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乙卷讲解
2022-07-11 | 阅:  转:  |  分享 
  
2022高考真题讲解6.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对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6分)(均分:3.21/3.36)意义:(2分,回答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1、开普勒发现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新方向、新思路)2、促使更多的科学家去探寻雪花(自然)奥秘或者激发对雪花研究的思考(兴趣)或者为后期雪花研究提供启发。3、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新科技)。启发:(4分)1、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抓住灵感)并尝试解决2、应该透过现象去探寻事物的本质3、对科学研究要敢于猜想(大胆推测)(敢于创新)4、对生活现象保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示例一:意义:①吸引后人对雪花结构进行研究与探索。②给予后人对雪花形成机制的研究方向。2分启示:①善于观察生活中微小细节。②勤于思考,遇到事情要主动,积极地思考。③要敢于做出假设,某些事物可能还未有答案,要大胆推测。4分(总6分)示例二:意义:①为后人对雪花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②提出了大胆的猜想,待后人验证。1分启示:①要认真观察周边事物,敢于发问。②积极探索神奇大自然,为人类解惑。③大胆提出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观点。4分(总5分)8.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6分)(均分:2.87/2.99)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任意三点给满分。若考生多点答案答在一项中,应分点给分。
①信件的主要内容是追忆往事,时光流逝带来了恍惚感。(只答“追忆往事”或只答“回忆与现实”“时光流逝”“相隔时间太长”“时间久远”都可)
②十年间,姐弟俩生活在漂泊中,世事无定带来了恍惚感。(指生活漂泊的境遇,只答“生活漂泊”或只答“世事无定”或“个人命运沉浮”均可)
③弟弟从不懂事的小孩子“成长为小战士”,我既牵挂又欣慰,多种感情交织,也产生了恍惚感。(答到成长变化:从“不懂事”到“小战士”或情感含蓄丰富,有多种感情均可)
④对国家前途担忧。(国家政局不稳或对时局动荡的担忧均可)答案示例:1.①因漂泊生活,世事变迁而恍惚。②与弟弟别后重逢,情感有变化而恍惚。③时局动荡,民族危亡而恍惚。(总6分)2.①时间的流逝之快。②对过往具体而又模糊的向往。③与弟弟相处时间无定,对弟弟没有非常熟悉。④流浪生活的迷茫。(总4分)3.①我离开家时,漂泊不定(1分)信有时无收到。②接着写弟弟给我写他的前途迷茫,我感到生疏(1分)。③最后写弟弟去西北,做抗日军去,音信从此没有,让我感到恍惚。(2分)9.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6分)(均分:3.53/3.68)本题共6分,每点2分。①②两点都要写到弟弟的生活的状态和我的感受,生活的状态和感受各1分。③点重点要答到对年轻人群像的态度。①弟弟与流浪在上海的年轻人,虽然充满力量,但前途迷茫,使我感到慌乱和忧郁。(“慌乱和忧郁”可写为“五味杂陈”“同情、担心、担忧等等)②山西前线的年轻士兵,充满热情和生命力,是国家的希望,因此我感到“开心极了”,即使没见到弟弟,我也感到“放心”。(“开心、放心”可写为“信心”“祝福”“自豪”“骄傲”等)③“我”的感受既出于对弟弟的深切感情,也寄寓着“我”对年轻人群体的热望。(对群体表达希望、赞美亦可)示例一①在上海时,北方青年的积极与自己的忧郁形成对比,心中充满担忧,但又为青年生动而高兴。②在山西时,中国必胜的希望,战士们的朝气,令我快乐。③群像描写,北方的青年们提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山西的革命战士群像体现了抗日革命根据地的背景,流露出赞美青年的主旨。(6分)?示例二1.?弟弟在上海生活时“我”描写弟弟与流浪的年青人虽充满力量与勇敢,却充满了饥饿无处可去,可怕可怜,表达出“我”开始与弟弟的陌生,以及我对他的担心,认为他受不住流浪的忧郁。2.?弟弟在山西生活时“我”描写弟弟与周围的年轻人快乐活泼充满活力的战斗生活,表达了我与弟弟久别重逢的喜悦,即便不愿但也接受了弟弟心中的理想与渴望,对弟弟的放心和充满信任。(4分)?示例三1.?在上海时通过对一伙青年的描写,表达了“我”对国家未来充满希望和对青年奋发有为的赞美。2.?在山西时,通过对一群快乐活泼的孩子的描写,表达了我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和对战士们积极抗日战争的鼓舞,通过对周围年轻人群体的描述,展现了那个艰苦的时代青年们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精神。(3分)13.(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均分:3.08/3.26)译文:周武王战胜了殷商,召见姜太公并询问他道:“将怎么对待殷商的官员和民众呢?”评分细则:“克”:战胜,攻克,打败,占领(1分)。召:召见,宣召,传召,召唤等(1分)。“奈……何”,固定句式,对……怎么办?如何对待,怎么处理(处置)(1分)。其:殷商,商朝,这些,那些,他们等(1分)。“士众”:将士和百姓,官员和民众,官员和老百姓,士大夫和百姓等(“士”和“众”分开翻译,不翻译或者翻译出一个字都不得分)(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均分:0.99/1.55)译文:现在我请求对没人供养的年老病弱之人,没有家室的鳏夫寡妇,分别不同的等级供给他们的生活用度。评分细则:请求:必须分开翻译,请让我寻找(或索求),我请命索求等(1分)。“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定语后置句;鳏寡之不室者鳏寡:“鳏夫寡妇,死了丈夫的人和死了妻子的人”之类,只翻译其中一个没有分。不室:没有家室(未有完整家庭)的人。不能翻译为“没有成家,没有家庭”之类。“论”:通“伦”,等级,译为评定(或衡定、商量、划分)等级,根据不同情况评议(商定、判定)等(1分)。“供秩”:供给生活用度,供给用度,供给(拨给)钱粮,提供用品(钱财、俸禄、补贴)等(1分)。不能翻译成“提供帮助,提供补给”。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均分:2.03/2.36)两首诗各3分,得分点各自独立,不必体现“区别”或“不同”。每首诗应该以材料+解读的方式进行分析。分析合理,缺少材料,得2分。分析不对,材料列举不得分。抓住如何排解离愁这个问题,回答作者消解忧愁的方法,孤立地谈文学手法不得分,但能言之有理地分析具体手法是如何起到排遣作用的,应酌情给分,多点可累加,满该文本的3分为止,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1)(白下驿饯唐少府》①本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是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来排遗离愁。(“祝愿”表述为“祝福”“期许”均可)(3分)②“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一句,反用“举头见日,不见长安”的典故,通过“离去如何,长安就在日边“来表达对朋友的期许,排遣离愁。(或表达为“通过对长安的美好期待,来排解离愁”也可)(3分)③诗中两处设问,通过自问自答来安慰疏导离愁,扫去心中郁气。(自问自答,可直接得分,不必重申设问句是哪一句,最高2分)④寓情于景,借观景“浦楼”“乡路”来排遣心中的压抑愁闷。(景色渲染,需要有“浦楼”“乡路”等例子,没有景物不得分。最高1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彼此间的深厚情谊,排解离愁(或“以豁达的情怀排遣忧愁"。(3分)②“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中”,直抒胸臆,以豁达的情怀排解离愁。(3分)③通过想象“天涯”“比邻”,空间距离远心里距离近,来安慰自己和朋友,排遗离愁。(3分)(大意符合即可)示例一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用安慰的语气告诉自己与友人,就好像在身边一般,用劝慰的语气直接排遗离愁,抒发感情。(3分)②该诗以问句结尾,“去去如行道?长安在日边。”回忆昔日经历“昌亭旅食年”,想象以后的幸福生活,来削淡离别时的离愁,表达对友人的祝福,让自己成为友人的后盾,以友谊的基础,以未来的前程与对过去的回想,以祝福之想,来排遗心中离愁。(3分)[6分]示例二①本诗中,诗人描写的景物较宁静平淡,而课内诗中的意境雄浑壮阔。(0分)②本诗中表达情感内效,而课内诗直接。“四海之内"总有自己的知己,无需为此忧愁。(2分)③宽慰方式不同。本诗是宽慰自己无需忧愁,怀抱即依然,课内诗却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0分)③本持借景抒情,“晚照”“风烟”用时间、空间交错,来排遭离愁之情。(1分)[3分]示例三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只能靠流泪来发泄。(0分)②《白下驿饯唐少府》中,“旅”“怀抱"可看兴,作者借外物、景象等来非遭离愁。(0分)③两诗排遣方式各不相同,却都着重表达了王勃内心的不舍与忧愁。(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均分:4.36/4.74)(1)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2)李商隐《锦瑟》“,”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3)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两句,以花落归根为喻,抒发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怀。(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照相而入“馆”,①。这样的场所不大不小,半家常、半神秘,不单规模、形制上端庄含蓄,其幽暗也给人一种②的高贵感,牵动人心,令人神往。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大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照完相,我们会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③地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等待在取相单上所标的“某月某日下午三点”或“某月某日上午十点半”那个时刻看到照片。在我的记忆中,取相片这件事从来没有出现过忘记或滞后的情况。照片即将从简陋的纸袋里抽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经常心脏狂跳不止。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均分:0.8/1.26)必须是成语,成语代入句子后,上下文要通顺,不能是病句,有错别字不给分。第一处,顺理成章,理所应当,理所当然,习以为常,自然而然,天经地义,均给分。第二处,不可名状,难以言喻,难以言尽,难以言表,神秘莫测,油然而生,均给分。第三处,迫不及待,急不可待,心心念念,均给分。1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4分)(均分:1.53/1.83)(1)①第一组三句话共用一个我比较紧凑,体现了说话者的急切(重视/紧张,急迫、兴奋心理,在意自己的形象)②也照应了下文,“一下子冒出来”③三句话很可能是一个人连续说的。(2)①第二句三句话有三个你,比较松散(舒缓,缓和,放慢节奏等),显得说话者不慌不忙,②三句话很可能不是一个人(或不是连续)说的。(两句各2分,第一句每点1分,答对任意两句即可满分,第二句每点一分。)示例一:①我增添了读者的代入感,显得更具真实性,接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②你的再三出现打慢了语言节奏,从而显示出是不同人说的几句话,是对对话的切割。③我只出现了一次,显示出一个人照相时激动又兴奋的心情,加快语言节奏,表明这是一个人的一连串发问。(4分)示例二:①第一处主语为我,第一人称使读者有代入感,仿佛身临其境,亲切自然,并且是几个递近的句子,生动形象表现出大家拍照时的紧张。②第二处主语为你,第二人称拉近读者距离,且再三出现,说明说话主体不同,表现出身边人对于拍照也同样激动紧张。(2分)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被称为“眼中风”。“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临床上,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眼中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①。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多表现为视野缺损。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②,经过治疗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视网膜动脉阻塞时,③,对视功能危害越大。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损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接受治疗,并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表现为眼底出血,并由此导致视物模糊变形、视野缺损或注视点黑影等,不及时治疗也会导致严重后果。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均分:3.28/3.55)①视网膜动脉阻塞有三种②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③视网膜缺血时间越长第一空主语必须是“视网膜动脉阻塞”,(1分)“三种类型”,(1分)写成四种或者两种不得分:第二空主语是“视力下降程度”或“视力受损程度”,(1分)“相对较轻”(表述为“较低”“较小”“最低”等均可,1分):第三空“视网膜缺血时间”可以写成“缺血时间”“阻塞时间”,(1分)如果没有“视网膜”,不扣分,缺血越多、阻塞程度/面积不给分;“时间越长”(或“越久”等,1分)。拖延时间、不去治疗时间不给分。示例一①视网膜动脉阻塞有三种类型②视力下降程度较小③视网膜缺血时间越长【6分】示例二①眼中风分为三种②视力下降程度较低③缺血时间越长【5分】示例三①眼中风有三种情况②都表现为视网膜阻塞③阻塞时间越长【3分】20.“眼中风”因和脑血管疾病“中风”有诸多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打笔仗”源自“打仗”。请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4分)(均分:1.45/1.99)含义(2分)“打笔仗”即用笔打仗,指通过写文章进行争论。“写文章”“用文字”“用语言”(1分),“争论”(1分)。缘由(2分)“打笔仗”和“打仗”有诸多相似之处:①都有对立的双方或多方,②都存在有争议的问题,③目的都是通过斗争以压倒对方。(每点1分,任意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示例一含义:“打笔仗”指用笔打仗,以写作的方式去进行评论或抨击。缘由:“打仗”是两方使用武器进行对抗,“打笔仗”则是以笔写文章,两方对抗。【4分】示例二含义:在键盘的那一边不停的输出文字与人进行争论。缘由:与打仗性质相似,但武器是笔,故称“打笔仗”【3分】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均分:1.51/1.81)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接受治疗,并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参考答案: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接受治疗,以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1)“不超过4小时内”“并”两处,改对一处给1分,改对两处给3分。(原正确处明显改错可扣1分)(2)“不超过4小时内”可改为“不超过4小时”“4小时内”,“并”可改为“以便”“来”“从而”等。示例一: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接受治疗,这样才有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3分】示例二: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接受治疗,这样才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1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均分:39.61/40.56)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定性说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激扬展示,是新时代建设伟大成就的体现。试题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二)试题解读该作文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材料、导写语和要求,本次作文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即“写什么”和“怎么写”就蕴含在其间。1.关于“写什么”“写什么”主要是解决文章的论点问题,“写什么”的任务主要体现在作文材料和导写语之中。本次作文的材料由两部分构成,即一个表格和一个语段,表格列举了作为“双奥之城”的北京在两次奥运会期间,在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国际经济等方面的相关情况和数据;语段则是对表格内容特点进行了高度概括,并为本次作文的写作范围和立意要求作了相应的提示。除了上述材料,本次作文还在指定任务中提出了明确的主题——“跨越再跨越”。这意味着本次作文在立意上只能按照这一主题写作,考生不得另起炉灶,另立主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看出,本次写作在解决“写什么”问题上,对考生在写作情境、写作重点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均做出了相应要求——(1)须综合“跨越,再跨越”这一主题和作文的材料进行立意,把握“跨越”和“再跨越”的层递关系,并以“再跨越”作为文章的写作重点。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作文虽未出现“跨越,再跨越”词语,但论述的内容符合“跨越、再跨越”的含意和特点,也应视为合乎要求的立意。(2)须把握表格内容和语段含意,并以此来确定写作的中心和范围通过表格内容,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体育事业和综合国力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既有2008年对2008年之前的“跨越”,也有2022年相较于2008年的“跨越”;二是体育事业和综合国力的发展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定的正相关,展现了一种“国运昌、体育盛”的盛世局面。通过语段含意,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段既是对表格内容的高度概括,也对写作的重点和思路进行了相应提示。——曾经的“你”,见证了我国体育事业和综合国力的“跨越”,未来,作为“有为青年”的你,该如何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国家的发展之中,为民族的复兴不断创造辉煌,让“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3)在材料的使用上,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论述“跨越”时应紧扣表格和语段内容,论述“再跨越”时不限于材料内容,但不应完全抛开表格中所列举的内容;二是在引用材料作为写作的“切入点”或运用材料作为写作内容时,可使用表格中的单则或多则材料,也可使用语段中的概述材料;三是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既不能通篇搬用材料,也不能完全抛开材料。2.关于“怎么写”。“怎么写”主要是解决文章的论证问题。“怎么写”,具体到写作过程中,主要指的是写作者对文章结构的安排、层次段落的考虑、选择怎样的论据、采用何种论证方法、如何确定说理角度、怎样遣词用句等,有时还会涉及人称的选择。在这里,我们只侧重说明其中的说理角度和人称的选择(写作主体)议论文的重要功能是辨析“是什么”,剖析“为什么”,探析“怎么办”,而侧重论述其中哪个方面,应该根据具体的写作指令来确定。根据材料中“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等语句,导写语中的主题“跨越,再跨越”以及要求中的“选准角度”等关键信息,我们认为本次作文的说理角度,宜侧重探析“怎么办”,也即具体论述“如何’跨越,再跨越’”。从语段材料“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以及导写语“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等信息来看,本次作文的写作主体应为“有为青年”,即文章应从“有为青年”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出现在文章中的人称可以是“我(们)”“你(们)”等。评分标准(一)评分说明1.对考生的每篇作文,评分时应把四类样卷的分数作为切入点(应结合考生的体裁、结构、语言、论据的说服力、说理的严密性和透彻性等上下浮动)54分以上作文在语言思维、情感方面尤其应有出色的表现。2.对记叙文的判分,除了从有无把握主题,中心是否突出,叙事是否有波澜等方面入手外,还应结合记叙文的三个要素和语言特点进行评分。(二)评分要求一类卷.(48分)能满足所有写作任务1.能综合“跨越”和“再跨越”两个方面立意,且两者的论证能体现层递关系。2.文章重点应从“如何实现跨越,再跨越”的角度进行论证,即重点论述“有为青年”实现跨越,再跨越的想法和做法。3.应立足自我(即有为青年谈跨越和再跨越)把个人的发展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之中。二类卷(42分)能满足部分写作任务1.能围绕主题“跨越,再跨越”写作,但“跨越”与“再跨越”之间逻辑关系不强,或只从“跨越”一个方面立意,或虽谈了再跨越,但论述内容不够充分。1.谈“如何实现跨越与再跨越”的内容较少,或把个人发展融入民族复兴进程的内容不足。3.“立足自我”的内容较少,甚至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三类卷(36分)1.通篇空喊口号却无“跨越”实际内容,或所谈“跨越”与本次作文的主题无关。2.并非从“如何再跨越”的角度看问题,也未把自己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当中。3.没有立足自我(有为青年),完全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和分析问题。四类卷(25分)1.抛开材料,另立主题,另起炉灶,即文章并非谈“跨越”,“再跨越”。2.完全没有论点,3.抄袭除作文材料外的试题材料附:关于扣分1.缺标题,扣2分2.字数在600以上但不足800的,结构完整,每少50字扣一分,结构不完整的,每少100字扣十分。400字一下20分给分3.错别字每一字扣一分,不重复扣分4.格式不合要求最多扣两分5.标点符号多的酌情扣分。
献花(0)
+1
(本文系湖山云藏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