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1北京初二(下)期末物理汇编:内能
2023-05-27 | 阅:  转:  |  分享 
  
2021北京初二(下)期末物理汇编内能一、单选题1.(2021·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B.夏天太阳暴晒,路面温度升高C.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D.两手互相摩擦,手的温度升高2.(2021·
北京平谷·八年级期末)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B.将冰块放入常温饮料中,饮
料的温度降低C.在阳光的照射下,公园里石凳的温度升高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3.(2021·北京丰台·八年级期末
)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为的物体没有内能B.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唯一方法C.同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其内能
也一定增加D.双手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4.(2021·北京昌平·八年级期末)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是(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B.阳光曝晒路面,路面温度升高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D.把蔬菜放进冰箱,蔬菜的温
度降低5.(2021·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B
.柳絮漫天飞舞C.有阳光照射时,打扫房间看到空中灰尘飞舞D.风的形成6.(2021·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的气压增大而升高B.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是同时存在的D.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7.(2021·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B.将热牛奶倒入杯子里,杯子的温度升高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
处铁丝的温度升高8.(2021·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中的水吸收了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烧杯中的
水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C.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D.一铁块内能增加,其一定吸收了热量9.(2021·北京通州·八年
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主要是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锯木头锯条发热B. 划火柴点火C. 烧水时水温升高
D.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二、多选题10.(2021·北京平谷·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分
子不运动B.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D.同一物体物态不变时,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小11.(20
21·北京丰台·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为 40B.冰是一种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C.“端午
佳节,粽叶飘香”,人们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12.(2021·北京昌
平·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温度升高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D.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13.(2021·北京延
庆·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四个热现象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
地运动B.图乙: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图丁
:其它条件相同,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能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是否有关三、填空题14.(2021·北京平谷·八年级期末)请阅读《举世瞩
目的“天路”》并回答。举世瞩目的“天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人们形
象地将它称为“天路”。青藏铁路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广布,工程十分艰巨。保持路基冻土是青藏铁路建设中的难题之一,冬季冻土坚硬
,而夏季冻土会熔化,路基硬度减小,火车的重压会使路基及铁轨严重变形。因此,必须设法保持冻土不受夏季高温影响。我国科技工作者通过“热
棒”等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热棒”被称为不用电的“空调器”。如图甲所示,路基两旁插有碗口粗细、看上去像护栏的金属棒,这就
是热棒。热棒是封闭、中空的,里面灌有很容易汽化的液态氨,上端有散热片(如图乙所示)。当路基温度较高时,液态氨受热汽化,上升到热棒的
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气中散热,气态氨又液化成液态氨下沉到热棒的下部。如此往复循环,不断地将路基中的热散发到空气中,使路基的温度基本
不变,从而保证了路基的坚固、稳定。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夏季冻土会熔化,是因为夏季高温,冻土会_____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熔化;(2)当热棒“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___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棒把从高温处吸收的___________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棒_____
______(选填“开始”或“停止”)“制冷”。15.(2021·北京昌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
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1)硝化棉被点燃,表明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加”或
“减少”),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2)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是通过______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
方式改变筒内气体的内能。参考答案1.B【详解】A.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夏天太阳暴晒,路面
温度升高,是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B符合题意;C.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两手互相摩擦
,手的温度升高,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D【详解】A.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
能,故A不符合题意。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C.在阳光照射下,公园里石凳的
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3.D【详解】A.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故B错误;C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机械能
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故C错误;D.双手摩擦生热时克服摩擦力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是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D正确。故选D。4.C【详解】A.热量从高温物体热水袋传递到手上,只涉及能量的转移,不涉及能量的转化,故是
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热量从太阳传递到路面,只涉及能量的转移,不涉及能量的转化,故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B
不符合题意;C.用锯条锯木板,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涉及了能量的转化,故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C符合题意;D.
热量从高温物体蔬菜传递到冰箱内的空气中,只涉及能量的转移,不涉及能量的转化,故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
A【详解】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是酒精分子运动的结果,故A符合题意;B.柳絮漫天飞舞是物体的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灰尘
飞舞,是指固体颗粒尘土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风是地球上的一种空气流动现象,一般由太阳辐射热引起,不能说明分子
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详解】A.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随着液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和斥力,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7.B【详
解】A.用砂轮磨菜刀,克服摩擦力做功,故菜刀的温度升高,涉及了能量转化,故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将热牛奶
倒入杯子里,热牛奶将热量传递给杯子,杯子的温度升高,只涉及能量的转移,故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B符合题意;C.用锯条锯木板,锯
条的温度升高,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B【详解】A.烧杯中的水吸收了热量,其温度不一
定升高,如水沸腾之后,吸收热量水的温度不变,故A错误;B.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故B正确;C.
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变,其内能不一定不变,如水凝固为冰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但水的内能减小,故C错误;D.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
热传递两种,一铁块内能增加,其有可能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外界对铁块做功,故D错误。故选B。9.C【详解】A.用锯锯木板,克服摩擦
做功,使锯条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划火柴点火,火柴克服摩擦力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故B不符合题意;C.烧水时水温升高,水从火焰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符合题意;D.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
手对铁丝做功,使得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CD【详解】A.一切物体都
有内能,温度为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内能的大小跟温度、质量、状态有关,只知道温度高低,不能判
断内能的多少,故B错误;C.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是不变的,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C正确;D.同一物体的质量
不变,状态不变,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一定减少,故D正确。故选CD。11.BCD【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故A错误;B.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是一种晶体,故B正确;C.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粽子的分子会进入到空气中,人们能
闻到粽子的香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C正确;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了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故选BCD
。12.AD【详解】A.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就是扩散现象,
故A正确;B.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
是同时存在的,故C错误;D.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叫热
运动,故D正确。故选AD。13.ACD【详解】A.图甲中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分
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图乙中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B错误;C.图丙
中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水蒸气内能减小,故C正确;D.图丁中水的表面积和水的表面空气流速相同,加热其中
一块玻璃板,水的温度不同,所以能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是否有关,故D正确。故选ACD。14. 熔化 低于 热量 停止【详解】(1)[
1]冻土会熔化,熔化会吸收热量。(2)[2][3][4] 由“路基温度较高时,液态氨受热汽化,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气中散热”可知,当热棒“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低于下方一端的温度,热棒把从高温处吸收的热量“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棒停止“制冷”。15. 增加 升高 做功【详解】(1)[1][2]迅速压下活塞,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使气体内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所以硝化棉被点燃。(2)[3]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内能的。第1页/共1页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