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董府讲解词
2023-05-15 | 阅:  转:  |  分享 
  
董府讲解词一、董府、董福祥介绍董府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金积镇露天洼子村,是清末著名将领甘肃提督董福祥的府邸,因董福祥曾官加“太子少保”衔
,又称“宫保府”。董府始建于1902年,1905年竣工,初建时占地一百余亩,由护府河、府廓、外府、内府四部分组成。历经百年,现仅存
内府墙和府内四合院建筑群,占地面积14391平方米,建筑面积8721.9平方米。 图注:董福祥像董福祥(1840-1908年),字
星五,清代甘肃固原(今属宁夏)人,官至尚书提督(上将)。1876年(光绪二年),董福祥随左宗棠进兵新疆,参与平定阿古柏战役。收复新
疆后,先后任阿克苏镇总兵、喀什噶尔提督,驻守新疆16年。1894年,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调驻京畿。1898年,所部甘军编入荣禄所辖武
卫军,成为北洋三军之一。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率部竭力抵抗,随后因列强施压被解职。1902年,董福祥选址金积堡建董府。19
08年2月,病故于宁夏金积堡,葬于固原王朝山。董府所在地原是一片湖地,以黄土夯垫而起,所用工匠及材料选自全国。木料,来自甘南;石料
,来自陕西;木匠多来自四川,铁匠多来自包头,石匠来自陕西;砖瓦石灰均就地烧造。历时三年多,用工三百多万人次,耗粮五百万斤,耗费白银
三十万两。董府建筑概况董府占地总面积34650平方米主体建筑群落占地面积11025平方米修建时间三年动用民工三百多万人次始建年代1
902年耗资三十万两白银府墙高8.5米,女儿墙高1米,宽0.5米府墙宽基宽12米,顶宽4.5米府廓东西长115米,南北宽105米,
周长440米房屋116间府门门洞进深13.2米,宽3.5米,高4米府墙马道2个,各52级原护府河宽5米,深3米雕刻图案72种二、董
府布局内府廓,俗称府墙,坐西向东,平面略呈正方形,东西长123米,南北长117米,墙高8.5米,断面呈梯形,上宽3.74米,基宽7
.10米,皆土筑。城墙顶部走道可互通,内外原有垛墙,高0.85米,并开有射孔,皆用砖砌筑。东墙以内南北两角有马道可通墙顶。内府府门
位于东墙靠北部,用青砖砌筑。 内府,平面呈中轴对称,中轴线上建前后两院,称为中路院,前院为卷棚硬山顶房屋,后院为二层木结构卷棚歇山
顶主房。中路院南侧紧连建成南路院,其北紧连建成北路院,南北两路院又分为前后院,后院上房与倒座皆为卷棚硬山顶,两侧厢房及中间过厅皆为
土筑平顶,各院有门互通,开之成为大院,闭之则可独立,形成了一座封闭私密、方正规矩的“三庭六院”式府邸,董府现存建筑占地11025平
方米,由院落、府墙、排水沟组成,共有116间房屋,为两进大四合院,每院又由前后两个小合院组成,形成以中路为中轴线,南北对称的“三庭
六院”式大四合院。四合院东西南北格局规整,用墙包围,墙壁高大不开窗户,是隐密的庭院空间,不仅能凝聚家族人员给人以归属感,也给人一种
清净恬淡的生活感受。四合院规模不同,大小便相差悬殊。平民百姓多是一、二进院落,属小型住宅。三进以上四合院多是由豪门大户居住,因此也
格外讲究。四合院纵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开始出现多组并列宅院形式,可谓“深宅大院”。正如董府。“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
为附”,一家老小的住所安排,既体现儒家“以礼为法”的秩序美,更是对孝道的坚守。传统四合院极讲究伦理秩序。根据礼制秩序所制定的规划、
营建制度,贯穿于四合院总体布局中。同时,内宅记载着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外宅的划分也体现了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四合院居住
空间“合”的基础是“和”,即在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人际关系的和谐离不开“礼”,传统四合院的居住形式以血缘为纽带,将礼仪规矩渗透其中
。数代人的居住实践表明,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能产生一种凝聚力与和谐气氛,同时有一种安全稳定感和亲切归属感。建筑总是根植于一定的文
化土壤和文化背景中,中国的四合院亦是如此。四合院讲究深藏不露,含蓄内敛,在装饰细节上极为讲究。三、董府的传统文化饰细节决定建筑的精
美程度,诗文的点缀也永远是最出彩、最显品味的所在,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鹊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董府,便
是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董府“三庭六院”建筑装饰,征调十几省能工巧匠集中营造而成,广泛运用彩、绘、雕、刻、塑等传统艺术手法,集南
北之大成,留下许多艺术精品,艺术观赏价值极高。(1)砖雕砖雕,俗称“硬花活”,有平雕、浮雕、透雕三种形式。董府建筑砖雕,主要是浮雕
,多属高浮雕。据考证,董府砖雕多出自甘肃临夏(河州)匠人之手。(2)木雕据记载,董府木雕为四川、江浙民间工匠杰作,南方风格突出,共
有72种,上千幅图案,多在窗棂和木扇上,可惜许多精品已毁。(3)石雕 合院建筑装饰中,石雕因材料的昂贵和加工困难而没有得到很大的发
展,但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主要分布在柱础、石狮、拴马桩、上马石、抱鼓石、滚墩石、石敢当等处。董府现存石雕艺术除石狮、下马石外,
多用作柱础石。(4)油饰彩画油饰彩绘在四合院的装饰中尤显突出,四合院的油饰主要用来保护外露的柱子,檐枋等木构件,房间和游廊的檐下,
多饰彩绘图案。董府油饰彩绘装饰现仅存门楼门楣一处。五、董府修建董府是研究宁夏百年以上建筑史的实物例证,它实质上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传
统居住审美情趣与礼制习俗。它的建筑运用了雕刻、彩绘等手法,又以碑匾、书画、楹联、棂格等点缀装饰,精雕细琢,是宁夏唯一保存完好的达官
府邸,在西北地区清末建筑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主体建筑中轴对称主次分明,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整个建筑排列有序,相互对称,相互连
接,互为一体,较好地达到了严谨工整,突出主体的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我国清末建筑科学发展的水平。2009年至今,争取国家文物局、发改
委项目资金近5000万元,其中董府主体建筑抢险修缮工程2400万元,董府安防消防防雷工程629万元,董府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
350万元,董府布展项目180万元。截至目前,董府主体建筑抢险修缮工程、安防消防工程、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全部竣工,并通过验
收,董府陈列布展项目正在招标,预计2019年5月完成,届时董府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六、董府历史沿革董府历史沿革董府始建于1
902年春,1905年竣工。1908年董福祥病逝于此;1911年,辛亥金灵民军起事,计划攻打董府,受阻而未成;1930年,土匪李心
虎被政府收编后曾住进董府肆意劫掠;1937年,江苏抗日师生组成新安旅行团一行十多人留驻董府过冬;1938年,马鸿逵部168师502
团驻扎董府,西北巡回教育班(军校)教官集中住董府一年多时间;1940年代,因日军空袭银川,宁夏中学、宁夏师范相继迁入董府办学。解放
后,董府收归国有,为基层政府驻地;1950-1955年为金积县四区政府所在地;1956-1957年为金积县郝桥乡政府驻地;1958
-1959年为金积县双闸公社政府驻地;1959-1961年先后为上游公社、峡口公社政府驻地;1964年兰州军区511医院迁入董府;
1965-1969年,青铜峡三中、宁夏总工会干部疗养院等单位先后进驻董府;1970年代中期,银南地区农机学校、卫生学校、职工中专相
继于此办学,直到1985年全部迁出,交由银南行署文化处管理;198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董府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成立银南地区文物管理所进驻董府;1998年,成立地级吴忠市,银南地区文物管理所更名为吴忠市文物管理所,承担董府管护职责,200
5年,市、区文物机构合并;2006年,国务院公布董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全面完成董府百年古建筑抢救性保护维修工程。
七、董 府 修 缮?从1993年起,在充分依据历史照片、文献记录为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吴忠市先后多次组织专
业力量对董府建筑进行恢复加固,尽最大限度延续了历史的信息,保持了文物的真实性与原样性,符合有关文物保护修缮的原则与要求,达到了保护
与修复的目的。① 1988年,董府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成立文物管理所。② 1993年8月连日大雨,董府墙体遭极大破
坏,吴忠市政府申请1.1万元对其外墙进行维修。③ 1994年3月,吴忠市文物管理所自筹资金3万余元,对董府文物进行大规模清理整顿,
并对董府环城排水沟清挖,拆除了一些烟囱、棚墙等后来附加的建筑物。④ 1995年划定了董府文物保护范围和保护控制地带,树立了标志和界
碑。完成董府文物的“四有”建设工作(机构、档案、标志、范围)。⑤ 2000年8月,国家文物局划拨资金40万元,历时一年,对董府的墙
基、墙面、女儿墙、墙顶面以及墙上排水系统进行加固。⑥ 2006年,董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⑦ 2007年1月,自治
区文物局委托甘肃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对董府进行了全面的勘察测绘工作,完成《宁夏吴忠市董府修缮保护工程方案》。⑧ 2007年4月2日
,董府修缮保护工程方案专家论证会召开,对《董府修缮保护工程方案》进行了科学的论证。⑨ 2007年,制定《宁夏吴忠市董府文物保护总体
规划》,对董府主题建筑的修缮、周边环境的整治、外围的利用开发、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的划定进行了科学全面的规划,规划获得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评审通过。⑩ 2009年5月,董府修缮工程开工。八、结语在董府,我们除了能一窥中国人几千年的家居生活外,还可以感受其中处处蕴含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在这里,我的讲解到此结束,希望各位旅途愉快。起草人: 年 月 日审核人: 年 月 日 负责人: 年 月 日文投公司总经理: 年 月 日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1953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