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北京六大卫星城,各是什么样子?
2022-10-05 | 阅:  转:  |  分享 
  
北京六大卫星城,各是什么样子?在上一篇《北京到底有多大》分析北京建成区形态的文章中,我们指出北京共有六大卫星城,分别是房山方向、大兴方向、经
开区方向、通州方向、顺义方向、昌平方向。他们各有一侧同中心城区相连接,仿佛围绕中心城区的六座半岛。在其他中小城市开车闲逛,很快就可
以绕城一周。而北京是一个巨无霸都市,想快速逛遍全城就没那么容易了。各个卫星城处于中心城区的外延,只与相接壤的市区部分联系较为紧密。
至于相距较远的市区,比如顺义和房山,虽然都属于北京,但受距离和通勤时间的限制,日常交流不多。所以,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分析这些卫星城的
情况:一个是卫星城本身怎么样,另一个是与该卫星城相连的中心城区部分是什么样。接下来分别简单盘点一下:(北京西侧的门头沟区也可以算市
区向西的一个小凸出部分。但其体量较小,与市中心距离近,且早在50年代就已设区,与其他时间较晚的县改区有一定区别,在此不计。)1.房
山方向房山方向卫星城位于市区西南部,区划上属于房山区,七普常住人口117万(是卫星城人口不是房山区总人口)。这个卫星城的建成区可以
分成两部分,即靠近市区的良乡和更远的城关-燕山。有地铁房山线、燕房线向市中心连接。许多人分不清良乡、房山、燕山的关系。简单来说是这
样:以前有良乡、房山两个县,他们各有一个县城。后来两县合并成一个县,县城选在房山,并最终于1986年改为房山区。但到1997年,房
山区又将机关驻地搬到了原良乡县城。而原来的房山县城被叫做城关街道,即燕房线的站点“房山城关”(本文之后说的房山不再区分这些地方,均
指房山全区)。燕山曾经是个区,因燕山石化而设,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1986年,燕山区被撤入房山,但管理机构仍以办事处的形式存
在,成为房山区的一个派出机构,管辖原燕山区下辖的街道。2021年,房山全区人均GDP为6.2万元,排名北京倒数第三。但是,在房山居
住的人,有不少只是晚上在房山睡觉,白天并不一定在房山工作。他们创造的GDP不属于房山,却被当成计算人均GDP时的分母,导致房山人均
GDP偏低。也就是说,房山(主要是良乡)是个“睡城”。其实,北京作为一个整体,各近郊区的收入水平并不会拉开很大差距。所以可得出一个
结论:人均GDP越低的区,“睡觉人群”的比例越大。人均最低的昌平区,就是最大的“睡城”。当然,延庆这类远郊区除外。房山区本身的经济
有什么呢?最主要的还是石化产业,产值超过区内工业总产值的60%。如果不是因为靠近北京,房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北方重工业城市。今天,北
京在这里规划并建设了“良乡大学城”,入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等名校,为房山发展带来了新生力量和科技资源。与房山接近的中心
城区是丰台区和石景山区。这两个区也是北京主城六区中人均GDP相对较低,且怀旧气息最浓厚的区。分割的铁路、曾经的首钢厂房……当然,丽
泽商务区、中关村丰台园等地方,也为这里带来了都市感和新的活力。总之,北京西南方向这片区域,是最像其他北方普通城市的一片区域。2.大
兴方向大兴方向卫星城位于市区正南部,主要是由原大兴县城黄村发展而来。有地铁大兴线与市中心连接。另外还有一条大兴机场线,只不过机场的
位置已靠近与廊坊接壤的市域边界,距黄村很远。2001年,大兴撤县设区。七普数据,黄村及周边常住人口已达114万。2021年,大兴区
人均GDP为7.9万元(不计北京经开区)。大兴区本身的产业主要有医药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此外还有一个国家新媒体基地。其中,医药制造
业由于新冠疫苗产能的爆炸式扩张,拉动2021年大兴和北京经开区的GDP大幅增长。其中大兴GDP实际增速高达56.4%,经开区达28
.8%。许多人不知道到底国内哪些地方因为疫情反而吃了一波红利?大兴就是其一。与黄村一带相连的中心城区也是丰台区。不过,黄村是距北京
市中心天安门最近的卫星城之一,跨过丰台(与黄村接壤部分南北距离不到10公里)就是最核心的东西城,与繁华地段国贸一带的通勤距离也不是
不能接受。甚至黄村再往南,相隔超过10公里农业地带以外的榆垡、固安,也有很多定居者日常向北京通勤。这些人的上班之路就很苦了,毕竟地
铁只通到黄村边缘的天宫院。若能定居到黄村,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会有极大提升。既缩短了通勤时间,也免去了公交车上的颠簸。总体而言,北京正
南方向的黄村,是一片表现中规中矩的卫星城。3.经开区方向亦庄一带位于市区东南部,归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是经开区的核心区域。亦
庄加上周边的马驹桥、瀛海等地,可以看作北京市区的卫星城,七普常住人口88万。交通上,这里有地铁亦庄线、17号线、亦庄T1线。与亦庄
毗邻的中心城区是著名的朝阳区。虽然在地理位置和建成区形态上,这里与北京其他卫星城类似,但亦庄可不是“睡城”,而是北京市实打实重点开
发的产业带。公司聚集,人才交汇,是许多人白天上班的地方。这与其他卫星城有本质的区别。早在1994年,北京经开区就被批准为国家级开发
区。当时就要求开发区发挥首都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兴办高起点工业项目和科技型项目,促进北京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扩
大出口贸易,发挥外向型经济窗口作用。到今天,经开区(仅直辖区域,不包括周边)GDP已达2666亿,超过了拥有132万人的顺义区。而
经开区人均GDP高达160.6万元人民币,折合25万美元!当然,这个人均数据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经开区工作的人绝大多数不在经开区居
住,干了活却不算人头,此计算仅供娱乐。2021年,北京经开区的工业占GDP比重为70.7%,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98亿,
形成了汽车及交通设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这四大主导产业年利润近1400亿。而经开区的各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总
收入已超过9000亿。2019年,《亦庄新城规划》发布。这个概念比如今的经开区要大,基本涵盖了整个亦庄卫星城。规划将所涉及的范围进
行了区域统筹,绘制了未来的发展蓝图,很值得有兴趣的朋友参考。4.通州方向通州方向卫星城位于市区东部,由通州区核心区域和更远的燕郊所
组成。有地铁6号线、7号线、八通线通往市区。1997年,撤通县设立通州区。而燕郊则隶属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县级市,从一个小镇发展而来
。七普数据显示,这片卫星城常住人口已达195万,其中通州区部分132万,燕郊部分63万。与通州接壤的是中心城区是朝阳区。在通州通向
天安门的路上,便会经过国贸、三里屯一带。这里是北京商务中心区,最具都市感的地段之一,摩天大楼最密集的地方。这里聚集了众多世界500
强企业中国总部,各类金融、互联网公司,代表着科技和时尚的前沿。但是,在国贸这类地方的就业者,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显赫的出身。大部分普通
人还是要在北京高昂的居住成本面前,找一个经济上最划算的栖身之所。而通州,就是距离这片CBD最近的大规模睡城。甚至有许多人要跑到更远
的燕郊居住。尽管燕郊的建成区已经与通州连接起来,但毕竟属于跨省,且又有潮白河的阻隔,为燕郊与北京管辖区域的交通带来各种不便。来到燕
郊住的人很多都是实在不得已而为之。最近一段时间的疫情防控,又给了燕郊通勤族新的当头一棒。燕郊加入北京没有希望了吗?近些年,通州最值
得称道的消息就是被赋予了北京“副中心”的地位。北京各机关、事业单位开始分批向通州搬迁,甚至地图上“北京市”的红点都标在了通州。“卫
星城”要变成“主城区”了吗?对于一河之隔的燕郊又是否构成大利好?通州的副中心规划,代表着各项资源会向这里倾斜。相对于其他普通卫星城
,会产生独特的优势。但说实在的,北京的传统中心,不是几年几十年就能取得如今地位的。与“城六区”相比,通州能拉近一点同他们的差距,就
已经是巨大成功了。目前,通州本身的发展水平尚属一般。2021年,通州全区人均GDP为6.6万元,高于房山和昌平。产值较高的工业行业
主要有食品加工、医药制造、汽车制造、机械设备、电子电气等。至于燕郊的归属,目前,区划调整本就十分谨慎,这类牵扯面广的跨省调整更是如
此。现阶段北京内部的街道、乡镇区划都还有大量不合理之处,想要调整燕郊,还需决策者下定更大的决心。5.顺义方向顺义方向卫星城位于市区
东北部,由原顺义县城发展而来,有地铁15号线通往市区。1998年,顺义撤县设区。七普数据显示,顺义卫星城常住人口达115万。另外,
首都机场被顺义四面包围,但在区划上,首都机场街道属于朝阳区管辖,是一块飞地。尽管顺义的城建外貌同其他卫星城差不多,但在产城融合方面
有着突出建树。顺义自身的经济实力十分强劲,2021年,顺义全区GDP总量在北京市辖区中排名第6,人均排名第7(15.7万元),均高
于城六区中的丰台。这里甚至还诞生出了所谓“顺义妈妈”这样的词汇。坐拥首都机场这个“第一国门”,顺义发展出了基础扎实的临空产业体系,
包含贸易物流、商务会展、科技服务等方面。此外,顺义还是北京新兴金融集聚区,金融业在近几年飞速发展,目前已占到全区GDP总量近20%
。在工业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占顺义工业总产值的40%,北汽集团总部在此。与顺义相连的中心城区是朝阳区望京、酒仙桥一带,也是一片知名的
企业聚集地,云集了许多互联网知名大厂,如阿里、美团、携程、360、58同城等等。6.昌平方向昌平方向卫星城位于市区西北部,有地铁昌
平线与市区相连。昌平于1999年撤县设区,其老县城距市区有一定距离。但随着城建的发展,昌平城区与市区中间的空隙已被无缝连接。建成区
从回龙观一直延伸到南口,绵延25公里,是北京最长的卫星城。七普常住人口达220万。昌平全区人均GDP为5.7万元,北京最低。根据之
前的结论可以得出,昌平是北京最大号的“睡城”。正所谓“在北京,我们都是昌平人”。当然,昌平也有自己的一些产业,如汽车制造业产值可占
全区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与昌平接壤的中心城区是海淀区。海淀区是全北京GDP最高的区,科技、金融、教育等各行各业都十分发达。海淀共有
上市企业250多家,位列全国市辖区之首。海淀的中关村、西二旗等地高新企业众多,吸引了大量就业人才。而昌平就是距离这些地方最近的郊区
,有成为最大睡城的充足条件。昌平卫星城距市区最近的地方就是著名的回龙观,是一片巨型居住区。许多博眼球的人喜欢说:“回龙观是一个70
万人的小区,没见过吧?”实际上,回龙观本来是个镇,2015年撤镇设立了回龙观、龙泽园、史各庄三个街道,加起来一共41万人。旁边另一
个常被拿来说事的所谓天通苑“小区”,在区划上也是两个街道的建制,七普共26万人。回龙观、天通苑实际上是一定范围内很多小区的合称,并
不是吓唬人的所谓“亚洲最大小区”。在这一带居住,在海淀区工作,通勤距离10公里左右,在北京算是比较方便,所以这里聚集了大批人口。回龙观向西北是沙河,这里建设了沙河高教园区,入驻了央财、北航、北邮、北师大等众多名校。沙河再向北,就到了位于燕山脚下的昌平老城区。再向西北,就来到了南口,也是北京西北方向建成区的最远端。有人说,北京的北部比南部发展度要高,就业机会更多。这句话没错,但南北差距主要存在于主城区部分。对各卫星城来说,本质上主要的功能都是提供居住场所,相互之间差距不大。至于如何在北京选择居住地点?请参见下一篇文章。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