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2021北京重点区初二(上)期末物理汇编:机械运动章节综合
2023-05-27 | 阅:  转:  |  分享 
  
2019-2021北京重点区初二(上)期末物理汇编机械运动章节综合一、单选题1.(2021·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表明它的速度越小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表明它运动得越快C.当速度的大小不变时,物体一定做
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一定时,它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2.(2020·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
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
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A.0~2s内,小车做加速运动B.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2s ~7s内,小车的平均速
度是0.6m/sD.小车在0~2s内比在5s~7s内运动的快3.(2019·北京·八年级期末)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
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某次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对应的时刻,显示时间的格
式是“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B.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
平均速度等于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C.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这样可以延长小车下滑的时间,便于准确测量
D.在某次实验中,小组同学们发现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因此得出平均速度与斜面倾斜度有关4.(2021·北京
朝阳·八年级期末)2020年11月28日,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约112小时奔月飞行,
在距月面约400公里处实施发动机制动点火,约17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经过“刹车”制动,嫦娥五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如图所示。它在
环月飞行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返回器的质量比在地球上时小B.轨道器与着陆器相对静止C.嫦娥五号做匀速直线运动D.嫦娥
五号与月球相对静止5.(2021·北京·八年级期末)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根据图
象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b的速度越来越大B.a通过的路程比b长C.在第1s末时两物体相距1mD.以a为参照物,b向东运动6
.(2020·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入射角为40°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
8km7.(2020·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组成的12
个空中梯队,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接受检阅。图所示是某架飞机悬挂党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悬挂在飞机钢索上特制的党旗颜色鲜艳、状
态舒展,又不摆动,有很好的展示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飞机为参照物,党旗是运动的B.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党旗是运动的C
.以党旗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D.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8.(2020·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
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其中“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的参照物是( )A.看电视的人B.运动员C.电视
机屏幕D.运动员所在的跑道9.(2019·北京·八年级期末)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0
~1s内和3~4s内的图像为直线,1~3s内的图像为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s内电动汽车做匀速运动B.1~2s
内电动汽车做加速运动C.2~3s内电动汽车做减速运动D.3~4s内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10.(2019·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在国
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A.米(m)B.米/秒(m/s)C.千克(kg)D.千克/米3(kg/m3)11.(2019·北京
东城·八年级期末)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的一些常见物理量进行估测,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 5000gB.学生书桌的高度约为 80mmC.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1km/hD.北京地区大气压约为 1.0
1×105Pa12.(2020·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A.米B.公里C.米/秒D.千克13.(2
019·北京·八年级期末)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
“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房屋D.河岸二、多选题14.(2020·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运
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一定快C.两个运动的物体相
比较,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长D.以3m/s的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每秒内通过的路程一定均为3m三、填空题15.(2020
·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带有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t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作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
留下了一系列墨水滴,墨水滴在纸带上的分布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出小车做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若测出
图中第1滴墨水至第7滴墨水的距离为s,小车在此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v=_____。四、实验题16.(2021·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
小阳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
要通过的路程。②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③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④将金属片移至斜面
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⑤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过所用的时间,并算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表格中记录了部分数据,请
回答下列问题:次数路程s/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10.8020.40(1)实验中,小车做 ______ 直线运动;(2)停表从0
s开始计时,小车到达底端停止计时,示数如图所示,则______ s;(3)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4)分析可知:
______(选填“>,<或=”),请简要写出你的分析过程: ______ 。17.(2020·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在测量木块沿
斜面下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华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测量: ①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AC间距离 s1、s2。②将木
块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并同时开始计时,木块经过B点时计时器的示数为t1,到达C点时计时器的示数为t2。(1)木块从A下滑至C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1 =___________。 (2)木块经过BC段的平均速度v2 =___________。 (3)请你利用所
测物理量说明如何判断木块下滑过程中可能是变速运动:___________ 。18.(2019·北京·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用照相机
所拍摄的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向上运动的一张频闪照片,气泡从点开始运动,频闪点B、C、D是每隔1秒拍摄的气泡位置,分析照片可知:
(1)气泡在AD段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_____;(2)气泡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
________m/s;(3)该气泡在__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19.(2021·北京·八年级期末)在如图所示的斜
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如果测
得小车通过AB段和AC段的时间分别为,,则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2)在测量小车到达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
时,这样测得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___(选填“大”或“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_(选填“正确”
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20.(2020·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小阳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
度,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刻度尺测出AC、AB间的距离、;②将小车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AC的时间;③将小
车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AB的时间;④将小车从斜面上B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BC的时间;(1)该实验
的原理是____________;(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通过的平均速度将会_________(选填“偏大”或“
偏小”);(3)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通过的平均速度为,则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由以上实
验可知,小车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请用测量量的字母表示)。五、综合题21.(2021·
北京·八年级期末)红外线的发现1666年,人们发现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同时,牛顿做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色光
更简单的著名结论,并使用分光棱镜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单色光。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F.W.赫胥
尔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种色光时,发现了红外线。他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量时,有意地把暗室的唯一的窗户用暗板堵住,并在板上开了一个矩形孔,
孔内装一个分光棱镜。当太阳光通过棱镜时,便被分解为彩色光带。赫胥尔用温度计去测量不同颜色光带处的温度。为了与环境温度进行比较,赫胥
尔在彩色光带附近放几支作为比较用的温度计来测定周围环境温度。实验中他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放在红光光带外侧的一支温度计,比室内其
他位置的温度都高。经过反复试验,这个热量最多的高温区,总是位于彩色光带最边缘处红光光带的外侧。于是他宣布太阳发出的辐射中除可见光线
外,还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这种看不见的“热线”位于红色光带外侧,叫做红外线。经过后来科学家的继续研究发现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
,具有与无线电波及可见光一样的本质。实验表明,只要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总是要或多或少地辐射出红外线来。红外线的发现是人类对自
然认识的一次飞跃,对研究、利用和发展红外技术领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广阔道路。红外线在通讯、探测、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如红外线测距
仪、红外制导导弹等。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_m/s。红外线测距仪就是利用红外
线的传播来工作的,它会对准某一目标,发出一束红外线,经目标反射后红外线返回仪器时又被探测到。仪器测得红外线往返时间为,这时目标与仪
器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2)下列关于红外线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红外线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医院病房主要
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进行杀菌消毒的C.只有高温物体才能辐射出红外线(3)请列举出生活中红外线还有哪些应用?(至少写出一个,文中提到的
除外)__________22.(2020·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阅读《嫦娥四号的“三双眼睛”》回答题。嫦娥四号的“三双眼睛”20
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月球探测器。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一样,仍由着
陆器和巡视器(又叫月球车)组成。嫦娥四号探测任务的成功依赖于探测器上的三大光学装备-激光测距敏感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和红外成像光
谱仪。其中,激光测距敏感器和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是嫦娥四号落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眼睛”,堪称确保探测器安全着陆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装
备。在嫦娥四号着陆器距离月面15千米高度时,激光测距敏感器开始工作。每秒向月面发射两次激光脉冲,在月球表面接近真空的环境下,激光几
乎可以毫无损失的到达月球表面。激光测距敏感器通过测量月面回波脉冲信号与激光发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获得嫦娥四号着陆器相对于月面的精
确距离。当嫦娥四号到达距月面100米的悬停位置时,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开始工作;采集月面的三维图像,将高于月面15厘米的石头或低于月
面15厘米的坑识别出来,确保探测器降落在安全区域。如此精细的扫描成像工作,在短短几秒内就完成了。此外,嫦娥四号携带的月球车(玉兔二
号)装载了“红外眼”一红外成像光谱仪。其工作原理是将一束包含不同频率的红外线照射到月面物质上,当物质吸收了一定频率的红外线后,相应
频率的射线被减弱。通过比较红外线被吸收的情况(吸收光谱)分析出月球表面物质的成分。激光测距敏感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和红外成像光谱
仪共同构成了嫦娥四号的“三双眼睛”,助力嫦娥四号高效精准的完成月球探测任务。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三大光学装备中,
能够识别月球表面平整程度,确保探测器降落在安全区域的是_________。(2)在嫦娥四号落月过程中,激光测距敏感器开始工作时,向
月面发射一束激光脉冲,_________s后可以接收到该激光脉冲的月面回波信号。(3)利用超声波回声测距也是一种重要的测距方式。嫦
娥四号的落月过程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用回声测距。(4)红外成像光谱仪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光学装备,请你再列
举一个应用红外线的实例:________。六、计算题23.(2021·北京·八年级期末)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
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
反应过程中行驶了;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求:(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2)汽车在制动过程
中的平均速度;(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24.(2021·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图示,京沈高速铁路由北京站至沈阳站,正线全长约
710km,设计速度350km/h,是北京连接环渤海和东北工业基地两个经济区域的重要轨道交通设施,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
保障设施。2018年12月29日,京沈高速铁路承沈段开通运营,沈阳到承德的动车组列车最短运行时间约为2.3h。2020年10月18
日,京沈高速铁路北京至承德段正式送电,线路全长约190km,标志着京沈高速铁路全线通。求:(1)若动车组列车以设计速度行驶,从北京
至承德运行时间约为多少h?(2)沈阳到承德的动车组列车实际运行的最大平均速度。(计算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25.(2020·北京海淀
·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道,东起昌平回龙观,西至海淀后厂村路,全长 6.5km,该路已于 2019年5月31日
正式开通,自行车专用路限速15km/h。若小明从起点到终点骑行所用的时间 t=30min。求: (1)小明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在该自行车专用道上安全骑行,通过全程的最短时间。(结果用分钟表示)26.(2020·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港珠澳大桥于20
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该桥是中国境内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桥隧全长55km。某人驾
驶小轿车匀速通过该桥隧,汽车行驶时速度表的示数如图所示。求汽车通过该桥隧的时间。参考答案1.B【详解】A.物体运动的时间长,有可能
是路程太远,不能表明速度一定小,故A错误;B.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表明它运动得越快,故B正确;C.匀速
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也不变,故C错误;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与路程和时间均没有关系,不能说它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故D错误。故选B。2.C【详解】A.由图像可知,0~2s内,图像的斜率为固定值,小车在0~2s内任何相同时间里的路程都相等,所以小
车在0~2s内做匀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2~5s内,小车的路程不变,说明小车的速度为零,故B不符合题意;C.2s ~7s 内
,小车运动的时间为5s,小车运动的距离为s=5m-2m=3m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故C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小车在0~2s内通过的
路程为2m,故速度为小车在5s~7s内通过的路程为3m,故速度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C【详解】由图知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故A项错误;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比较可知,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不等于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
均速度,故B项错误.C.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运动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的倾斜度应
较小,不宜太大,故C项正确.D.小车从斜面上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大.故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不能得出平均速度与
斜面倾斜度有关,故D项错误.4.B【详解】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位置无关,返回器的质量与在地球上时相等,故A错误;B.轨道器
与着陆器都在探测器上面,它们之间相对静止,故B正确;C.嫦娥五号在环月飞行,做圆周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嫦娥五号
在环月飞行,嫦娥五号与月球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5.C【详解】A.乙图是b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b物体
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va=3m/s,b物体的速度vb
==2m/s不知时间关系,所以不能确定a通过的路程比b长,故B错误;C.两个物体在1s通过的距离sa=vat=3m/s×1s=3m
sb=vbt=2m/s×1s=2m因为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则在第1s末两车相距Δs=3m-2m=1m故C正确;D.甲乙两
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若以a为参照物,b物体向西运动,故D错误。故选C。6.AD【详解】A.镜面反射和漫反
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为0°,故B错误;C.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等
于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入射角为50°,故C错误;D.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
为s=vt=3×108m/s×500s=1.5×1011m=1.5×108km故D正确。故选AD。7.B【详解】A.飞机悬挂党旗匀
速通过天安门上空时,党旗与飞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以飞机为参照物,党旗是静止的,故A错误;B.飞机悬挂党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时,
党旗与天安门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党旗是运动的,故B正确;C.飞机悬挂党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时,党旗与飞机之间没有
发生位置变化,以党旗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故C错误;D.飞机悬挂党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时,飞机驾驶员与飞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
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B。8.D【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
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详解】运动员相对于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的位置发生
了改变,所以说运动员相对于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是运动的,并且运动速度很快;而屏幕中的运动员相对于电视屏幕、运动员本身、看电视的人的
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说运动员相对于电视屏幕、运动员本身、看电视的人都是静止的,故选D。9.B【详解】A.由图像可知0~1s内,物
体的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1s~2s内,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的速度变大,做加速运动,故B正确;C.2
s~3s内,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的速度变大,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D.3s~4s内,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B。10.D【详解】在国际单位制中,米是长度的单位、米/秒是速度的单位、千克是质量的单位、千克/米3是密度的单位。故ABC不
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1.D【详解】A.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50000g
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书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00mm左右.故B不符合实
际;C.正常步行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我们生活的环境气压接近标准大气压,
所以北京地区大气压约为1.01×105Pa.故D符合实际.12.A【分析】明确单位制中的基本内容,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各物理量对应的单
位。【详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并且米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故A正确、BCD错误。13.B【分析】同一物体在选择不
同参照物时,它的运动状态可能不一样。【详解】A.若以山为参照物,群山是始终保持静止状态,A不符合题意;B.因为船相对于水及岸边陆地
均是运动的,若以船为参照物,那么群山是向后运动的,B符合题意;C.以房屋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
是静止的,没有运动,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AB【详解】AB.由速度的概念可知,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越大,运动的越快,故AB正确;C.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速度大的物体,时间未知,运动的路程不一定长,故C错误;D.以3m/s的平均
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每秒钟平均前进3m,但不一定每一秒都是3m,故D错误。故选AB。15. 减速 【详解】[1]由图可知,从右往
左,每隔相同时间滴下的墨水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相同时间走过的路程逐渐减小,则可知小车做减速直线运动。[2]第1滴墨水至第7滴墨水之
间有6个空格,则用时为6t,则小车在此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为16. 加速 2 0.4> 见解析【详解】(1)[1]小车在斜面
上速度逐渐变快,做加速直线运动。(2)[2]由图可知,分针指的是零,秒针指的位置是2s,所以t1=2s。(3)[3]小车通过斜面全
程的平均速度=0.4m/s(4)[4][5]因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且小车沿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
来越快,所以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全程的平均速度在中间,即v1>v217. 木块刚开始是静止的,
在C点的速度不为0【详解】(1)[1]由题意知,AC间距离为s2,AC间的时间为t2,则木块从A下滑至C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
2] BC段的路程为s2-s1小车经过BC段所用的时间为t2-t1,平均速度木块经过BC段的平均速度。(3)[3]因为在A点时木块
静止,所以在A点时,木块的速度为0,因为木块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不为0,所以木块做的是变速运动。18. 变速 相等的时间内气泡通过的
路程越来越大 0.2 CD【详解】(1)[1][2]由图可知,在AD段上,在相等的时间内气泡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气泡运
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气泡做变速直线运动。(2)[3]由图像可知因为由可知,平均速度为(3)[4]由图可知,在相等时间内,
CD段的路程最长,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CD段的平均速度最大。19. 0.25小 不正确 见解析【详解】(1)[1]由图可知小车通过
BC段的路程是sAB=40cm=0.4m小车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是所以段的平均速度=0.25(2)[2]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
这样测得段所用时间会偏大,而路程一定,根据公式v=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小。(3)[3]让小车从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点的时间,从
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此做法不正确。[4]理由是: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
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20. 偏小 大于 【分析】(1)测平均速度
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2)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3)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和小车做加速
运动,据此分析作答;(4)明确测平均速度的正确操作,根据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步骤求出BC段的距离和小车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利用
速度公式计算其平均速度。【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2)[2]过了B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根据公式可知,在路程不
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大,速度就会偏小;(3)[3]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即越接近C点速度越大,则越接近C点平均速度也越大,故全程的
平均速度大于上一段的平均速度;(4)[4]由题意可得,BC段的距离:,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则小车
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21. 42 A电视遥控器【详解】(1)[1]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电磁
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108m/s,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2]目标与仪器之间的距离=42m(2)[3]A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红外线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正确。B.医院病房主要利用紫外线进行杀菌消毒的,故B错误。C.只要是温度高于绝对
零度的物体,总是要或多或少地辐射出红外线,故C错误。故选C。(3)[4]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的。22. 激光三维成像敏感
器 10-4 不能 电视机遥控器; 红外温度计【分析】(1)根据原文中对三大光学装备的作用描述回答即可;(2)已知路程和速度,根据
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求得经过的时间;(3)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4)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
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详解】(1)[1]根据原文中
对三大光学装备的作用描述可知,能够识别月球表面平整程度,确保探测器降落在安全区域的是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2)[2]已知嫦娥四号着陆器距离月面15千米,光速为3×105km/s,根据可知,激光测距敏感器向月面发射一束激光脉冲至接收到该激光脉冲的月面回波信号所经过的时间:;(3)[3]月球表面为真空,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嫦娥四号的落月过程不能使用回声测距;(4)[4]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23.(1)0.8s;(2)8m/s;(3)11.2m/s【详解】解:(1)在反应过程中,汽车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答:(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0.8s;(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8m/s;(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11.2m/s。24.(1)0.5h;(2)226.1km/h【详解】解:(1)若动车组列车以设计速度行驶,从北京至承德运行时间约为≈0.5h(2)沈阳到承德的动车组列车实际运行的最大平均速度≈226.1km/h答:(1)若动车组列车以设计速度行驶,从北京至承德运行时间约为0.5h;(2)沈阳到承德的动车组列车实际运行的最大平均速度是226.1km/h。25.(1)13km/h;(2) 26min【详解】解:(1)小明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通过全程的最短时间时就是速度最快,则最短时间为答:(1)小明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3km/h。 (2)在该自行车专用道上安全骑行,通过全程的最短时间为26min。26.。【分析】知道路程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小轿车通过该桥隧的时间。【详解】桥隧全长,汽车行驶时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汽车通过该桥隧的时间:。答:汽车通过该桥隧的时间。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