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化学《化学实验基础》练习题(含解析)
2023-04-11 | 阅:  转:  |  分享 
  
高中化学《化学实验基础》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
关于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与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用过滤的方法制取蒸馏水B.冷凝器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C
.实验中需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防止出现暴沸现象D.给蒸馏烧瓶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2.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
实例分离方法A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过滤B用乙醚提取青蒿中的青蒿素萃取C分离乙酸(沸点为118摄氏)与乙醚(沸点为34摄氏度)蒸馏
D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物结晶A.AB.BC.CD.D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B.如
果没有试管夹,可以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D.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4.配置1000mL1mol/L的硫酸溶液,不需用的仪器是(?)A.B.C.D.5.根据下列事实所作的结论,正确的是(?)编号事实
结论A不存在两种邻二甲苯苯分子中碳碳键完全相同,而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B最简式相同的烃要么是同系物要么是同分异构体C质量相同的甲、乙
两种有机物完全燃烧时产生质量相同的水甲、乙两种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一定相同D甲、乙两种有机物具有相同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结构甲
和乙一定是同分异构体A.AB.BC.CD.D6.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BCD碳酸氢钠药片(抗酸药)易
燃类物质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可腐蚀金属或严重灼伤皮肤可回收物A.AB.BC.CD.D7.下列仪器可用来灼烧的是(?)A.B.C.
D.8.实验室以CaCO3为原料,制备CO2并获得CaCl2﹒6H2O晶体。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备C
O2 B.收集CO2C.滤去CaCO3 D.制得CaCl2﹒6H2O9.下列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方案设计A探究
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取5mL乙醇,加入15mL浓硫酸、几片碎瓷片,迅速升温至17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B探究乙酸
、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取适量Na2CO3样品,加入10mL醋酸,把产生的气体先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再通入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C
探究乙酸乙酯在中性、酸性、碱性溶液中水解速率取三支试管,均加入2~3mL乙酸乙酯,再各加1mL水、1mL稀硫酸、1mLNaOH溶液
,振荡,测定试管中的油层消失的时间D探究苯环能够活化甲苯中的甲基比较甲苯和甲烷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观察酸性KMnO4溶液的褪
色情况A.AB.BC.CD.D10.选用一种试剂,通过一步操作(必要时可加热)即可鉴别K2CO3、(NH4)2SO4、NH4Cl、
KNO3,四种溶液,该试剂是(?)A.AgNO3溶液B.Ba(OH)2溶液C.NaOH溶液D.盐酸11.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
目的是(?)A. 收集B. 分离和C. 制备D. 制取蒸馏水12.下列实验事实以及所得出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事?实结
??? 论①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证明SO2有漂白性②浓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用磨口
玻璃瓶不能保存NaOH溶液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③取少量Na2SO3样品加入Ba(NO3)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盐酸,沉淀不
溶解证明Na2SO3已氧化变质④某溶液只含一种溶质,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向该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确定该溶液中存在CO32-⑤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该溶液一定有N
H4+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全部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操作及现象结论A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溶液中一定含有B向某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C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溶液中一定含有,不含D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A
.AB.BC.CD.D二、填空题1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有铝合金、钢铁等,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测定几种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所用药
品和试剂有:铝合金、钢铁、CO2、SO2、水。(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的一栏中填入对应的实验编号:实验编号金属材料
溶 液实验目的①铝合金CO2+ H2OⅠ.探究不同溶液对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Ⅱ.探究不同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②③(2)在10%的盐
酸中温度对铝合金的腐蚀速率影响关系见下图:铝合金在40℃时的腐蚀速率是20℃的倍.(3)请在上题图象中,画出铝合金在CO2溶液和S
O2溶液中腐蚀速率随温度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都从a点开始)。15.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Cl-、SO42-、
SO32-中的若干种。为检验其中含有的离子,进行如下实验:(1)取10 mL原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
448 mL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说明原溶液中含有________,其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mol/L。(2)另取
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是_______,体现了该气体有 ___
_______;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足量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没有________。(3)溶液中的Na+可用
焰色反应来证明是否存在,若焰色反应火焰的颜色是_____色,则证明含有Na+。16.两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1)一
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对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实验。已知:2Fe + 6H2SO4(浓)Fe2(SO4)3 + 3SO2↑+ 6H2O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过量的铁屑和一定量的浓硫酸放入烧瓶,塞紧橡皮塞,开始计时。t1时开始加热,在铁
屑表面逐渐产生气泡,当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控制反应温度基本不变。甲同学将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粗略地表示为下图:在0~t1时间
段,铁屑表面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铁在浓硫酸中发生了______;t1~t2时间段,反应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②t2时,取
少量反应液,先滴加少量新制饱和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若再滴加过量新制氯水,却发现红色褪去。同学们对红色褪去的原因
提出各自的假设。乙同学的假设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你的另一种假设是___________;为了验证你的假设,请设
计一种简便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另一组同学对铁和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他们用a
mol Fe和含有b mol HNO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HNO3只被还原成NO,且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则的
取值范围是_______;为证实上述混合液中含有Fe2+,可以采取这样的做法:先取样,再加入__________ 试剂,观察到溶液
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时,可以说明Fe2+的存在。参考答案1.A【详解】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而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因此采用
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故A错误;B.冷凝管水流遵循逆流原理,所以下口进,上口处,冷凝效果好,故B正确; C.为避免加热时出现暴沸现
象,应在液体加热前在烧瓶中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故C正确; D.对蒸馏烧瓶进行加热时,为防止加热时烧瓶底炸裂,需垫石棉网,故D正确
;故答案选A。【点睛】蒸馏实验中要注意:溶液中要加入沸石,防止溶液暴沸;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测量的是蒸气(馏分)
的温度;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采用逆流原理,即从下口进入,上口流出,保证冷凝效果好。2.D【详解】A.泥沙难溶于氯化钠溶液,可以过滤
分离,A正确;B.青蒿素更易溶液乙醚,可以用乙醚萃取青蒿中的青蒿素,B正确;C.乙酸和乙醚的沸点差异较大,可以蒸馏分离,C正确;D
.汽油和水不互溶,分液分离即可,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3.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规范。【详解】A.可以用规格为10mL
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故A不选;B.不可以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故选B;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故C不
选;D.粉末状药品需要用药匙或者纸槽送入试管的底部,故D不选。答案选B。4.C【详解】实验室配制1000mL1mol/L的硫酸溶液
,需要使用1000毫升的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不需要分液漏斗。答案选C。5.A【详解】试题分析:A.不存在两种邻
二甲苯.说明苯是一个高度对称的分子,即苯分子中碳碳键完全相同,而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A正确;B.最简式相同的烃,可能既不是同系物
也不是同分异构体,如丁烯和环戊烷的最简式均为CH2,但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质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
质量相同的水,只要两种有机物中含氢量相同,质量相同时氢原子的含量相同,则生成的水的质量相同,所以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最简式,故C错误;
D.两种有机物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如乙醇与甲酸的相对分子量相同,但二者的分子式不同,二者不属于同分异构
体,故D错误;故选A。考点:考查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化学用语的判断和有机物的性质等。6.B【详解】A.图标为易燃类物质的标志,A选
项正确;B.NaHCO3可以和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反应,从而起到抗酸的作用,如果服用时喝些醋,反而因为醋能消耗NaHCO3而降低
药效,B选项错误;C.图标为能腐蚀金属或者皮肤的腐蚀性物质,所以C选项正确;D.图标为可回收物的标志,D选项正确;答案选B。7.D
【详解】A. 是蒸馏烧瓶,用来做蒸馏实验的,故A不选;B. 是蒸发皿,是用来做蒸发实验的,不能用作灼烧实验,故B不选;C. 是
烧杯,用来溶解或加热液体,不能用来灼烧,故C不选;D. 是试管,可以用来加热液体,也可以加热固体,如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分解制备氧气,
可以用于灼烧实验,故D选;故选D。8.D【详解】A.碳酸钙盛放在锥形瓶中,盐酸盛放在分液漏斗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盐酸与碳酸钙反应
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A正确;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C.加入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
后,部分碳酸钙未反应完,碳酸钙是难溶物,因此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D.CaCl2?6H2O易失去结晶水,因此不能通过加热蒸发
得到,可由氯化钙的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析出六水氯化钙结晶物,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9.A【详解】A.乙醇、乙烯都能使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褪色,由于乙醇易挥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不能说明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符
合题意B.取适量Na2CO3样品,加入10mL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乙酸易挥发,把产生的气体先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将挥
发的乙酸除掉,剩余二氧化碳,再通入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说明酸性:乙酸>碳酸>苯酚,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C.
取三支试管,均加入2~3mL乙酸乙酯,再各加1mL水、1mL稀硫酸、1mLNaOH溶液,振荡,测定试管中的油层消失的时间,根据油层
消失时间得到乙酸乙酯在中性、酸性、碱性溶液中水解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D.比较甲苯和甲烷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前者使酸性KMnO4溶液的褪色,后者不能,说明苯环能够活化甲苯中的甲基,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10.
B【分析】K2CO3、(NH4)2SO4、NH4Cl、KNO3分别与Ba(OH)2溶液反应的现象为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和刺激性气体(
加热)、刺激性气体(加热),无现象,以此来解答。【详解】A.Na2CO3、(NH4)2SO4均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
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不选;B.K2CO3、(NH4)2SO4、NH4Cl、KNO3分别与Ba(OH)2溶液反应的现象为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和刺激性气体(加热)、刺激性气体(加热)、无现象,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选;C.K2CO3、KNO3不与NaOH反应,(N
H4)2SO4、NH4Cl和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均有刺激性气体,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不选;D.K2CO3和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
,(NH4)2SO4、NH4Cl、KNO3和盐酸反应无现象,不可鉴别,故D不选;故选B。11.D【详解】A.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
,应长导管进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短管进气导致(排不出空气)收集的气体不纯,故A错误;B.加热时氯化铵受热分解,碘单质升华,二者无法
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C.使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时,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以下起到液封的作用,否则气体会逸出,或改用分液漏斗,故C错
误;D.自来水中水的沸点较低,沸石用来防止暴沸,冷凝水下进上出,应用该实验装置可制备蒸馏水,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选择分离方
法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特征不同,将它们分开,铵盐和碘单质加热时都会变化,无法通过加热的方法分离。12.B【详解】SO2使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①错误;二氧化硅和强碱反应生成硅酸盐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②错误;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能把亚硫酸钡
氧化为硫酸根,进而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说明Na2SO3已氧化变质,③错误;某溶液只含一种溶质,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是CO2,向该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是碳酸钡,因此可确定该溶液中存在CO32-
,④正确;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⑤错误,答案选B。13.B【详解】A.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溶液中可能含有或者,故A错误;B.向某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肯定是AgC
l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故B正确;C.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检验K+,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
察,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故C错误;D.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有可能是AgCl沉淀,也有可能是BaSO4
沉淀,溶液中可能含有或者Ag+,故D错误; 故答案为B。14.(1)②铝合金SO2+ H2O ③钢铁CO2+ H2O(②钢铁SO2
+ H2O ③钢铁CO2+ H2O )(2)10(3)【详解】(1)由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溶液对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和探究不同金属材料
的腐蚀速率可知,如果想探究不同溶液对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的不同,则应让金属材料相同与实验①的相同而溶液与实验①的不同,故实验②的金属
材料是铝合金,溶液是SO2+H2O;如果想探究不同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则应金属材料与实验①的不同,而溶液与实验①的相同,故实验③的
金属材料可以是钢铁,溶液是CO2+H2O;(2)由图可以看出,铝合金在40℃时的腐蚀速率是0.254cm/d,在20℃的腐蚀速率是
0.0254cm/d,故铝合金在40℃时的腐蚀速率是20℃的10倍;(3)溶液的酸性:10%盐酸溶液>SO2溶液>CO2溶液,故在
相同温度下对铝合金的腐蚀速率:10%盐酸溶液>SO2溶液>CO2溶液,图象为。15.???? NH3 NH4+ 2 mol/L??
?? SO2 漂白性???? SO42- 黄【详解】(1)取10 mL原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
mL气体,该气体是氨气,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H4+,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铵根的物质的量是0.448L÷22.4L/mol=0.02mol,因此铵根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02mol÷0.01L=2mol/L。(2)另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是SO2,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足量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没有SO42-。(3)溶液中的Na+可用焰色反应来证明是否存在,若焰色反应火焰的颜色是黄色,则证明含有Na+。16.???? 钝化???? SO2、H2 溶液中SCN-被氧化????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若不恢复红色,则我的假设成立(或: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恢复红色,则我的假设成立)???? (,)???? 酸性KMnO4【详解】略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小初高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