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2023-05-25 | 阅:  转:  |  分享 
  
〖@冫为0更《长0河没有文化底蕴的管理是没有灵魂的管理。对于中国传统的管理活动而言,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觑。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决定了传
统管理智慧的特点。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在推进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从中国传
统文化中寻找到一些“管理给养"。管理要求:“和而不同”回首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历程,我们就会发现,和谐管理的种子在中华文明的早期就
被播下,并结出累累硕果。《论语·子路》有句名言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什么是“和而不同场就是对上不盲从,不附和,提出不同
意见,使决策更加完善,对下不排斥,不压制,能海纳百川,从善如流。什么是“同而不和"。2就是对上一味地奉迎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
又大搞一言堂,家长制,固执己见,唯我独尊。那么,领导者应该如何实施和谐管理呢?关键就是要做到“和而不同"。《国语·郑语》对“和同之
辩"有着深刻阐释,大意是说,不同的因素互相匹配、对立、依存、转化,方能构成多样性统一的变化日新的世界;如果事物只有单调的雷同,则不
但不能产生和创造新的东西,反而会使事物归于失败和毁火。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一谈和谐管理,就简单地以为是"你好我好,感情重要;相见拉手
,张68 | 2017.10(下)嘴就笑 一团和气,争论丢掉;上上下下,一个腔调"。其实,这正是传统和谐观所否定的。和谐并不是一个
鼻孔出气,也并非一个声音说话,和谐乃是包含差异甚至对立的统一,太极图中的阴鱼与阳鱼即是如此。可以说,只有一种声调,就没有美妙的音乐
;只有一种色调,就没有华丽的文采;只有一种滋味,就没有可囗的美食;只有一种事物,就无法进行评价。故子应取“和" 而去“同"。这样,
在进行战略决策的时候,各种不同的意见才能充分交流、驳难、融合,最终形成最优方案。这就是“和而不同"的管理智慧。2 1世纪的领导者,
要培育“和而不同"的管理智慧,原则上要做到四点 一是要推崇以和为贵的管理价值,二是要遵循“以礼节和"的管理原则,三是要凝聚“和则多
力"的管理共识,四是要贯彻“仇必和解"的和谐要求。管理思维:“柔中带刚”林语堂曾说:“中国人得意的时候讲儒家,失意的时候讲道家。"
的确,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都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是明确地把中庸之道放在至德的位置,
是很高的一种境界。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不偏不倚
,天地之间各就其位,各得其所。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中庸之道和中庸管理绝不是折中主义或调和主义,它强调的是不偏不倚的“适中",是
“无过无不及"的恒常之道,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使事情“恰到好处",是一种极高明的思维智慧。《礼记·杂记》讲的“一张一弛",
以及我们今天仍在强调的能文能武、亦庄亦谐、德才兼备、刚柔相济、奇正相生、恩威并施等,都包涵着这种思维智慧。此外,“两手抓,两手都要
硬";既要制度管理,又要文化管理,既要有当下的考虑,又要有长远的打算,既要有明确的战略,又要有正确的战术;既要经济效益,又要社会效
益,等等,也体现了传统中庸之道中“柔中带刚"的管理思维。道家思想尽管强调“无为而治" “无为而无不为",但是无为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
,而是要用恰当的方式去做。“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最后达到教化的结果。《老子》中讲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思思就是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机灵的人,表面看起来笨拙;真正善于雄辩的人,表面看起来比较木讷,不露锋芒。相辅相成,道者反之动
。老子还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就体现了老子的谦虚理性。不自以为是,反而能得到知识;不吹嘘,不夸耀,反而会被大家推崇。此外,中国
传统文化还讲究外圆内方。中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送给儿子的座右铭就是“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思思是说为人处世应该像铜钱,外圆而内有方孔
。外圆内方,不是虚伪圆滑,而是中国几千年优良传统积淀而成的人文精粹。圆,代表着曲线,可以减少阻力,代表着顺畅。我们在职场工作,同事
间常会在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上不一致,如果无原则地争个你高我低,必然大伤和气,相反,如果我们待人和若春风,时常换位思考,用微笑去面
对分歧,反而会赢得同事的尊重和信任。方,棱角分明,代表着踏实稳重、坚定执着,应该成为我们的工作态度。“方圆之间,天地之大",如果在
生活与工作中能做到外圆内方,就会觉得游刃有余,工作起来也会轻松自信。说白了,外圆内方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制度上实行柔性管理
与刚性管理的统一,既要有制度和管理工具,又要有人性化管理。“柔中带刚"的管理思维启发我们,不论是做人还是做管理,要做到得意而不忘形
, 失意而不丧志,勇敢而不鲁莽,谨慎而不懦弱,果断而不武断,刚强而不霸道,服从而不盲从,信任而不放任,坚持而不固执,批评而不中伤,
达到“掌控有度、柔中带刚、欲取先予、解决问题于无声"的管理思维境界。管理途径:“导德齐礼”什么是正确有效的管理之道?《论语·为政》
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是用政令来训导人们,用刑罚来规范人们,人们
只是但求免于刑罚而已,不会有耻辱感;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人们,用礼法来规范人们,人们不但会产生耻辱感,而且会对管理者心悦诚服。从这一段
话,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道之以德",这就要求管理者通过率先垂范,用德行来引导被管理者什么事该做,什
么事不该做,依靠的是道德感召的力量,属于管理中的柔性手段,另一条腿是齐之以礼",这就要求管理者用礼、用制度来规范和管理被管理者,使
其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依靠的是规范的力量,属于管理中的刚性手段。这两条“腿"、两种手段不可偏废,否则管理者就会成为“瘸子
"。管理竞争:“灵活制胜”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十分强调因客观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灵活机动的竞争策略。《孙子兵法》与
《三十六计》等经典给我们提供了灵活制胜"的智慧。1 ·奇与正。《孙子兵法·势篇》提出:但凡战斗,以常规兵法来交战,以奇谋诡计而制胜
。所谓奇正,是指作战的特殊谋略与一般战法。就2017,10(下月69“殿上虎”刘安世的用人艺木文/成鹏刘安世0048 125),今
河北馆陶刘齐固村人,是北宋后期著名谏官,因为敢于向皇帝谏言而被称为“殿上虎''''。刘安世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刘航官至太仆卿。1073
年,刘安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进士。当时,读书人只要考上进士就会被朝廷授官,顺利走上仕途。但刘安世却拒绝了朝廷的任免,拜当时退居洛阳
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为师,潜心修学。“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刘安世亦有其刚烈率真的一面,加上在司马光身边磨炼砥砺,造就了诚实忠
信、光明磊落、敢说敢当的性格特征。学成之后,刘安世才接受朝廷安排,出任州司法参军,从此步入仕途,后任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官终左谏议大
夫。刘安世忠孝正直,立身行事均效法司马光。他敢于直言,敢于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在朝廷人事制度方面,有独特见解。 、肯定人才
的重要性刘安世的人才观颇为独到,一方面,肯定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认为朝廷在用人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灵活用人;另一方面,也强调对人
才要有严格的选拔标准,需要符合才识、德行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他认为,为政者需要重视人才,具备辨别和任用人才的意识和能力。只有用人者
具备辨才、识才和用才的智慧,善于挖掘和兵力部署而言,以正面受敌为正,以机动突击为奇就作战方式而言,以正面进攻为正,以侧面包抄偷袭为
奇,以实力围歼为正,以智取巧胜为奇。''奇正"智慧的关键在于出“奇",在于新颖的创意。从现代管理的角度来看,奇的实质就是创新。领导者
善于运用创新策略,运用灵活战术,用奇兵、布奇阵、出奇谋,自然无往而不胜。2.虚与实。《孙子兵法·虚实篇》提出:“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种虚实智慧之妙在于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在于能出击敌人无法驰救的地方,奔袭敌人未曾预料之处,始终把握
战局的主动权。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避实击虚四句话:人弃我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3 ·真与假。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利用
70 ] 2017.10(下)司马懿的多疑,于危急关头故布疑兵,大开城门,用空城计"吓退对手,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运用真假智慧的典范。
《三十六计》中的很多计谋几乎都可以说是运用真假智慧的完美教案。现代管理中的真假智慧主要用于在竞争中掩盖自己的战略意图,给对手造成错觉,麻痹对手。4.迂与直。《孙子兵法·军争篇》中讲:与敌争夺最困难的,是把迂回当作直接,把不利化为有利。所以,迂回其途,绕道而行,花小代价诱敌以利,变自身不利为有利,以达到后人发、先人至的效果。其实一个管理者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会不会用人。一个高明的领导者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是追求组织绩效,而不是追求个人绩效。这就是亲民、博弈和管理的“武器和给养"。(责编/傅建芬)
献花(0)
+1
(本文系汀澜书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