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化学《乙酸》基础练习题(含解析)
2023-04-11 | 阅:  转:  |  分享 
  
高中化学《乙酸》基础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有机化合物在日常
生活、食品领域、能源领域、医药领域等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烷是清洁能源,在光照下
与氯气发生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乙烯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土豆中含有淀粉,遇碘水会变蓝D.白醋中含有3%~
5%的乙酸,能除去水壶中的水垢2.下列厨房中的活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菜刀切咸肉后未处理而生锈B.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
水垢C.用葡萄自酿葡萄酒D.将黄瓜切成片3.下列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是( )A.乙烷B.乙醇C.乙酸D.乙酸乙酯4.下列
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标的是( )A.用MnO2与稀盐酸反应制备纯净氯气B.用氯化钡溶液吸收CO2与SO2两种气体C.用分液
法分离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混合液D.用饱和氯化铁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铁胶体5.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羟基B.乙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C.乙酸与水以任意比互溶D.乙酸能与溶液反应生成6.对于C
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硫酸不是反应物 B.浓硫酸作催化
剂C.属于取代反应 D.属于加成反应7.下列实验事实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实验事实实验结论A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
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非金属性: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搅拌、冷却后,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蓝淀粉未水解C向碳酸钠粉末中加入适量
醋酸,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酸性:乙酸>碳酸D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乙醇中,产生氢气乙醇显酸性A.AB.BC.CD.
D8.下列反应方程式能解释相应实验现象的是选项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A向含KIO3的食盐中加入稀硫酸,用玻璃棒蘸取上述溶液点在淀粉一K
I试纸上,试纸变蓝IO+ 5I-+ 6H+ =3I2十3H2OB酸性KMnO4溶液与H2O2混合产生大量气体2H2O22H2O+O
2↑C碳酸钠溶液表面收集的乙酸乙酯层振荡后变薄并有气泡产生2H++CO=CO2↑十H2OD加热时,将SO2通入装有CuO的试管中,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将红色固体溶于水,溶液呈蓝色,并仍有少量不溶物SO2十CuOCu+ SO3A.AB.BC.CD.D9.中国酒文化
历史悠久。“陈年老酿,香气宜人”,这个香味的来源之一是(  )A.糖B.盐C.酯D.酸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戊烷有
3种同分异构体B.乙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丁烷和环己烷互为同系物D.乙醇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直接氧化为乙酸11.乙酸异戊酯是
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中可利用乙酸和异戊醇( )制备乙酸异戊酯,装置图(夹持装置略)和所用药品有关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药品密度/()沸点/℃水中溶解性异戊醇0.8123131微溶乙酸1.0492118易溶乙酸异戊醇0.8
670142难溶A.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B.实验时,冷凝水应从直形冷凝管的b口通入C.异戊醇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醇类的有7种
D.反应后,取Ⅱ中物质经水洗、碱洗和蒸馏可提纯乙酸异戊酯12.下列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甲:混合乙醇与浓硫酸B
.图乙:制取乙酸乙酯C.图丙:分离乙酸乙酯和水层D.图丁: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1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与Z可以形成两种常见液态化合物,W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由Y、Z、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A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Y的氢化物沸点一定低于Z的氢化物B.化合物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化合物X2Y2Z4可以与乙醇在一定条件
下发生缩聚反应D.X与Z形成的原子数比为1:1型分子只具有氧化性二、填空题14.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根据题意填空:(1
)钠有多种化合物,其中俗称“纯碱”的是_______(填“Na2CO3”或“Na2SO4”)。(2)矿物能源是现代人类社会赖以生存
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全球仍主要处于化石能源时期。属于化石能源的是_______(填“石油”或“生物质能”)。(3)炒菜时加入酒和
醋能使菜味香可口,原因是酒和醋反应生成了_______(填“酯”或“盐”)。15.已知:A是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E是具有果香
味的有机物,F是一种高聚物,可制成多种包装材料。(1)A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C的名称___________
_____,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2)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一种
实验来验证D物质存在该官能团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
反应类型:③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16.在4种有机物 ① 甲烷、②乙烯、③乙
酸、④淀粉中,遇碘变蓝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型的是______,能使溴水褪色的是______,能与钠
反应产生氢气的是_____。参考答案:1.A【详解】A. 甲烷是清洁能源,在光照下与氯气发生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A不正确;B.乙
烯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正确;C.土豆中含有淀粉,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故C正确; D
.白醋中含有3%~5%的乙酸,水垢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乙酸均能和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将其转化为可溶性水垢而除去,故D正
确。故答案为:A2.D【详解】试题分析:A、菜刀切咸肉后未处理而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用食
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是食醋与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用葡萄自酿葡萄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将黄瓜切成片只是将其分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名师点晴】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
理变化。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
了根本变化。3.A【详解】常温常压下,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小于4时,其状态为气态,乙烷中的分子式为C2H6,其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为
2,故乙烷在常温下是气体。常温常压下,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均为液态。故选A。4.C【解析】略5.A【详解】A.乙酸的官能团为羧基,
故A错误;B.乙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故B正确;C.乙酸中含有羧基,能够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所以乙酸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故C正确;D.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乙酸可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故选:A。6.D【详解】A. 浓硫酸作催化剂、吸水剂,
不是反应物,A项正确;B. 浓硫酸作催化剂、吸水剂,B项正确;C. 酯化反应的机理为酸脱羟基醇脱氢,CH3COOH去掉-OH,CH
3CH2OH去掉氢,脱去的氢和羟基生成水,然后CH3CO-与-OCH2CH3连接在一起生成CH3COOCH2CH3,该反应可以看作
-OCH2CH3取代了CH3COOH中的-OH,因此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项正确;D. 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D
项错误;答案选D。7.C【详解】A.非金属性N大于P,因为氮气中含氮氮三键,性质稳定,不能由与氧气的反应比较非金属性,白磷的着火点
低易自燃,故A错误;B.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蓝,可知含淀粉,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故B错误;C.向碳酸钠粉末中加入适量醋酸,产生无色无
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碳酸钠与醋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C正
确;D.乙醇为中性物质,含-OH与Na反应生成氢气,故D错误;故选:C。8.A【详解】A.酸性条件下,能与I-发生归中反应生成I2
,从而使试纸变蓝,对应方程式为:IO+ 5I-+ 6H+ =3I2十3H2O,A符合题意;B.KMnO4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H2O
2氧化为O2,产生大量气体,自身被还原为Mn2+,对应方程式为:,B方程式不对应,不符合题意;C.乙酸乙酯层含有挥发的CH3COO
H、CH3CH2OH,振荡后,CH3CH2OH 溶于水,CH3COOH与Na2CO3反应产生CO2,导致乙酸乙酯层变薄,对应方程式
为:, C方程式不对应,不符合题意;D.由题意知,红色固体能溶于水,不可能是Cu, D不符合题意,CuO与SO2反应首先生成CuS
O3(红色),即,继续加热,CuSO3会被氧化为CuSO4;故答案选A。9.C【详解】这是乙醇被氧化成乙酸,然后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
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缘故,故C正确。10.C【详解】A.戊烷有正、异、新三种结构,故有3种同分异构体,A正确;B.乙酸具有酸性,能使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正确;C.丁烷分子式为C4H10,环己烷分子式为C6H12,两者相差C2H2,不是同系物,C错误;D.酸性高锰
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直接将乙醇氧化为乙酸,D正确;故答案选C。11.C【详解】A.乙酸和异戊醇( )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生成乙酸异戊酯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H2O,故A错误;B.实验时,为保证较好的冷凝效果,冷凝水应下进上出,从直形冷凝
管的a口通入,故B错误;C.异戊醇的同分异构体中:以正戊烷基和羟基构成的结构有3种,以异戊烷基与羟基构成的结构除异戊醇自身外有3种
,以新戊烷基与羟基构成的结构有1种,则其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醇类的有7种,故C正确;D.乙酸异戊酯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不应用碱洗,故D
错误;答案选C。12.C【详解】A.混合乙醇和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加入到乙醇溶液中,A项错误;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发生水
解,B项错误;C.分离乙酸乙酯和水的溶液可采用分液的方法,有机层在上层,水层在下层,C项正确;D.乙酸乙酯和乙醇的沸点接近,不能用
蒸馏的方法分离,D项错误;故答案为C。13.B【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可以形成两种常见液态化合
物,则X为H元素,Z为O元素,W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则W为Na元素,根据Y形成4条共价键,且中间的离子为-2价可知,
Y为C元素。【详解】A.C的氢化物是烃,C原子数较多的烃在常温下是固体,沸点比H2O、H2O2高,A错误;B.根据分析,化合物A为
草酸钠,草酸根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B正确C.化合物H2C2O4(草酸)由两个-COOH相连组成,可以与乙醇(CH3C
H2OH)可以发生酯化反,但不能发生缩聚反应,C错误;D.H与O形成的原子数比为1:1型分子是H2O2,O为-1价,既有氧化性又有
还原性,D错误;故选B。14.(1)Na2CO3(2)石油(3)酯【解析】(1)碳酸钠俗名是“纯碱”,化学式为Na2CO3;Na2
SO4的俗名是无水芒硝;(2)化石能源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煤为代表的含碳能源,不可再生,生物质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太阳能形成的生物有
机物,可再生,属于化石能源的是石油。(3)酒中含有乙醇,醋中含有醋酸,乙醇和醋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乙酸乙酯具有香味,酒和醋能使
菜味香可口是因为酒和醋反应生成了酯。15. 乙醛 羧基???? 取少量的物质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该物质中存在—C
OOH(可以用Na2CO3溶液、Mg、新制Cu(OH)2等)????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
2O???? 酯化【分析】A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A得到的F是一种高聚物,可制成多种包装材料,A为乙烯,F为聚乙烯,B与D
可以得到E,E是具有果香味的有机物,E为酯,故B为乙醇,D为乙酸,E为乙酸乙酯,B催化氧化生成C,C为乙醛。【详解】(1)由上述分
析可知,A是乙烯,电子式为,C为乙醛,F是聚乙烯,结构简式为,。(2)D是乙酸,分子含有羧基。羧基显酸性,则检验羧基的方法是取少量
物质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若溶液变为红色,说明该物质含有-COOH。(3)反应③是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该反应也是取代反应。16.④ ① ② ③【详解】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甲烷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型;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碘遇淀粉变蓝色。以此分析。详解:①甲烷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型,所以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型的是①;②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所以能使溴水褪色的是②;③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所以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的是③。④碘遇淀粉变蓝色,所以遇碘变蓝的是④。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④ ;①; ②; ③。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