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二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例题解析及知识点分析
2023-03-03 | 阅:  转:  |  分享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 【例题 1】

下表反映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纺纱工业的发展状况(部分厂)。据此可推断( )



A.纱厂的创立得益于民国政府的建立

B.创办者皆为儒学士大夫出身

C.纱厂的创立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维新变法运动取得较大成效

? 答案解析 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纱厂创

办者身份多样,办厂资本来源较广,反映了中国纺纱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种状况的出现与实业救国思潮有关,故 C 项正确。当时民国政府尚未建立,故A 项

错误由荣宗敬、张石君等人的出身可知创办者并非皆为儒学士大夫出身,故B 项错误;

1898 年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 D 项错误。

【例题 2】

1945 年 9 月 27 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将法币与汪伪政权货币的兑换率定为 1:200。历史

学家黄仁宇曾回忆说,他从昆明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现手中的法币突然成

1





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 2 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

这说明( )

A.沦陷区国民财富迅速缩水

B.政府抑制全国法币发行

C.上海法币大量回流到重庆

D.官僚资本遭受沉重打击

? 答案解析 2

【答案】A

【解析】材料提到,日寇投降不久,上海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突然成了硬通货;

在重庆只能购买两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日寇投降不久,上海物资奇缺,同时由于道路破坏,法币也奇缺,导致暂时性的

通货紧缩。国民党政府大量增加法币以应急,大量的法币充盈市场,物价为之飞速上涨, 法币

信用自此开始丧失,故 A 项正确;国民党政府大量发行法币,故B 项排除;材料说明上海出

现暂时性的通货紧缩,无法体现上海法币大量回流到重庆,排除C 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官

僚资本,排除 D 项。

故选 A。





2





知识点

(1)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定义:商办(个人的小资本家)的近代企业,主要是轻工业

( 中国近代史重工业基础特别薄弱、主要以轻工业为主),一般投资较少,规模较小,设

备简陋,技术落后。

(2) 代表:张謇——大生纱厂(江苏南通);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江苏无锡);

周学熙——启新洋灰公司(河北唐山);刘懋赏、冯济川——保晋矿务公司(山西)

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方举赞 1869 年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在上海。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 世纪 60、70 年代)

(1) 产生背景: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机器),

洋务运动与洋务企业的诱导。

(2) 产生概况:

①时间: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

②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

③主要民族工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3) 影响:冲击自然经济,加速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中国近代化;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产生。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1895 年以后)

(1) 背景:①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②清政府为

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不抑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③民族资

本家的实业救国热情,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及收回利权运动的刺激。

3





(2) 表现:①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

②由沿海向内地扩展;③涌现出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

(3) 影响:①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运动,加速中国政

治民主化(近代化)进程。②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解体。③形成“实业救国”的社

会思潮。

3、短暂的春天(1912-1918)(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

(1.)原因

(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奖励实业政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4) 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外因)

(2).表现:

(1)厂矿、资本增加的速度和规模空前;(2)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一些商品

打入国际市场;(3)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如化学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4)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荣宗敬、周学熙等。

(3) 、特点: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部门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迅速);短

暂。

(4) 、影响:①经济上: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侵略。②政治上:使无产阶级队伍扩大,

为中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与中共成立奠定基础。③思想上: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5、

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4、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较好(原因:国家政策的支持)

(1927—1936 年)

4





(1)背景:①全国基本统一。②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如开展“国民

经济建设运动”和“改订新约运动”等。

民族工业得到显著发展,中国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1936 年,民族资本一度超

过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

措施:

(3)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

基础。

5、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

遭受沉重打击。(沦陷区日军的吞并、挤压;国统区的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等因素

影响)

民族工业的内迁(内迁到重庆西南地区)(布局工业逐渐合理、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条件

6、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1.原因:

(1) 美国的经济掠夺。

(2) 官僚资本的残酷挤压。

(3) 国民政府的搜刮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4) 国共内战,社会动荡

2.表现:

民族工业纷纷倒闭

3.影响

(1) 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与国民党彻底决裂,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5





(2) 导致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点低

(3) 导致重工业基础薄弱,因此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优先发展重工



献花(0)
+1
(本文系三月阳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