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无锡景 2
2022-06-20 | 阅:  转:  |  分享 
  
《无锡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联初中方苗苗《无锡景》为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重点学习曲目。歌曲的历史久远,流传面很广,是一首以吴语方言演
唱的小调歌曲,俗称《侉侉调》。常以歌唱某地风光景物为内容,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乡土的热爱,还颂扬了家乡的历史、景物、民俗、风情,极具人
文价值。歌曲具有分节歌的特点,原词长达十余段,教材中采用三段,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与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幅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五声宫调式,起、承、转、合的结构。【教学目标】?一、能够用轻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无锡景》,表现歌曲细腻委婉的风格特点和吴侬软语的小调
风味,加深对中国民歌小调的喜爱之情。?二、在聆听、演唱、模仿、对比等多种体验活动中深刻的去感受江苏民歌小调的特点。三、学习用方言演
唱片段,尝试根据当地风光为《无锡景》?创作填词。?【教学重点】学唱《无锡景》?,准确演唱歌曲中的装饰音,感受小调音乐特点。【教学难
点】能准确把握歌曲情感,唱准旋律中的装饰音,能用方言模仿演唱。?【教学策略】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兴趣,学唱时层层递进采用欣赏法,跟
唱法,教学活动注重学生体验,以乐动情。【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教师提问“民歌概念”?(二)?活动
:聆听两首民歌说一说歌词的特点。?①?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衬词)?②?湖北民歌《龙船调》(方言,对白)?师:多使用衬词、方
言和对白这也是民歌的一大特点。这两首民歌都生动的反应了人们的生活,人们把最常见的事情唱进了歌里,用一首首地方民歌让平淡的生活丰富多
彩,绚丽多姿。那么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江南,品一品无锡景;(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聆听,体验,感受的方法激
发学习兴趣。师:细腻绵长永远是江南文化的代表。白墙青瓦,烟波画船是典型的江南画面。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忆江南》....
...此刻在江苏无锡的一个茶亭里,面对着万顷碧波,游客们正在憩歇品茶,耳边响起了这首熟悉的小调《无锡景》,你听……?【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二、学习歌曲,层层深入?(一)唱曲谱,初步感受小调细腻婉转的特点。师:这首无锡
景从清末传唱至今,一度成为吴地流传的名曲。那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细细品味歌曲中勾勒的江南风韵。?1.师生互动,师范唱基础版(去
除装饰音)歌谱,同学们为老师打拍子,并聆听歌曲旋律由几个乐句构成?整体旋律走向是怎样的??生:4个乐句(起承转合结构),找出每个乐
句结束音,感受旋律下行;?2.生试唱歌谱,感受旋律下行,解决曲谱中的难点。?3.复唱曲谱:思考旋律由哪五个音构成,师讲解“五声调式
”师:介绍民族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当中。4.聆听带有装饰音的旋律片段,学生对比感受,并学唱装饰音的演唱方法。5.
完整演唱曲谱。(二)唱歌词,初步体会歌曲中的地方风味。1.再一次聆听师范唱(加入方言与衬词版)生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师生互动;2.生
尝试加入衬词,拓展乐句,感受具有吴语特色的衬词,给歌曲风格带来的变化。?生:加入衬词使歌曲情绪更加浓郁,加入方言更加表现出江南细腻
婉约的韵味。3.完整聆听体会歌曲中带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衬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4.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注意装饰音的演唱方法;感受衬
词,方言和装饰音体现出的地方特色。?【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旋律音节排列较为密集,同时包含了方言,衬词,装饰音因此教唱起来并不容易。
因此,新授环节设计通过从简到繁,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在聆听,活动,体验中感受,达到教学目标。?(三)学唱方言,进一步感受吴侬软语与
歌曲结合的魅力。1.观看视频片段,发现方言版的演唱更加细腻委婉。?师:江南民歌的清丽流畅,细腻委婉,不仅仅因为他有婉转的曲调,还因
为啊他们的语言。苏州一带的方言又被称为“吴侬软语”,说话非常的软糯婉转。2.品味吴侬软语,学唱第一段,感受江南风情。3.师生合作演
唱,生聆听并思考:?ⅰ歌曲中唱到了无锡的哪些美景和特产??ⅱ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师:这首歌曲生动的介绍了无锡城的风格
和特产,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表达了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延伸拓展部分?1.师生填词创作?
师:《无锡景》俗称《侉侉调》是一首以吴语方言演唱的小调歌曲。通常用来歌唱当地的风光,不同的风景填唱不同的歌词。请同学们用无锡景曲调
来唱一唱自己的家乡、校园等等。老师展示《横店景》,引导学生创作,师生展示。师:民歌来源于生活,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音
乐风格。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历史文化等等。?【设计意图】?通过创编歌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当中,并激发学
生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2.生讨论并总结小调的基本特点:?⑴??形式短小精干;?⑵??单乐段、分节歌的结构;?⑶??音调具有地方色彩
和方言语音结合紧;(方言、衬词、装饰音)?⑷?善于变化,根据不同的场合、条件可以调整不同的内容、唱词;结语:不问今夕,不论南北,每
一首地方民歌,构筑的是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内心的画面,它记录的不仅有美不胜收的家乡风景,也有讲不尽的故事和道不尽的情怀。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加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下课。?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