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论文-运用信息技术让课堂充满活力
2022-05-17 | 阅:  转:  |  分享 
  
运用信息技术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

2017年9月,我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开始了在农村小学的支教生涯。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缺乏、教育欠发达。孩子们中有许多是留守儿童,在这里孩子们的生活是简单而单调的,家、学校两点一线。学校就是他们最快乐的地方。怎样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快乐学习、自觉学习、积极学习呢?我认为充分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打造现代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以《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认识:

一、课的开始时,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开始,怎样让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创设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的情境尤为重要。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为我们创造各种我们所需要的情境。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创设了一个动态演示的情境:8个小学生去春游,当他们坐在一起分享食品时,遇到了问题:只有一个西瓜怎么分呢?这时班上的学生们踊跃发言,出谋划策,因为这是他们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老师顺势提问:怎样分才公平?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学生表述之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巩固了“平均分”的概念,又引出新课:每人分得多少还能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自然数来表示吗?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由此,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带着兴趣、好奇心和认知需要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和理解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二、新课学习时,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念本来就是很抽象的,如果只凭叙述和讲解,小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会感到困难。运用信息技术的演示变抽象为直观、具体、形象,难点自然迎刃而解。比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难点。我通过运用课件演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在认识二分之一的基础上通过较多的课件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五份,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8份····得出这样具体的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得出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样学生对几分之一的分数,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从详细的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会有深入的理解。

三、问题解决时,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课堂中随时可能产生一些生成的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生成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课堂变得精彩生动。比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一些学生就认为1/4大于1∕2,1∕6大于1∕4,这时候可以利用电脑技术产生同样图形的1∕4和1∕2,把它们重叠放在一起直观比一比,再产生这个图形的1∕6、1∕7、1∕8等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感知辨析: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的几分之一就越小。运用信息技术深入数学内部,从动态角度解释,教学扎实有效,课堂充满生机。

四、拓展延伸时,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很有用。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我安排了这样的思考题:一板巧克力有16小块,怎样分得它的1∕2、1∕4、1∕8、1∕16/?让学生亲自运用多媒体演示进行验证,更有效果。运用信息技术即解决了问题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并且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学习需求被有效激活。

五、巩固应用时,运用信息技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容量的多少、教学广度的宽窄、教学难易坡度必须合理适度。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增加教学的容量、宽度、坡度。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巩固练习我运用课件安排了基本题、变式题、提高题等多种类型,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即能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不仅使学生乐学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结语】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一直都很重视课堂教学,来到农村支教,更感到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让原本“冰冷”的数学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能够使课堂氛围轻松和谐;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数学思考富有激情。这也正符合新课程的发展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工具。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加以应用。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