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研究现状评述
国外的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理论主要以下一些观点。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是为了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把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作为教材引进学校,教学方法上强调“做中学”。卢梭的《爱弥儿》从爱弥儿的出生到成年的教育,提出按照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天性的自然发展。雅斯贝尔斯以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在《什么是教育》中认为人的回归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教育过程是精神性交往的过程,提倡苏格拉底式教育。另外,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等著作中都体现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国内的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理论主要有以下观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为生活服务。叶澜教授在其主持的《改革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中,指出中国基础教育的课堂中最缺乏的就是生命力,在其文章《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中强调育人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唤醒生命意思充满生命活力。郭元祥教授《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实质及其教育的生活意义与生活的教育意义,为基础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指明了方向。王攀峰的《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时一部系统论述教学生活化的著作,涉及到构建走向生活世界课堂的教学论意义、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另外成尚荣著的《构建生活的课题——现代生活教育案例解读》,林建坤的《生活教育与课堂改革》等著作都强调了教学的生活化。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研究,通过借鉴外国的公民教育、社会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如赵亚夫的《社会科课程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法丽丝的《美国中小学生活课堂教学实践》,钟启泉的《国外课程改革》等,对我国生活化课堂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启示。
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既有生活化教学的共性也具有自身学科的特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量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了相关的积极探索。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量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了相关的积极探索。徐贵权《走进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通过对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理念的利弊得失的分析,对其理念的扬弃,发扬传统教学理念的优点的同时改进其缺点。朱慕菊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提出我国基础教育的知识本文学科本为的理念不符合时代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密切联系时代发展与生活变化的要求,在新课程课程结构的调整中强调了综合实践活动和“绿色证书”教育的开展,体现了生活中有教育,教育为了生活的思想,通过教学观与学生观、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学习方式的改变来进行教学改革,并且从新课程评价、新课程的管理、课程资源、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等方面综合论述了进行全面系统的课程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曹宝静《中学政治教学建模》意在通过构建各种政治课教学模式以解决中学政治课现存的问题。郑金州在《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一书中,既有对于新课改的理论诠释,也有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并且配合教学支持系统的变革。除此之外,还有钟启泉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袭普良《把能力交给学生:思想政治课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胡田庚的《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等著作都为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具体操作。
该研究的不足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教育回归生活,教学生活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这些讨论与研究更加侧重理论曾侧的探讨,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的较多,但在具体教学领域中的操作层面较少,可操作性方法单一,分散不成系统,往往把政治课教学与可课堂外的生活割裂开来,所以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操作实践层面进行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的体系与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选题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面对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1972年国际教育委员会撰写了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了明天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的重要性。1996年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面对各种挑战,国际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总结并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在是“脱离现实的傀儡”而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活生生的人,是有生命灵魂的个体。英、美、德、新加坡等国的公民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强调阶级性的同时,同时注重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如人际交往、公共秩序、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例如美国更加强调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影响力;德国的社会学科通常还组织学生校外活动等方式予以加强。他们的公民教育的教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对现实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性。
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同时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基础教育,对基础教育中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包括评估方式无不体现着对学生生存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价值
1、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本课题研究将就新课程理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脱离学生生活的问题予以探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只是知识的容器,他们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知生活、实践生活、创造生活,知识积累的同时,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3、提高课堂效益。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显得更加生动,而且生活中鲜活的例子也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特别是能偶学以致用,来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而帮助其理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所在,调动起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全称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研究”21世纪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关注个人价值、就业、社会责任等问题,也特别的关注国际国情社会发展大事。通过这项研究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源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更好的生活。
(二)研究内容
????该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相关理论,参考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个体访谈等方法,致力于判断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现状,发现生活化的缺失问题,并分析其原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关键问题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
(三)主要观点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观念;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四)创新之处
1、体现新课改精神,拉近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中的各方面的复杂环境。
2、理论依据多元化,既包括哲学依据(马克思、胡塞尔),特别引入了西方哲学关于生活世界的研究的视角,又包括教育学原理(杜威、陶行知),还包括心理学原理(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构建了扎实的理论框架。
3、研究方法采用质的研究方法。特别是采用了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以高一政治生活《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这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为研究对象,既提高理论修养水平,也有助于改进具体教学实践。
4、解决问题的途径的多样化和系统化,寻求最优组合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明确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提出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方法与思路。
2、建立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并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进行概念界定。
3、重点探讨实施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参考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个体访谈等方法,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概括出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1、通过文献法,搜集整理国内外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文献资料;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我高中学生实际,构建统一的思想真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2、通过行动研究法,与同行的交流,平日的教学观察,通过自己的政治课堂来践行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可行性及反思其效果;
3、访谈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利的资源和可供操作的第一手资料,对个别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目前对思想政治课堂的看法及要求。
(三)技术路线
实践思考——理论学习——文献分析——研究归纳——实证研究
(四)实施步骤
2014-3——2014-4课题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规划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建立课题管理制度,组织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各自具体分工和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2014-4——2014-7文献资料查阅,相关理论研究
????按照本课题研究方案的分工,小组成员通过多种渠道查阅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有关的文献资料,涉及到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建立理论基础明确概念,以及各地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的优秀实践经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积累并创新。
2014-8——2014-11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实证分析
????通过对在校师生的问卷调查、访谈访问以及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实际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经验,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脱离学生生活的问题,收集第一手资料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带着方案再次走进思想政治课堂,来验证方案实施的效果,并写出实践报告。
2015-12——2015-3报告撰写,修订完善
(1)全面系统地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3)向上级申请结题。
(4)形成最终的结题报告,有计划地进行课题的推广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成员1.中学政治教学艺术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12,(10).
2.成员2.浅谈政治教学素质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13,(2).
3.成员3.探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1).
4.成员4.运用校本资源打造特色思想政治课堂。省一等奖成员
5.成员4.小议情境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市一等奖
6.成员5.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初探.校内交流.
(二)主要参考文献
专著类
1.成尚荣著.构建生活的课题——现代生活教育案例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郭元祥著.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徐贵权主编.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美]约翰?杜威.学校与生活: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上卷)[M].商务印书馆,1978.
8.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皮连生.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的心理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0.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1.赵亚夫.学会行动:社会课程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德]卡尔.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论文类
1.古穗敏.为学生架起“书本——生活”的桥梁——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J].教育导刊,2007,(10).
2.叶澜.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3.郭元祥.课堂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J].课程研究,2000,(2).
4.杨荣波.构建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12).
5.李守贵.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16).
6.孟国林.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生活化”思考[J].教师,2009,(11).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1.成员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33岁,办公室副主任,教育硕士,中教一级教师,研究专长为教学方式,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
2.成员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37岁,教务处主任,本科,中教高级教师,研究专长为教学方式,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并在CN刊物发表文章2篇。
3.成员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41岁,备课组长,教育硕士,中教一级教师,研究专长为教学理论,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并在CN刊物发表文章1篇。
4.成员4,思想政治教育专业,48岁,本科,中教一级教师,研究专长为教学资源开发,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并在CN刊物发表文章1篇。
5.成员5,思想政治教育专业,51岁,本科,中教高级教师,研究专长为教学资源开发,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安阳市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网上购买的相关书籍。另外,期中两位老师还可以分别请自己在攻读教育硕士期间的导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所在学校非常注重教学研究,以科研推教学,以教学助科研,践行新课程理念,提升教学效益。研究经费方面学校也给予一定的支持。本课题小组利用工作之余每周碰头交流研究心得,每月汇总研究阶段性材料,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实践确保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
?
?
?
?
?
?
?
?
?
?
?
?
?
?
?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研究现状评述
国外的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理论主要以下一些观点。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是为了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把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作为教材引进学校,教学方法上强调“做中学”。卢梭的《爱弥儿》从爱弥儿的出生到成年的教育,提出按照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天性的自然发展。雅斯贝尔斯以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在《什么是教育》中认为人的回归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教育过程是精神性交往的过程,提倡苏格拉底式教育。另外,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等著作中都体现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国内的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理论主要有以下观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为生活服务。叶澜教授在其主持的《改革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中,指出中国基础教育的课堂中最缺乏的就是生命力,在其文章《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中强调育人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唤醒生命意思充满生命活力。郭元祥教授《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实质及其教育的生活意义与生活的教育意义,为基础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指明了方向。王攀峰的《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时一部系统论述教学生活化的著作,涉及到构建走向生活世界课堂的教学论意义、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另外成尚荣著的《构建生活的课题——现代生活教育案例解读》,林建坤的《生活教育与课堂改革》等著作都强调了教学的生活化。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研究,通过借鉴外国的公民教育、社会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如赵亚夫的《社会科课程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法丽丝的《美国中小学生活课堂教学实践》,钟启泉的《国外课程改革》等,对我国生活化课堂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启示。
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既有生活化教学的共性也具有自身学科的特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量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了相关的积极探索。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量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了相关的积极探索。徐贵权《走进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通过对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理念的利弊得失的分析,对其理念的扬弃,发扬传统教学理念的优点的同时改进其缺点。朱慕菊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提出我国基础教育的知识本文学科本为的理念不符合时代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密切联系时代发展与生活变化的要求,在新课程课程结构的调整中强调了综合实践活动和“绿色证书”教育的开展,体现了生活中有教育,教育为了生活的思想,通过教学观与学生观、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学习方式的改变来进行教学改革,并且从新课程评价、新课程的管理、课程资源、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等方面综合论述了进行全面系统的课程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曹宝静《中学政治教学建模》意在通过构建各种政治课教学模式以解决中学政治课现存的问题。郑金州在《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一书中,既有对于新课改的理论诠释,也有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并且配合教学支持系统的变革。除此之外,还有钟启泉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袭普良《把能力交给学生:思想政治课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胡田庚的《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等著作都为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具体操作。
该研究的不足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教育回归生活,教学生活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这些讨论与研究更加侧重理论曾侧的探讨,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的较多,但在具体教学领域中的操作层面较少,可操作性方法单一,分散不成系统,往往把政治课教学与可课堂外的生活割裂开来,所以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操作实践层面进行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的体系与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选题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面对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1972年国际教育委员会撰写了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了明天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的重要性。1996年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面对各种挑战,国际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总结并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在是“脱离现实的傀儡”而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活生生的人,是有生命灵魂的个体。英、美、德、新加坡等国的公民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强调阶级性的同时,同时注重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如人际交往、公共秩序、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例如美国更加强调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影响力;德国的社会学科通常还组织学生校外活动等方式予以加强。他们的公民教育的教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对现实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性。
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同时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基础教育,对基础教育中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包括评估方式无不体现着对学生生存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价值
1、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本课题研究将就新课程理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脱离学生生活的问题予以探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只是知识的容器,他们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知生活、实践生活、创造生活,知识积累的同时,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3、提高课堂效益。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显得更加生动,而且生活中鲜活的例子也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特别是能偶学以致用,来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而帮助其理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所在,调动起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全称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研究”21世纪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关注个人价值、就业、社会责任等问题,也特别的关注国际国情社会发展大事。通过这项研究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源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更好的生活。
(二)研究内容
????该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相关理论,参考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个体访谈等方法,致力于判断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现状,发现生活化的缺失问题,并分析其原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关键问题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
(三)主要观点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观念;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四)创新之处
1、体现新课改精神,拉近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中的各方面的复杂环境。
2、理论依据多元化,既包括哲学依据(马克思、胡塞尔),特别引入了西方哲学关于生活世界的研究的视角,又包括教育学原理(杜威、陶行知),还包括心理学原理(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构建了扎实的理论框架。
3、研究方法采用质的研究方法。特别是采用了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以高一政治生活《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这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为研究对象,既提高理论修养水平,也有助于改进具体教学实践。
4、解决问题的途径的多样化和系统化,寻求最优组合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明确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提出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方法与思路。
2、建立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并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进行概念界定。
3、重点探讨实施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参考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个体访谈等方法,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概括出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1、通过文献法,搜集整理国内外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文献资料;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我高中学生实际,构建统一的思想真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2、通过行动研究法,与同行的交流,平日的教学观察,通过自己的政治课堂来践行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可行性及反思其效果;
3、访谈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利的资源和可供操作的第一手资料,对个别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目前对思想政治课堂的看法及要求。
(三)技术路线
实践思考——理论学习——文献分析——研究归纳——实证研究
(四)实施步骤
2014-3——2014-4课题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规划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建立课题管理制度,组织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各自具体分工和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2014-4——2014-7文献资料查阅,相关理论研究
????按照本课题研究方案的分工,小组成员通过多种渠道查阅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有关的文献资料,涉及到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建立理论基础明确概念,以及各地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的优秀实践经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积累并创新。
2014-8——2014-11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实证分析
????通过对在校师生的问卷调查、访谈访问以及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实际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经验,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脱离学生生活的问题,收集第一手资料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带着方案再次走进思想政治课堂,来验证方案实施的效果,并写出实践报告。
2015-12——2015-3报告撰写,修订完善
(1)全面系统地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3)向上级申请结题。
(4)形成最终的结题报告,有计划地进行课题的推广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成员1.中学政治教学艺术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12,(10).
2.成员2.浅谈政治教学素质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13,(2).
3.成员3.探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1).
4.成员4.运用校本资源打造特色思想政治课堂。省一等奖成员
5.成员4.小议情境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市一等奖
6.成员5.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初探.校内交流.
(二)主要参考文献
专著类
1.成尚荣著.构建生活的课题——现代生活教育案例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郭元祥著.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徐贵权主编.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美]约翰?杜威.学校与生活: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上卷)[M].商务印书馆,1978.
8.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皮连生.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的心理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0.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1.赵亚夫.学会行动:社会课程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德]卡尔.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论文类
1.古穗敏.为学生架起“书本——生活”的桥梁——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J].教育导刊,2007,(10).
2.叶澜.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3.郭元祥.课堂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J].课程研究,2000,(2).
4.杨荣波.构建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12).
5.李守贵.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16).
6.孟国林.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生活化”思考[J].教师,2009,(11).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1.成员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33岁,办公室副主任,教育硕士,中教一级教师,研究专长为教学方式,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
2.成员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37岁,教务处主任,本科,中教高级教师,研究专长为教学方式,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并在CN刊物发表文章2篇。
3.成员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41岁,备课组长,教育硕士,中教一级教师,研究专长为教学理论,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并在CN刊物发表文章1篇。
4.成员4,思想政治教育专业,48岁,本科,中教一级教师,研究专长为教学资源开发,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并在CN刊物发表文章1篇。
5.成员5,思想政治教育专业,51岁,本科,中教高级教师,研究专长为教学资源开发,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安阳市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网上购买的相关书籍。另外,期中两位老师还可以分别请自己在攻读教育硕士期间的导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所在学校非常注重教学研究,以科研推教学,以教学助科研,践行新课程理念,提升教学效益。研究经费方面学校也给予一定的支持。本课题小组利用工作之余每周碰头交流研究心得,每月汇总研究阶段性材料,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实践确保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
?
?
?
?
?
?
?
?
?
?
?
?
?
?
?
编号 课题名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研究现状评述
国外的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理论主要以下一些观点。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是为了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把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作为教材引进学校,教学方法上强调“做中学”。卢梭的《爱弥儿》从爱弥儿的出生到成年的教育,提出按照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天性的自然发展。雅斯贝尔斯以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在《什么是教育》中认为人的回归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教育过程是精神性交往的过程,提倡苏格拉底式教育。另外,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等著作中都体现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国内的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理论主要有以下观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为生活服务。叶澜教授在其主持的《改革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中,指出中国基础教育的课堂中最缺乏的就是生命力,在其文章《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中强调育人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唤醒生命意思充满生命活力。郭元祥教授《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实质及其教育的生活意义与生活的教育意义,为基础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指明了方向。王攀峰的《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时一部系统论述教学生活化的著作,涉及到构建走向生活世界课堂的教学论意义、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另外成尚荣著的《构建生活的课题——现代生活教育案例解读》,林建坤的《生活教育与课堂改革》等著作都强调了教学的生活化。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研究,通过借鉴外国的公民教育、社会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如赵亚夫的《社会科课程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法丽丝的《美国中小学生活课堂教学实践》,钟启泉的《国外课程改革》等,对我国生活化课堂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启示。
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既有生活化教学的共性也具有自身学科的特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量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了相关的积极探索。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量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了相关的积极探索。徐贵权《走进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通过对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理念的利弊得失的分析,对其理念的扬弃,发扬传统教学理念的优点的同时改进其缺点。朱慕菊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提出我国基础教育的知识本文学科本为的理念不符合时代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密切联系时代发展与生活变化的要求,在新课程课程结构的调整中强调了综合实践活动和“绿色证书”教育的开展,体现了生活中有教育,教育为了生活的思想,通过教学观与学生观、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学习方式的改变来进行教学改革,并且从新课程评价、新课程的管理、课程资源、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等方面综合论述了进行全面系统的课程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曹宝静《中学政治教学建模》意在通过构建各种政治课教学模式以解决中学政治课现存的问题。郑金州在《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一书中,既有对于新课改的理论诠释,也有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并且配合教学支持系统的变革。除此之外,还有钟启泉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袭普良《把能力交给学生:思想政治课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胡田庚的《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等著作都为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具体操作。
该研究的不足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教育回归生活,教学生活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这些讨论与研究更加侧重理论曾侧的探讨,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的较多,但在具体教学领域中的操作层面较少,可操作性方法单一,分散不成系统,往往把政治课教学与可课堂外的生活割裂开来,所以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操作实践层面进行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的体系与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选题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面对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1972年国际教育委员会撰写了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了明天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的重要性。1996年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面对各种挑战,国际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总结并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在是“脱离现实的傀儡”而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活生生的人,是有生命灵魂的个体。英、美、德、新加坡等国的公民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强调阶级性的同时,同时注重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如人际交往、公共秩序、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例如美国更加强调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影响力;德国的社会学科通常还组织学生校外活动等方式予以加强。他们的公民教育的教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对现实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性。
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同时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基础教育,对基础教育中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包括评估方式无不体现着对学生生存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价值
1、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本课题研究将就新课程理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脱离学生生活的问题予以探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只是知识的容器,他们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知生活、实践生活、创造生活,知识积累的同时,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3、提高课堂效益。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显得更加生动,而且生活中鲜活的例子也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特别是能偶学以致用,来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而帮助其理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所在,调动起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全称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研究”21世纪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关注个人价值、就业、社会责任等问题,也特别的关注国际国情社会发展大事。通过这项研究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源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更好的生活。
(二)研究内容
????该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相关理论,参考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个体访谈等方法,致力于判断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现状,发现生活化的缺失问题,并分析其原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关键问题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
(三)主要观点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观念;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四)创新之处
1、体现新课改精神,拉近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中的各方面的复杂环境。
2、理论依据多元化,既包括哲学依据(马克思、胡塞尔),特别引入了西方哲学关于生活世界的研究的视角,又包括教育学原理(杜威、陶行知),还包括心理学原理(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构建了扎实的理论框架。
3、研究方法采用质的研究方法。特别是采用了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以高一政治生活《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这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为研究对象,既提高理论修养水平,也有助于改进具体教学实践。
4、解决问题的途径的多样化和系统化,寻求最优组合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明确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提出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方法与思路。
2、建立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并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进行概念界定。
3、重点探讨实施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参考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个体访谈等方法,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概括出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1、通过文献法,搜集整理国内外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文献资料;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我高中学生实际,构建统一的思想真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2、通过行动研究法,与同行的交流,平日的教学观察,通过自己的政治课堂来践行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可行性及反思其效果;
3、访谈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利的资源和可供操作的第一手资料,对个别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目前对思想政治课堂的看法及要求。
(三)技术路线
实践思考——理论学习——文献分析——研究归纳——实证研究
(四)实施步骤
2014-3——2014-4课题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规划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建立课题管理制度,组织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各自具体分工和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2014-4——2014-7文献资料查阅,相关理论研究
????按照本课题研究方案的分工,小组成员通过多种渠道查阅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有关的文献资料,涉及到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建立理论基础明确概念,以及各地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的优秀实践经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积累并创新。
2014-8——2014-11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实证分析
????通过对在校师生的问卷调查、访谈访问以及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实际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经验,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脱离学生生活的问题,收集第一手资料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带着方案再次走进思想政治课堂,来验证方案实施的效果,并写出实践报告。
2015-12——2015-3报告撰写,修订完善
(1)全面系统地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3)向上级申请结题。
(4)形成最终的结题报告,有计划地进行课题的推广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成员1.中学政治教学艺术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12,(10).
2.成员2.浅谈政治教学素质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13,(2).
3.成员3.探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1).
4.成员4.运用校本资源打造特色思想政治课堂。省一等奖成员
5.成员4.小议情境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市一等奖
6.成员5.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初探.校内交流.
(二)主要参考文献
专著类
1.成尚荣著.构建生活的课题——现代生活教育案例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郭元祥著.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徐贵权主编.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美]约翰?杜威.学校与生活: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上卷)[M].商务印书馆,1978.
8.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皮连生.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的心理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0.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1.赵亚夫.学会行动:社会课程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德]卡尔.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论文类
1.古穗敏.为学生架起“书本——生活”的桥梁——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J].教育导刊,2007,(10).
2.叶澜.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3.郭元祥.课堂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J].课程研究,2000,(2).
4.杨荣波.构建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12).
5.李守贵.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16).
6.孟国林.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生活化”思考[J].教师,2009,(11).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1.成员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33岁,办公室副主任,教育硕士,中教一级教师,研究专长为教学方式,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
2.成员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37岁,教务处主任,本科,中教高级教师,研究专长为教学方式,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并在CN刊物发表文章2篇。
3.成员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41岁,备课组长,教育硕士,中教一级教师,研究专长为教学理论,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并在CN刊物发表文章1篇。
4.成员4,思想政治教育专业,48岁,本科,中教一级教师,研究专长为教学资源开发,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并在CN刊物发表文章1篇。
5.成员5,思想政治教育专业,51岁,本科,中教高级教师,研究专长为教学资源开发,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安阳市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网上购买的相关书籍。另外,期中两位老师还可以分别请自己在攻读教育硕士期间的导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所在学校非常注重教学研究,以科研推教学,以教学助科研,践行新课程理念,提升教学效益。研究经费方面学校也给予一定的支持。本课题小组利用工作之余每周碰头交流研究心得,每月汇总研究阶段性材料,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实践确保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