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拆撑换撑专项施工方案(成都乐天)
2022-05-12 | 阅:  转:  |  分享 
  
拆撑换撑专项施工方案目录一、编制目的及依据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22.1工程所在位置、场地及其周边环境
情况22.2各方责任单位32.3工程地质水文概况32.4基坑支撑概况62.5工程重点及难点分析9三、施工计划及部署93.1
拆撑计划93.2拆撑原则93.3拆撑换撑工况103.4肥槽换撑构件工程概况113.5施工平面布置133.6施工组织部署
133.7施工准备153.8特殊部位换撑措施19四、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224.1绳锯切割工艺(静力切割)224.2钢筋混凝
土块吊运出坑方案234.3切割次序及长度26五、监测与巡检355.1施工过程基坑监测和监控计划355.2现场巡视措施36六、安
全文明施工措施376.1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376.2项目安全管理控制流程376.3安全文明施工措施38七、施工应急救援预案
407.1应急情况管理机构及职责407.2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分类417.3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427.4应急电话及附近医
院42八、雨季、台风和夏季高温季节的施工措施438.1雨季、台风和夏季高温季节等条件下的安全保证措施438.2夏季高温季节施工
保证措施44九、拆撑工况计算书46十、混凝土梁托架计算书61第1章编制目的及依据1.1编制目的本方案针对基坑随着地下室的施
工达到基坑内的支护梁的标高,需要对内支撑进行的换撑及拆除工程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1.2编制依据1.资料及图纸依据:(1)基坑
围护及土方开挖施工图;(2)设计总说明;(3)基坑平面图;(4)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施工组织设计。2.规范依据:序号规范名
称编号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基
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7广东省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8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
-02-989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第2章工程概况2.1
工程所在位置、场地及其周边环境情况海珠区气候属东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频临南海,受温湿的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具有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全年温差较小、干湿季节明显的气候特征。项目分为南北两个地块,AH040208(以下称北地块)和AH040230
(以下称南地块)地块,总用地面积1167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7894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0045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8
337平方米。图2.1-1场地总平图2.2各方责任单位工程各参与方简介序号项目内容1建设单位2设计总承包单位3监理单位4施工总
承包单位5勘察单位2.3工程地质水文概况1.土层部分(1)人工填土层(Qml),地层编号①第1-1层杂填土:层厚2.30
~9.00米,平均厚度5.24m,层面埋深0.00-0.00m,广州市设计院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项目建设工程详细勘察9/36层顶高
程7.59~12.77m。杂色,松散,稍湿,主要由建筑垃圾、粘性土、碎石等组成,上部多为砼。第1-2层素填土:层厚3.10~4.
60米,层面埋深0.00m,层顶高程7.43~9.41m。杂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砂土、粘性土、碎石等组成。(2)第四系冲积
层(Qal),地层编号②第2-1层淤泥:层厚0.50~5.30米,平均厚度2.29m,层面埋深0.00~8.50m,层顶高程
3.46~6.06m。灰黑色,流塑,饱和,由粘粒组成,含少量粉细砂。含水量平均值W=68.692%,重度平均值γ=15.79kN/
m3,孔隙比平均值e=1.769,粘聚力标准值CK=5.617kPa,内摩擦角标准值φK=3.266°,压缩系数平均值а1-
2=1.593MPa-1,压缩模量平均值Es=1.585MPa。建议承载力特征值取50kPa。第2-2层淤泥质土:层厚0.6
0~6.00米,平均厚度2.78m,层面埋深2.10~8.60m,层顶高程-0.94~6.61m。灰黑色,软塑,饱和,由粘粒组成
,含贝壳碎片,含少量粉细砂。含水量平均值W=49.213%,重度平均值γ=17.04kN/m3,孔隙比平均e=1.288,粘聚力
标准值CK=8.114kPa,内摩擦角标准值φK=4.575°,压缩系数平均值а1-2=0.968MPa-1,压缩模量平均值E
s=2.165MPa。建议承载力特征值取70kPa。第2-3-1层细砂:层厚1.60~9.60米,平均厚度5.84m,层面埋
深2.40-13.80m,层顶高程-1.14~7.12。褐灰色,松散,饱和,含多量粘性土。建议承载力特征值取100kPa。第
2-4-1层粉质粘土:层厚度3.00~6.40米,平均厚度4.70m,层面埋深11.0~11.80m,层顶高程-3.04~-1.9
5m。灰黄色,可塑,湿,由粉黏粒组成,含多量粉细砂。建议承载力特征值取160kPa。第2-5-3层粗砂:层厚6.2米,层面埋深
4.80m,层顶高程4.25m。褐灰色,中密~密实,饱和,含少量粘性土等。建议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绝大多数孔段揭露,2.
基岩部分第3-1-1层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厚0.90~9.10米,平均厚度3.35m,层面埋深8.00~17.60m,层顶
高程-8.35~-0.30m。灰黄色,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取试样6件,含水量平均值W=22.267%,重度平均值γ=20.01kN
/m3,孔隙比平均值e=0.639,粘聚力标准值CK=37.951kPa,内摩擦角标准值φK=18.929°,压缩系数平均值а1-
2=0.301Pa-1,压缩模量平均值Es=5.546MPa。建议承载力特征值取350kPa。第3-1-2层全风化粉砂质泥
岩:层厚0.50米,层面埋深10.50m,层顶高程-2.23m。灰色,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建议承载力特征值取350kPa。第3-
2-1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厚0.60~18.60米,平均厚度4.97m,层面埋深4.20~34.0m,层顶高程-21.39~
0.16m。灰黄色~褐红色,岩芯破碎,呈半岩土状、碎块状,块状,夹中风化。建议承载力特征值取500kPa。第3-2-3层强风化细
砂岩:层厚0.50~2.50米,平均厚度1.50m,层面埋深15.70~27.00m,层顶高程-18.73~8.27m。灰白色,岩
芯呈碎块状,夹中风化。建议承载力特征值取500kPa。第3-3-1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厚0.50~6.70米,平均厚度2
.33m,层面埋深6.30~35.90m,层顶高程-23.13~-1.93m。褐红色,岩性呈碎块状,块状,短柱状,节理裂隙发育。
建议承载力特征值取1200kPa。中风化岩岩石坚硬程度属软岩~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等级为较完整~较破碎,综合考虑后,判定岩体基本质
量等级属IV类。第3-3-2层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层厚1.00~3.20米,平均厚度2.10m,层面埋深15.40~20.20m
,层顶高程-12.57~-11.05m。褐红色,岩性呈碎块状,块状,短柱状,节理裂隙发育。建议承载力特征值取1200kPa。中风化
岩岩石坚硬程度属软岩~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等级为较完整~较破碎,综合考虑后,判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IV类。第3-3-3层中风化细
砂岩:层厚0.20~2.30米,平均厚度1.34m,层面埋深13.40~27.50m,层顶高程-19.32~-5.97m。灰
白色,岩芯呈短柱状,夹微风化。建议承载力特征值取1200kPa。中风化岩岩石坚硬程度属软岩~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等级为较完整~较破
碎,综合考虑后,判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IV类。第3-4-1层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厚1.2~18.40米,平均厚度6.60m
,层面埋深9.30~38.90m,层顶高程-26.13~-3.85m。褐红色,岩面光滑,呈块状,短柱-长柱状,节长不等。建议承载
力特征值取3000kPa。微风化岩岩石坚硬程度属较硬~坚硬岩,岩体完整程度等级为较完整,综合场地及工程经验后,判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属Ⅲ类。第3-4-2层微风化粉砂质泥岩:层厚5.70米,层面埋深18.60m,层顶高程-14.25m。褐红色,岩芯呈短柱-长
柱状,岩面光滑。建议承载力特征值取3000kPa。微风化岩岩石坚硬程度属较硬~坚硬岩,岩体完整程度等级为较完整,综合场地及工程经验
后,判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Ⅲ类。第3-4-3层微风化细砂岩:层厚1.10~2.90米,平均厚度1.84m,层面埋深15.50~2
5.1m,层顶高程-16.24~-7.05m。青灰色,岩面光滑,呈块状,短柱-长柱状,节长不等。建议承载力特征值取3500kPa。
微风化岩岩石坚硬程度属较硬~坚硬岩,岩体完整程度等级为较完整,综合场地及工程经验后,判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Ⅲ类。3.水文地质按
含水介质特征划分,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孔隙性承压水、基岩裂隙水,即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表现为:一是上层滞水,赋存于填土的中下
部,受场地附近地表水及降雨的补给,地表水泄流、蒸发是其主要排泄方式;二是第四系的孔隙水,主要附存于第四系土层砂层中,本次勘察揭露的
砂层粘粒含量较大,初步判断为微~中透水;三是基岩的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风化岩的风化裂隙中,强、中风化岩裂隙较发育,风
化岩层内赋存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量大小与岩石裂隙发育情况、连通程度有关,初步判断其透水性为弱~中等透水;场地地下水埋藏深度较深,
起伏较小,实测钻孔地下混合水位埋深为:0.4-2.9m,测钻孔地下混合水位标高为5.96~11.24m。本场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
水垂直补给和河涌侧向渗透补给,侧向渗透是主要的排泄方式。根据本地区经验,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约在3~5m。2.4基坑支撑概况
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加两道混凝土支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等级为一级。基坑两道混凝土支撑大致相同,第一道撑做在地下连续墙的
冠梁上,第二道撑做在1m厚的腰梁上。第一道撑标高-0.6m,第二道撑在第一道撑一下9m,距基坑底部8.1m。根据梁底标高的不同,首
道撑地面距B1层楼板5.5m至5.7m,二道撑距B2层楼板0.7m至0.9m。支护剖面图如下:图2.4-1支撑与结构剖面图2.1
-2支撑平面布置图支撑梁配筋表:梁编号梁面标高梁面尺寸配筋宽度b高度h①单侧计②单侧计③箍筋第一道CH18.0100012009
C2510C283A10@100CH28.080010005C256C283A10@100CH38.0100012009C259C
283A10@100CH48.080010006C256C283A10@100CH58.08008004C254C283A10@1
00CH68.06008004C254C283A10@100CH78.0100010006C256C283A10@100CH88.
080010005C255C283A10@100CH98.08008005C255C283A10@100连杆8.04006003C
254C283A10@100梁编号梁面标高梁面尺寸配筋宽度b高度h①单侧计②单侧计③箍筋第二道CH1-1.01000120010C
2511C283A10@100CH2-1.080010006C256C283A10@100CH3-1.01000120010C25
10C283A10@100CH4-1.080010007C257C283A10@100CH5-1.08008005C255C283
A10@100CH6-1.06008005C255C283A10@100CH7-1.0100010007C257C283A10@1
00CH8-1.080010006C256C283A10@100CH9-1.08008006C256C283A10@100连杆-1
.04006003C255C283A10@100图2.1-3:坑内支撑梁配筋简图2.5工程重点及难点分析1.工期紧张,场地狭小
;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时间,场地内同时进行的工程之间要多加沟通以保证每个工程的畅通,不互相影响。2.切割拆除会产生很多扬灰和碎块,不
利于文明施工;切割时要洒水进行降尘,切割后及时清理现场的尘渣以防堵塞后浇带。3.基坑深度较深,第二道撑位置位于第一道撑正下方,第
二道支撑梁切割后外运不便;合理计划每次支撑梁切割的大小,用叉车在楼板上搬运到塔吊能够到的位置垂直吊出基坑。4.土方回填方法改为最
后一次回填,回填方量大,工程质量控制难;虽然是一次性回填但可以分层回填压实,选择合适的回填材料,以保证工程质量。5.基坑西侧大肥
槽,该区域提采取1:1放坡回填,回填方量大。第3章施工计划及部署3.1拆撑计划南区北区第二道支撑拆除第一道支撑拆除第二道支撑拆
除第一道支撑拆除2017年10月10日2017年11月11日2017年10月20日2017年11月15日3.2拆撑原则每根支撑
梁在进行拆除时须遵循以下顺序:若有八字撑先断开八字撑与围檩的连接并切除→切断主梁与围檩的连接→若有连系杆先切除连系杆→主梁切割图
3.2-4:切割顺序示例3.3拆撑换撑工况第一步:施工基础底板、B3层结构;施工底板及B3层肥槽换撑构件。第二步:待B3层结构及
换撑构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拆除第二道内支撑;施工B2层结构及B2层肥槽换撑构件。第三步:待B2层结构及换撑构件强度达到设
计强度的70%后,拆除第一道内支撑;施工B1层结构。第四步:肥槽回填。3.4肥槽换撑构件工程概况3.4.1底板肥槽换撑构件
底板肥槽内施工400800mm,间距4m的C20素混凝土梁,长度为底板边缘到地连墙。构件顶面与底板平,具体布置详见下图:图3.
4.1-1底板换撑构件平面布置图1号区构件数2号区构件数3号区构件数4号区构件数5号区构件数1123341720注:底板处换撑
构件排布原则为以4m间距均匀排布,同时根据现场实际场地情况可对局部间距进行调整,最大间距不能超过设计值的1.5倍,最小间距为设计值
的0.75倍。最终以每个区段内的构件数量进行验收。3.4.2楼板肥槽楼板处肥槽中换撑杆件采用钢筋混凝土短支撑梁,截面4005
00mm,间距2m,上下各3根C22钢筋,箍筋为C10@150。图3.4.2-1短支撑梁与地连墙及楼板连接节点及短撑梁配筋图短支
撑梁间距为2m,总体排布原则为均匀分布,实际考虑现场情况可在局部为使结构处于更好的受力状态进行微调移位但两根短梁之间间距最小不得小
于1.5m,最大不得超过设计值的1.5倍,即3m。若有需要对间距做较大调整的区域,可用对附近多根短支撑梁进行调整来保证两根梁之间间
距不过大或过小。构件名称尺寸规格配筋混凝土数量短支撑梁400500纵筋6C22(上下各3根)箍筋C10@150C30374短支梁
抗剪筋1100C25748短支撑梁模板40050015视现场需求确定3.5施工平面布置图3.5-1支撑及塔吊平面布置图场
地中计划使用3台塔吊,1#塔吊TC7035臂长50m,2#塔吊TC6015臂长45m,3#塔吊TC7035臂长70m。拆除的支撑出
坑计划要根据场地内的塔吊安装情况与能够使用的塔吊的覆盖面积及吊重范围确定。3.6施工组织部署换撑和拆撑工程能够开展的前提条件为
底板及楼板工程完工,拆撑换撑的开展要紧随底板及楼板工程的进度。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划,底板及楼板的施工根据后浇带的设置进行流水段划
分,先完成底板及楼板的区段先开始结构的施工,拆撑换撑工程也遵循同样的流水段。在基础底板和地下室个层底板工程中间应穿插短支撑梁的施工
,从而可以让短支撑梁的强度龄期等待时间和底板混凝土的龄期等待时间重叠,避免二次等待浪费时间。图3.6-1支撑分段及投影区域支撑
拆除顺序与换撑完成情况相关,支撑下投影区域的结构面完成情况决定着支撑是否可以进行拆除。根据底板流水段的划分,将支撑划分为B1、B2
、B3、B4,A1、A2、A3、A4六个区域。B1和B4区支撑和A3、A4区支撑为角撑,可在支撑投影的结构浇筑完成并且换撑工程的
短支撑梁强度达到70%后即可进行拆撑。B2、B3及A1、A2区支撑为对撑,必须等B1、B2及A1、A2区的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且换
撑的短支撑梁强度达到70%才能进行拆撑。3.7施工准备3.7.1机械设备准备拆撑施工采用绳锯切割,拆除的支撑构件采用塔吊及汽
车吊运出场地。有些部位需用凿岩机打孔用以绳锯穿绳,吊运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钻孔安装吊绳。小块构件可用平板车运输到指定位置再进行集中
吊运出坑。序号机具名称品牌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绳锯切割机HILTIDS-WS10台6支撑静力切割(根据工期要求配备相应数量)2塔
吊/台/垂直、水平倒运混凝土构件3平板车东风/江淮辆6切除的支撑梁构建出场4叉车8t辆2较大构件外运3.7.2劳动力计划为确保
本工程按计划进行,将选派综合素质高、技术纯熟、有丰富工程施工经验的劳动力队伍进行专项工程的施工。序号工种名称人数(人)工作内容1工
地负责人1负责专项工程总施工质量与安全4安全员1专项工程施工安全监督5测量工5剥保护层、打孔、二次破碎6钻工5构件起吊孔钻孔7电工
2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管理8切割机械工30静力切割9架子工10搭设安全防护及施工脚手架3.7.3支撑梁托架拆撑时托梁搭架的尺寸要根
据地下室楼板到梁底面的距离和所拆支撑梁的梁宽确定。支撑梁尺寸均按最大截面梁1.0m1.2m设计。图3.7.3-1二道撑托
架侧视图图3.7.3-2二道撑托架正视图第二道支撑梁托架:B3顶板距离支撑梁底0.7~0.9m,部分顶板距支撑梁底0.3~
0.5m间距。采用扣件式支撑架托住立杆间距600mm,水平杆间距450mm;与楼板间距小于0.7m的支撑梁可采用2502501
300mm的木方在下方采用井子布置垫起,空隙用长木楔塞住。图3.7.3-3二道撑木方支撑支撑梁示意图第一道支撑梁托架:地下室一
层底板标高为-6.7m,第一道支撑梁的梁底标高为-1.0m和-1.2m,需搭设5.5m和5.7m高的支撑架托住混凝土梁,切割后起吊
出坑。图3.7.3-4一道撑支撑架剖面图图3.7.3-5一道撑支撑架侧视图立杆间距600700mm,水平杆间距12
00mm,剖撑每4000mm一道,侧面斜撑为每4跨一根。3.7.4楼板模架加固拆除二道撑时,总重16t的叉车将在B2层楼板上运
输切割支撑梁,因此为保证楼板及施工安全,需要对B2层楼板的模架进行加密。根据计算,将楼板模架从900900mm加密到90045
0mm。加密范围详见下图:图中蓝色填充区域为加密区。图3.7.4-1楼板加密区域3.8特殊部位换撑措施3.8.1补全支撑投影
范围结构由于A3、A4区计划先行进行结构施工,所以面临将要最早开展支撑拆除工程。但由于后浇带位置导致A3、A4区的结构未能将这两
个区域内的角撑全部覆盖。为保证拆撑时基坑和施工的安全,将A3、A4区与支撑投影区的缺角处的结构提前做出,同时调整后浇带的位置。图3
.8.1-1原A3、A4区结构与支撑范围图3.8.1-2补做结构及后浇带调整上图中红色虚线至后浇带边缘为A3、A4区补做的结
构。补做结构与原结构之间的后浇带要进行浇筑形成整体。同时A4区补做的结构板跨度较大,做出两道上反梁以增强该块板的稳定性并传递结构
外墙所受的水平推力至A4区的主要结构。图3.8.1-3A4区楼板补做结构及上反梁图梁为截面400600mm的上反梁,配筋及与
柱、板连接节点信息见下图:图3.8.1-41#梁配筋及节点大样图图3.8.1-52#梁配筋及连接节点大样图3.8.2基坑西侧
大肥槽回填处理基坑西侧大肥槽采用两侧修筑挡土墙,并先行回填的方式进行换撑传力处理。拆除第二道支撑时,先将肥槽中回填至地下二层楼
板标高以上500mm即-11.0m,按照肥槽回填的要求压实至0.94的压实系数。拆除第一道支撑时,将肥槽中回填至地下一层楼板标高
以上500mm即-6.2m,按照肥槽回填的要求压实至0.94的压实系数。同时先行回填的处理方式要求回填影响区域内外墙的防水要在挡
土墙施工之前完成,根据回填及挡土墙施工的影响区域得出下图回填步骤及防水施工区域。图3.8.2-1:肥槽分次回填高度及防水施工范围图
3.8.2-2挡土墙配筋及施工图图3.8.2-3挡土墙与结构外墙处防水节点做法3.8.3后浇带传力杆件埋设后浇带中采用I2
0a型工字钢作为传力杆件进行埋设。每根工字钢长2m,两端埋入梁中500mm。要求每一根结构主梁和次梁中均要进行传力杆件的埋设。3.
8.4第一道支撑北侧两根水平对撑晚拆经过对结构及建筑图纸和审核后,北向第一、第二根水平对撑由于不影响结构施工可优先对其他内支撑
梁进行拆除,最后再进行对这两根水平对撑的拆除。下图中黄线所圈区域内(K轴至N轴)的支撑梁为可后拆的支撑梁。拆除方法为现在支撑梁下方
进行回填至支撑梁下方,再用镐头机进行破除。图3.8.4-1进行晚拆的支撑梁第4章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4.1绳锯切割工艺(静力切
割)钢筋砼静力切割是靠金刚石绳在高速运动的作用下,按指定位置对钢筋和混凝土进行磨削切割,从而将钢筋砼一分为二,这是世界上较为先进
的无震动、无损伤切割拆除工法。1、为保证工期及支护桩安全,现场的内支撑梁采取绳锯切割的方法进行拆除。切割施工作业速度快、噪音低、
无震动,无粉尘废气污染。而且切口平直光滑,无需善后加工处理,为切断面以后的处理也提供了方便。混凝土块切断后落在支撑架上再进行转运或
吊运。2、绳锯施工原理如下:金刚石绳锯拆除法是金刚石绳索在液压马达驱动下绕切割面高速运动研磨切割体,完成切割工作。由于使用金刚
石单晶做为研磨材料,故此可以对石材、钢筋混凝土等坚硬物体进行切割。切割采用的是液压泵站,前期利用金刚石绳把要切割的钢筋混凝土支撑梁
抱捆固定,然后利用液压泵站驱动锯架上的气缸,在切割的过程中气缸不停的往锯架上方行走,待气缸行走到一定位置之后,所要切割的混凝土块即
将切割完成。切割过程中不但操作安全方便,而且震动和噪音很小,被切割物体能在几乎无扰动的情况下被分离。切割过程中高速运转的金刚石绳索
需靠水冷却,并将研磨碎屑带走,正常情况下切割一个立方的混凝土截块时间在30分钟左右(根据支撑梁的大小及配筋量而定)。3、绳锯拆除
混凝土施工流程:切割位置放线→钻穿绳孔→安装固定导向轮→固定绳锯机→安装金刚石绳索→连接相关操作系统→设置安全防护栏→内支撑梁切
割→梁块吊装4、支撑梁分块:根据支撑梁的尺寸及距离汽车吊、塔吊的远近定切割长度。详见4.5钢筋混凝土块吊运出坑方案。5、细部
处理为方便切断的混凝土块分离,支撑梁的混凝土块切口应呈“倒八字”。6、起吊时采用铁链环托切割下来的支撑梁底进行起吊。不使用钢丝绳
以免梁角处会磨坏钢丝绳,减短钢丝绳使用寿命。7、立柱桩处理立柱桩与楼板及梁相交部位按后浇方式进行处理,洞边按图纸结构总说明洞口
加强钢筋处理,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后开始处理立柱桩。采用切割方式平底板割除立柱桩(可分段),再用汽车吊或塔吊吊出运走。4.2钢筋混
凝土块吊运出坑方案4.2.1二道撑梁切断后运输方案二道撑出坑整体方案为制作托架顶在支撑梁下,支撑梁按照限重、限长切割后留置在托
架上,经叉车在楼板上搬运至指定起吊场地后,由塔吊或汽车吊吊出基坑。拆除二道撑时使用载重限额8t的叉车在楼板上行走,由平面布置图中塔
吊的8t吊重范围可知除A4区域没有塔吊覆盖外,其他所有区域都可用塔吊吊装最多8t的混凝土块运输出坑。现场采用7.5t的限重和5m
的限长为单次切割的混凝土块的限制条件。详见下表:梁截面尺寸(mm)允许切割长度(m)100012002.51000100038
0010003.758008004.6860080054006005注:切割长度允许误差为±50mm。图4.2.1-1
塔吊布置及吊重范围4.2.2首道撑梁切断后运输方案首道撑整体出坑方案为制作托架顶在支撑梁底面上,经绳锯切割后留置在托架上,有塔
吊和汽车吊分批吊出基坑。由于首道撑底面距B1层楼板5.5m,无法使用叉车在楼板上行走进行混凝土块的搬运,所以只能使用起吊装置直接
起吊运出基坑。则切割长度要根据塔吊、汽车店的吊重范围及切割效率综合确定。B1区支撑中上图中粗圆圈线以内即距离3#塔吊0~35米混
凝土梁切割每块限重为8t;从加粗圆圈线至B1区标红的两根格构柱中间的支撑每块切割限重5t及距离3#塔吊35~49米范围内;标红格构
柱以西的支撑每块切割限重3.5t。B4区由于整体处于3#塔吊8t的吊重范围内,故每块切割限重8t。B2、B3区靠北的两根支撑晚
拆,所以不涉及塔吊起吊事宜。剩下的两道对撑完全被塔吊覆盖,可采用塔吊起吊。A1、A2区靠北支撑可全部使用1#塔吊起吊,加粗圆圈线
以内的支撑每块切割限重8t即距离1#塔吊38m范围内;圆圈线以西每块切割限重6.7t;靠南侧的水平对撑由于完全被1#及2#塔吊的8
t吊重范围所覆盖,所以每块切割限重8t。A3区采用2#塔吊起吊加粗圆圈线以内的区域即距离2#塔吊17米范围内每块切割限重8t;标
红格构柱以北至加粗圆圈线范围内每块切割限重5t;标红格构柱以南的支撑梁每块切割限重2.6t。A4区域支撑可采用1#塔吊与汽车吊进
行起吊作业,在1#塔吊范围内的支撑梁每块切割限重6.7t;其他区域根据具体进场的汽车吊吊重决定。限重8t限重6.7t限重5t限重3
.5t限重2.6t梁截面尺寸(mm)允许切割长度(m)允许切割长度(m)允许切割长度(m)允许切割长度(m)允许切割长度(m)10
0012002.52.11.510.7100010003.12.51.91.30.980010003.93.22.41.65
1.28008004.94321.56008006.55.442.8240060012.5118.25.74.2注:切割长
度允许误差为±70mm。4.3切割次序及长度4.3.1二道撑拆除时每刀切割长度及拆除顺序角撑的拆除顺序遵循用坑内侧向坑外拆除,
由靠近起吊位置向远离起吊位置切割起吊。水平对撑的拆除顺序遵循由基坑两层向中部进行切割的原则。实际切割次序可根据现场计划安排进行调整
,计划靠前的区域可以进行先行拆除。B1区二道撑拆除时切割长度及顺序:图4.3.1-1B1区二道撑拆除顺序及切割长度B4区二道
撑拆除时切割长度及顺序:图4.3.1-2B4区二道撑支撑切除长度及顺序B2B3区二道支撑的切割顺序及长度见下图:图4.3.1-3
B2B3区二道支撑拆除顺序及切割长度A1A2区二道撑拆除顺序及切割长度:图4.3.1-4A1A2区二道支撑拆除顺序及切割长度
A3区二道撑拆除顺序及切割长度:图4.3.1-5A3区二道撑切割顺序及长度A4区二道撑切割顺序及长度:图4.3.1-6A4
区二道撑切割顺序及长度4.3.2首道撑拆除时每刀切割长度及拆除顺序首道撑由于距离地下室顶板较高,考虑到人员行走及机械设备的安全,
切割顺序采用从一边向另一边切割。B1区首道撑拆除:图4.3.2-1B1区首道撑拆除顺序及切割长度B4区首道撑拆除顺序:图4.3
.2-2B4区首道撑拆出顺序及切割长度A1A2区首道撑拆除顺序:图4.3.2-3A1A2区首道撑拆除顺序及切割长度A3区首
道撑拆除顺序:图4.3.2-4A3区首道撑拆除顺序及切割长度A4区首道撑拆除顺序:未标注切割长度区段由拆除时进场的汽车吊型号确定
。图4.3.2-5A4区首道撑拆除顺序及切割长度第5章监测与巡检5.1施工过程基坑监测和监控计划在桩基础施工期间继续进行基坑
开挖及地下室施工阶段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利用基坑周边的二级控制网采用直接测量法,通过精度较高的全站仪直接测出检测前的三维变形值
,即实时差分测量。每次观测所得到的各个观测点坐标与基坑开挖前进行的初始观测相比较,所得到的的坐标差即为该观测点在本观测周期内的累积
位移值。5.1.1监测初始值测定为取得基准数据,各观测点在施工前,随施工进度及时设置,并及时测得初始值,观测次数不得少于2次,
直至数值稳定后作为动态观测的初始值。测量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是方才投入使用。稳定标准为两次观测值不超过2倍观测
点精度。基准点不少于2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并采用有效保护措施,保证其在整个监测期间的正常使用
。5.1.2施工监测频率在各项施工前,测得各监测项目的初始值。自开始施工,平均每天监测1次,特殊情况如监测数据有异常或突变、变
化频率偏大及变化速率极小时,适当加密或减少监测频率。监测报表当天上报,如测得数值有异常或特殊情况,一经发现即口头及书面向相关方汇报
。5.1.3报警值根据广州市现行规范提出的一级基坑变形的设计和监测控制值,结合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和设计工况的要求,基坑围护结构的
主要监测报警控制值为:基坑顶水平位移的警戒速率为2mm/d,累积警戒值为60mm。基坑顶沉降警戒速率为2mm/d,累积警戒值为
25mm。地面沉降的警戒速率为2mm/d,累积警戒值为25mm。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的累积警戒值为300mm。5.2现场巡视
措施5.2.1现场巡视内容现场内巡视内容:基坑支护结构有无裂缝、倾斜、渗水及坍塌;基坑周边的堆载情况;基坑内外积水情况及地下水位
情况;周边环境巡视内容:建(构)筑物有无开裂、剥落以及地下水渗水等;道路和地面有无裂缝、沉陷、隆起。5.2.2现场巡视频率在施
工期内确保每天巡视一次,与特殊情况是应加密巡视频率。5.2.3现场巡视方法现场内巡视方法:首次巡视在基坑开挖前或降水施工前进
行,主要针对基坑周边道路、地面;调查地面及道路表面状况及地下水情况;对地面裂缝、隆陷等异常部位做测量标识,记录裂缝、隆陷位置、
形态,测量并对裂缝记录宽度。测量地下水位并记录水位标高,对现场状况进行影像资料存档、备查;日常巡视应依照巡视计划进行,主要针对开
挖面图纸情况、支护结构体系状况及基坑周边环境等;日常巡视过程中,对现场施工中发生的异常状况要及时通报,作好记录并对现场状况进行影
像资料存档、备查。周边环境巡视方法:在开工前,首次巡视查看地下连续墙渗水状况。对建筑物日常巡视过程中,对现场施工中发生的异常
状况要及时通报,作好记录并对重要位置的现场状况进行影响资料存档、备查。在施工前进行导墙(地面)首次巡视,准要针对基坑周边的导墙及
地面。调查基坑周边导墙(地面)现有状况,记录位移及开裂情况,有裂缝及异常位置做好标识,记录裂缝位置、形态,测量并记录裂缝的宽度;对
重要位置的现场状况进行影像资料存档、备查。第6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6.1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1)达到“广东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
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的标准。(2)零坍塌、零中毒、零重伤、零死亡、零火灾。6.2项目安全管理控制流程在工程项目建设上建立以
项目经理为首,安全总监、专职安全员、工长、班组长、生产工人组成的安全管理网络。每个人在网络中都有明确的职责,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
的第一责任人,每位工长既是安全监督,也是其所负责的分项工程施工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各班组长负责该班的安全工作,专职安全员协助安全总监
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人人注意安全、人人管安全的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是防止职工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
为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宣传制度和安全教育制度,以增强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是保证安全生产的
关键,而安全检查则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有力手段之一。图6.2-1项目安全管理控制流程图6.3安全文明施工措施6.3.1安全施工措
施1.所有在支撑梁上作业的人员都必须佩戴安全绳并要牢固的拴在格构柱上。2.所有梁上的设备也需确认完全固定以防掉落伤人。3
.梁上作业时,梁下不得有工人施工或走动。4.在进行支撑梁切割时,要确认被切割的支撑梁有足够的支托,以免切割后梁体坍塌,即威胁
下方结构的安全同时也威胁着基坑和工人的安全。5.拆除的构件起吊时吊绳要在两端固定牢固,起吊时要平稳。6.3.2机具材料管理
1.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现场整齐干净,清理掉所有多余的材料、设备和垃圾,拆除不再需要的临时设施,做好文明施工。2.施工机具统
一在确定场所内摆放,并用标识牌标明每一类施工机具摆放地点。3.所有施工机具保持整洁机容,每天进行例行保养。4.在运输和储存材料
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漏失。6.3.3施工现场及路面卫生维护1.所有运输散作物料的运输车辆均符合当地对散体运输车的规定,不污染城
市道路2.在工地出口处甲方提供清洗槽和沉淀过滤池,供我方清洁出工地的车辆,清洁的污水经过沉淀后才排入当地排水系统。2.施工垃圾
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散造成扬尘。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前,要适量洒水减少扬尘。3.施工道路要在施
工前洒水及施工车辆出施工大门前洒水,避免扬尘。4.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露天存放时要严密覆盖,运输和
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以减少扬尘。6.3.4防止粉尘、废气污染1.所有施工机械做好检修工作,尤其是废气的排放检测,必须符合当地废
气排放检测标准。2.在干燥季节施工便道上经常淋水湿润以减少扬尘污染。3.在钻孔施工工程中,如粉尘过大,须经常采用淋水施工等措施
。6.3.5防止噪音污染及光污染1.夜间施工尽量采用级噪音较小的电动设备,力求将施工噪音控制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值以内。2.夜间
施工使用高亮级灯照,进行电焊时,设置挡板,并尽量采用直射型灯具,严格控制使用漫射型灯具,避免照明和电焊时强光刺射,干扰居民生活和司
机夜间行车安全。第7章施工应急救援预案7.1应急情况管理机构及职责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应根据危
险性较大的人工挖孔桩工程的现场环境、设计要求及施工方法等工程特点进行危险源辨识与分析,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救援方案,提高整个项
目部应对事故的整体应急能力,确保发生意外事故时能有序地指挥,使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程度,特成立安全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组成为总指挥:项目经理;成员:安全总监、项目党组织书记、总工程师、商务经理、生产经理、质量总监。(2)应急救援指挥
部组织架构图图7.1-1应急救援组织构架图(3)职责和分工项目安全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本工程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日常工作由项目安全部兼管。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或紧急情况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如项目经理不在工地时,
则由项目执行经理任总指挥,依次类推,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的现场抢救和应急处置及报警工作。(4)紧急联
系人及电话:姓名主要职责联系电话项目负责人项目书记运营经理现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分包负责人7.2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分类序号工序/工作
活动危险源分类1钢管回顶回顶支架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设备设施缺陷2无底座、垫木3无扫地杆4未设置剪刀撑5未配备扭矩扳手6钢管、
扣件、螺丝、竹片、工具等高空坠落高处坠落7安装、拆除未设警戒线标志缺陷8架子工未按技术交底作业管理缺陷9未系安全带10架体、立杆基
础不牢固11外架搭拆、拆除没有设置监护区域或无人监护12无安全标志牌13拆撑工程拆撑操作人员未配备安全带管理缺陷14设置警戒隔离标
志15夜间作业照明不够16起重工程无证上岗管理缺陷17非本机型司机操作18吊钩无保险装置设备缺陷19钢丝绳磨损20没有试吊操作失误
21地面铺垫不稳稳定性差22无警戒标志标志缺陷23叉车回转半径下方站人不安全行为24超载作业25未穿戴防护用品7.3施工安全事故
应急救援程序1.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应当首先采取应急措施抢救伤员,并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2.项目负责人接到事故
报告后,立即到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公司主管部门;3.公司总经理或主管安全副总经理接到报告后,应
当立即组织足够的人力、物力赶赴现场组织事故抢救,并根据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4.事故发生后,
现场有关人员在组织抢救伤员和财产的同时,应当保护现场,各级管理人员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
据,公司任何从业人员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工作。7.4应急电话及附近医院如发现人员伤亡,就医行走路线如下:线路医院名称医院地址
急诊电话线路一线路二线路三线路四图7.4-1紧急就医路线图第8章雨季、台风和夏季高温季节的施工措施8.1雨季、台风和夏季高温
季节等条件下的安全保证措施广州历年天气情况统计如下:8.1.1雨季台风施工保证措施由于项目所在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除冬季
外多雨,且有台风。为不影响工程的工期,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有必要做有针对性的雨季台风施工防范措施。项目部成立雨季施工领导小组,由现
场副经理牵头,工程部为小组主体,技术部、后勤部等部门协同配合,负责编制实施性的雨季施工组织计划及雨季施工时期的各项针对性实施工作。
各工区严格按既定的施工方案施工,保证施工质量,严格执行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在雨季施工期间,针对项目部生产的具体情况迅速做出技术、
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解决。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了解当地出现雨天及台风的时间,掌握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合理调整施工计划。8.1
.2雨季台风施工的技术措施(1)施工场地两侧设置排水沟或边沟,并指派专人进行日常检查、保养维修、雨天清沟排水,确保全天候原地面
道路畅通。(2)雨季要注意一切用电设施及机具的安全,电箱按安全规程设置,下雨时尽量避开带电作业。(3)台风来临之前,对施工场地
的支架及高空物件等进行检查加固,避免出现危险情况。(4)雷雨时,人员不能避开电杆、铁塔、架空线,受雷击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抢救
伤员。大雨、雷电、大风时,禁止起重、高处作业。8.2夏季高温季节施工保证措施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时段。2)提供茶水
、绿豆汤,配发风油精、清凉油及人丹等防暑用品。3)现场搭设休息亭,供员工休息使用。4)生活区设置淋浴室,保证员工洗浴需求。5
)生活区工人宿舍均安装节能空调,满足工人休息需要。6)项目定期为工人检查血压,预防高温季节施工时出现头晕甚至昏迷的情况。在夏季
高温季节,增加对生活区内职工食堂、办公室、厕所的环境卫生检查次数,不合格的饭菜不允许出现在职工的餐桌上,定期喷洒杀虫剂,防止蚊、蝇
孳生,杜绝常见病的流行。在增加营养的同时向职工(特别是生产第一线和高温岗位职工)提供降温避暑药以及绿豆汤等,以确保安全和健康。
对在特殊环境下(如露天、封闭等环境)施工的人员,采取诸如遮阳、通风等措施或调整工作时间,早晚工作,中午休息,防止职工中暑、窒息、中
毒和其他事故的发生,炎热时期派医务人员深入工地进行巡回防治观察。一旦发生中暑、窒息、中毒等事故,立即进行紧急抢救或送医院急诊抢救。
夏季高温季节是现场用电高峰期,定期对电气设备逐台进行全面检查、保养,禁止不规范用电,对办公区大的用电设备及电线进行定期检查,同时
在此阶段开展“安全用电活动”评比活动。加强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贮存、运输和使用的管理,在露天堆放的危险品采取遮阳降温措施。严禁
烈日曝晒,避免发生泄露,杜绝一切自燃、火灾、爆炸事故。人容易在夏季高温季节产生烦躁心理,项目部将根据周边居民以及相关部门的实际情
况,进行定期的走访、沟通,协调好与周边居民以及相关部门的关系,保证现场施工顺利进行。第9章拆撑工况计算书------------
----------------------------------------------------------[支护方案
]----------------------------------------------------------------
------连续墙支护------------------------------------------------------
----------------[基本信息]-----------------------------------------
-----------------------------规范与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内力计算方法
增量法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一级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10基坑深度h(m)17.100嵌固深度(m)4.000墙顶标高(m)0.00
0连续墙类型钢筋混凝土墙├墙厚(m)1.000└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有无冠梁有├冠梁宽度(m)1.000├冠梁高度(m)
1.200└水平侧向刚度(MN/m)16.800防水帷幕无放坡级数0超载个数2支护结构上的水平集中力0-----------
-----------------------------------------------------------[超载信息
]---------------------------------------------------------------
-------超载类型超载值作用深度作用宽度距坑边距形式长度序号(kPa,kN/m)(m)(m)(m)(m)110.0000.
0002.0000.000条形---220.0000.00010.0002.000条形----------------------
---------------------------------------------------[土层信息]------
----------------------------------------------------------------土
层数7坑内加固土否内侧降水最终深度(m)19.550外侧水位深度(m)19.550内侧水位是否随开挖过程变化否内侧水位距开挖面
距离(m)---弹性计算方法按土层指定ㄨ弹性法计算方法m法内力计算时坑外土压力计算方法主动--------------------
--------------------------------------------------[土层参数]-------
---------------------------------------------------------------层号
土类名称层厚重度浮重度黏聚力内摩擦角与锚固体摩(m)(kN/m3)(kN/m3)(kPa)(度)擦阻力(kPa)1素填土3.2
019.0---8.008.000.12淤泥1.0015.6---5.003.000.13细砂6.4017.9---0.0026.
000.14强风化岩4.4021.0---200.0025.000.15微风化岩1.6023.0---400.0029.000.1
6中风化岩4.0022.012.0300.0027.000.17中风化岩1.0022.012.0------0.1层号黏聚力内摩擦
角水土计算方法m,c,K值不排水抗剪水下(kPa)水下(度)强度(kPa)1---------m法1.28---2----
-----m法0.38---3---------m法10.92---4---------m法30.00---5---------m
法53.92---6300.0027.00分算m法41.88---7300.0027.00分算m法41.88-----------
--------------------------------------------------------------[支
锚信息]------------------------------------------------------------
----------支锚道数4支锚支锚类型水平间距竖向间距入射角总长锚固段道号(m)(m)(°)(m)长度(m)1内撑9.000
0.250---------2内撑1.8005.950---------3内撑9.0003.050---------4内撑1.80
01.750---------支锚预加力支锚刚度锚固体工况锚固力材料抗力材料抗力道号(kN)(MN/m)直径(mm)号调整系数(k
N)调整系数10.00400.00---2~9---3500.001.0020.00300.00---8~---1000.001.
0030.00400.00---4~7---3500.001.0040.00300.00---6~---1000.001.00--
-----------------------------------------------------------------
---[土压力模型及系数调整]------------------------------------------------
----------------------弹性法土压力模型:经典法土压力模型:层号土类水土水压力外侧土压力外侧土压力内侧土压力内
侧土压力名称调整系数调整系数1调整系数2调整系数最大值(kPa)1素填土分算1.0001.0001.0001.00010000
.0002淤泥分算1.0001.0001.0001.00010000.0003细砂分算1.0001.0001.0001.00010
000.0004强风化岩分算1.0001.0001.0001.00010000.0005微风化岩分算1.0001.0001.000
1.00010000.0006中风化岩分算1.0001.0001.0001.00010000.0007中风化岩分算1.0001.0
001.0001.00010000.000--------------------------------------------
--------------------------[工况信息]-------------------------------
---------------------------------------工况工况深度支锚号类型(m)道号1开挖1.000--
-2加撑---2.内撑3开挖10.000---4加撑---4.内撑5开挖17.100---6加撑---5.内撑7拆撑---4.内撑
8加撑---3.内撑9拆撑---2.内撑---------------------------------------------
-------------------------[设计参数]--------------------------------
--------------------------------------整体稳定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稳定计算采用应力状态有效应力
法稳定计算是否考虑内支撑ㄨ稳定计算合算地层考虑孔隙水压力ㄨ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m)1.00刚度折减系数K0.850考虑圆弧滑动模式
的抗隆起稳定√----------------------------------------------------------
------------[结构计算]---------------------------------------------
-------------------------各工况:内力位移包络图:地表沉降图:[内力取值]段内力类型弹性法经典法内力
内力号计算值计算值设计值实用值1基坑内侧最大弯矩(kN.m)849.870.00993.29993.29基坑外侧最大弯矩(kN.m
)475.320.61555.53555.53最大剪力(kN)296.13310.93407.18407.18段选筋类型级别钢筋实
配[计算]面积号实配值(mm2/m)基坑内侧纵筋HRB400E25@1503272[3078]1基坑外侧纵筋HRB400E25@1
503272[3078]水平筋HRB335D12@200565拉结筋HPB300d6@100283----------------
------------------------------------------------------[整体稳定验算]-
-----------------------------------------------------------------
----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应力状态:有效应力法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1.00m滑裂面数据圆弧半径(m)R=20.213圆心
坐标X(m)X=-2.181圆心坐标Y(m)Y=15.961整体稳定安全系数Ks=4.875>1.35,满
足规范要求。-----------------------------------------------------------
-----------[抗隆起验算]---------------------------------------------
-------------------------1)从支护底部开始,逐层验算抗隆起稳定性,结果如下:支护底部,验算抗隆起:
Ks=(22.000×4.000×13.199+300.000×23.942)/(19.865×(17.100+4.000)+18
.333)=19.073Ks=19.073≥1.800,抗隆起稳定性满足。2)坑底抗隆起按以最下层支点为转动轴心的圆弧
条分法计算,结果如下:Ks=5.493≥2.200,坑底抗隆起稳定性满足。------------------------
----------------------------------------------[嵌固深度构造验算]-------
---------------------------------------------------------------根
据公式:嵌固构造深度=嵌固构造深度系数×基坑深度=0.200×17.100=3.420m嵌固深度采用值4.000m>=3.
420m,满足构造要求。-----------------------------------------------------
-----------------[嵌固段基坑内侧土反力验算]--------------------------------
--------------------------------------工况1:Ps=1624.417≤Ep=19
239.391,土反力满足要求。工况2:Ps=1624.417≤Ep=19239.391,土反力满足要求。工况3:Ps
=801.942≤Ep=12777.791,土反力满足要求。工况4:Ps=801.942≤Ep=12777
.791,土反力满足要求。工况5:Ps=184.875≤Ep=4365.146,土反力满足要求。工况6:Ps=18
4.875≤Ep=4365.146,土反力满足要求。工况7:Ps=187.464≤Ep=4365.146,土反
力满足要求。工况8:Ps=187.464≤Ep=4365.146,土反力满足要求。工况9:Ps=175.368≤
Ep=4365.146,土反力满足要求。工况10:Ps=175.368≤Ep=4365.146,土反力满足要求。
式中:Ps为作用在挡土构件嵌固段上的基坑内侧土反力合力(kN);Ep为作用在挡土构件嵌固段上的被动土压力合力(kN)。第10章混
凝土梁托架计算书扣件式梁模板安全计算书10.1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2、《建
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4、《建筑施工临时支撑
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5、《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012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计算参数基本参数计算依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
0-2016混凝土梁高h(mm)1200混凝土梁宽b(mm)1000混凝土梁计算跨度L(m)18模板支架高度H(m)5.9梁跨度方
向立杆间距la(m)0.6垂直梁跨度方向的梁两侧立杆间距lb(m)2.1水平杆步距h1(m)1.2剪刀撑(含水平)布置方式普通型立
杆自由端高度h0(mm)400梁底立杆根数n4次楞根数m8次楞悬挑长度a1(mm)250结构表面要求表面外露架体底部布置类型垫板材
料参数主楞类型圆钢管主楞规格Ф48×3.0主楞合并根数2次楞类型矩形木楞次楞规格50×100次楞合并根数/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
规格12mm(克隆、山樟平行方向)钢管规格Ф48×3荷载参数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kN)3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架体
底部垫板面积A(m2)0.2模板(不含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0.2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24钢筋
自重标准值G3k(kN/m3)1.5施工荷载标准值Qk(kN/m2)2脚手架上震动、冲击物体自重QDK(kN/m2)0.5计算震动
、冲击荷载时的动力系数κ1.35脚手架安全等级2级脚手架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是否考虑风荷载否省份、城市广东(省)广州市(市)地面粗
糙度类型/基本风压值Wo(kN/m2)/模板支撑架顶部模板高度Hb(mm)/模板支撑架顶部竖向栏杆围挡的高度Hm(mm)/模板荷载
传递方式可调托座2、施工简图(图1)剖面图1(图2)file:///D:\PINMING\CSC2014\OutPut\梁模板(盘
扣式)_立面图.dwg剖面图210.2面板验算根据规范规定面板可按简支跨计算,根据施工情况一般楼板面板均搁置在梁侧模板上,无悬挑
端,故可按简支跨一种情况进行计算,取b=1m单位面板宽度为计算单元。W=bh2/6=1000×122/6=24000mm3I=bh
3/12=1000×123/12=144000mm4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q1=1.2[G1k+(G2k+G3k)h]b+1.4
(Qk+κQDK)b=1.2×(0.2+(24+1.5)×1200/1000)×1+1.4×(2+1.35×0.5)×1=40.7
05kN/m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q2=1.35[G1k+(G2k+G3k)h]b+1.4×0.7(Qk+κQDK)b=1.35
×(0.2+(24+1.5)×1200/1000)×1+1.4×0.7×(2+1.35×0.5)×1=44.202kN/m取最不利
组合得:q=max[q1,q2]=max(40.705,44.202)=44.202kN/m(图1)面板计算简图1、强度验算(图2
)面板弯矩图Mmax=0.113kN·mσ=Υ0×Mmax/W=1×0.113×106/24000=4.698N/mm2≤[f]=
31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qk=(G1k+(G3k+G2k)×h)×b=(0.2+(24+1.5)×1200/1000)×
1=30.8kN/m(图3)面板挠度简图(图4)面板挠度图(mm)ν=0.101mm≤[ν]=1000/((8-1)×400)=0
.357mm满足要求10.3次楞验算次楞计算跨数的假定需要符合工程实际的情况,另外还需考虑次楞的两端悬挑情况。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
合:q1=1.2×(G1k+(G3k+G2k)×h)×a+1.4×(Qk+κQDK)×a=1.2×(0.2+(24+1.5)×
1200/1000)×1000/1000/(8-1)+1.4×(2+1.35×0.5)×1000/1000/(8-1)=5.815
kN/m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q2=1.35×(G1k+(G3k+G2k)×h)×a+1.4×0.7×(Qk+κQDK)×a
=1.35×(0.2+(24+1.5)×1200/1000)×1000/1000/(8-1)+1.4×0.7×(2+1.35×0.
5)×1000/1000/(8-1)=6.315kN/m取最不利组合得:q=max[q1,q2]=max(5.815,6.315
)=6.315kN/m(图5)次楞强度计算简图1、强度验算(图6)次楞弯矩图(kN·m)Mmax=0.197kN·mσ=Υ0×Mm
ax/W=1×0.197×106/(83.333×1000)=2.368N/mm2≤[f]=15N/m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图
7)次楞剪力图(kN)Vmax=1.91kNτmax=Υ0×VmaxS/(Ib)=1×1.91×103×62.5×103/(416
.667×104×5×10)=0.573N/mm2≤[τ]=2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挠度验算荷载统计,qk=(G1k+(G
3k+G2k)×h)×b/(m-1)=(0.2+(24+1.5)×1200/1000)×1000/1000/(8-1)=4.4kN
/m(图8)次楞挠度计算简图(图9)次楞挠度图(mm)νmax=0.058mm≤[ν]=0.6×1000/400=1.5mm满足要
求4、支座反力根据力学求解计算可得:Rmax=3.773kNRkmax=2.629kN10.4主楞验算根据实际工况,梁下增加立杆
根数为4,故可将主楞的验算力学模型简化为3跨梁计算。这样简化符合工况,且能保证计算的安全,另外还需考虑主楞的两端悬挑情况。主楞所承
受的荷载主要为次楞传递来的集中力,另外还需考虑主楞自重,主楞自重标准值为gk=65.3/1000=0.065kN/m自重设计值为:
g=1.2gk=1.2×65.3/1000=0.078kN/m则主楞强度计算时的受力简图如下:(图10)主楞强度计算简图则主楞挠度计算时的受力简图如下:(图11)主楞挠度计算简图1、抗弯验算(图12)主楞弯矩图(kN·m)Mmax=0.801kN·mσ=Υ0×Mmax/W=1×0.801×106/(8.986×1000)=89.092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图13)主楞剪力图(kN)Vmax=7.87kNτmax=Υ0×QmaxS/(Ib)=1×7.87×1000×6.084×103/(21.566×104×1.2×10)=18.502N/mm2≤[τ]=120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图14)主楞挠度图(mm)νmax=0.499mm≤[ν]=0.7×1000/400=1.75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因立杆在验算需用到主楞在强度计算时的最大支座反力,故经计算得:Rzmax=15.443kN10.5立杆验算1、长细比验算验算立杆长细比时取k=1,μ1、μ2按JGJ130-2011附录C取用l01=kμ1(h+2a)=1×1.394×(1.2+2×400/1000)=2.789ml02=kμ2h=1×2.225×1.2=2.67m取两值中的大值l0=max(l01,l02)=max(2.789,2.67)=2.789mλ=l0/i=2.789×1000/(1.59×10)=175.388≤[λ]=210满足要求2、立杆稳定性验算(顶部立杆段)λ1=l01/i=2.789×1000/(1.59×10)=175.388根据λ1查JGJ130-2011附录A.0.6得到φ=0.231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中6.2.11条规定应分别对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和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分别计算荷载,并取最不利荷载组合参与最终的立杆稳定的验算。由可变控制的组合:N1=1.2×[G1k+(G2k+G3k)×h]×la×lb+1.4(Qk+κQDK)×la×lb=1.2×(0.2+(24+1.5)×1200×0.001)×0.6×0.7+1.4×(2+1.35×0.5)×0.6×0.7=17.096kN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N2=1.35×[G1k+(G2k+G3k)×h]×la×lb+1.4×0.7×(Qk+κQDK)×la×lb=1.35×(0.2+(24+1.5)×1200×0.001)×0.6×0.7+1.4×0.7×(2+1.35×0.5)×0.6×0.7=18.565kNN=max(N1,N2)=max(17.096,18.565)=18.565kNΥ0×N/(φA)=1×18.565×1000/(0.231×4.24×100)=189.359N/mm2≤f=205N/mm2满足要求在风荷载作用下会产生立杆的附加轴力并对立杆产生弯矩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最大的部位在架体底部,对于顶部立杆段的影响可以不予计算风荷载影响。3、立杆稳定性验算(非顶部立杆段)λ2=l02/i=2.67×1000/(1.59×10)=167.925根据λ1查JGJ130-2011附录A.0.6得到φ=0.251由可变控制的组合:N3=1.2×[G1k+(G2k+G3k)×h]×la×lb+1.2×H×gk+1.4(Qk+κQDK)×la×lb=1.2×(0.2+(24+1.5)×1200×0.001)×0.6×0.7+1.2×5.9×0.144+1.4×(2+1.35×0.5)×0.6×0.7=18.116kN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N4=1.35×[G1k+(G2k+G3k)×h]×la×lb+1.35×H×gk+1.4×0.7×(Qk+κQDK)×la×lb=1.35×(0.2+(24+1.5)×1200×0.001)×0.6×0.7+1.35×5.9×0.144+1.4×0.7×(2+1.35×0.5)×0.6×0.7=19.712kNN=max(N3,N4)=max(18.116,19.712)=19.712kNΥ0×N/(φA)=1×19.712×1000/(0.251×(4.24×100))=185.106N/mm2≤f=205N/mm2满足要求10.6可调托座验算按上节计算可知,可调托座受力N=Rzmax=15.443kN≤[N]=30kN满足要求
献花(0)
+1
(本文系工程方案库X...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