料修建临时避难硐室。
(二)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千万不可过分地悲观和忧虑,更不能急躁盲动,冒险乱闯。人员在避难硐室内应静卧,避免不必要地体力消耗和空气消耗,以延长待救时间。要树立获救脱险的信念,互相鼓励,以旺盛的斗志和极大地毅力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坚持到安全脱险。
(三)加强安全防护。要密切注视事故的发展和避灾地点及其附近的烟气、风流、顶板、水情、温度的变化。当发现危机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就地取材构筑安全防护设施,如用支架、木料建防护挡板,防止冒落煤矸垮入避难硐室;用衣服、风帐堵住避难硐室的孔隙,或建临时挡风墙、吊挂风帘,防止有害气体涌入。在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的环境中避灾时,要坚持使用自救器。
(四)改善避灾地点的生存条件。如发觉避灾地点条件恶化,可能危机人员安全时,应立即转移到附近的其它安全地点。离开原避难地点后,应在转移行进沿途设置明显指示标记,以便于救护队跟踪寻找。如因条件限制无法转移时,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避灾地点的生存条件,尽量延长生存时间。
(五)积极同救护人员取得联系。应在避难硐室外或所在地点附近,采取写字、遗留物品等方式,设置明显标志,为矿山救护队指示营救目标。在避灾地点,应用呼喊、敲击顶帮或金属物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与救护队人员取得联系。如有可能,可寻找电话或其它通讯设备,尽快与井上、下负责人通话联系。
(六)积极配合救护人员的抢救工作。在避灾地点听到救护人员的联络信号或发现救护人员来到时,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可慌忙和过分激动,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给以积极地配合。脱离灾区时,要听从救护人员安排,保持良好秩序,并注意自身和他人安全,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七)井下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本人的工作环境特点,认识和掌握常见灾害事故的规律,了解事故发生前的预照,通过学习牢记各种事故的避灾要点,提高自身保安意识和抗灾能力。
三、自救、互救的一般准则
(一)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必须及时正确地佩戴自救器,并严格制止不佩戴自救器的人员进入灾区工作或通过窒息区。灾区人员撤退时,要根据灾害及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对应措施。
(二)在受灾地点或撤退涂中,发现受伤人员,只要他们一息尚存,就要组织有经验的同志积极进行抢救,并运送到安全地点。
(三)对于从灾区内营救出来的伤员,要妥善安置到安全地点,并根据伤情,就地取材,及时进行人员呼吸,止血、包扎、骨折临时固定等急救处理。
(四)在现场急救和运送伤员过程中,方法要得当,动作要准确、轻巧,避免伤员扩大伤情和承受不必要地痛苦。
(五)在灾区内避灾待援时,所有遇险人员应主动把食物、饮用水交给避灾领导人统一分配,矿灯要有计划地使用。每人应积极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精心照料伤员和其他同志,共同度过难关,安全脱险。
第二节灾害应急防治措施
一、水灾事故的防治
(一)若工作面发生透水预兆(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声、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异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报告调度室。如果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受水威胁地点的所有人员。
(二)若工作面发生涌水或供水管跑水,应尽快关掉跑水阀门,必须将工作面机电设备转移至巷道较高处,利用现有的条件设泵排水,防止水势扩大。
(三)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四)排水系统必须完好,且紧跟工作面。
(五)若工作面发生水灾事故,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向高处避灾,按指定的避灾路线撤离。
二、发生水灾自救与互救
(一)自身安全防护
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灾区及附近人员要沉着冷静;在现场及附近地点的人员应首先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
1.在突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应立即避开出水口和泄水流,躲避到硐室内、拐弯巷道或其他安全地点。如情况紧急来不及转移躲避时,可抓牢水管、设备或其他固体物体,防止被涌水打倒和冲走。
2.如是老空水涌出,使所在的地点的有害气体浓度增高时,现场人员应立即佩好自救器。在未确定所在地点的空气成分能否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时,禁止任何人随意摘掉自救器的口具和鼻夹。
3.透水后,应尽可能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点、水源、涌水量、原因及危害程度,并根据避灾路线撤退。
4.行进中,应靠巷道一侧,抓牢管路,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并防止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
5.透水后若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6.撤退沿途和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注意。
7.撤退中,如因冒顶或积水造成巷道堵塞,可寻找其他安全通道撤出。在唯一的出口被封堵时,应就近避灾,等待救护人员营救。
(二)如被水害围困时,矿工应采取避灾自救措施
1.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如采空区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风墙或吊挂风帘,防止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
2.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写字、留设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人员及时发现,前往营救。
3.避灾时,应采用有规律的、间断的敲击金属物、顶帮岩石等方法,发出互救联络信号,以引起救护人员的注意,指示避灾地点所在位置。
4.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坚信上级领导一定会组织人员快速营救;坚信在班组长和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安全脱险。避灾人员也应做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要节约食物、注意身体保温并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要轮流担任岗哨,注意观察外部情况特别是水情的变化;硐室内除留盏矿灯照明外,其余矿灯应关闭备用。
5.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绝不嚼食杂物(如木头、棉花、布料、电缆皮、胶布带等)充饥。饮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6.长时间被困井下,发觉救护人员来营救时,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要听从抢救人员的安排。
(三)迅速汇报
透水事故发生后,现场及附近人员,在脱离危险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突水的地点、涌水的程度、现场被困人员的情况等,并立即向调度指挥中心汇报。同时,应利用一切可能手段及时向其它可能受到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撤离。
(四)积极妥善地组织现场抢救
1.突水初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在现场领导和老工人的组织带领下,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迅速进行抢救工作。如突水地点周围岩石坚硬、涌水量不大,可组织力量,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尽快堵住出水点。
2.在水源情况不明、涌水迅猛、顶帮松散的情况下,决不可强行封堵出水口,以免引起工作面大面积突水,造成人员伤亡,扩大灾情。
3.水灾区域的人员观测周围顶板变化、淋水情况、瓦斯变化情况等。
4.对于受伤的人员,应迅速抢救搬运到安全地点,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五)现场组织撤离
如因涌水来势迅猛,现场难以救灾,危及人员安全时,应迅速组织起来,沿着避灾路线撤退。
三、瓦斯、煤尘事故的防治
(一)掘进迎头设置1台瓦斯传感器,掘进迎头瓦斯传感器吊挂在风筒出风口的对侧距迎头不大于5m处,要求距顶板不大于300mm,距巷帮不小于200mm。
(二)工作面做到无瓦斯超限作业,无瓦斯积聚作业。
(三)盲巷和密闭要严格管理,严防人员入内和瓦斯溢出,临时停工地点要保持正常通风。
(四)班组长、班长、电钳工等作业人员下井应配备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随时检查工作地点的瓦斯浓度。
(五)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0.8%时,立即切断电源停止一切工作。
(六)若工作面发生瓦斯事故,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佩戴好自救器,沿正确的避灾路线迅速撤离至地面。
(七)定期对巷道内的积尘、浮煤进行冲洗、清理,管线。
(八)掘进机的喷雾装置和除尘装置要保持完好,各转载点设置喷雾。
(九)距工作面50m范围内设置一道净化水幕,并能封闭巷道全断面。
四、瓦斯、煤尘灾害自救与互救
(一)当灾害发生时,一定要镇静清醒,不要惊慌失措,乱喊乱跑,应立即背朝声响和气浪传来的方向,伏卧底板或水沟内。头部要尽量低、双手置于身体下面、闭眼,尽可能用衣物等盖严身体裸露部位。
(二)在灾区的人员,要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的高温气体,避免中毒和灼伤气管、内脏。
(三)迅速取下自救器,按照使用方法戴好,高温气浪及冲击波过后,应立即辨别方向,寻找最短的线路进入新鲜风流中,并按照避灾路线,尽快撤离灾区。两人以上要同行,互相照应。
(四)巷道破坏严重,没法撤到安全地点,或不清楚撤退路线是否安全,应设法进入避难硐室,或在顶板坚固、支护完整、无有害气体,有水源或距水源较近的地方构筑临时避难所暂避,等待救援。
五、火灾事故的防治
(一)胶带运输机各种保护装置齐全完好。
(二)电气设备、油料集中处,应符合防灭火的有关规定,并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作业人员必须熟知本工作面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和使用方法。
(三)若井下发生火灾,工作人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立即组织人员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灭火方法进行直接灭火,灭火人员必须佩戴好自救器,同时汇报调度室。
(四)为防止电气火花引起火灾,机电设备应正确选用熔断丝、正确使用漏电继电器,以便电源短路、过载时能及时切断电源。严禁使用不防爆和防爆性能不好的电器设备,电缆接头必须使用防爆接线盒,防止产生电气火花引起火灾。
(五)为防止摩擦火花引起火灾,应做好井下机械运转部位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及时处理皮带跑偏和托辊毛絮。
(六)及时清理片帮煤及工作面的浮煤。
(七)掘进工作面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切断其电源。在电源切断前,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并及时进入有新鲜风流的巷道。
(八)若巷道范围内发生煤层温度升高或有煤油味等自燃发火预兆时,要及时洒水降温,严防发生火灾,并汇报调度室,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九)配电点、油脂存放点,要配备2台8kg灭火器、1个砂箱和洒水管路,并保持完好,以便发生火灾时应急使用。
(十)使用过的油棉纱、废纸要及时回收,井下不得存放煤油、汽油及变压器油。
(十一)各机电设备、运输车辆要配备灭火器材,并保持完好,以便发生火灾时应急使用。
(十二)每部胶带运输机机头处必须设有沙箱及2台干粉灭火器,沙箱内装有不少于0.3m3的沙子,沙箱内沙袋数量不得少于20个。
(十三)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供电电缆出现鸡爪子、羊尾巴及明接头现象。
六、发生火灾自救与互救
(一)井下不论任何人发现烟气或明火等火灾灾情,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汇报,并迅速通知附近的人员。现场人员要立即组织起来,在尽可能判明事故性质、地点及灾害程度、蔓延方向等情况的同时,立即投入抢救或避灾,同时迅速向调度指挥中心报告(只汇报看到的现象、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味,不可凭主观判断汇报灾情)。
(二)抢救时,应及时切断灾区的电源,并迅速通知或协助撤出受火灾影响区域内的人员。
(三)如果火势不大,应根据现场条件,就应组织力量将火直接扑灭。如果火灾范围大或火势猛,则应撤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和地面指挥部的联系,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行事。
(四)如果现场人员无力救灾,同时人身安全又受到威胁,或是其他区域发生火灾,当接到撤退命令时,立即撤退。撤退时,不可惊慌失措,盲目行动。首先戴好自救器,有组织地沿避灾路线撤退。
(五)所有井下人员在得知受火灾威胁后必须立即佩戴自救器,切不可在看到烟雾后才开始佩戴。佩戴好自救器后,若感到有呼吸干燥等情况时,千万不可摘下自救器。所有人员应有组织的向火区相反的方向撤退,最好利用平行巷道迎着新鲜风流绕过火灾区,进入安全地点。如果巷道已充满烟雾,也不可惊慌乱跑,要迅速地辨认出发生火灾的地区和风流方向,然后沉着的摸着水管有秩序的外撤。
(六)在烟雾巷道里的避灾自救措施
1.一般不在无供风条件的烟雾巷道中停留避灾或建立临时避难硐室,应佩戴自救器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撤离有烟雾的巷道。
2.在自救器使用超过有效防护时间或无自救器时,应将毛巾湿润堵住嘴鼻寻找供风地点,然后对着有风(必须是新鲜无害的)风筒呼吸。
3.一般情况下不要逆烟撤退。但只有逆烟撤退才有争取生存的希望时,可以采用这种撤退方法。
4.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应摸着巷道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通往新鲜风流的联通出口。
5.烟雾不大时,也不要直立奔跑,应尽量弯腰,低着头快速前进,烟雾不大时,应贴着巷道底和巷壁,摸着管道等迅速爬行撤退。
6.无论在任何危险地情况下,都不能惊慌失措、狂奔乱跑。要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降温,用随身物件遮挡头面部,防止高温烟气的刺激。
(七)独头巷道发生火灾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1.独头掘进巷道火灾多因机电故障造成,其特点是发火突然,但初起火源一般不大,发现后应及时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扑灭。
2.掘进巷道采用局部通风机进行压入式通风,风筒一旦被烧,工作面通风就被截断,人员逃生的出路也被切断。因此,巷道着火后,位于火源里侧的人员,应尽一切可能穿过火源撤至火源外侧,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灭火或撤退方法。
3.人员被火灾堵截无法撤退到火源外侧时,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迅速拆除引燃的风筒,撤除一切可燃物,切断火灾向人员所在地点蔓延的通路。然后,迅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并严加封堵,防止有害烟气侵入。若有输水管道,可放水用以改善避灾条件。但在用水控制火势,阻止火灾向人员避灾地点蔓延时,应特别注意水蒸气或巷道冒顶给避灾人员带来的危害。
4.如果其它地区着火使独头掘进巷道的巷口被火烟封堵,人员无法撤离时,应立即用风帐(可利用巷道中得风筒建造)等将巷口封闭,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若火烟通过局部通风机被压入巷道时,则应立即将风筒拆除。
七、顶板事故的防治
(一)大面积冒顶的预兆是:工作面压力增加,顶板连续发生断裂声,顶板破碎掉碴由少到多,由稀到密,顶板裂隙由小到大,岩壁受压,岩质变松,片帮增多,有淋水的顶板,淋水量增加。
(二)局部冒顶的预兆是:工作面出现断层,冲刷带等地质构造;顶板裂隙增多、张开,敲帮问顶时,声音不正常,并有掉碴、掉矸现象;岩层与顶板接触面上,极薄的岩石片不断脱落。
(三)现场工作人员在井下发现顶板有异常,条件有变化时,应及时汇报队领导,并有权责令立即停止工作,采取措施处理。
(四)验收员要认真检查支护材料、支护质量等情况,对于不合格的支护材料和工程质量,要坚决阻止并组织整改。
(五)严格按作业规程对顶板进行管理,加强支护,防止支护失效或巷道无支护而造成冒顶事故,尤其是在顶板松软地段。
(六)当掘进顶板异常变化,顶板有较为严重的破碎或层理裂隙时,必须及时停止掘进,查清原因及规模,并制定加强顶板管理和支护的专项措施,且付诸实施。
(七)加强工作面的顶板管理,锚杆间排距及安设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八)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作业前危石必须挑下,严禁空顶作业。
(九)工作面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顶板的安全情况,有冒顶危险时,必须及时撤出人员,进行处理。严禁空顶作业,严禁任何人进入空顶区。
(十)在巷道开口、交叉点等处,注意观察,防止发生顶板事故。
(十一)坚持正规循环作业,严禁超循环进度作业,严禁任何人员在空顶下作业,严格按规程要求施工。
(十二)人员进入工作面时,仔细观察顶板情况并将工作面顶、帮部的活矸、活石处理掉,对安全隐患彻底排除后方可进行作业。
(十三)支护施工必须达到支护设计质量标准,保证扭矩和锚固力。锚杆机司机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注意顶板岩层变化,发现特殊地质变化时必须及时汇报并采取缩短支护间排距、挂钢筋网、打锚索等补强措施。
八、顶板事故自救与互救
(一)基本原则
1.首先应直接与遇险人员联络(呼叫、敲打、使用探测仪等),确定遇险位置和人数。
2.通过采取打钻、或压风等措施保证冒顶地点的通风,保证环境氧气浓度。
3.遇险人员被堵时,应利用水管、打钻孔等方法输送新鲜空气风、饮料和食物。
4.如有再次冒顶危险时,首先应加强自保,做好有准备的安全退路。
5.冒落区工作时,应派人观测周围顶板变化、瓦斯变化情况。
6.处理冒落矸石时,应小心使用工具,以免伤害遇险人员。
(二)事故现场处理
1.对于顶板事故,现场班组长有第一时间处置权。
2.根据现场情况,判断顶板事故发生的地点、灾情、原因、影响区域进行现场处置。如无第二次大面积顶板动力现象时,立即组织对受困人员进行施救,防止事故扩大。
3.发生顶板事故,必须立即撤至安全地点,并当场清点人数,若有人被埋入冒顶区,应立即组织人员抢救,要立即向调度指挥中心、所在单位值班人员报告事故灾情。
4.现场救援人员必须在首先保证巷道通风、后路畅通、现场顶帮维护好的情况下方可施救,施救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进行顶板观察和监护。
5.当出现大面积来压、通风不良等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撤离到安全地点,并立刻汇报情况,等待矿应急救援指挥的进一步处置命令。
(三)积极开展救助工作。
1.被救出的人员身上有外伤时,将其抬到安全地点,脱掉或剪开衣服,先止血,缠上绷带。
2.如果被救出的人受伤较重或有骨折,只要情况允许,要按骨折伤员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先包扎固定,然后正确搬运送医院治疗。
3.如果救出的人员已失去知觉,或停止了呼吸但时间不长,可将其放平躺下,解开衣服和腰带,撬开嘴,取净嘴里、鼻孔中污物,用毛巾拉出舌头,进行氧气供氧或人工呼吸。
4.若人员被困冒顶区里面无法脱身时,带班队长或班长首先组织现场人员撤退到顶板相对完整地段,稳定现场人员情绪,然后清点现场人员个数,确认是否有人或有几个人被冒落的煤矸埋住,同时利用一切可能手段向调度指挥中心汇报事故现场情况。若条件允许,现场人员要在带班队长或老工人的带领下组织自救;若现场条件恶劣,无法组织自救时,要选择在顶板支护完好的地点等待救援,同时有人不断发出求救信号。
5.使用压风机通过供水管向被困区域提供新鲜风流;若无直通被困区域的水管或水管损坏无法供风时,考虑由地面直接打钻孔向人员被困区域供风、水和食物等,为组织抢救争取时间。
6.通风系统恢复后,指挥部根据现场顶板冒落情况,制订加强支护措施并实施,防止冒顶事故进一步扩大。
7.抢救时,应认真观察冒落地点的顶板、两帮情况,如发现顶板、两帮有再次冒落危险时,要采取措施,由外向里逐步处理浮矸、浮煤,打好临时支柱,维护并清理好安全退路,防止抢救人员时再次冒落伤人。上述工作必须由跟班干部现场统一指挥。
8.抢救被煤、矸埋住的人员,首先是先清理出人员的头部和胸部,清理口鼻污物,恢复遇险人员的呼吸条件。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小心地把遇险者身上的煤、矸搬开,把他救出来。如果矸石块大,无法搬开,可用钢钎,千斤顶等工具将大块矸石抬起来用木柱撑牢,再将人员救出(注意不可用镐刨或用铁锤砸打)。
9.调度室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矿领导及有关单位,做好事故抢救工作,并派救护车在井口待命,以做好尽快将伤员送到医院抢救的准备工作。
(四)注意事项
1.冒顶范围不大时
(1)如有遇险人员被大矸石压住,可用液压千斤顶等工具把大块岩石支起后,再将遇险人员救出,切忌生拉硬拽。
(2)清理堵塞物时,要防止伤害遇险人员。在接近遇险人员附近时严禁用镐刨、锤砸等方法破煤(岩)块扒人。要首先清理遇险人员的口鼻堵塞物,畅通呼吸系统。
(3)抢险救援期间不得停灾区供风,以供灾区人员呼吸。
(4)要注意给被救出的遇险人员保暖,要迅速转至安全地点进行创伤检查。要及时在现场开展输氧和人工呼吸、止血、包扎等急救处理,危重伤员要尽快送到医院急救。对长期困在井下的人员,不要用矿灯照射眼睛,饮食要由现场医护人员决定。
2.冒顶范围较大时
当发现冒顶范围较大时,采用简单掏槽或撞楔法无法救援时,根据现场情况,组织人员和采掘设备,用最短的距离和最快的方法开掘巷道,以最快到达冒顶被困人员处为原则。注意:开掘巷道时,必须支护、通风到位,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三节避灾路线
避火灾、瓦斯、煤尘爆炸、顶板、冲击地压灾害路线:
工作面→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401盘区辅运巷→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井底车场→副井→地面。
避水灾路线:
工作面→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401盘区辅运巷4#联络巷→401盘区带式输送巷→401盘区辅运巷1#联络巷→401盘区辅助运输巷→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井底车场→副井→地面
附图10-1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避灾路线示意图
本规程未涉及的内容严格按2016版《煤矿安全规程》和《岗位操作流程》及有关文件一并传达执行。
附图10-1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避灾路线系统示意图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巷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1-
-109-
-110-
-113-
-110-
-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