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子平遗书显微版
2023-01-13 | 阅:  转:  |  分享 
  
《子平遗书》显微简体版序:1、《子平遗书》与命理学的发展史最早的命理学,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如鬼谷子的纳音法。到了两汉、三国、魏晋、南北
朝,一直在用胎元推命法。胎元又称胎月,即投胎的月份。盖生命的开始在于投胎,而非出生,故投胎的时刻也必定和其后的命运有某些密不可分的
关系。其实这是用阴阳的思想推命,从受孕到出生,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阴阳循环,用阴推阳,相互比对。再结合星宿进行预测。到了唐朝,佛法
推命术、清真回回法推命术、道门北斗九星十二宫二十八星宿推命术开始盛行。唐朝的李虚中道长,开始以年月日胎推命。到了五代宋初,徐子平又
增加了时辰,以年月日时胎推命。之所以加入时辰,表面上只是把六字细化到了八字,时间上是增加了占卜的思想,因为时辰占事最验。这是算命与
占事的结合,也是命理与风水的结合。其意义重大。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个重要事件,传说中的河图洛书被发掘出来,算盘被发明出来。这里也可以看
出子平八字与易数的关联。到了宋朝,徐子平的推命法得到了深入发展,命理学家们开始放弃胎元,专论四柱八字。宋代徐大升根据鬼谷子、李虚中
、徐子平等人的研究成果编撰了《渊海子平》。《渊海子平》是古法格局派和盲派的根本经典。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万英明收集古籍,编著了《三
命通会》籍,可谓是八字命理学的集大成者。此外,还编著有《易经会解》《三命通会》《星学大成》《兰台妙选》《荫符经》《相字心经》刊行于
世。正德年间,中医兼命理大师张神峰完成《神峰通考》。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易学大家纪晓岚主编《四库全书》中收录了《三命通会》。道光年间
,命理大师任铁樵耗费毕生完成《滴天髓阐微》。清初的《御定子平》收入了历代子平学的重要典籍并加以解说。进士沈孝瞻的《子平真诠》是当代
书房派、格局派的重要著作。此外还有余春台的《穷通宝鉴》,雷鸣夏的《子平管见》,中医兼命理大师陈素庵的《命理约言》。到了民国,中医兼
命理大师袁树珊的《命理探源》,韦千里的《千里命稿》。纵观千年的命理发展史,万英民隐居30年完成的《三命通会》仅仅24万字,任铁樵耗
费毕生完成的《滴天髓阐微》仅仅14万字,康熙御定的《御定子平》也就是37万6千字,都是赫赫有名的命理学大作。而《子平遗书》这部63
5万7千的巨著,却为何无声无息呢?作为一部被明清两代文渊阁所收藏的巨著,存世时间接近500年,到底是古人敝帚自珍,还是我们缺少一双
发现美的眼睛呢?原因无非有二:其一,易者,象数理占也。一本命理书,如果不讲述取象和数理,只有案例,就没有教学和研究的价值。《子平遗
书》却憨憨的一个象不取,一个理不讲。其二,易理者,显微阐幽,如果不抽丝剥茧的论述道理,就会缺乏理论高度。《子平遗书》采用固定的骈文
诗句批注,显得很儿戏,很天真,很业余。其实,这都是似是而非的想法,是没有堪透命理学玄机的表现。人类大脑的强大之处在于对事物的反映与
认知,这是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物主义认知论的范畴,也是感性直观与理性思考之间的阴阳互动。而过于偏重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是唯心主义先验
论,最终会陷入片面与偏执。很多命理学研究者已经领悟了这个道理,开始声讨书房派,推崇实战派,认为实践出真知。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八
字的排法共有52万种,再分性别,就是104万种。就算是每天进行实战预测,一生也难以接触到4万个八字。很多人学习和实战了10多年,命
理学依然停留在最初的水平。非但没有提升人生智慧,反而更加迷惑,变得疯疯癫癫。一个命理案例,就是一个人生缩影。在开始学习命理学的时候
,一定要完整全面的见识到最权威最高明的命理案例,从而产生正确的感悟,再进行命理学的学习与实践,这才是正途。以急于求成的心态,学习一
些抽象化、碎片化的知识,反而是误入歧途。《子平遗书》正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命理案例巨著。它所记录的案例非常具有权威性,批注的内容也非常
的全面,三言两语就可以把某个方面描绘得惟妙惟肖。每一句骈文诗句的背后,都蕴藏着很深的易理。就算多年以后,我们回头再读,也能品悟出新
的道理。2、《子平遗书》的优点和功能《子平遗书》的优点和功能比比皆是,这里举例说一说。1、在《子平遗书》的第一本的第一个案例“甲子
年 丙寅月 丙寅日 己亥时”,就出现了重复的八字,但是预测的结果却不全一致。我乍一看,差点否定了全书。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两个八字的
出生环境不同,一个是出身良门,一个是出身名门。最后也导致了在“父母谁先去世,婚姻子女情况,个人才能高低等”方面的差异。在大运上是有
同有异。这对我的启发颇多,我感觉《子平遗书》就像一个低调含蓄的老师,用事实案例来授业解惑。2、《子平遗书》中只有命局和大运,没有流
年。我一开始觉得是古人精力或书籍篇幅有限而不细批流年,后来才发现,由于历法的原因,同八字不同年的人,虽然大运一样,但是上大运的时间
不一样,所以同八字不同年的人,每个大运对应的流年是不一样的。我不得不佩服古人严谨著书的精神。这也给我两点启发,第一,相同八字和大运
的案例,命局和大运的评判是基本一致的(如果有所不同,可以参考上面我说的内容);第二,相同八字不同年出生的人,人生变化,更多的是流年
应期造成的。这也间接地说明了《子平遗书》的参考价值,以及使用的方法,应用范畴。3、《子平遗书》中有些案例只有三柱、两柱,但是也有很
详细的命理批注,这说明所有的案例一定源于真实人物,同时也说明了三柱、两柱的案例也具有参考价值。4、以往的子平著作,如《三命通会》《
渊海子平》《穷通宝鉴》《滴天髓》等,虽然案例很多,但是都是只言片语的评注,只能简单地注释零碎知识,少有案例是完整解读的。从易理上看
,《子平遗书》与《渊海子平》《三命通会》一脉相承,毫无违和。可以当做命理学习的习题册再好不过了。从断语上看,《子平遗书》引用了大量
已经失传的古早的命理歌诀,高雅清新,言简意赅,美不胜收,同时也提高了命理学习的个人修养。尤其是一些比较难以启齿的断语,《子平遗书》
给出了非常巧妙的骈文诗句。 从内容上看,《子平遗书》涵盖了格局、出身、父母、兄弟、感情、婚姻、子女、性格、产业、事业、学业、功名、
身体、机遇等,内容非常全面。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现在的一些命理学网站、命理学软件也会有自动评注、罗列断语的功能,但是,不是娱乐游戏,
就是断语的胡乱堆砌,与《子平遗书》的准确性和表达技巧,可谓天壤之别。我甚至开始羡慕可以直接在《子平遗书》查到自己命局的易友了。他们
不仅是富贵的好字,还有来自500年前的皇家批注。5、有些人看到《子平遗书》的语句,是一条条古香古韵的骈文诗句,就有些慌乱,觉着自己
读不懂。其实只要你沉下心来细品吗,就会发现《子平遗书》文句雅致,又句句经典;论点权威,又浅显易懂;分类全面,又把握关键,可谓是干货
满满。无论是专业命理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易学学习者深入浅出地提升命理认知能力,还是零基础的易学爱好者查看自己、家人、亲朋好友、领导
同事、客户友商、热点人物的八字,都是极好的工具书。3、《子平遗书》的神秘面纱《子平遗书》,又名《沙涤命经》,此书乃明红格本。古代的
手写本主要分为稿本、抄本。抄本是稿本或印本的传抄本。明格本一般可分为黑格、红格、蓝格、无格四类。嘉靖以前主要用黑格,嘉靖年间主要用
红格,万历年间主要用蓝格,明末时主要用无格。由此可推测《子平遗书》成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稿本是作者的原稿,文
字未经他人更改的,但可以是别人清抄的。若是作者亲笔写的稿子,称手稿本;将手稿誉清过的,称清稿;凡以墨笔传写的,又统称抄本。稿本、清
稿、抄本都可以写在格本,如写在红格本上的抄本,被称为红格抄本。这些本子虽不是雕印本但都属于文献范畴,特别是一些手稿本或未刊的稿本、
抄本,更有史料价值。国家图书馆藏《子平遗书》共计421卷,实有419册。其中明代稿本413册;另藏抄本4册,稿本2册。《子平遗书》
全书未加标点,共计635万7千字,记录了17000多个案例。先后藏于明文渊阁、清文渊阁中。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是,《子平遗书》是一部
严谨到教条主义的书,又是一部随意到任性的书。说它严谨,有几个原因:1、《子平遗书》中的案例是统一按照干支六十甲子的顺序排列的,从甲
子年开始,然后是寅月、寅日。2、《子平遗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单独地占用两页红格抄本,就算是只写很少的内容,也是如此。对于一部巨
著而言,及时放到现代也是非常奢侈的。3、《子平遗书》中的每一篇,都采用了同款式的红格抄本,都采用馆阁体抄写。既然是抄本,不是稿本,
就是比较正式的文本,也是最终留存的文本。4、《子平遗书》的批注格式、专项内容、排列顺序,以及采用的骈文诗句,都是严格统一的,甚至比
较呆板。说它随意,有几个原因:1、《子平遗书》虽然是按照干支六十甲子的顺序排列,但是每个干支的数量非常不均匀,有的年份几百个案例,
有的年份只有几个案例,有的年份甚至没有案例。这是完全没有规划,顺其自然的状态。2、《子平遗书》虽然是按照干支六十甲子的顺序排列,但
是相邻上下篇的案例是完全不同的笔体,明显不是一个人的笔体,甚至通过笔体可以感觉出书写人的年龄、身份、性格、所在地域都差别很大。这就
像一张张收上来的考卷,又像是一份份上交的家庭作业,杂乱无章。3、《子平遗书》作为一部巨著,没有作者,没有序言。这与《御定子平》是一
样的状态。然而《御定子平》是康熙御定的命理秘本,由清初学者编撰,多年藏之大内,并无刻本传世。《子平遗书》又是谁定制的,谁编撰的呢?
4、这么一部无名无分的巨著,竟然被先后藏于明文渊阁、清文渊阁中,到现在已经有500年历史了。这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于是,我展开了
大胆的想象:1、明朝嘉靖年间,由吏部向两京十三省,以及全国140个府、193个州、县1427个县,发出统一命令,要求按照统一标准,
各地进行收集并提交命理案例。如果不是朝廷下达行政命理,古人又怎么会随意地透漏个人八字和个人生平信息呢?这不仅是侵犯隐私,更是强人所
难。2、《子平遗书》由吏部以六十甲子为顺序,按照年月日时排列和装订成册。各地提交上来的红格本即为最终书页,并未经过再次誊抄。可见,
这些命理案例是由精通命理的人批注完毕之后,再经过校对,最后誊抄成正式红格本的。全国各地要有多少位命理师参与其中,最终又是由多少位命
理权威审核把关的呢?可想而知,全国的稿本在提交到吏部之前,一定在各州府进行过审核质检的,否则不会在吏部直接装订成册。3、是谁设计了
《子平遗书》的批注格式、专项内容、排列顺序,以及采用的骈文诗句呢?这部巨著又是给什么人看的呢? 从吏部考核的专业性来说,《子平遗
书》与《历代科举人物履历辑考附命谱》中的案例对比。人物履历辑,涉及字号、命造、生时、卒时、籍贯、家状、校案、科考、著作、履历等专业
内容,未涉及性格、父母、感情、子女、事业、学业等私人内容,更不会对大运进行批注。采用的文风也很正式官方,不曾出现骈文诗句。可见《子
平遗书》并不是吏部的人力资源档案。从命理批注的专业性来说,《子平遗书》的每句骈文诗句都暗含着深刻的命理知识,虽然把一个人的性格、父
母、感情、子女、事业、学业、大运、寿命等私人内容分析得很仔细,却完全不涉及官方政事,还特意采用了骈文诗句,让批注内容生动活泼,言简
意赅。但是,明显不是专业的命理学习的教材,更像是命理学的趣味读物。从批注中涉及的人物来说,《子平遗书》中,男子多为出身好、或能力强
;女子多为出身好、或姿色出众。虽然不是人人都是豪门望族,也不是穷苦人家,可谓是明朝的精英阶层。难道说《子平遗书》皇家专用的命理学趣
味读物? 4、《子平遗书》中的案例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命理师凭空推演出来的呢?可以肯定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是推演出来的,一定存在大
量的相同笔体的案例,并且前后连接在一起,也不会出现六十甲子的数量没有规则的情况了。不同的笔体,不均匀的年份分布,就是在证明着案例的
真实客观性。既然是真实的案例,是当时在世的人的案例,还是多年累积下来的案例呢?从六十甲子的时间跨度看,至少在60年,不排除有同八字
、不同年的情况。从《子平遗书》“只批注大运,不批注流年的”记录形式来看,《子平遗书》记录的案例也有可能超过了120年或180年。然
而,从《子平遗书》“按照六十甲子排列,只有极少部分的增补”来看。该书一定是在短期内完工的,不大可能是慢慢积累的。从稿本内容和收集的
行为来看,这个事情不可能持续的时间太久,很有可能是在当年完成。从《子平遗书》“批注的专项内容,非常详细,又非常笃定”来看,应该是对
案例本人经过详细调查的。尤其是“相同八字,不同评注”的出现,更增加了案例的客观性。短期内获得这么多精确的私人信息,能够如此大手笔的
推进这个事情的人,恐怕只有当时的皇帝了。这么大规模的事情,如果史书上没有记载,应该就是暗中实施的。这种做法很符合嘉靖皇帝的风格。如
果说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朝代,那么嘉靖则又是明朝历代帝王中最有争议的一位皇帝。嘉靖皇帝的智商和玩弄权力的能力毋庸置疑
。如果说《子平遗书》是嘉靖皇帝授意编著的,我一点也不怀疑。5、从洪武、弘治、嘉靖、万历的平均人口来看,明朝总人口数约1200万户、
6000万人。明朝基本识字的人(粗通文字,少懂得句顿,能看得懂粗浅的官府布告契约,不能看懂使用文言文的著作书籍或是诏令公文),占人
口总数的8%—10%。明朝称得上文人的人(能够看得懂文言文构成的著作书籍或是诏令公文),大约有20万-40万(未扣除28.8万皇室
宗亲中的文人)。这样看来,《子平遗书》中1.7万的案例,已经是非常庞大的统计规模了。虽然不能将明朝的精英阶层的八字一网打尽,也是涵
盖了20%的精英人物,接近100%户的名门望族,涉及一到百岁,所以在世的人。4、《子平遗书》的传奇经历从嘉靖年间到现在,历时500
年,《子平遗书》经历了重重劫难。第一难,文渊阁火灾。《子平遗书》为明文渊阁旧藏。中国的文渊阁有三个,一是南京文渊阁,二是北京明文渊
阁,三是北京清文渊阁。南京文渊阁,英宗朱祁镇在位时,因火灾所失图书甚多。北京文渊阁与藏书,更是被李自成的一把大火焚烧殆尽。《子平遗
书》为或许为南京文渊阁火灾中抢救出来的书籍。第二难,清朝禁毁。康雍乾三代,大量与明朝有关的书籍被禁毁。甚至以“明”字开头的书籍,就
禁毁了超过132部。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晓岚受命修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共收书3461种,而全毁书2456种,抽毁书403种,
销毁书板50种,共计150000多部。除了禁毁书籍,清朝还系统地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
被销毁了。《子平遗书》可谓有惊无险,乾隆为藏《四库全书》又重建文渊阁后,《子平遗书》被藏于清文渊阁中。第三难,英法抢掠。咸丰末年,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大肆抢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光绪末年,惨剧再次上演,八国联军再烧圆明园,见者无不悲愤。不但焚毁了文渊阁所
藏《四库全书》,而且还抢掠了《永乐大典》。文渊阁中的《子平遗书》侥幸躲过一劫。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建议清政府设立学
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1905年12月6日,清政府设立学部,科举制度结束。1906年清政府成立学部,同年,建议设立京师图书馆。19
09年,宣统元年。1912年8月27日,京师图书馆开馆,正式面向读者,这标志着我国图书馆事业完成了由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19
13年,由教育部担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的鲁迅负责京师图书馆的实际管理工作。内阁清厘大库,由学部奏请将《子平遗书》拨京都图书馆。1
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北京改称北平,7月18日,国立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第四难,日伪抢夺。九一八事变后,战争的阴
云逐渐笼罩着中国的上空。1933年将大量珍贵图书分批运往北京、天津等地存放。1935 年后,形式愈发严峻,国立北平图书馆义将 58
6 箱贵重书籍转移至南京和上海的法租界和英租界内。太平洋战争前,日伪已经将上海严密控制。袁同礼通过胡适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关系,在寄
存上海的善本书籍中,挑选了最重要最珍贵102箱,历时两个月,分十批秘密转移至美国国会图书馆借存。即便如此,最终也只抢救出约百分之十
的馆藏,寄存全国多处的图书约300多箱被日军掠去。北平沦陷后,国立北平图书馆被伪新民会提去图书4473册,其余的或被日军抢夺、焚烧
、变卖,或被偷窃、破坏、虫蛀,馆藏损失极其惨重。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南迁至长沙的北大、清华、南开等高校成立的临时大学合作,
成立临时大学图书馆。抗战胜利后,国立北平图书馆又回到北平,《子平遗书》也回到北平。这期间《子平遗书》在哪里,是被隐藏,还是被转移,
细思极恐。第五难,文化动乱。新中国成立后,国立北平图书馆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图书馆是“红卫兵”扫“四
旧”的重点单位。当时红卫兵要冲击北京图书馆,那时图书馆的党委已经被打倒了,馆里已经没有领导机构,刘歧云是当时的副馆长,他意识到问题
的严重性,立即向当时的中央领导写了一封信,后来周总理得知后,交代任何人不准冲击北京图书馆,对北京图书馆马上实行监管。如此才保证了北
京图书馆在“文革”当中文献基本没有受到损失。北京图书馆中的《子平遗书》侥幸又躲过一劫。1987年,新馆落成。1998年12月12日
,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是世界最大、最先
进的国家图书馆。《子平遗书》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室中。历经500年的磨难,《子平遗书》虽有残损,但整体完好,不得不说是历史的
奇迹,也是易学的奇迹,是中华文化的奇迹。5、《子平遗书》为何没有简体版《子平遗书》这么优秀的命理学巨著,之所以迟迟没有简体版问世,
其原因也是颇多。一是任务负担太重。首先是字数太多,全书超过635万7千字,且没有标点,篇幅浩瀚。其次是全书是手稿,留存至今,字迹模
糊不清、多有残缺,而且字体也不是标准的繁体字,掺杂了很多书法用字。经过测试发现该书无法通过汉王、知网进行识别和转换,必须纯人工手打
输入,然后再由精通书法、通晓繁体、了解命理、眼睛熬得住的文化学者进行人工审核校对。同时还要对缺失的语句进行填补。原计划20人的团队
,在4个月完工,最后发展到100多人,预计9个月完工。同时还大幅度地提高了他们的个人工资标准。此外,高水平的文化学者很难坚持下去,
也是请来了又走,走了又请来。种种压力交织而来,最终导致了总造价超出预算15倍。二是意想不到的难点太多。在编辑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小难题,比如说“乙、己、巳、已”这几个字古人经常写错,我们的打字员也经常搞混。因为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校改,依然不能保证准确无误。由于《子平遗书》是由上百名古代文士手抄,字体、写法多种多样,差别很大,手打输入人员效率极低。原本市场价3.5元/千字的人工费用,最后涨到15元/千字。此外,市面上在售的《子平遗书》影印版的作者似乎也没有命理学基础,比如他的书籍竟然出现了“已知道年月日柱、时干”,却不知道“时支”的情况。这都在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难度。三是没有经济价值。市面上在售的《子平遗书》影印版在某多多的最低价格是3000元/套,字体非常小。如果我按照正常字体出版,售价将不低于5000元/套。扣除成本,不卖出3000套肯定是不能回本的。然而盗版猖獗,或许上市不出一周,网上就有5元/套的PDF资料了。此外,《子平遗书》的案例太多,分为419册,可以放满两个书架。查阅起来也非常地不方便。于是,我又开发了一个“命理学案例查询APP”,我会把《子平遗书》、古今中外、名人生平等累积200万个案例整合在一起,易友们可以随意查询。
献花(0)
+1
(本文系观想无尘境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