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精准突破
----解析几何学考复习专题研究
德清县高级中学沈芳
【摘要】本文从平面解析几何学考内容,学考真题,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着重阐述了平面解析几何学考复习的几点建议。主要从精准复习,夯实基础;高效课堂,突破难点这两方面展开。建议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基础,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注重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注重小结,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等方面来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解析几何,圆锥曲线,直线,运算,能力,核心思想
内容分析
解析几何是用代数的思想来解决几何问题.在平面解析几何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经历如下过程:首先要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后,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意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平面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几何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
二.考题分析
1.近5次学考对解析几何部分的考查情况如下:
2.近5次学考对解析几何部分的考题分析:
(1)客观题
一是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如直线、圆、抛物线的方程及基本量的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弦长公式、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应用等,题目难度相对较低;
二是侧重考查双曲线、椭圆的离心率,难度相对较大.
(2)主观题
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主要是椭圆和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这一传统热点,着重围绕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范围、轨迹方程、最值、定值、存在性等方面设置问题.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解析几何、平面几何、向量、三角、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三.存在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失分的主要原因有:
1.对基本的概念与基本的公式理解不深刻,缺乏记忆.如:学生对椭圆及双曲线中a,b,c关系量混乱.
2.对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不太熟练.解题时方法的选择出现问题,解题速度不快,或运算量大,思维能力要求高等导致题做不完,甚至有些同学无从下手,更有些同学直接放弃解析几何大题.
3.代数运算能力较差,计算方法欠缺,以至于一遇到较复杂的式子的变形就会六神无主,盲目的计算,有了思路也做不完整,书写格式欠规范,叙述不规范经常出现丢分现象.针对以上学情,我们在教学中应及时调整复习策略,抓实基础,精准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四.教学建议
1.精准复习,夯实基础.
根据《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列出知识清单,按章节帮助学生逐一过关,以客观题为主,难度适中.例如: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如:直线的倾斜角是()
(2)直线的方程.
如:过点且垂直于直线的直线方程为()
(3)弦长公式.
如:已知直线与圆交于两点,则(O为原点)的面积为()
(4)离心率.
如:1.已知、是双曲线()的两焦点,以线段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边的中点P在双曲线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如图,是椭圆与双曲线的公共焦点,分别是,在第二、四象限的公共点.若四边形为矩形,则的离心率是________.
2.高效课堂,突破难点.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学考,高考的热点,也是我们本章学习的难点.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高效的课堂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复习课中,我们要努力落实三个重点,让学生对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理解到位,提高代数的运算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2.1注重基础,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解析几何的核心观点是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基本思想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核心方法是坐标法.用解析几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须先将几何图形置于坐标系下,让“形”与“数”对应起来,将“形”翻译转化,把点转化为坐标,把曲线转化为方程,把题目中明显的或隐含的解题所需要的一切几何特征,用数式和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案例1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长轴端点与短轴端点间的距离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
(i)设,若,求直线的斜率;
(ii)是椭圆的右顶点,且的角平分线是轴,求直线的斜率
(iii)以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中顶点在椭圆上,为坐标原点.求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
(iv)若以为直径的圆过原点,求直线的斜率;
(v)点为直线与该椭圆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平行于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求证:直线与轴始终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根据以上问题的求解过程,填写下表:
几何条件 本质特征 转化成适当的代数关系 (i)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ii)的角平分线是轴 直线关于轴对称 (iii)以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中顶点在椭圆上 (iv)若以为直径的圆过原点 (v)直线与轴始终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直线关于对称
通过这道例题,在不同问题情境中概括总结“几何条件转化成代数关系”的核心方法:分析几何条件的本质特征,选择适当的代数形式来表示.从现象到本质,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对常见的几何关系与几何特征的代数化进行整理如下:
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线段的长:弦长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正弦定理面积公式;
夹角:向量夹角;两角差正切;余弦定理;正弦定理面积公式;
面积之比,线段之比:面积比转化为线段比,线段比转化为坐标差之比;
三点共线:利用向量或相似转化为坐标差之比;
垂直平分:两直线垂直的条件及中点坐标公式;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关于点,直线关于直线对称;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圆等图形的特征.
在教学中我们要防止一种误区:基础题不讲,追求难题,背概念或公式,不提知识如何生成.教师应重视常规基础题的练习,从不起眼的解题细节抓起,利用“三种意识”打通解析几何的思路,夯实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解决更难的问题.
2.2注重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要让学生准确和掌握基础知识、公式和法则.
注重学生基本运算技能的培养,课堂上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当堂训练;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与运算技能的有机结合,运算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即形成了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此时还需不断运用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运算中的转化意识,将要计算的问题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这也是运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算理算法,加强限时计算.注重积累,优化解题方法.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梳理、改造,让学生明白每一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在解题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有效、便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基础: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常见问题,“弦长公式”,“图形面积的计算”,“轨迹方程”“定点定值——先猜后证”,“最值问题——目标函数”,存在性问题——从特殊值出发”,运算基本功.一手抓思考:知其然更须知其所以然,带着思考去解决,而不是带着套路去解题.在思考中提升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案例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轴上,左顶点为,左焦点为点在椭圆上,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直线分别与轴交于点
(1)求椭圆的方程;
(2)以为直径的圆是否经过定点?
若经过,求出定点的坐标;若不经过,说明理由.
本题相对容易,学生教易入手,且有多种方法解决.
方法1:设点;
方法2:设直线;
方法3:设直线;
方法4:设点;
方法5:先特殊化猜测定点,再进行代数验证等.
给学生时间,由学生自主解决并交流展示方法.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分析能力
在学生展示其做法的过程中,教师提炼思维过程,并将其以简易思维导图形式板书。例如:①设(利用中心弦)直线,点圆定点;
②设点点(关于原点对称)直线,点圆定点.
简单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线头”.帮助分析,并且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可预判所选方法是否可行.如经常有学生有这样的困惑:知道题目设点或设线均可解决,但对哪种计算量相对较小不清楚.若能借助思维导图,对推出下一步需做哪些工作即可一目了然,相信对下笔前的预判是有一定帮助的.
小结“套路”,适度形式化,感受知识本质.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式是一项种基本要求,本例题虽可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但我们最好能将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进行总结。步骤如下:首先,选取适当的参数;其次,整理所求目标;再次,化简证明;最后,得出定点.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往往是:这几个解题步骤是清楚的,可题目中那么多点,那么多线,到底选取哪一个才算是:合适的参数呢?这个问题是突破难点的关键,一题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因此,在选取适当的参量前,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要清楚整个动态图形生成的过程,找到一个动因,进而顺藤摸瓜,理清整个解题思路.另外一个大家困惑的地方——设点还是设线,这就更加能体现思维导图的优越性.最后,在课堂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解答过程.
2.3注重小结,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学考复习通过课堂小结和单元小结对知识概括提炼,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图式,
强化记忆,促进迁移.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把知识进行整合,将难于理解的知识规律化,使学生零散的知识串成网,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此外,要重视解题过程中思想方法的提炼与应用,如坐标法;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对称思想;参数思想.
案例3:解析几何中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
问题1点是抛物线上的动点,点\在轴上,圆内切于,求的面积的最小值_________.
问题2如图,已知椭圆的上顶点为,
直线交椭圆于点(点在点的左侧)
点在椭圆上,若,
求的最大值_______.
问题3已知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在右支上存在点,使得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待学生尝试解决了三个问题后,归纳概括出解决解析几何中变量的取值范围(最值)问题的常见策略:
一是建立目标函数.如问题1,选择点的横坐标为自变量,建立以的面积为应变量的函数,,再求函数的最小值;
二是建立关于该变量的不等式.如问题2,,,
,,则
,,,,即.由判别式,得
,即,的最大值为,此时,所以的最大值为.
三是数形结合.如例3,不妨设点在第一象限内,考查直线与双曲线位于一、三象限的渐近线的位置关系,便得到关于的不等式,即,从而得到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以上三个问题,方法各异,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恰当的方法,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比较领悟各种方法的本质及适用的情境,从而实现突破,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在解析几何学考复习中,教师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重基础,重过程,重训练,重小结,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之所想,难学生之所难,疑学生之所疑,降低学生的认知度,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提高数学悟性和数学意识,形成较高的数学素养.
P
P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