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林悟道《韩非子-人主》第十六章 世乱
2022-05-20 | 阅:  转:  |  分享 
  
红林悟道《韩非子-人主》第十六章世乱红林悟道《韩非子-人主》上一章韩非子举了三个忠臣进谏而被害的故事,旨在告诉我们君主依靠当权之臣与左
右近侍的危害性,这种依靠过度之后就成了一种蒙蔽,结果就是君主是非不明黑白不分。关龙逄劝说夏桀而伤其四肢,王子比干谏言纣王而剖挖其心
,子胥忠直劝说夫差而被害于属镂。三个人都是忠臣,所进之言也是恰当不过,但结局是悲残的,可见君主受愚昧与不肖之臣的蒙蔽有多深,危害有
多大。贤智之士的作用就是能在君主头昏的时候进言降温,让君主保持冷静,能够从全局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靠一时之气一时之勇做错误的
决定。贤智之士之所以能劝导君主,就是因为他们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处理事物。当夏桀荒淫无度远贤臣亲小人时,关龙逄借献时
局图劝导国君应以国事为重,重贤能远小人,夏桀不听反而害死了关龙逄。王子比干、伍子胥都是为国着想而大胆进谏,最终也是被君主所害。那么
君主为什么要杀害这些进言的忠臣呢?韩非子给出了答案“蔽于愚不肖”,是被奸臣左右的馋言所害。能成为一国之君必有一定的认知能力,难道说
夏桀、纣王、夫差不懂三人的进言本意,我想他们是知道的。君主杀害忠臣并不是被进言本意所累,而是被奸臣左右所陷,诬陷忠臣谋反之罪,加之
君主心胸狭隘眼界短浅,听人说谋反必是害怕故起杀心。君主因“蔽于愚不肖”而危害进言忠臣,也从侧面反映出不依法治国的危害与弊端。忠臣进
言是朝臣的责任,听不听是君主的权力,不能因为忠臣进言而杀害朝臣,这本身就是有违法制的精神。韩非子强调依法治国旨在约束与规范君臣的行
为,保护各自的权益与地位。假如臣子罪应致死,也不应死在进言上,而是确实犯了死罪。韩非子举完三个忠臣进言被害的例子后,回头继续讲法术
之士的问题。韩非子认为“今人主非肯用法术之士,听愚不肖之臣,则贤智之士孰敢当三子之危而进其智能者乎?”意思是:现在,君主如果不肯任
用法术之士,而要听从没有智慧、没有德才的臣子的话,那么品德好、智慧高的法术之士,谁还敢冒着关龙逄、比干、伍子胥三个人那样的危险,去
进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呢?实事就是这样,君主抛弃法术之士,而重用愚不肖之臣,自然滥杀忠良,对于贤智之士不可能明知是死还要进言,宁可归
隐山林也不冒死进谏。我们现在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贤能之士归隐山林了,是因为昏君只听愚不肖之臣的话。国有此臣此君必定大乱,所以韩非
子说“此世之所以乱也。”意思是:这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这就是人类社会,人的特质决定了这一切,所以才有了圣贤经典,用以引导我们的思想
与行为。我们选择依法治国是历史的必然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从原始族群发展到国家,只有依法治国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才能解决社会问题,才
能为中央集权制的管理模式创造社会基础。【今人主非肯用法术之士,听愚不肖之臣,则贤智之士孰敢当三子之危而进其智能者乎?此世之所以乱也
。】依法治国是规律使然,是大势与潮流。只有依法治国才能让法术之士与贤智之臣有职位有职权,才能制衡当权之臣与左右近侍,朝堂之中才
能达到权力平衡与生态和谐,君主的权柄才不会被侵害,国家才能治理得好才能稳定发展。这就是国家的政治道理与君术。
献花(0)
+1
(本文系红林主人A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