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04-16 | 阅:  转:  |  分享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
选题1.北京冬奥会秉承“绿色办奥”的理念,首次使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炬燃料的燃烧包含化学能转化为
热能的过程B.燃烧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火炬使用氢能燃料,碳排放量为零D.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质脆,微溶于酒精和二硫化碳B.硫与氢气反应,体现了硫的还原性C.硫与铁粉和铜粉分别反应,都可生成
二价金属硫化物D.从硫的化合价角度分析,硫单质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3.下列实验室制取并进行干燥、收集验满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B.干燥C.收集并验满D.吸收多余A.AB.BC.CD.D4.根据原电池原理将反应设计为原电池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AFeCFeSO4溶液BCFeFe2(SO4)3溶液CMgFeFe2(S
O4)3溶液DAgFeH2SO4溶液A.AB.BC.CD.D5.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1.0 mol·L-1,经过20 s后,它的浓度
变成了0.2 mol·L-1,在这20 s内用该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04B.0.04 mol·L-1
·s-1C.0.08 mol·L-1·s-1D.0.04 mol·L-16.工业上关于合成氨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H2可全部转化为NH3B.高温可减小反应速率C.该反应是可逆反应D.高压可减小反应速率7.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B.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C.如图装置中血红色褪去,可
以验证SO2的还原性D.二氧化硫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其有漂白性8.下列物质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
性的是( )A.B.C.D.木炭二、多选题9.铜锌原电池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逐渐溶解B.氢离子在铜片表
面被氧化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涉及吸热反应C.灼热的炭与的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
应又是放热反应D.苏轼:“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主要涉及吸热反应11.下列气体与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
l2B.SO2C.NH3D.NO212.下列关于浓硫酸与浓硝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敞口久置,二者浓度均会变小B.常温下,
均会使铝、铁钝化C.敞口久置,二者质量均会变大D.氧化性浓硝酸弱于浓硫酸1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金刚石,s)+O2(g)===
CO2(g) ΔH1; C(石墨,s)+O2(g)===CO2(g) ΔH2;C(石墨,s)===C(金刚石,s) ΔH3=+1.
9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ΔH1<ΔH2C.ΔH3=ΔH1-ΔH2D.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
反应是吸热反应14.某CH4燃料电池以固体氧化物作为电解质,总反应为CH4+2O2=CO2+2H2O,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电极b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C.电流从电极a经导线流向电极bD.燃料电池
具有安全、高效等特点三、填空题15.硅酸盐具有特殊的性质与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硅酸盐材料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下列产品属于硅
酸盐的是___________;①玻璃?②陶瓷?③石英玻璃?④硅芯片?⑤光导纤维?⑥水泥?⑦砖瓦(2)在水泥、玻璃的制备时,都需要
的原料是___________,使用的设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磷酸钙陶瓷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
属材料,可用于制造人造骨骼,这是利用了这类材料的___________。A.耐高温的特性B.电学特性C.光学特性D.生物功能16.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A、B装置分别探究金属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过程中A装置烧杯内的溶液温度升高,B装置的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1
)装置B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2)B装置中锌做_______极, 铜做_______极 (填“正”或“负”
)。电子由_______极流向_______ 极 (填“Zn”或“Cu”)(3)Cu板上的现象是_______,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
______。(4)该小组同学反思原电池的原理,其中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A.原电池反应的过程中可能没有电子发生转
移B.原电池装置需要2个电极C.电极一定不能参加反应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可以拆开在两极发生17.硫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
示。(1)通常状况下硫单质的颜色为_________。(2)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_________(填“漂白性
”或“氧化性”)。(3)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4)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5)反应④中,当32g Cu完全反应时,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18.以下是氮循环
的一部分:(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氮的颜色是___;(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3)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是___;(4)化合
物A的稀溶液和金属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5)治理汽车尾气的一种方法是用催化剂使NO与CO发生反应:2NO+2CO=2CO2
+N2。当生成1molN2时,被还原的NO的质量为___。四、计算题19.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
是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2)用作该反应的催化剂,A、C两点的能量差是否变化?________
_____(填“变化”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和3mol发生上述反应,10min内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反应时间(min)035710的物质的量(mol)00.20.30.38
0.38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②上述反应在7min时_____________
__(填“达到”或“未达到”)平衡状态。③min内,用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mol·L-1·min-
1。五、实验题20.浓硫酸是中学中常见的一种化学试剂,某学校实验小组为探究浓硫酸与金属的反应并检验生成的气体设计了相关实验。(1)
常温下,将铝片插入浓H2SO4中未发现有明显的变化,其原因为_______。(2)在加热的条件下,浓H2SO4可将铜氧化,写出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实验中使用可抽动的铜丝,其优点是_______。(4)实验中可观察到B中品红溶液的现象为__
_____。(5)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的作用_______参考答案:1.D【详解】A.燃料的燃烧属于放热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A正确;B.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正确;C.火炬使用氢能燃料,产物为水,碳排放量为零,C
正确;D.燃烧需要加热,是通过加热达到反应的着火点,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故选D。2.D【详解】A.硫质脆,微溶于酒精,易溶
于二硫化碳,A错误;B.硫与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其中硫的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B错误;C.硫与铁粉和铜粉反应分别生成FeS和Cu
2S,C错误;D.硫单质中S为0价,在反应中既可以作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到价,也可以作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到、价,D正确;答案选D。3
.D【详解】A.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两者遇冷又会生成氯化铵固体,A错误;B.氨气水溶液显碱性,能和硫酸反应,B错误;C.向
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管应该伸入试管底部,C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倒置漏斗可以防止倒吸,D正确;故选D。4.B【分析】能实现反
应Fe+2Fe3+=3Fe2+的原电池应符合以下条件:①负极为Fe,正极材料的活泼性比Fe差;②电解质溶液应为含Fe3+的溶液,据
此解答。【详解】A.负极为C,正极为Fe,电解质溶液是硫酸亚铁,不能实现反应Fe+2Fe3+=3Fe2+,故A不选;B.负极为Fe
,正极为C,电解质溶液是硫酸铁,能实现反应Fe+2Fe3+=3Fe2+,故B选;C.Fe和Mg作原电池的两极,因Mg比Fe活泼,所
以Fe是正极,Mg是负极,不能实现反应Fe+2Fe3+=3Fe2+,故C不选;D.电解质溶液应该是含Fe3+的溶液,不能是硫酸溶液
,故D不选;答案选B。5.B【详解】v==0.04 mol·L-1·s-1,A项无单位,D项单位不正确。综上所述故选B。6.C【详
解】A.合成氨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H2不能全部转化为NH3,A错误;B.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错误;C.合成氨为可
逆反应,C正确;D.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错误;答案选C。【点睛】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加入催化剂等都可加
快化学反应速率。7.C【详解】A.浓硫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因此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A错误;B.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可能有,也可能有Ag+,故B错误;C.如图装置中血红色褪去,说明二氧化硫和铁离子反应,铁离子变为子,化合价降
低,则SO2化合价升高,因此得出SO2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D.二氧化硫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都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
,二氧化硫有还原性,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8.A【详解】A.Cu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是酸和金属单质的反应,反应
中有化合价的改变,硝酸既表现氧化性(生成一氧化氮),又表现酸性(生成硝酸铜),A符合题意;B.碳酸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二氧
化碳,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只体现硝酸的酸性,B不符合题意;C.CuO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只体现硝酸的酸性,C不符合题
意;D.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水,只体现硝酸的氧化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A。9.AD【详解】由装置图可知,该装置
为原电池,金属性强的锌做负极,铜做正极。A.锌做负极,发生了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而溶解,生成了锌离子,故A正确;B.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
极发生了的电子的还原反应,故B错误;C.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故C错误;D.原电池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D正确;故选AD。10
.AD【详解】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为吸热反应,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石墨稳定,A项正确;B.燃烧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C.碳和二氧化碳
的反应为吸热反应,C项错误;D.投泥泼水愈光明是指高温下碳和水蒸气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项正确。故选AD。11.AD【详解】A
.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选;B.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没有元素
化合价变化,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不选;C.NH3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不选;D.N
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选;故选:AD。12.CD【详解】A. 浓硫酸具有吸水
性,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敞口久置,二者浓度均会变小,故A正确;B. 常温下,均会使铝、铁钝化,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故B正确;C.
敞口久置,浓硫酸质量会变大,浓硝酸质量会变小,故C错误;D. 氧化性浓硝酸强于浓硫酸,故D错误;故选CD。13.BD【详解】A.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3=+1.9 kJ/mol,石墨具有的能量低,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说法错误;B.石墨与
金刚石的燃烧为放热反应,石墨具有的能量低,则ΔH1<ΔH2,B说法正确;C.根据盖斯定律,C(石墨,s)+O2(g)=CO2(g)
减去C(金刚石,s)+O2(g)=CO2(g)可得C(石墨,s)=C(金刚石,s),则ΔH3=ΔH2-ΔH1,C说法错误;D.已知
C(石墨,s)=C(金刚石,s) ΔH3=+1.9 kJ/mol,则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说法正确;答案为BD。14
.BC【详解】A.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选项正确;B.通入的甲烷失电子被氧化,故电极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C
.电流从正极电极b经导线流向负极电极a,C选项错误;D.燃料电池具有安全、高效等特点,D选项正确;答案选BC。15.(1)①②⑥⑦
(2)???? 石灰石???? 水泥回转窑???? 玻璃窑(3)D【解析】(1)①玻璃、②陶瓷、⑥水泥、⑦砖瓦主要成分为硅酸盐;③
石英玻璃、⑤光导纤维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④硅芯片主要成分为硅;属于硅酸盐的是①②⑥⑦;故答案为:①②⑥⑦;(2)在水泥、玻璃的制备
时,都需要的原料是石灰石,使用的设备分别为水泥回转窑、玻璃窑;故答案为:石灰石;水泥回转窑;玻璃窑;(3)磷酸钙陶瓷是一种新型无机
非金属材料,可用于制造人造骨骼,这是利用了这类材料的生物功能,与其它选项无关,故答案为:D。16.(1)(2)???? 负????
正???? Zn???? Cu(3)???? 产生气泡(4)BD【分析】A装置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且实验过程中A
装置烧杯内的溶液温度升高,则该反应放热,B装置形成了锌-铜原电池,锌活泼性强,为负极,则铜为正极,装置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据此解
答。(1)装置B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2)B装置为原电池,其中锌做负极,铜做正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由
Zn极流向Cu极;故答案为:负;正;Zn;Cu。(3)Cu板上会产生气泡,发生的电极反应是:;故答案为:产生气泡;。(4)A.原电
池要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一定有电子的转移,故A错误;B.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必须有两个电极,故B正确;C.活泼金属作负极,失电
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一般负极发生反应溶解,正极质量增加或析出气体,故C错误;D.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
极发生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发生,故D正确;故答案为:BD。17.???? 黄色或淡黄色???? 漂白性???? SO3 Ba2+
+ = BaSO4↓???? 0.5【详解】(1)硫单质的颜色为黄色或淡黄色。(2)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漂白性,
SO2可以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3)SO2与氧气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生成SO3,故A是SO3。(4)CuSO4溶
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BaSO4↓。(5)32gCu 的物质的量为:32g÷64g/mol=0.5mo
l,根据反应:Cu +2H2SO4(浓) CuSO4 + SO2↑ + 2H2O,当有0.5molCu反应时会有1mol的H2SO
4参与反应,反应的H2SO4只有一半是作氧化剂,故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0.5mol。18.???? 红棕色???? N2
+O22NO???? 3NO2+H2O=2H++2NO+N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
2O???? 60g【解析】略19.???? 放热???? 不变???? 能量的变化与转化途径和形式无关???? 增大???? 达
到???? 0.045【详解】(1)据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所以为放热反应;(2)用作该反应的催化剂,A、C两点的能
量差不变,因为能量的变化与转化途径和形式无关;(3)①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变大,反应速率加快;②根据表格数据,7min后氨气的
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说明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根据表格数据可知0~5min内,△n(NH3)=0.3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该时
段内△n(H2)=0.45mol,容器体积为2L,则v(H2)==0.045 mol·L-1·min-1。20.(1)常温下,Al
遇浓硫酸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该氧化膜会阻止内部金属与硫酸反应(2)Cu+2H2SO4(浓) CuSO4+2H2O+SO2↑(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4)品红溶液褪色(5)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分析】在装置A中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漂白性,故品红会褪色,二氧化硫有氧化性,可以和硫化氢反应生成单质硫,最后注意尾气处理,以此解题。(1)常温下,将铝片与浓H2SO4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该氧化膜会阻止内部金属与硫酸反应,称为钝化;(2)在加热的条件下,浓H2SO4可将铜氧化,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3)实验中使用可抽动的铜丝,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4)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褪色,实验中可观察到B中品红溶液褪色;(5)二氧化硫有毒,是酸性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的作用为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